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燕王十二部(2400月票目標達成加更

第910章 燕王十二部(2400月票目標達成加更)

朝堂上,對於李世民要讓李恪出鎮安北大都護府這件事,爭吵是非常激烈的,即便這是國師提出來的建議,但不贊同的人依舊很多。

有人甚至直接問李世民道:“陛下難道就不擔心日後,受封漠北的宗王造反?”

李世民早就知道魏徵等人會這麼問,因爲他也這麼問過洛蘇。

於是他便直接用洛蘇回答他的話回道:“如果有朝一日漠北宗王能造反,那證明朝廷已經控制不住漠北,就算是沒有宗王,也會有其他人南下。

朕的兒子可靠,還是不知道哪裡來的人可靠?

周朝的諸侯爲國藩籬,至少也經過了四代才漸行漸遠,諸位愛卿認爲呢?”

洛蘇的迴應很巧妙,既然你用未來必然發生的事來議論現在的政策,那我也用未來必然發生的更差的可能迴應你的問題。

受封漠北的宗王會不會有朝一日出問題,如果收回權力不及時的話,一定會,所以要搭配流封建,實際上即便是流封建也不能保證安全。

因爲幾十年已經足夠鎮守漠北的宗王打造的如同鐵桶一般,讓中央插不進手去。

所以魏徵房玄齡的等人很正確,沒有錯。

但,就算是沒有宗王,大唐就不會有北境的邊患了嗎?

不會的,大唐的北境邊患是註定的,只不過是敵人是誰的問題,就算是草原上的遊牧進了中原,照樣要面對北境邊患。

李世民想明白這個問題後,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肉爛在李氏鍋裡的想法,就算是有一天大唐要再面對北境邊患,他希望是兩個自己的子孫,而不是一個外姓的人。

當諸位宰相都想明白李世民所想的時候,所有人都閉上了嘴。

……

楊淑妃殿,李恪靜靜跪伏,他的視線從頗爲素雅的裝飾上一一掃過,這裡樸素的不像是一位位尊四妃的寢殿。

正如楊淑妃一直以來所恪守的,不爭不搶,平安度日,李恪目光落在自己母親身上,一個美麗的女人,嫺靜淑德,靜坐時宛如嬌花照水。

望着跪在自己腳下的兒子,楊妃眼中噙滿了淚水,一滴晶瑩剔透的淚水落下來,泣聲道:“你這孩子,怎麼突然就要去那麼遠,哈拉和林,那是什麼地方,聽說長安北去六千里才能夠到達,日後我們母子還有相見之日嗎?”

李恪膝行上前兩步,再次頭跪在地上,泣聲道:“母親,請原諒兒子不孝。”

他不說別的,楊妃便知道這不是自己所能夠干涉,只能又是一頓哭,然後竭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爲人父母,還能如何?

……

等到詔書下達後,大唐朝廷便開始緊鑼密鼓的爲燕王李恪的出鎮做準備。

這是整個朝廷最大的盛事,沒有之一。

一位出鎮如此遠的藩王,上一次還是漢朝時候,無雙武襄侯洛世帶着漢戾帝的兒子,在西域建國,最後漢宣帝封賜王位。

即便現在劉姓後裔也還在西域繁衍,乃是昭武九姓國中的劉國,和趙國同樣都是曾經統治西域的諸夏王族後裔。

這二國也是極少數的,接受天可汗體系,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是諸夏列國。

所以李恪的出鎮事關重大,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在如此強勢的地位下,往草原上派駐一位宗王。

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保證李恪的安全,如果李恪前腳到了哈拉和林,後腳就暴病身亡,那一切就如同笑話一樣了。

而且大唐還只能吃下啞巴虧。

因爲在草原上,死個可汗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從中原過去,水土不服死掉,再正常不過。

所以李恪前往哈拉和林,隨行的人就非常重要,在安北府有三千人,但這遠遠不夠,李恪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自己的班底。

當初蜀王府的人,大部分都不適用於草原的環境,所以至少有一半都要重新換。

而且。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從李世民下旨讓李恪前往哈拉和林就藩,而且看態度,基本上此生基本上返回中原沒戲後,原蜀王府的許多人就開始找關係,想要調出蜀王府。

實際上就是不願意跟着去哈拉和林受苦。

去那裡打個仗沒問題,但一輩子乃至於以後的子孫都待在那裡,就一個字,免談。 人家蠻夷還知道南國的花花世界好,矢志不移的南下,我堂堂諸夏貴胄,去放羊養牛,像話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初邦周的那羣初代貴族,真是偉大到無以復加,放着王畿的好日子不過,前往那些蠻荒之地去開拓,而且那個時候的開拓可比現在危險多了。

針對這種情況,洛氏自然祭出傳統大法,那就是以流代遷!

