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軍政分離

“還請陸先生指教,我大唐的軍制是否有什麼不妥之處?”李治十分謙虛的道,他已經聽出陸洪的話中似有所指,再加上對方本來就是六哥派來指點自己的,因此他也沒有絲毫的客氣。

“呵呵,指教不敢當,只是臣下一時心有所感,想到一些對大唐的建議罷了!”陸洪笑呵呵的說道,“大唐現如今將北方草原平定,原來的草原人已成大唐的子民,而且據我所知,陛下還準備徵召大批的草原人爲兵,這雖然可以暫時增強大唐的兵力,但是在長久來看,卻並不一定是件好事,特別是大批的草原將領進入大唐的武將系統中,雖然現在大唐強盛,這些人不敢有什麼作爲,但是這些胡人威畏而不懷德,日後大唐萬一有什麼事,這些胡人必定借兵反噬,殿下爲大唐未來之主,因此萬望殿下要有所防備!”

陸洪說完,笑眯眯的看着李治,上面的那些話有一半是他自己想的,另外一半則是李愔在信中向他提了一下,無論是歷史上的大唐還是現在的大唐,李世民都任用了許多的胡族將領,比如其中最有名的像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等人,這些胡族將領的確英勇善戰,而且在李世民的感召下,對大唐也是忠心耿耿,甚至朝中還出現過朝中五品以上,半是外族的盛景,可以說歷史上的大唐之所以威名遠震,這些胡族將領也是功不可沒。

不過在這種漢衚衕治興盛之下,卻埋下了重大的隱患,百年後的安史之亂。就是大唐重用胡族將領帶來的惡果,從那時開始。大唐開始走下陡路,地方政權割據。結果導致了後來大唐的覆滅。

也正是知道這一段歷史,李愔在看到李世民重用胡族將領,心中也頗爲着急,不過他卻沒辦法勸,因爲在貞觀年間的胡族將領的確十分出色,而且忠心方面也沒有問題,若是他冒然勸誡的話,哪怕李世民會聽,但卻會得罪一大批文武重臣。

也正是有這些顧慮。李愔才把主意打到李治身上,反正在百年內,那些胡族將領還成不了什麼氣候,只要李治能聽從自己的建議,日後在提拔任用胡人時,多長個心眼,以免造成後世安祿山那種實力強大的國內軍閥就行了。

李治與李世民相比,少了一份殺伐果斷的氣勢,但卻多了幾分細膩靈慧的心思。也正是因爲如此,他對陸洪說的內容才更加的重視,雖然他也知道,現在的大唐朝廷中。胡人將領的確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也爲大唐立下汗馬功勞,但是陸洪說的也有道理。這些胡人不像漢人,他們對皇家正統並沒有那麼看重。只是現在大唐實力強橫,所以他們纔會甘心的爲大唐賣命。但是誰也不敢保證大唐沒有衰弱的時候,到那時這些胡人很可能就會成爲大唐的心腹之患!

想到這裡,李治不禁沉默下來,這個問題現在看來並不嚴重,但是解決起來卻很麻煩,至少他現在就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不過緊接着李治的眼睛一亮,對着陸洪笑道:“多謝陸先生,不過現在大唐朝廷中的胡人將領勢力龐大,實在不好擅動,所以還請陸先生指點一二!”

陸洪等的就是李治這句話,因此聽後笑着回答道:“殿下不必擔心,現在大唐國力鼎盛,那些胡人將領只會對朝廷忠心耿耿,所以您有的是時間可以將這個隱患消除,至於辦法有兩個,一是在大唐治下的胡人中也推行漢化,一切都可參照齊王殿下的漢化之策,特別是那些有功勳的胡人,更要將他們的後代集中起來,統一灌輸忠君愛國思想,比如軍校就是個不錯的地方,日後無論他們能力如何,若是在忠君方面達不到標準,那麼就要在明裡暗裡進行打壓,絕對不能讓他們進入朝堂!”

陸洪說到這裡,頓了一下看了看李治,發現對方聽的十分認真,然後這才又道:“以上是治本的辦法,唯一的缺點就是見效太慢,所以第二個則是見效快的治標之策,這個辦法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刻意的弱化那些胡人的影響,這些胡人大都是擔任着武職,有些還掌管着一地的軍政大權,這絕對不是個好兆頭,最好的辦法就是殿下加強中央的統治,將各地的政事與軍事分離,派分派文武官員掌管,武將不得干預當地的政事,如此,則可保大唐江山社稷太平!”

