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死後聲名由我家!

第523章 死後聲名由我家!

“太史公,孝惠皇帝應該有本紀的。”

洛青神情很是認真的望着司馬遷,說道:“且聽青言。

您所寫的是一部通史,那便不應該有帝系空置,因爲那代表着天命空懸!

除非是週末、秦末時亂世,舊的天命已經滅亡,新的天命還在冉冉升起,未曾主宰諸夏。

比如秦始皇覆滅周室社稷,秦室又未曾徹底奪得天下時,又比如秦始皇崩,二世胡亥失命,帝扶蘇在位時。

項王一統六合,天下稱臣,天命已現高皇帝造漢室,諸夏一家,混元一統,天命便在漢室手中。

高皇后攝政,女主臨朝稱制!

高皇后崩,孝惠皇帝主政,洛文王未曾攝政,孝惠皇帝既有天命,又有實權,因何不能爲本紀?

孝惠皇帝有仁宗廟號,這是昭聖王所確認,是洛文王力排衆議,是素王上皇天所認可,這樣的皇帝如果說他不能得到專屬的本紀,想必是不好的。

臣在君上,還請您三思啊。”

洛青說完對着司馬遷深深躬身,對洛氏來說,孝惠皇帝的地位是很特殊的。

因爲他的無限信任才使得家族出現了第二位無可爭議的攝政,假天子,是那種能廢立皇帝的假天子!

況且,洛文王待孝惠皇帝,不亞於親子,如果知道因爲自己的原因,而導致孝惠皇帝失去了自己的本紀篇,洛文王恐怕會遺憾吧。

身爲洛氏子,維護祖宗這是應當做的!

司馬遷聞言沉默了一番,他是個很聰明的人,明白洛青話裡話外的意思,向着長安的方向作揖,因爲洛文王沒有葬在昭城之中,而是在長安。

然後他沉聲道:“公子您說的是對的,若是孝惠皇帝這樣的仁義之主不能得到本紀,以後的萬世帝王便不再在乎仁義之道了。

況且今上不過六歲稚童尚且有本紀,仁宗惠皇帝若是沒有本紀,確實不公平。

記史不僅僅要記錄當代之事,還要讓萬世爲鑑,遷會在孝惠本紀中對仁宗惠皇帝多加讚揚。

遷有一個請求,洛文王沒有本紀篇,遷每每思及,便覺遺憾,可否在呂太后本紀和孝惠本紀中多加洛文王之事。

遷以爲高皇帝駕崩後的這二十年間,呂太后、孝惠皇帝、洛文王這三者之間,實在難以分高低上下。

遷以爲這段時間實在是精彩紛呈,有高皇后、有洛文王、有孝惠皇帝、有大漢開國諸位勳臣,遷不願意只是羅列時間事蹟,而是想要如同項王本紀那般,使後世流傳此間故事。

如此這般,遷可以在東阿侯世家般中着重寫洛文王在孝文皇帝時的重重政策和詔書諭令,以記事爲主。”

司馬遷寫史,是兩種風格並行。

一種是某某年某某月,發生何事,朝廷有何詔令,不記前因後果,只將結果擺上去,告訴你發生了什麼。

另一種則是事無鉅細,不僅僅前因後果全部寫上,還要揣摩當事人的心理,在符合史實的情況下將事蹟寫的氣蕩山河。

司馬遷雖然是個文人卻有一股英雄氣,他寫的文章能讓人千百年後讀來都激盪不已,甚至能使人讀罷史書就對那個未曾見過的人物升起無限的好感和惡意。

這就是司馬遷的本事!

洛氏自然求之不得,洛文王是整個洛氏千年的驕傲。

洛青當即道:“自然可以,若是太史公想要知曉洛文王更多事蹟,洛氏之中還有洛文王的手札。”

司馬遷聞言頗爲興奮,在大漢朝他最崇拜的人就是洛文王,或者可以說,大漢朝所有頂級臣子都崇拜洛文王,現在能夠詳細瞭解洛文王生平軼事,他一定要拿出所有的狀態和精力寫下洛文王的豐功偉績,要讓洛文王有血有肉,成爲一切美好正義品德的化身。

洛青見狀又笑道:“太史公,你所做的史書之中的漢朝篇,洛氏將會向大漢朝廷進獻一份,讓袞袞諸公,讓皇室看看,在青史之上,歷代先帝都是何等面目,看看諸位功臣都是何等面目,以作勉勵。”

司馬遷聞言深深吸了一口氣,史書終究是要面世的,這可不是小事。

因爲司馬遷雖然爲尊者諱,卻不爲尊者編,那些錯事雖然隱晦,但是都明明白白的寫出來了。

尤其是每一篇人物傳記的最後都有總結性的評價文字。

這若是碰到秦始皇那種不願意讓臣子評價的君王,司馬遷有十條命都不夠殺的。 漢朝皇帝是能接受臣子的批評的,就算是惱羞成怒,也不至於像某些王朝一樣,因爲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就下獄滅九族。

司馬遷在想皇室會怎麼看待司馬氏?