嶺南、遼東、西域都是怎麼開發出來的?

不就是流放了一大堆人到那裡,漢朝從劉邦清理造反的諸侯王開始,一直到先漢末期,都一直在流放,前前後後至少流放了超過五十萬戶到邊疆。

至於荊州、江東之類更是流放遷徙了超過一百萬戶,極大的壓迫了那些山中百姓的生存空間,所以漢朝對諸夏開拓的功績,是僅次於邦周諸國的。

而大唐呢?

從武德年間到貞觀年間,這十八年的時間,有多少人家獲罪?

有多少人家被舉家抄沒?

洛蘇建議李世民從裡面精挑細選一些有能力的人,讓他們戴罪前往哈拉和林,如果能立下功勞,就恢復爵位、勳位,以及爲父祖輩平反。

這比當初漢朝的條件可好多了,漢朝想要返回長安,真的是看運氣,而大唐可是有一個宗王在那裡,能更快的出功勞成績。

而且李恪回不來,不代表他們這些人回不來啊。

安西大都護府,理藩院以及樞密院,這不都是上升渠道?

李世民的政策一出,不知道有多少人,找到曾經的親朋故舊,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前往哈拉和林的名額。

最終被確定下來的有十家。

李世民又爲李恪招募數千渴望建功立業的勇士,再加上釋放贖罪的犯人以及犯人家庭,一共有一萬戶漢人跟着李恪往哈拉和林而去,李恪是親王,本就有一萬戶食邑,他一下子成爲了大唐唯一一個實封一萬戶的親王。

不僅僅是一萬戶漢人,李世民又封給他兩千戶被安置在河套的突厥人以及各部部衆,這是因爲在草原上,沒有騎兵,就只能被動挨打,漢人中會騎馬的不算多,李世民自然不能都給李恪。

而且這些突厥人,可以教會隨着李恪北遷的漢人,關於遊牧的知識,到了漠北,那地方不能種地,天王老子去了,也只能放牧,也只能逐水草而居。

這些隨着李恪北遷的人,每千戶分成一個單位,被稱作“燕王十二部”。

讓所有人都有些沒想到的是,在這其中,有一個人非常出乎人意料,竟然主動要跟着李恪去哈拉和林,那就是大儒孔穎達。

孔穎達說,“自古以來,逃亡草原的漢人不可勝數,但最後都泯然於諸胡之間,雖然到了草原上,只能放牧,但聖人之言,也不能被放棄,如果草原上的漢人依舊能記得雅語,能記得之乎者也,縱然千百年後,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出身了。”

人性之複雜,從他就可見一斑,李世民很是複雜的望着自己秦王府中的這個老人,最後沒有勸說,讓他隨着李恪前往哈拉和林。

朝廷對李恪出鎮之事的重視程度,讓無論是朝廷官吏,還是北方草原諸部,都能夠感受到大唐朝廷的決心。

……

貞觀十年元月二十三,李恪在長安城外的十里亭和送別自己的諸王公告別,李承幹拖着腿前來,他和魏王李泰的關係不太好,但是和李恪的關係是不錯的。

他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溫聲道:“三弟,到了哈拉和林要多往長安寫信,不要讓父皇和我們這些兄弟擔憂,如果有什麼需要的,伱就說,我們在後面給你做後盾,總不至於讓草原上的那些人欺負。

你是大唐的親王,是天子之下最尊貴的人。”

李恪抱拳鄭重道:“皇兄,此次一別,不知何時再相見了,願父皇、母后萬歲萬安,願母妃安康,願皇兄喜樂平安。

弟會在哈拉和林爲你們祈福。”

微風拂過他的臉頰,帶着冬季森森的寒意,李恪裹緊了身上的錦裘,與衆人再次告別,他遙遙望着長安的方向,似乎依舊能見到那座巍峨的城池,下次回來是什麼時候呢?

前路會是什麼樣呢?

李恪心中也有些沒底,哈拉和林會是埋葬他的深淵嗎?

————

在貞觀十年的時候,蜀王李恪受封燕王、烈日可汗、安北大都護,成爲了大唐帝國在北境的最高政治領袖,當時的人只將其視作傳統的藩王出鎮,但以後世的目光來看,我們都知道,那是一個恢宏時代的開幕。

我們將目光投回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那位號稱古往今來智慧第一的大唐國師,不禁想要問,當有人用“血腥的盛唐”來形容這個輝煌至極的王朝時,國師洛蘇是否清楚自己掀開了一個血腥的時代呢?——《唐帝國興衰史》

繼續求票!

