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二)

第286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二)

即便是蕭何張良這樣的才智之士也不可能想到那麼長遠,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朝廷的地位一旦提高,他們這些人的地位就會大大提高。

一個千石的官員,一旦外放,甚至能夠擔任兩千石的國相,之後再轉任兩千石的郡守,最後回到長安擔任九卿,這就是最完美的晉升流程。

最妙的是,這些調整影響的是王國之內的官員,而不是那些諸侯王。

大丞相一看就不常設,對目前的大漢來說,天子和皇帝也還沒有徹底區分,位在諸侯王之上的只有丞相一個人。

作爲皇帝佐貳,丞相的地位本來就極高。

除了趙王這種實權諸侯王之外,像是國力較弱的諸侯王,本就不敢得罪丞相。

洛辰之所以這麼搞,是因爲他知道現在這種貌似平靜的景象維持不了多久,當初周王朝的時候,諸侯之間殺得昏天黑地,爲什麼呢?

因爲兩個沒有政治信任的、體量相當的大國,離得實在是太近了,然後周王室沒有調和矛盾的能力,於是天下局勢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的中央朝廷比原來的周王室控制力大大增強了,不再需要這麼多跨郡連縣的諸侯王,尤其是韓國和魏國這種腹心之地。

呂雉說的有些累了,於是讓洛新開始宣讀這些高級官員所配備的佐員和部屬。

這是一整套的配套設施,蕭何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連忙問道:“太后,嶺南王國中是否要通知大丞相這件事?按照您所說的,嶺南國中需要對應的機構。”

嶺南王趙佗是目前秩序之中最特殊的一個存在,他是諸夏體系中的一員,但同時他是外服藩王,和劉氏宗王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若是按照姬昭前世的趨勢,趙佗這種最終會成爲普通的朝貢的藩屬國,地位也不算是高,但是現在形勢發生了不同。

洛氏的存在大大昇華了諸夏這個概念,而且剝離了屬於天子的一部分權能,直到爲項羽和劉邦加冕,威望已經高到不能再高的地步。

至少在現在這個時期,洛與皇共天下這絕不是一句虛言,洛氏當然要藉着這種便利做事,趙佗的存在就是一種嘗試。

以後的大漢擴展到更大的世界,或許還會有很多的藩屬國,比如說素王老祖說的那一片西域,但是諸夏的藩屬國和外邦的藩屬國是不同的。

從理論的最根基來說,只要是諸夏都有成爲天子的機會。

諸夏的藩屬國歸於天子和大丞相直接管理,而外邦的藩屬國則交由九卿機構管理,這其中的差距就很明顯了。

至於哪些算諸夏藩屬,哪些算外邦藩屬,自然有明確的定義,總之是一個能夠讓諸夏蓬勃向外的定義和制度。

呂雉聞言便說道:“不僅僅要通知,朕還準備派丞相到嶺南國中,讓嶺南王重新整頓國家。

當年邦周在吳越之地分封姬姓諸侯,結果吳國竟然被當地所同化,斷髮文身,直到宣公重新將吳國拉回諸夏的體系之中才算是漸漸識得周禮。

這是周天子的失職,在大漢是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

要謹記中原的祖宗,不要忘記了諸夏的根在中原。”

蕭何一凜,趙佗帶到嶺南去的有數十萬人,這些年下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活着,太后話中似乎有些深意。

張良則微微思忖,僅僅從現在所聽到的,這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中央官制體系,僅僅在朝堂層面就會多出三成左右的官員,即便其中有兼任的情況,但這依舊是極大的延伸。

他是何等智慧的人物,一眼就看出了這是要預備着收攏地方的權力,現在先將架子搭起來,到時候就可以直接接收空白地帶,不會陷入秦王朝那種打下了六國,六國卻依舊如同從前的窘境。

而且加上先前尊朝廷貶藩國的思路,這一手還是爲了將山東的人才都匯聚到長安來。

想到這裡,張良忍不住望了洛新和洛辰一眼,太后和這兩位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等到洛新的聲音停下,朝廷新的官制向衆人宣讀完畢,這一套官制雖然加多了官員的人數,但是卻更加條理清晰起來。

洛辰將那些職能交叉的部分全部進行的剝離,明確了各個九卿麾下的具體職責,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一目瞭然,想要推諉都很難。

奉常和宗正融爲一體,依舊稱宗正,掌管整個宗族的事務,直接向皇帝彙報,接受皇帝的命令,不接受丞相的調遣。

三個負責皇帝警衛的九卿,洛辰同樣沒有大幅調整,這些東西還是交給皇帝自己去做比較好。

他真正的最大的調整是大幅度提升了丞相佐官的地位,原先的九卿之中,真正能和治國搭上線的也就內史和少府這兩個,少府還更加傾向於是皇室的錢袋子。

洛辰認爲這對國家的治理是不利的,官員的升遷,大型水利設施的建造,天下的土地錢糧,天下商業的管理,這些哪一個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即便這些人都在丞相府之下辦公,但是九卿的地位和待遇卻是必須要實行的。 這些調整就像是一顆炸彈一樣將衆人砸的暈暈乎乎的,有的人突然就升官了,起碼待遇是直線上升,還有的人則是突然發現自己整個官署都合併了。