再比如司馬遷寫下的各個世家,其中近半如今都是大漢的頂級列侯,都有後人傳世,面對史書上的老祖宗,又會怎麼看待呢?

在姬昭前世的歷史上,這部史記可以說是命途多桀,因爲其中記述了大量宮廷之中的私密之事,而且和大漢主流意識形態是相反的,所以朝廷不允許刊行,就連那些諸侯王想要求得都不被允許。

後來是司馬遷的外孫向外開始傳播,但是很快就死去,於是傳播的範圍很小,直到東漢時期這部史記都命途多舛,直到刪減了許多文字才允許傳播。

這就是司馬遷所擔憂的,史記這不僅僅是榮譽,還是災禍,這是一個足以將整個家族毀滅的災禍。

他之前寫這部史書,完全是因爲身爲史官的職責在驅使着他。

即便是在邦周時代,洛氏保護天下諸國的史官,那也只是保護史官不被改史的權力,卻不能保護史官本身的安全。

到了漢王朝就更是如此。

洛青當然明白這一切,他拍了拍司馬遷的肩膀說道:“太史公,這部史書由洛氏認證校對,上面對所有人物的評價都是公正的。

如果誰有不滿,便讓他來找洛氏,洛氏保證可以將他說服。”

洛氏敢於面對這世間的一切報復,就算是誰不爽這史書之上所記載的,那也只能憋着,而且還得眼睜睜的看着洛氏將這些書籍散播開,使天下人都知曉。

司馬遷躬身作揖道:“那就勞煩公子了,遷這便去誦讀一番洛文王事蹟,儘快將孝惠皇帝本紀寫出來,遷很是好奇,孝惠皇帝和高皇后爲何對洛文王如此信任。

青史迷霧,或許就在洛文王的手札和書信之中了。”

洛青讓人將司馬遷帶走,望着司馬遷離去的身影,他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對不對,能給司馬遷公開的手札和書信自然是一些官方的,那些真正的私人信件,就算是洛氏自己的子孫都不看。

雖然洛文王應當不會太過在意,但畢竟是私人之事,尤其是洛文王這位比較特殊的,爲大漢朝鞠躬盡瘁的先祖,洛氏內部是知道一些事情的。

洛白在旁邊笑道:“阿青,太史公終究是人啊,我等勸說不行,你一來就改變了他的想法。”

洛青搖搖頭道:“這世上誰能沒有偏向呢?太史公正是因爲有強烈的情感,才能寫下這樣的文字,才能讓這部史書成爲天下第一。

明年是天下諸侯到長安朝見天子的時間,青準備那個時候將《諸夏通史記》的漢朝篇章都帶到長安去,就在覲見天子的典禮上作爲貢品上呈,正好在那個時候讓天子和滿朝公卿都看看自己的先祖在史書之上是怎麼被記載的。”

洛白想着那副場景,都忍不住笑起來,他又想,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那天子和滿朝公卿定然是要稱讚了,他們還能說什麼呢?

說我洛氏記載的史書有錯謬嗎?

還是說我洛氏記載的史書和評價有不公正的地方!”

這是洛氏的死穴,史學一直就不是一個正式的科目,尤其是在經學大盛之後,作爲史學的扛把子,《洛宮春秋》本該是史家的經典,但是這部書實際上成爲了經學的經典。

這本書完全超出了史學的範疇,其中蘊含着無數洛孔二聖的思想,現在司馬遷這部書纔是真正的史家經典,尤其是在末尾的對人物的點評,這一點是將諡號的作用大大放大。

洛氏都覺得這一點實在是過於奇妙,就算是不通曆史之人,只要看到結尾,就知道此人如何!

————

諸侯朝於長樂,昭公國公子青獻典籍,曰《諸夏通史記》,青曰:“此太史公所著,乃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盛典,宜獻天子,刊行天下,使人知之,讚揚功德,貶抑醜惡,使生人警醒,使亡者瞑目。”

青所獻僅漢篇,上載自秦二世胡亥至靈爵五年間,百五十年大事,上觀之,諸卿亦觀。

丞相贊曰:“太史公有古之令史之美,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讀罷有小說之趣,卻可謂之實錄,實奇哉。”

上亦嘆曰:“高惠文武宣,漢家五聖王,可垂後世矣。”

