第109章 變與不變

第109章 變與不變

洛國七百年來,只做兩件事,一是驅趕着諸侯攘夷,二是尊王,將所有妄圖對邦周天命造成威脅的全部清除掉。

這兩件事的核心是姬昭需要邦周存在,需要諸夏興盛。

現在攘夷已經不需要洛國,邊境的各國都已經是龐然大物,可以獨自應對,在天下之間,還沒有新的足以挑戰諸夏的蠻夷出現。

至於尊王,現在的王室實力很強,這是邦周天命最後的餘暉。

洛長望着從東方升起的太陽,照在洛國學宮之上,明白這就是洛氏未來的道路了。

從諸夏大戰開始,洛國學宮之中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越是慘烈的戰爭,各種思想就會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

……

學宮之中,兩撥人正在激烈的辯論着,雙方對戰爭的理解完全不同。

一方是孔子的門徒,大聲道:“五年的戰爭,爲天下帶來了什麼?

帶來了死亡、飢餓、疾病,帶來了無信、無義、無仁。

魏侯卿這樣的小人,竟然能夠僭居大國君主之位,這難道還不可笑嗎?”

儒家對於魏侯卿鄙視到了極點,這是一個完全不符合儒家聖王屬性的君主。

一向和儒家不對付的法家之人則嘲笑道:“魏侯卿廣邀天下賢才到魏國之中,但凡能夠強大魏國的政策,他全部採用,即便是一個奴隸,他也願意以國相之位待之。

還願意將公室貴女賜下。

這難道還不是聖王嗎?

吾已經決定前往魏國,一展所學,在這學宮之中與你們這些迂腐之人辯論,實在是浪費時間。

待吾強盛魏國之日,對錯自然知曉。”

儒生嗤笑道:“你來到學宮之時,還是晉人,晉國亡於魏國之手,你現在還能如此堂而皇之,真是法家做派。”

這個地圖炮直接將學宮之中的法家士子激怒了,紛紛指責道:“鄭、宋、陳等國在大戰之中湮滅,怎麼不見儒家出生這些國家的士子前往殉國呢?”

這本就是一本糊塗賬,要說沒有國家的概念,那真就是胡扯,出門在外第一時間要報的就是自己的國家。

但是亡國奴這個概念還沒有出現,基本上亡國之後最慘的就是直系的公室,大部分的貴族搖身一變就能入仕新國,甚至身居高位。

所有人的國家身份都變得很快,就像是楚國的項氏,前兩三代的時候,還會說是在楚國出仕的洛人,但是現在他就是楚人。

公室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低級貴族和普通的國人,基本上割讓城池就相當於直接換國籍了,這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現在儒生用這個來指責,屬實是非常的不智。

儒生自己也知道理虧,又說道:“天下有賢明的君主,有不賢的君主。

輔佐賢明的君主纔是天下大治,輔佐不賢的君主就會讓天下陷於災難之中,難道現在列國的慘象伱們還沒有看夠嗎?”

這話說的所有儒生心中都是慼慼然,他們生活在洛國之中,心知洛國曾經是如何的繁華,但是在戰爭之後,無數的國人都失去了親人,這還是在洛國,若是在其他的國家,那些國人的生活定然更是悽慘。

儒生雖然尊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是義務是雙向的,臣子服從君父的同時,君父要庇護臣子。

如果做不到,甚至還殘害子民,這就是君父失責,就要被斥責爲獨夫,是要直接被打倒的。

這實際上有一些自由心證的意味。

法家和儒生最不同的一點就是,君主至高,是一切的中心。

法家先進的地方在於,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且有明確的律法,對錯分明。

但是君主是高於法律的,君主可以肆意的修改法律,甚至顛倒對錯,並且以此來合法統治,這代表着萬民都是君主的奴僕。

所以面對儒生之論,法家一向嗤之以鼻,“所謂賢明不過是人的判斷,律法一旦定下,無論對錯,皆在竹簡之上。

只要依法行事,不賢的君主依舊可以強大國家。

儒生迂腐,但是天下的君主會看到,這是法家的天下,且拭目以待。”

學宮之中的紛紛擾擾,並沒有影響到列國前進的腳步,所有的國家都在盡力的恢復着自己的國力。

和議剛剛簽訂就搞出了那麼多的大亂子,列國定然是不甘心的,等到元氣稍微恢復,一定會再起戰端。

魏國背刺了秦國,但是淮泗之上兩國還能平衡是因爲楚國還在,作爲遏制楚國的橋頭堡,還要合作。 楚國現在又是興奮又是憂慮,“列國現在以楚國實力最強,不論是人口,還是土地疆域,其他國家都無法相比,但是列國會不會直接聯合起來對抗楚國呢?”

楚國對這方面實在是太有經驗了,無數次的被毆打。

項程最憂慮的卻不是這一點,“王上,以現在的情況,即便是列國聯合,楚國也足以保護自己,楚國真正的危機是遍佈全國的封君啊。

這些封君維護着公室的存續,維護着公室的地位,但是一旦楚國想要改變現在這種體制,就會迎來巨大的反噬。

昔年秦國國相大庶長異裡就是隨着宣羋公主陪嫁到秦國,最終興盛秦國,固然其中有無數的原因,難道就和楚國的用人之策沒有關係嗎?

