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時間已經進入十二月份,天氣已見微寒;
冷風,盤橫在大橋間吹徹,帶起呼嘯的風聲。
相比陳晨這邊的戰車,堵在對面橋頭上的戰車,賣相其實要差得多;
唔,怎麼說呢,臃腫感!
藍色的車身,就像個,咳,大面包0.0(參見封面第二行、第二列,既正中央車型)
倒不是說對面車組的技術原因,彈射功能型車體,幾乎都是這個鳥樣子!
主要是彈射類武器系統的內置部件,體積是現有武器系統類型中最大的,嗯,沒有之一!
對面作爲守方,已完成橋面的搶佔,只要堅持滿三分鐘,就能獲得勝利,自然不急着出手;
反觀陳晨這邊的戰車,作爲攻方應該抓緊出手的,可抵達後竟然也選擇停了下來;
兩輛戰車依橋面而立,響徹着沉悶的轟鳴聲。
小飛同志這時候越發肯定之前的預判:“作爲攻方本來就已經處在了劣勢,畢竟對方只用守住橋頭三分鐘就獲得勝利,可東山大這邊這位陳晨選手怎麼做的?抵達後,竟然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出手!觀察?這時候需要的不是觀察,畢竟三分鐘的時間,真的太短了。只能說,這位陳晨選手果然是個新手,應該是出於畏懼、緊張,才選擇了舉步不前!”
轉播頻道里,陳小曦同學這邊這下子再次炸了鍋;
各種彈幕、留言刷得飛起,幾乎把小飛同志噴成了死狗,弄得醬油圍觀黨也越來越多。
小飛同志這時候其實已經反映了過來,這些帶節奏的很可能是親友團。
有句話說得好,愛屋及烏;
小飛同志現在就是恨屋及烏了,憋着口氣要狠狠地打臉。
陳晨這邊戰車,這時候也終於發動了。
他之前抵達後,之所以不出手,說緊張神馬的,其實還是真有一些的;
畢竟陳晨這次參賽的心理,跟之前兩次確實有些不同;
他在之前賽事中,確實有過兩次操作戰車的經歷;
第一次雖說發揮不好,但從準備上場到結束,真沒那麼大心理波動就結束了;
第二次對手則是吳迪,其實真沒啥緊張心理,哪怕後來打出了些真火,但當時真沒啥緊張心理;
可這次參賽就不同了,越是正經對待,緊張是難免的;
尤以還有轉播的事情0.0
陳晨也擔心丟人好伐!
說是這麼說,他剛纔抵達後,沒有第一時間出手,卻不是這個原因;
陳晨剛纔其實真的是在觀察!
倒不是觀察對面戰車,畢竟對抗開始前,就對面情況已經有了些瞭解;
陳晨觀察的是……
橋面上的風聲,驟然大了些;
凜冽的冷風呼呼響徹間,橋面上一些腐朽橋體結構,都隱約出現了絲晃動!
陳晨這邊幾乎在同一時間衝了出去,紅色的戰車硬頂着狂風,猛地爆起一道音爆聲。
沒錯!
陳晨之前等的,就是風力的變化!
戰車的對抗中,除了戰車性能、操作手水平外,環境同樣能夠影響到勝利天平的傾斜!
裝甲戰車可抗天災,可那是戰車性能、乃至操作手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後的事情!
而且,裝甲戰車就算能扛住天災,也不代表說沒有影響。
十二月份這個時間段,再加上地處長江之畔,風力其實真的已經不小了;
雖說無法跟之前賽事中遇到的龍捲風暴相比,但此時的風力變化確實達到了一定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如果對於文靜學姐那個層次的操作手,可能並不是很大;
可對於陳晨、乃至對面西男交大的那位操作手,就不一定了!
當然,陳晨其實也不敢確定對方實力如何;
他心裡其實大抵想法,就是盡最大努力;
對方操作手水平,只要跟他差不多、哪怕比他強一點,都在接受範圍內;
如果、只是說如果啊,對方實力真的堪比文靜學姐的話,考慮再多也沒有意義0.0
當然,陳晨覺得對面操作手的水平,堪比文靜學姐的可能,其實應該不是很大;
畢竟像文靜學姐這種情況,真的是極少數,不然也不會被抽調參加國慶閱兵;
在某種程度上講,上面抽調文靜學姐參加國慶閱兵,其實就是一種認同、乃至培養!
反觀陳晨此時的這場對抗,環境的影響力,很可能成爲了不可忽視的助力;
說起來,彈射功能型戰車,其實是比較全面的戰車類型;
相比其他功能型戰車,彈射功能型戰車在逆類型作戰中,吊打強攻型戰車的成功率,實際上也是最大的!
當然,這不代表彈射功能型,沒有缺點!
完美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的,至少無法一直存在!
戰車類型的研發過程中,確實出現過某個類型一時間的無敵;
但是!
只是一時的無敵而已,之後肯定會出現針對車型!
彈射功能型戰車同樣如此,有着諸如外部裝甲薄弱、單位體積重量比偏低等等無法彌補的缺陷;
畢竟彈射武器系統的總重,實在太誇張了些,幾乎佔據了總車重的大百分比;
在技術水平等方面無法質變前,車體總重無法提高,必然要降低外部裝甲佔比、以及單位體積重量比例!
當戰車的單位體積重比偏低時,不可避免就會出現一種情況……
伴着呼嘯的狂風,一紅一藍兩輛戰車,直接正面撞在了一起!
小飛同志在轉播頻道內,幾乎同一時間激動道:“交手了!絞盤強攻正面對彈射功能,簡直就是愚蠢!看!那位陳晨選手的車體,起來了,要被飛了!要被,呃。”
對方說着說着,仿似噎住了似的。
事實上,兩輛戰車箱裝的瞬間,陳晨這邊車體確實剎那間起來了一點!
然而!
履帶式行走系統,使得車體重心下移、抓地力加強,以致短暫彈起後,竟然瞬間再次壓了回去。
彈射功能型戰車的攻擊手段,就是利用正面撞擊,使對方底盤離地;
當目標車體的底盤,離地一定高度後,再下插前端彈射武器、送對方起飛。
可這一切的前提,必須是目標車體的底盤,離地達到一定高度!
如果目標車體的底盤起不來,那真就尷尬了0.0
就像此時陳晨這邊車體,雖然起來了一點,但瞬間就壓了回去。
反倒是西南交大那邊的戰車,在撞擊的一瞬間,車體底盤出現了徹底的離地懸空!
儘管懸空高度不是很大,但底盤確實在這一剎那,完全脫離了地面!
幾乎同一時間,陳晨這邊也再次動了!
他根本沒有選擇調整車身,直接車身橫甩,用側面裝甲頂向了對方落地的車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