陸洪提的治標之策其實就是軍政分離,武將只管軍隊,而最重要的政事大權全都交給朝廷派去的文官,雖然可能會有文武勾結的情況出現,但是對於大唐這個整體來說,卻是見效最快,同時也能大大增加中央集權的辦法。

“好,好辦法,我若沒有記錯的話,六哥現在手下就是用的這種辦法,各地雖然駐軍,但是駐軍與當地官府經緯分明,絕對不能干涉當地的政務!”李治聽後也是大聲讚歎道,同時順便還把李愔誇了一通。

而陸洪聽後則是笑了笑,然後又帶着李治將鋼城剩下的地方也走了一遍,結果李治發現,這座鋼城不但負責生產鋼鐵,而且還製作一些有製作各種零件的車間,比如其中有一個車間生產一種軟鋼片,據說是他六哥李愔親自吩咐下來的,至於製作什麼東西就不清楚了,李治研究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麼頭緒,甚至連陸洪對這件事也不太清楚,最後只得放棄。

李治回到泗沘王宮後,將自己關在書房中,然後把今天陸洪的話全都認真的記了下來,而且還用硃筆標註,以示這些意見的重要性。其實他也已經猜到,這些意見並不僅僅是陸洪一個人的意見,很可能背後還有六哥的影子,只是他的身份太過敏感,所以不好對自己明言,這才讓陸洪借這個機會提出來。

在接下來的幾天,陸洪帶着李治將南韓州走了個遍,其實說起來南韓州就是一個鋼鐵基地,沿海的各個港口中,每天都有無數的船隻從安東都護那邊運來開採的石炭與鐵礦石,然後運送到各個鋼鐵廠中冶煉成鋼鐵,然後再裝船運往臺灣等地,供李愔治下的各個屬地使用。

李治雖然對這個鋼鐵廠十分感興趣,不過採兒和兕子卻感覺十分枯燥,所以就一直呆在泗沘王宮中,反正那裡的風景優美,住上幾天也不會覺得悶,不過當李治將南韓參觀完後,他們就再次離開,而且這次還是乘船而行,並沒有從陸上去中韓和北韓,這主要是因爲李治要去儋羅和對馬兩島參觀一下。

爲了保護南韓州這個鋼鐵基地,同時也爲了封鎖倭國與大陸的聯繫,特別是北方蝦夷島,那裡的胡人更是李愔的重點防備對象,所以在對馬海峽的儋羅和對馬兩島上,駐紮着一支擁有十艘主力戰艦的海軍。

李治一直對李愔手中的海軍十分好奇,因爲他知道,海軍一直是六哥手中真正的王牌,同時也是他向外擴張的基礎,可以說正是有這支戰無不勝的海軍,李愔才能在海外無往不利,也正是如此,李治才一直想親眼見一見海軍的威風,可惜登州那邊是大唐的領土,駐紮的也只是大唐的水軍,泗沘城外雖然也有海軍,那並不是用來作戰之用,而是一些巡邏緝拿的小戰船,根本沒有主力戰艦。

船隊離開南韓州後,繞過三韓半島突出的尖角,很快就到達了儋羅。現在的儋羅島已經不是當初陸青他們第一次登陸時的儋羅。當李治他們來到這座島嶼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座繁華的港口城市,這就是在幾年前剛剛興建的儋羅港。

儋羅港本來是一處軍港,但是後來隨着三韓與倭國先後被李愔征服,使得來往於這兩地的商人也漸漸多起來,而扼守於對馬海峽的儋羅島自然成爲其中的交通要道,不少商人都會在這裡停靠一下,後來李愔索性下令,將儋羅港一分爲二,其中南側爲軍港,北側則是商港,現在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座港口已經形成一座城市,城中常住居民達到了三萬有餘,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本地的儋羅人,剩下的則大都是漢人,另外還有少量的三韓人和倭人。

儋羅島上的風景優美,倒也值得一遊,特別是李治還去了軍港看了看,然後登上海軍的主力戰艦,在海面上游弋了一圈,陸洪還特意安排了一輪火炮齊射,結果把李治嚇了一跳,同時也有些羨慕,有如此利器,難怪六哥他能在海外打下如此基業。

