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儒家兩大法寶:拿來主義和素質教育

姬匿崩了,這位將周王室徹底從二流國家打落到洛邑城主的周天子在一個雷雨天死去。

這位周天子也算是一個周王之中的一個傳奇,畢竟能親手爲六位諸侯戴上王冠的絕無僅有了。

而且還將王室的土地賠了個一乾二淨,幽王和厲王也不過如此,真不知道若死後真能見到武王,會不會直接被扇死。

洛國極其少見的向王畿寄去了書信,直接說姬匿有幽王之禍,要求王室給姬匿上惡諡。

周王室從中看出了洛國對姬匿的極度不滿,面對着最後一個未曾稱王,還認可自己的諸侯國,新的天子順從的爲姬匿上了惡諡。

時間是世上最偉大的,落葉時分,秋蟬悽切之中,早已蒼老衰弱不堪的洛策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臨終之前,洛策面對自己乏善可陳的一生感慨道:“沒能生在邦周最鼎盛的時期,是吾終生所遺憾的。

但沒有生在邦周天命墜落的時候,這纔是讓吾感到不安的。

吾心中有不詳的預感,不知道未來你們會遇到什麼樣的磨難,但想必經歷過風雨的洛氏子弟足以承擔起任何的災難。”

洛策的話中有濃濃的擔心,邦周在一步步的崩塌,洛氏的未來還充滿了不確定性。

洛理跪坐在榻側,握住洛策的手安撫道:“父親不要太過擔心了,素王在九天之上庇佑着洛氏,

血肉澆灌的土地之上才能生長出最美麗鮮豔的花朵,洛國的使命結束,纔是洛氏的開端,家族之人早就期盼着那一天的到來。”

姬匿和洛策的逝去證明了一個時代的結束,昔年稱王的君主在數年之間紛紛薨逝,在人治的時代,君主薨逝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楚國平穩的過渡到了下一任王,秦國國中的舊貴族則開始準備對變法反攻倒算,但影響最大的還是燕國。

燕國的強大,完全就是依靠燕昭王和一衆賢臣所撐起來的。

燕昭王的突然薨逝導致樂毅失去了最強的支持,新的燕王刻薄寡恩,不信任樂毅這個手握大權的上將軍。

春秋戰國的經典情節——先君去世,和先君君臣相得的老臣被排擠,最終人亡政息。

人類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不會得到任何教訓。

這一套流程在燕國之中再次上演,樂毅這位數遍歷史長河都排得上號的頂級臣子爲了躲避殺身之禍,只能無奈離開了燕國。

千金難求的重臣就這樣被燕王自己排擠出了國家之中,趙國美滋滋的收納了出奔的樂毅,還封他君。

失去了樂毅的燕國,就如同被拔掉利齒的老虎一般,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之下,被齊國太子申打的大敗而歸,齊國一波翻盤復國。

不過有燕國貴族說在齊國軍中見到了韓楚兩國的軍隊,齊國之中來自洛國的商人同樣極多,大批的糧草和武器由洛國運來。

此事不知真假,但燕齊兩國之間數年的戰爭,最終以兩敗俱傷收場,卻是不爭的事實。

戰爭,積蓄力量,再次戰爭,這就是列國的日常。

洛國的日常則是,學宮,還是學宮。

洛國公室最關注的就是學宮,老祖宗這些年偶爾傳來的反饋之中,學宮是重中之重。

現在的洛國學宮之中,儒家越來越強盛,而強盛的根基就在於兩個法寶——教育和拿來主義。

百家相爭,就像是列國之間的爭鬥一樣,不僅僅是理論要分個高低上下,還要看人才的多寡。

兵家是利器,只傳授給最親近的子弟,這就註定不會消亡,但永遠不會大興。

法家、縱橫家是當世的顯學,一旦得到君主信重,就能從庶民一日卿相,但即便是師兄弟之間,鬥爭都極爲激烈,動不動就是生死之分,指望他們能搞出一個團結的學派那就是做夢。

道家的學問是當世的顯學,但顯要的是楊朱之學,真正的老子之學,反而少見。

與楊朱之學同爲天下顯學的墨家,在入仕列國之後,漸漸地偏離了墨子的思想,不要說兼愛非攻,甚至就連節葬節用這些都不再堅持。

齊墨誇誇其談,已經脫離了墨家一直以來堅持的底層路線。

秦墨完全成了和公輸氏一樣的工匠,爲了秦國的大業而奔忙,要以戰止戰。

楚墨則是一羣遊俠,輕生死,重然諾,但是精銳的墨者動不動就死一批,怎麼可能傳承的下來呢。

洛理只想說一句,墨家正統在洛氏!