第660章 四境之內,六合之中!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943章 握住時代關鍵的武曌!第346章 嘲諷第670章 我周氏!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939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973章 洛氏錢行第483章 請你喝茶你不喝第444章 觸動靈魂的問題第590章 忠義兩肩擔,無雙劍向東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259章 洛採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330章 薨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202章 自古未有生人而神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811章 《士族論》!第563章 殺皇帝與清君側!第570章 洛川上書!第360章 朝貢第270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33章 諸侯同心第451章 獻闕!第773章 天命縹緲不過虛幻之夢!第733章 第一隻能是我們的,孝子急了第992章 反撲第714章 四神醫第309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下)第88章 楚國項刺,爲王赴死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139章 大齊和大魏都天下無敵第554章 帝位與我何加焉!第228章 拜將第416章 戰報第554章 帝位與我何加焉!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268章 昭公,救命啊!第433章 王血以貴第838章 不過笑談中(卷末)第686章 只有天知道!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發的震動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544章 皆亡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453章 百家躁動第215章第365章 請廢太子!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104章 晉國人最強的天賦:內鬥第880章 朕是素王之子!(又是10000字,求月第786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7章 姬昭薨第980章 強大而脆弱的帝國第538章 巫蠱第201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444章 觸動靈魂的問題第626章 談崩了第483章 請你喝茶你不喝第289章 看好了,洛氏祖傳傳播王化第213章 風雨欲來,風雨已來第766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臨2第288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242章 呂雉要和洛新做摯友第883章 洛蘇第二次講道,開明政治!(8400第690章 奉皇帝以討不臣!第466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644章 陰詭第383章 戰前準備,戰前驚變!第562章 小民從來不可欺!第348章 結束第717章 均衡之道,就在其中第698章 昭城中第938章 西域玄門東來第276章 諸夏天子和漢朝皇帝第601章 能得人心洛子明第997章 緣由第720章 怎能不復仇呢?第409章 建新郡第510章 兩難之地第87章 陳國:你不要過來啊,我有爹第740章 天命爲何?第372章 求新求變第921章 洛蘇安排高昌國!第930章 素王天啓者,頌素王功德之大道!第178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第530章 麒麟閣上(卷終)第369章 天崩矣!第107章 洛水和議第948章 誰纔是主角?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417章 祁連山下擒兩王第573章 太平道!第893章 李洛聯姻(卷末)
第660章 四境之內,六合之中!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943章 握住時代關鍵的武曌!第346章 嘲諷第670章 我周氏!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939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973章 洛氏錢行第483章 請你喝茶你不喝第444章 觸動靈魂的問題第590章 忠義兩肩擔,無雙劍向東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259章 洛採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330章 薨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202章 自古未有生人而神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811章 《士族論》!第563章 殺皇帝與清君側!第570章 洛川上書!第360章 朝貢第270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33章 諸侯同心第451章 獻闕!第773章 天命縹緲不過虛幻之夢!第733章 第一隻能是我們的,孝子急了第992章 反撲第714章 四神醫第309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下)第88章 楚國項刺,爲王赴死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139章 大齊和大魏都天下無敵第554章 帝位與我何加焉!第228章 拜將第416章 戰報第554章 帝位與我何加焉!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268章 昭公,救命啊!第433章 王血以貴第838章 不過笑談中(卷末)第686章 只有天知道!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發的震動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544章 皆亡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453章 百家躁動第215章第365章 請廢太子!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104章 晉國人最強的天賦:內鬥第880章 朕是素王之子!(又是10000字,求月第786章 殺一人而救天下!第7章 姬昭薨第980章 強大而脆弱的帝國第538章 巫蠱第201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444章 觸動靈魂的問題第626章 談崩了第483章 請你喝茶你不喝第289章 看好了,洛氏祖傳傳播王化第213章 風雨欲來,風雨已來第766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臨2第288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242章 呂雉要和洛新做摯友第883章 洛蘇第二次講道,開明政治!(8400第690章 奉皇帝以討不臣!第466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802章 寒風悽雪衆前行!第644章 陰詭第383章 戰前準備,戰前驚變!第562章 小民從來不可欺!第348章 結束第717章 均衡之道,就在其中第698章 昭城中第938章 西域玄門東來第276章 諸夏天子和漢朝皇帝第601章 能得人心洛子明第997章 緣由第720章 怎能不復仇呢?第409章 建新郡第510章 兩難之地第87章 陳國:你不要過來啊,我有爹第740章 天命爲何?第372章 求新求變第921章 洛蘇安排高昌國!第930章 素王天啓者,頌素王功德之大道!第178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第530章 麒麟閣上(卷終)第369章 天崩矣!第107章 洛水和議第948章 誰纔是主角?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417章 祁連山下擒兩王第573章 太平道!第893章 李洛聯姻(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