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南大口吃着東西,看着面前不攻擊的壯漢:
“你打又不打,想幹什麼?”
“你真是人類?”
壯漢似乎也意識到自己似乎搞錯了,下意識問道。羅南沒好氣的說道:
“我說了那麼多遍了!你在夢遊啊!”
“可爲什麼我以前沒見過你?”
“每一個狩魔人或者獵妖師你都認識啊!”
“那倒不是,最近的這一批我都不認識。”
“那你爲什麼一開始就認爲我是妖魔!”
“就算你是這一批的,可你也不應該在這裡啊。”
“那我應該在哪裡?”
“如果是這一批的,你應該在妖魔戰場那裡纔對,而不是在這座妖魔都市內。”
“這裡不是國王城嗎?”
“那是很多年前的老黃曆了,自從妖魔攻陷了這裡,這裡就成了妖魔都市了。待會兒!老黃曆!你不是現在的人!你是未來戰士!”
“什麼未來戰士?”
“未來戰士計劃,所有被選中的人將進入沉睡,在需要他們的時候依次喚醒,以此來確保這些尖端戰力不會被和平的生活而消磨意志,可以在戰爭發生的時候快速投入。但由於妖魔入侵了這裡,未來戰士計劃擱淺,目前已經甦醒的未來戰士只有兵王一個人。你是第二個。”
壯漢沒有意識到羅南的話中的含義是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未來戰士計劃,只當他是一下子沒反應過來,自顧自的說了一大堆話,然後再次看向羅南,眼神火辣:
“大神在上,請受弟子一拜!請大神傳授我高超武藝吧!”
羅南很是無語,我也不會這個啊!我都不會怎麼傳授你!突然羅南想到了自己會的東西,太極拳!沒錯,就是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
“你知道安利,不對,太極拳不?”
“太極拳?不知道。”
“太極拳啊,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想學不?”
“想!還請大神收我爲徒!”
“那就叫師父吧。”
“師父是什麼?”
羅南沉默了,這也太坑了吧!不得已,只得解釋道:
“師父就是傳授你知識記憶的人。”
“噢,那就是和導師一個意思咯。”
“錯,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這就是師父!如果你要拜我爲師,那就要嚴格遵守我指定的規矩,否則按照背叛師門論處!”
壯漢想了想:
“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好,乖徒兒起來吧。從現在開始,爲師就傳授你本門絕學太極拳。太極,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捋、擠、按 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 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進步、退步 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你跟我念一遍十三勢歌: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需留意。氣遍身軀不少滯。
靜中觸動動尤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淨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需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
若言體用何爲準。意氣君來骨肉臣。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貽嘆息。”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需留意。氣遍身軀不少滯。
靜中觸動動尤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淨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需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
若言體用何爲準。意氣君來骨肉臣。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貽嘆息。”
“再跟我念一下十三勢功行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着,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隨,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着鬆靜,專注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運動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粘依。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爲令,氣爲旗,腰爲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股。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羅南不得不暗讚自己看過的東西多,不然還不真不好忽悠這傢伙。
“以心行氣,務令沉着,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隨,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着鬆靜,專注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運動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粘依。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爲令,氣爲旗,腰爲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股。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然後是《拳經總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