楚國建立七百多年,所有官職全部由貴族把控,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臣若不是出身項氏,這令尹之位,無論如何也落不到臣的身上。”

實際上這話由項程說出是非常不合適的,因爲他自己就是楚國之中最大的貴族,整個楚國之中,除了公室,就數項氏最爲顯赫。

楚王有些遲疑道:“但是楚國貴族一向能力卓絕,像是舅父您所在的項氏,英才不絕,又與公室親近,如果不用這些親隨,反而從底層拔擢,這似乎更是不妥。

現在國中局勢本就不穩,若是還剝奪貴族的權力,剛剛興盛的楚國可能就要出事了。

反正現在楚國強盛,等到國中恢復之後,五十萬的大軍足以橫掃一切,難道還有人能五萬大軍就打敗五十萬嗎?

舅父也不要太過憂慮。”

君臣二人相顧無言,兩人說的都很是有道理。

項程想的是乘着君臣二人大權在握的時候,將這個延續了七百多年的傳統直接破壞掉。

因爲公室和大貴族不可能代代出人才的,中原列國的士子之中定然有大才之人,但是楚國的體制吸引不到那些真正的天縱之人。

君臣二人思慮良久,還是決定先不妄動,再等等看,楚國家大業大,是諸夏第一強國,已經不是從前那個篳路藍縷不得不搏命存活的楚國了。

魏國。

魏侯卿建國之後,就非常的有危機感,畢竟魏國的戰略環境實在是太差了,西邊的秦國剛剛被他背刺,想必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兩國都會處於敵對狀態。

南邊的楚國一直心心念唸的想要從南陽北上,魏國恰好堵在這一條路上。

旁邊的周王室則剛剛迫於無奈給他冊封了諸侯,甚至就連韓趙和他聯合也是因爲弱弱聯合,抱團取暖罷了。

雖然艱難,但是魏侯卿是個人傑,他每一次的選擇都是對魏氏和魏國最好的,爲了迷惑秦伯,他謙卑到了泥土之中,簡直就要把秦伯當成爹來供着。

“向周王室進貢美人,表示魏國的臣服。”

這是魏侯卿面對複雜的局勢所做出的第一個選擇,然後就是向韓趙再次示好,“給韓國和趙國輸送利益,全力維持三晉聯盟,重點堵住秦國,然後打擊楚國。”

最後,魏侯卿開始招納賢能之士,當初追隨他化家爲國的功臣,有能力的留下,沒能力的直接趕回封地,整個魏國的高級官職,包括國相之位,全都空置,留待大才赴任。

他還下令,“公室、五代公族、卿族、外戚,族中適齡貴女,應當全部造冊上報,若是有幸能由國君賜下婚姻,這纔是榮耀之事。”

這是列國之中第一位甚至僭越臣子婚事的君主,因爲光是公室的女子,根本沒有那麼多適齡的。

爲了吸納天下的賢才之人,魏侯卿幾乎是傾盡全力,只要有才,就能在魏國之中獲得一切。

這就是洛國學宮之中,那些法家之人對魏侯卿推崇至極的原因。

雖然大家都知道魏侯卿人品不行,但是他真的稱得上求才若渴,甚至有素王吐脯的感覺了。

魏侯卿的大手筆甚至將列國君主都看呆了,但是想要效仿是很難的,魏國是被打的太爛了,貴族力量本來就小。

唯一能夠效仿也就是韓國,同樣是因爲徹底被打爛,但是韓成還是比較猶豫,他沒有魏侯卿那麼果斷。

面對着天下的局勢,魏國和楚國根據國中的情勢,做出了相反的決定,一個沿着傳統的貴族封君統治慢慢尋求改變,一個則暴烈的開始推倒重建。

……

在諸夏大戰結束之後,列國都在慢慢地恢復着實力,但魏國是列國之中的異類,在百廢待興之中,魏國的統治者看到了其中的變革時機,並且果斷地發動了一場自上而下的變法,這是戰國時期第一個大規模變更國家制度的大國,魏國的國力得以迅速強盛起來。——《戰國變法合集》

人都是複雜的,沒想到魏卿還能有高光時刻吧!