大殿之中一下子喧鬧起來,衆人都在議論紛紛,但是稍微轉過神來,就發現雖然調整很大,但實際上還是明確上下和職責的調整。

整個朝廷變成了一個非常扁平化的執政機構,對於天下恢復生產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祭天等事情減少,丞相承接了大量的政務,丞相府之下的各官署通過九卿的升格,則得到了更多決策的權力。

這對於接下來的恢復是有積極意義的,屬官不用事事請示丞相,丞相不需要事事請示呂雉。

從繁雜無效的事務之中解脫出來,呂雉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未來的規劃。

可以對天下的事務提出戰略規劃,並且讓高效的執政機構去推行。

這些事務宣佈完之後,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確立丞相的人選,呂雉笑眯眯的問道:“酇侯,您德高望重,自大漢立國之後就一直擔任丞相,想來是丞相的不二人選了。”

蕭何聞言直接就是一個激靈,幾乎毫不猶豫的下拜道:“太后,臣老邁,您創新制,丞相之重,重於泰山,臣現在這副身體實在是承擔不起這樣的重任啊,還請您另擇賢臣吧。”

呂雉滿意的點點頭,然後說道:“唉,酇侯如此高才,朕攝大政卻已年老,實在是可惜,爲酇侯加食邑兩百戶。

酇侯,您說另擇賢臣,不知道您心中的賢臣是誰呢?

您擔任丞相多年,想必對滿殿羣臣最是清楚。”

蕭何還是沒有絲毫的猶豫就直接朗聲說道:“臣斗膽,東阿侯才高無二,臣與東阿侯接觸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東阿侯胸中的韜略勝過臣百倍。

尤善於富國,如今天下疲敝,若是有東阿侯這樣的大才,定然能興盛,臣爲太后賀,值此艱難之時,國中有這樣的賢臣,這是太后之幸,大漢之幸啊。”

這番話聲音洪亮有力,可沒有半點年邁的感覺。

呂雉端坐在上首,聞言直接拍手感慨的說道:“酇侯真是高風亮節,自辭相位還推讓同僚,願意薦舉具有大才的同僚,朕實在是很欣慰啊,這樣的賢臣若是不獎賞,難道還能立於天下之間嗎?

再爲酇侯加兩百戶食邑。”

蕭何臉上帶着慚然道:“臣不過是爲國薦才而已,太后卻賜下厚恩,實在是讓臣無以爲報了。”

這一片其樂融融的君臣相得,讓大殿之中的其他人羨慕的不得了。

好你個蕭何,爲了身後名和恩寵真是臉都不要了,你才和東阿侯認識多久,竟然這麼不矜持能說出那麼肉麻的話來。

若是蕭何知道這些人心中所想,恐怕只想嗤笑,我又沒說謊,東阿侯本來就有才,若是再能將英侯召回,兩個人組合是無敵的。

呂雉臉上的欣喜是完全不加掩飾的,直接問洛新:“東阿侯,酇侯舉薦您來擔任丞相,您的才能朕是最清楚的,朕也以爲您是最適合的人選,您意下如何呢?”

洛新微微躬身下拜道:“太后賜下恩典,臣除了鞠躬盡瘁,再無他言。”

果然啊。

大殿之上的百官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從這套官制一拿出來,一見到那個權力那麼大的丞相職位,很多人都猜到這一定是東阿侯洛新的位置。

洛新之前雖然也拜相,但和現在這個就完全不同了,在整個天下,洛新現在是一人之下而已。

鐺鐺鐺!

又是鐘聲響起,朝臣們緩緩離開未央宮,呂雉和洛新並肩望着這一幕。

呂雉輕聲道:“公子,天下的擔子就在我們兩個肩上了。”

洛新笑道:“娥姁,這是幸事!”

————

在漢初的這一次制度改革之中,很多學者都抓住皇權削弱這一點來論證漢廷爲了恢復疲敝的天下而將權力下放,但筆者絕不認同這一點,而且恰恰相反,漢廷通過制度改革,反而從制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

這就要提到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這兩個概念的相似點和不同點,中央集權是更廣泛的概念,漢廷是以皇帝爲中心的一整個集體,在皇權和相權的爭鋒之中,皇權或許稍微退讓,但整個漢廷卻在大步向前。

皇帝在中樞或許有些許的退讓,但在天下卻更有威嚴,我們可以說相比較秦王朝,漢王朝君主專制的程度沒有那麼高,但漢王朝中央集權的程度是絕對超越秦王朝的,區分這兩個概念才能理解漢王朝的歷史走向。——《漢王朝興衰史》