公卿王侯皆肅然。

民間有諺曰:“生前榮華天子出,死後千秋屬洛氏。”——《太學閒人雜記》

第351章 文華昌盛第392章 舉薦,周亞夫薨第643章 互斥!第780章 風起西域爲哪般?第185章 秦洛之戰:弩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807章 洛顯之,三日三遷!第10章 抽獎大豐收第625章 洛董相見!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626章 談崩了第364章 大漢棋聖第115章 洛氏不王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627章 進宮第46章 回齊第1002章 未來第167章 秦異人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第759章 漢終於斯!漢立於此!(本卷結束!第860章 晉陽起兵!第271章 韓信,洛陵向北第299章 相父第547章 王莽與昭城第143章 撐不住六國合縱,不配爲天子第444章 觸動靈魂的問題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707章 洛燕獻策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617章 我恭敬的執行上天諭令第707章 洛燕獻策第722章 一觸即發!第417章 祁連山下擒兩王第890章 天可汗!(再次燃起來了,9000多字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930章 素王天啓者,頌素王功德之大道!第376章 爲盟主葉落殤楓加更(加更了,求月第287章 嶺南行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308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上)第647章 極於情!第90章 洛國拉偏架,楚國捱揍第939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909章 蜀王李恪,燕王與烈日可汗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1003章 生路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439章 洛氏二三事下第1001章 割裂第297章 五年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957章 尊皇天,滅諸祀(卷末)第79章 系統小更新 不能拋棄邦周的理由第597章 勤王軍合圍滎陽,洛子凌揚刀諸侯第1011章 危機第81章 十年磨鍊,完全體的洛瑜第330章 薨第874章 李氏承天!洛氏開帝業的回報!第217章 給劉邦灌雞湯第169章 王侯將相,黎民百姓,終有一死第121章 素王歷第29章 申戎入寇第154章 白起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799章 世上從不曾有尊貴!第489章 開學令!天下有二心!第596章 洛家主祭祖問天命第811章 《士族論》!第54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96章 宋國下場,籌謀周天子第849章 黑暗之地!新的地圖!桎梏破解!第47章 管呂之交第324章 激將第980章 強大而脆弱的帝國第574章 洛霄第305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216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459章 天下羣起而攻之第109章 變與不變第967章 終逝去第774章 千重劫難惟此心!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473章 天下羣起,爭道爲先!第353章 太學第684章 洛氏的虎鬚也敢撩?第78章 吾與良人孰美?第786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499章 制典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第531章 雨幕第929章 洛蘇的真正計劃!第890章 天可汗!(再次燃起來了,9000多字第906章 青海道(33)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420章 番外:姬昭見劉徹第676章 第一次大戰的轉折點!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686章 只有天知道!
第351章 文華昌盛第392章 舉薦,周亞夫薨第643章 互斥!第780章 風起西域爲哪般?第185章 秦洛之戰:弩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807章 洛顯之,三日三遷!第10章 抽獎大豐收第625章 洛董相見!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626章 談崩了第364章 大漢棋聖第115章 洛氏不王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627章 進宮第46章 回齊第1002章 未來第167章 秦異人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第759章 漢終於斯!漢立於此!(本卷結束!第860章 晉陽起兵!第271章 韓信,洛陵向北第299章 相父第547章 王莽與昭城第143章 撐不住六國合縱,不配爲天子第444章 觸動靈魂的問題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707章 洛燕獻策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617章 我恭敬的執行上天諭令第707章 洛燕獻策第722章 一觸即發!第417章 祁連山下擒兩王第890章 天可汗!(再次燃起來了,9000多字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930章 素王天啓者,頌素王功德之大道!第376章 爲盟主葉落殤楓加更(加更了,求月第287章 嶺南行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308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上)第647章 極於情!第90章 洛國拉偏架,楚國捱揍第939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909章 蜀王李恪,燕王與烈日可汗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1003章 生路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439章 洛氏二三事下第1001章 割裂第297章 五年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957章 尊皇天,滅諸祀(卷末)第79章 系統小更新 不能拋棄邦周的理由第597章 勤王軍合圍滎陽,洛子凌揚刀諸侯第1011章 危機第81章 十年磨鍊,完全體的洛瑜第330章 薨第874章 李氏承天!洛氏開帝業的回報!第217章 給劉邦灌雞湯第169章 王侯將相,黎民百姓,終有一死第121章 素王歷第29章 申戎入寇第154章 白起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799章 世上從不曾有尊貴!第489章 開學令!天下有二心!第596章 洛家主祭祖問天命第811章 《士族論》!第54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96章 宋國下場,籌謀周天子第849章 黑暗之地!新的地圖!桎梏破解!第47章 管呂之交第324章 激將第980章 強大而脆弱的帝國第574章 洛霄第305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216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459章 天下羣起而攻之第109章 變與不變第967章 終逝去第774章 千重劫難惟此心!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473章 天下羣起,爭道爲先!第353章 太學第684章 洛氏的虎鬚也敢撩?第78章 吾與良人孰美?第786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499章 制典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第531章 雨幕第929章 洛蘇的真正計劃!第890章 天可汗!(再次燃起來了,9000多字第906章 青海道(33)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420章 番外:姬昭見劉徹第676章 第一次大戰的轉折點!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686章 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