第890章 天可汗!(再次燃起來了,9000多字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271章 韓信,洛陵向北第291章 恐怖的功臣集團第280章 重啓廟號 諡號體系第733章 第一隻能是我們的,孝子急了第406章 十七歲,封侯拜將!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967章 終逝去第331章 皆寂,武穆第902章 青海之上第461章 繁星千萬,鑑照吾心!第539章 流放遼東鮮卑山!第800章 古來征戰幾人回?第433章 王血以貴第985章 天妒第555章 予有一個妹妹第829章 世上輝煌終落幕第981章 本地主義,諸國伐唐!第405章 戰終(補欠更一)第390章 洛陵終於到了草原第201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765章 洛氏現代番外:一個天才孤兒在洛國第109章 變與不變第366章 樑王劉徹!第703章 諸洛盡流散!第788章 我欲將心爲王戰!第270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984章 託孤第781章 有生死令如山如淵!第548章 天下雲從第988章 蒸汽(卷末)第57章 晉國五公子第446章 調查分析報告第584章 大漢諸豪門第782章 我意堅決不爲貴第835章 人無再少年!第347章 回京第676章 第一次大戰的轉折點!第145章 孟子第363章 天命之子:洛無疾第79章 系統小更新 不能拋棄邦周的理由第26章 斥天子第221章 洛村(爲盟主叫我王子陛下加更)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302章 西域之歌第281章 規矩制度第442章 風暴第13章 詭計 陰雲 先敗第950章 太子陰雲第115章 洛氏不王第184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844章 見一見楊廣第687章 紅袍玄甲!敢戰士!第769章 諸夏外的胡人們與漢末列國諸帝紀元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204章 始皇東巡第498章 殷商第457章 朕不允!第158章 楚國項氏第872章 洛玄照坐斷河北!第972章 讓子孫萬代享福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501章 這是我此生最後所能做的!第575章 請大漢赴死!第837章 洛顯之薨,謝道韞死!第56章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第555章 予有一個妹妹第1007章 遜位第459章 天下羣起而攻之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533章 大丞相第287章 嶺南行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795章 昭昭洛水!第261章 項羽想要和談第899章 憶往昔漢諸侯靖難(800月票目標達成第233章 嗟爾秦朝,氣數已盡!第891章 洛蘇宏圖,國際三可汗制度!第276章 諸夏天子和漢朝皇帝第499章 制典第161章 白起願爲吾王效死第214章 吾乃大秦擎天白玉柱第236章 洛陵踐法(上)第871章 威赫唐廷!第334章 還政第206章 始皇帝崩第246章 韓信表示聽洛採的第73章 闔閭與勾踐的毒計第257章 大王真豪傑矣第104章 晉國人最強的天賦:內鬥第162章 姬靈均甦醒,邦周的鳳凰墜落了第257章 大王真豪傑矣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236章 洛陵踐法(上)第1002章 未來第345章 罪證第748章 又一諸侯薨!第13章 詭計 陰雲 先敗
第890章 天可汗!(再次燃起來了,9000多字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271章 韓信,洛陵向北第291章 恐怖的功臣集團第280章 重啓廟號 諡號體系第733章 第一隻能是我們的,孝子急了第406章 十七歲,封侯拜將!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967章 終逝去第331章 皆寂,武穆第902章 青海之上第461章 繁星千萬,鑑照吾心!第539章 流放遼東鮮卑山!第800章 古來征戰幾人回?第433章 王血以貴第985章 天妒第555章 予有一個妹妹第829章 世上輝煌終落幕第981章 本地主義,諸國伐唐!第405章 戰終(補欠更一)第390章 洛陵終於到了草原第201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765章 洛氏現代番外:一個天才孤兒在洛國第109章 變與不變第366章 樑王劉徹!第703章 諸洛盡流散!第788章 我欲將心爲王戰!第270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984章 託孤第781章 有生死令如山如淵!第548章 天下雲從第988章 蒸汽(卷末)第57章 晉國五公子第446章 調查分析報告第584章 大漢諸豪門第782章 我意堅決不爲貴第835章 人無再少年!第347章 回京第676章 第一次大戰的轉折點!第145章 孟子第363章 天命之子:洛無疾第79章 系統小更新 不能拋棄邦周的理由第26章 斥天子第221章 洛村(爲盟主叫我王子陛下加更)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302章 西域之歌第281章 規矩制度第442章 風暴第13章 詭計 陰雲 先敗第950章 太子陰雲第115章 洛氏不王第184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844章 見一見楊廣第687章 紅袍玄甲!敢戰士!第769章 諸夏外的胡人們與漢末列國諸帝紀元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204章 始皇東巡第498章 殷商第457章 朕不允!第158章 楚國項氏第872章 洛玄照坐斷河北!第972章 讓子孫萬代享福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501章 這是我此生最後所能做的!第575章 請大漢赴死!第837章 洛顯之薨,謝道韞死!第56章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第555章 予有一個妹妹第1007章 遜位第459章 天下羣起而攻之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533章 大丞相第287章 嶺南行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795章 昭昭洛水!第261章 項羽想要和談第899章 憶往昔漢諸侯靖難(800月票目標達成第233章 嗟爾秦朝,氣數已盡!第891章 洛蘇宏圖,國際三可汗制度!第276章 諸夏天子和漢朝皇帝第499章 制典第161章 白起願爲吾王效死第214章 吾乃大秦擎天白玉柱第236章 洛陵踐法(上)第871章 威赫唐廷!第334章 還政第206章 始皇帝崩第246章 韓信表示聽洛採的第73章 闔閭與勾踐的毒計第257章 大王真豪傑矣第104章 晉國人最強的天賦:內鬥第162章 姬靈均甦醒,邦周的鳳凰墜落了第257章 大王真豪傑矣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236章 洛陵踐法(上)第1002章 未來第345章 罪證第748章 又一諸侯薨!第13章 詭計 陰雲 先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