還有一些衰微的學派,若是沒有洛氏保存他們的典籍,並且用這些典籍來教育公族之中的子弟,洛氏毫不懷疑其中某些學派,會直接湮滅在歷史長河的潮流之中。

只有儒家是個意外,昔年孔子周遊列國,雖然仕途上不得志,但是儒家卻大大的興盛起來。

這些年依舊如此,儒家最優秀的那些子弟,基本上不受列國君主的重用。

相比較那些動輒身居高位的法家子弟,君主們更願意讓崇尚王道的儒家子弟單純的做個牌位,爲自己塑造一層愛才愛民的形象。

但儒家卻並沒有因此而衰落,反而更多的人才源源不絕的涌現出來,這就是因爲儒家的教育和傳承做的實在是太好了。

先是家族之中的傳承,然後是通過收弟子蔓延到弟子的家族,還非常靈活的吸收其他學派的思想,這種以師徒關係爲主,血緣關係爲輔,還不頭鐵死磕的傳承方式,想要斷代實在是太難了。

儒家的大儒們並不擔心儒家傳承的消失,甚至因爲儒家中的人才太過繁盛,各個派系融合的百家學說不同,儒家自己內部發展出了不同的分支來爭鬥。

幸好洛氏早就抄底了儒家,不論這些儒家派系怎麼爭鬥,洛明公和孔子總是在最上面,而且還有素王,這位毫無爭議的各學派公認的第一聖人鎮壓,翻不了天。

和洛策精通道家不同,洛理算是儒墨皆通,即便儒家那麼多的賢才,他依舊是最博學的大儒之一。

而且洛氏之中的典籍之多是其他儒家子弟遠遠不能想象的,其他人還在閉門造車,洛理早就從浩如煙海的治政書中開始實踐理論,在這個聖人不出的世道上,洛理認爲自己已經是當世最傑出的儒生。

直到他見到手中的這一份竹簡,見到了這磅礴大氣,言辭鋒銳的文章,忍不住感慨道:“儒家又出一位賢人矣。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輕生死,重然諾,難道還有比這一篇文章寫的更加徹底的嗎?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真是振聾發聵,百家著書,多是艱深晦澀,像是這樣的文章,該是何等意氣雄渾之人寫就的呢?

應當尊稱其爲子。”

太子弘更是愛不釋手,現在的洛國公室基本上都是道儒墨三家皆學,太子弘就屬於比較喜愛儒家的那一類,“父親,這位孟子不知道是哪國士子,應當讓孔器立刻將這位大賢之人請來洛國。

若是這位大賢之人還未婚配,便觀其相貌,若是姿容尚可,應當以公室女子配之,想必公室女子見了這文章,都是願意的。”

洛理頷首笑道:“孔器既然將這篇文章送來,那就說明這位孟子是願意來到洛國的,你趕緊去做,爲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這位大賢,讀讀他的文章了。”