在儋羅島上停留了兩天後,李治他們又乘船到了對馬島,這裡同樣也駐紮着一支海軍,而且實力比儋羅島上的海軍要強上一些,平時負責封鎖對馬海峽的大部分地區。

本來李治在儋羅島見識過海軍後,就沒必要再到對馬島了,不過陸洪卻得到李愔的命令,特意將李治他們引到島上,因爲這裡有一件十分隱秘的東西要讓李治觀看。(未完待續……)

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42章 捕鯨船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50章 軍用食品第67章 李愔要謀反?第613章 李恪的心事第73章 煙花絢爛第10章 經典船型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347章 不花錢的戰爭第337章 出大事了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第673章 再臨丁吉斯第141章 土地券第110章 王氏議事第569章 食物匱乏的船隊第34章 殺鯨懾敵第191章 引盧氏上賊船第377章 倭國乞降第48章 侃暈王公子第106章 黃河幫,黃河王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350章 試槍(上)第210章 前來問罪的蕭瑀第617章 瓦塔皮之戰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97章 漏氣的蒸汽機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384章 奴港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232章 武媚孃的心機第635章 滅族第354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120章 邪惡的開端第128章 打壓之始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272章 李世民吃醋第393章 由馮氏兄妹想到的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566章 海貿中心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121章 崔氏女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326章 遭遇第513章 九哥,帶上兕子吧!第754章 大結局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549章 採兒的反應第278章 臭氣逼人的化學院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130章 報紙的影響力(上)第24章 兕子與蒸雞蛋第100章 崔氏浪蕩子第562章 醜醜上學第423章 年夜飯的深意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402章 謀反敗露第428章 飛來器第400章 張玄素遇刺第351章 試槍(下)第180章 傻丫頭第546章 流鼻血第679章 風暴海峽第514章 末羅遊第616章 入侵中天竺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335章 落花崖第519章 兕子的禮物第545章 吐蕃賊心不死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657章 插足地中海第721章 父女的談話第142章 搶銀行?第180章 傻丫頭第81章 兩支殘槊第10章 三字經第314章 戰爭的影響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350章 試槍(上)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291章 柳暗花明第544章 招收女學生第533章 搬運工人李治第658章 浴室沉思第725章 消除隔閡第83章 又中了你的算計了!第335章 落花崖第611章 不服輸的李業詡第379章 蘇我蝦夷之死第80章 少年“隋煬帝”第22章 放心大膽的去開拓吧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399章 東宮暗流第582章 新佛城的唐人街第567章 幫上一把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
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42章 捕鯨船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50章 軍用食品第67章 李愔要謀反?第613章 李恪的心事第73章 煙花絢爛第10章 經典船型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347章 不花錢的戰爭第337章 出大事了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第673章 再臨丁吉斯第141章 土地券第110章 王氏議事第569章 食物匱乏的船隊第34章 殺鯨懾敵第191章 引盧氏上賊船第377章 倭國乞降第48章 侃暈王公子第106章 黃河幫,黃河王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350章 試槍(上)第210章 前來問罪的蕭瑀第617章 瓦塔皮之戰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97章 漏氣的蒸汽機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384章 奴港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232章 武媚孃的心機第635章 滅族第354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120章 邪惡的開端第128章 打壓之始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272章 李世民吃醋第393章 由馮氏兄妹想到的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566章 海貿中心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121章 崔氏女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326章 遭遇第513章 九哥,帶上兕子吧!第754章 大結局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549章 採兒的反應第278章 臭氣逼人的化學院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130章 報紙的影響力(上)第24章 兕子與蒸雞蛋第100章 崔氏浪蕩子第562章 醜醜上學第423章 年夜飯的深意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402章 謀反敗露第428章 飛來器第400章 張玄素遇刺第351章 試槍(下)第180章 傻丫頭第546章 流鼻血第679章 風暴海峽第514章 末羅遊第616章 入侵中天竺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335章 落花崖第519章 兕子的禮物第545章 吐蕃賊心不死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657章 插足地中海第721章 父女的談話第142章 搶銀行?第180章 傻丫頭第81章 兩支殘槊第10章 三字經第314章 戰爭的影響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350章 試槍(上)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291章 柳暗花明第544章 招收女學生第533章 搬運工人李治第658章 浴室沉思第725章 消除隔閡第83章 又中了你的算計了!第335章 落花崖第611章 不服輸的李業詡第379章 蘇我蝦夷之死第80章 少年“隋煬帝”第22章 放心大膽的去開拓吧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399章 東宮暗流第582章 新佛城的唐人街第567章 幫上一把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