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947章 天聖,二聖人也!第168章 秦王的承諾,難道能夠相信嗎?第652章 光武之道,就在英侯國中!第325章 借富貴第382章 匈奴第309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下)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644章 陰詭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976章 一場盛大的典禮與死亡第205章 帝星飄搖第988章 蒸汽(卷末)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975章 開元之後是天寶第753章 魏王賞無可賞,封無可封!第397章 鷹揚校尉洛無疾第874章 李氏承天!洛氏開帝業的回報!第284章 擴大相權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296章 這麼有錢?打劫!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838章 不過笑談中(卷末)第927章 神器:荊棘王冠第903章 安西(1600月票目標達成加更)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126章 世間活着的聖賢第18章 攝政會議第898章 功臣若何?(第三更!)第715章 支線劇情醫聖,結束!第288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871章 威赫唐廷!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爲夏第63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475章 學宮開,亂戰起!第624章 洛陽的旨意第238章 洛陵踐法(下)第748章 又一諸侯薨!第397章 鷹揚校尉洛無疾第894章 制史!爲歷史破除迷霧!(4月初求月第227章 妹妹送來了無雙統帥第470章 無疾薨第575章 請大漢赴死!第326章 完第147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88章 楚國項刺,爲王赴死第786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61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第657章 死!第319章 在這個世界線中改變的賈誼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39章 洛宴使楚第326章 完第282章 洛辰第826章 人心有是非善惡3死第347章 回京第722章 一觸即發!第76章 攻越,降吳,獻西施第550章 關東諸侯扛不住了!第586章 李儒大話論天下,董卓欲結涼州士第186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第975章 開元之後是天寶第247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第650章 洛楚第210章 諸夏,洛氏回來了第348章 結束第957章 尊皇天,滅諸祀(卷末)第24章 洛蘇薨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840章 洛蘇入關第166章 武公若在,何至於此?第157章 什麼楚霸王行爲第250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984章 託孤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158章 楚國項氏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87章 陳國:你不要過來啊,我有爹第38章 洛國敢戰士第956章 天下暗流第320章 裂國:前奏曲第127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儒家第514章 驚天之變!第413章 長安,霍去病真香第433章 王血以貴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第305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185章 秦洛之戰:弩第625章 洛董相見!第88章 楚國項刺,爲王赴死第42章 勸王殺子第740章 天命爲何?第889章 頡利可汗很有跳舞天賦,冬突厥,亡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426章 迎立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716章 盤點收穫
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947章 天聖,二聖人也!第168章 秦王的承諾,難道能夠相信嗎?第652章 光武之道,就在英侯國中!第325章 借富貴第382章 匈奴第309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下)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644章 陰詭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976章 一場盛大的典禮與死亡第205章 帝星飄搖第988章 蒸汽(卷末)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975章 開元之後是天寶第753章 魏王賞無可賞,封無可封!第397章 鷹揚校尉洛無疾第874章 李氏承天!洛氏開帝業的回報!第284章 擴大相權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296章 這麼有錢?打劫!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838章 不過笑談中(卷末)第927章 神器:荊棘王冠第903章 安西(1600月票目標達成加更)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126章 世間活着的聖賢第18章 攝政會議第898章 功臣若何?(第三更!)第715章 支線劇情醫聖,結束!第288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871章 威赫唐廷!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爲夏第63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475章 學宮開,亂戰起!第624章 洛陽的旨意第238章 洛陵踐法(下)第748章 又一諸侯薨!第397章 鷹揚校尉洛無疾第894章 制史!爲歷史破除迷霧!(4月初求月第227章 妹妹送來了無雙統帥第470章 無疾薨第575章 請大漢赴死!第326章 完第147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88章 楚國項刺,爲王赴死第786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61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第657章 死!第319章 在這個世界線中改變的賈誼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39章 洛宴使楚第326章 完第282章 洛辰第826章 人心有是非善惡3死第347章 回京第722章 一觸即發!第76章 攻越,降吳,獻西施第550章 關東諸侯扛不住了!第586章 李儒大話論天下,董卓欲結涼州士第186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第975章 開元之後是天寶第247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第650章 洛楚第210章 諸夏,洛氏回來了第348章 結束第957章 尊皇天,滅諸祀(卷末)第24章 洛蘇薨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840章 洛蘇入關第166章 武公若在,何至於此?第157章 什麼楚霸王行爲第250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984章 託孤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158章 楚國項氏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87章 陳國:你不要過來啊,我有爹第38章 洛國敢戰士第956章 天下暗流第320章 裂國:前奏曲第127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儒家第514章 驚天之變!第413章 長安,霍去病真香第433章 王血以貴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第305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185章 秦洛之戰:弩第625章 洛董相見!第88章 楚國項刺,爲王赴死第42章 勸王殺子第740章 天命爲何?第889章 頡利可汗很有跳舞天賦,冬突厥,亡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426章 迎立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716章 盤點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