好耶,孟子終於出來了,孟子的思想真是絕,大家從書裡能看出來我的思想深受孟子影響吧,他的文章和莊子的文章更是先秦一絕

第399章 爲盟主竹蘭白菜加更第382章 匈奴第54章 合諸侯第547章 王莽與昭城第64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38章 洛國敢戰士第535章 說劍!第565章 五州豪傑第160章 洛載不服收集意見貼第487章 皆殺,皆流,皆刑!第159章 楚國項氏第700章 告祭上天與醫會第600章 洛子凌少智無謀第99章 宋陳:活不下去了,反了!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605章 勝白馬太平揚威,戰關張洛霄無敵第25章 新君第269章 昭公,救命啊!第718章 蠢到家的公孫瓚第543章 再試上天!第119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85章 定計第362章 朝見大典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192章 落幕第431章 查商稅第403章 爲盟主千秋帝一加更第162章 白起願爲吾王效死第20章 齊侯向西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445章 收穫第619章 旌旗漫卷諸侯落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364章 大漢棋聖第157章 試探第232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460章 會師長安!第213章 風來!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第98章 天子姬擺,齊國下克上(爲盟主帝木鄉第609章 洛陽宮中有計謀第257章 我是楚人的王,諸夏的天子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514章 驚天之變!第57章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第268章 天下要真正的一統第42章 上架感言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532章 天災有孽令!第546章 新資料片,王莽(求月票)第499章 制典第57章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296章 廢王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408章 劉徹的宏偉計劃和覺悟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書友玄都樵子寫的《上戾皇帝治安策》第642章 回家嘍第383章 戰前準備,戰前驚變!第327章 完第406章 十七歲,封侯拜將!第575章 請大漢赴死!第65章 重耳雨中哭洛宮第241章 給韓信賜字第635章 願結同心第249章 漢軍東出!第665章 第一次諸夏大戰!第645章 都來了,亂成一鍋粥(二合一)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261章 兵仙,楚漢!第458章 奉天靖難第552章 趙飛燕!第578章 渡河!上洛!第51章 發文天下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607章 洛霄弄人心,諸侯知前計!第464章 帝心莫測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諸侯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578章 渡河!上洛!第449章 洛世揚鞭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185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153章 韓魏劫道,再殺王!第422章 南國罪己詔第737章 袁紹死!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126章 魏卿之死第310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下)第415章 督查軍馬場,大戰將起第271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666章 馬踏冀州山河動!第611章 洛空指點劉玄德第250章 帶着劉邦老婆孩子逃命第445章 收穫第253章 影帝夫妻第545章 舊的時代結束了!
第399章 爲盟主竹蘭白菜加更第382章 匈奴第54章 合諸侯第547章 王莽與昭城第64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38章 洛國敢戰士第535章 說劍!第565章 五州豪傑第160章 洛載不服收集意見貼第487章 皆殺,皆流,皆刑!第159章 楚國項氏第700章 告祭上天與醫會第600章 洛子凌少智無謀第99章 宋陳:活不下去了,反了!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605章 勝白馬太平揚威,戰關張洛霄無敵第25章 新君第269章 昭公,救命啊!第718章 蠢到家的公孫瓚第543章 再試上天!第119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85章 定計第362章 朝見大典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192章 落幕第431章 查商稅第403章 爲盟主千秋帝一加更第162章 白起願爲吾王效死第20章 齊侯向西第388章 劉徹:大漢慈父第445章 收穫第619章 旌旗漫卷諸侯落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364章 大漢棋聖第157章 試探第232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460章 會師長安!第213章 風來!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第98章 天子姬擺,齊國下克上(爲盟主帝木鄉第609章 洛陽宮中有計謀第257章 我是楚人的王,諸夏的天子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514章 驚天之變!第57章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第268章 天下要真正的一統第42章 上架感言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532章 天災有孽令!第546章 新資料片,王莽(求月票)第499章 制典第57章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296章 廢王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408章 劉徹的宏偉計劃和覺悟第613章 斬將破陣顯兇風!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書友玄都樵子寫的《上戾皇帝治安策》第642章 回家嘍第383章 戰前準備,戰前驚變!第327章 完第406章 十七歲,封侯拜將!第575章 請大漢赴死!第65章 重耳雨中哭洛宮第241章 給韓信賜字第635章 願結同心第249章 漢軍東出!第665章 第一次諸夏大戰!第645章 都來了,亂成一鍋粥(二合一)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261章 兵仙,楚漢!第458章 奉天靖難第552章 趙飛燕!第578章 渡河!上洛!第51章 發文天下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607章 洛霄弄人心,諸侯知前計!第464章 帝心莫測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諸侯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578章 渡河!上洛!第449章 洛世揚鞭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185章 洛人爲何而戰第153章 韓魏劫道,再殺王!第422章 南國罪己詔第737章 袁紹死!第704章 起風了(7000字)第126章 魏卿之死第310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下)第415章 督查軍馬場,大戰將起第271章 匈奴想要捱打第666章 馬踏冀州山河動!第611章 洛空指點劉玄德第250章 帶着劉邦老婆孩子逃命第445章 收穫第253章 影帝夫妻第545章 舊的時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