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報復行動

作爲這起事件的製造者之一,王元並不打算把調查案件這個鍋一直背下去,局面發展到了當下的程度,也到了他該甩鍋的時候了。至於甩鍋的理由再充分不過,府衙並無調查軍隊的權限,這事只能移交給提刑按察使司,由擁有權限的上級司法機關去查明真相。在此之後錦衣衛和東廠會不會也介入到調查之中,那就不是他王元需要擔心的問題了。

當然了,也正是有王元私下打過招呼,林德才會準確地在這個時機再次出現在府衙。否則來早了兩邊衙門還未將手續交接完,這鍋還來不及甩出去;來晚了提刑按察使司那邊直接宣佈了接手案件調查,就無法讓林德起到引導輿論的作用了。

果然林德立刻順着杆就往上爬,又在府衙外演了一出,義正辭嚴地指責各個衙門之間互相推諉責任,罔顧受害者的利益,有意拖延調查進程,以此手段包庇兇手。

林德這番盡心盡力的演出所能起到的效果之一,是讓提刑按察使司在接手案件的同時,就揹負上“辦案不力”的罪名,而且他知道按察使司絕無破案可能,所以當下把話說得再狠也不可能被打臉。只要把輿論往“官府和軍隊沆瀣一氣”這個方向帶,接下來停滯不前的案件調查自然會將這種論調坐實。

不過這番節奏帶完之後,林德就得儘快跑路了,浙江按察使跟承宣佈政使同爲一人,已經是本省最高行政長官,絕不可能再坐視他在外散步這些於官府不利的言論。到時候要是真把他抓起來治罪,遠在舟山的海漢首長們可來不及救他。而且事情發酵到目前的程度,已經達到了預計的效果,林德繼續在杭州城待下去的作用有限,風險卻要成倍增加,是時候抽身離開了。

在離開杭州之前,林德最後一件任務就是代表海漢,向官府提交最後通牒。這當然也不會送一封書信到各個衙門就了事,林德還得將這事主動宣揚開,以便能讓杭州府的民衆更好地理解局勢的嚴重程度。

於是就在提刑按察使司接手通盛碼頭大火案的第二天,浙江三司衙門、杭州府衙、錢塘縣衙都接到了署名爲“海漢國東海定海港管理委員會”的信函,其中的內容也是大致一樣,便是要求官府限期破案,交出真兇,否則海漢將會採取一系列的報復措施。信中的言辭倒也不算激烈,不過並沒有給浙江官方留下什麼辯解的空間,給出的時限也卡得很死,只留下了即日起的五天時間。

別說五天時間,就算是五十天,官府也別想破了這個案子,之所以留出時限,也是象徵性的做法,讓海漢顯得仁至義盡,佔據道德制高點。同時這五天也是留出一定的空間,用以觀察浙江官府的反應,要是官府有頭腦清醒的人已經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或許不用大動干戈也能達成目的。

但管委會可並沒有真的把希望寄託在浙江官府的完全讓步上,畢竟以大明一直以來的秉性,哪怕是毫不佔理,也絕對不可能就此對外番低頭。更何況他們現在也不知道除了兇手之外,海漢這最後通牒真正的目的何在。

在各個衙門收到信函的同時,舟山定海港也悄無聲息地進入到備戰狀態。出入港灣的民船被限定航道和活動區域,與艦隊停泊的軍港拉開距離。而回到舟山度過了短暫休整期的海軍士兵已全部歸營,開始準備接下來的行動。

目前海漢在舟山的大將就只有石迪文和王湯姆二人,而石迪文在浙江待的時間相對長一些,此次行動便由他作爲一線指揮,王湯姆則坐鎮舟山負責後勤調度和全局統籌。安全部每一天都會用快船從杭州送回事件最新的進展消息,雖然時效性有一定的滯後,但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算是極高的效率了。

對於林德在杭州的表現,王湯姆和石迪文都十分滿意,認爲他很好地把握住了時機,成功扮演了一個受害者的角色,並且將杭州府的輿論引導到了對海漢較爲有利的方向,至少在道義上佔據了主動,這對於海漢接下來出兵示威的行動來說,可謂意義重大。

“林德回來以後,可以給他加點擔子了!”王湯姆提議道:“這件事完結後肯定要在杭州設立辦事處,我看他應該可以勝任。”

石迪文也表示了贊同:“林家這三兄弟倒是真的好用,也算是我們到浙江之後的一大收穫了。”

這次行動中在臺上唱主角是林氏三兄弟的老幺林德,但他的兩位兄長林行和林思其實也在行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林德在明面上展現個人演技的時候,在杭州城中指揮散佈各種言論的就是老二林思,而負責在行動過程中操縱那艘幽靈蒼山船將屍體運進火場,把活人和值錢財物接走的,則是老大林行的任務。

此次的苦肉計得以順利實施,這林氏三兄弟當記頭功。而且等他們從杭州城撤回來之後,還要配合艦隊出擊,擔任海軍在杭州灣、錢塘江地區行動期間的嚮導。等幹完這一波,三兄弟獲得提拔基本也都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當然了,這三兄弟今後不管怎麼個提升法,都只會在行政和貿易領域獲得機會,由於其出身背景的關係,不可能在海漢軍中執掌兵權,其委任狀也不會由王湯姆和石迪文這種軍中大佬來簽發。如果他們真想讓家族進入海漢軍隊體系,那大概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人了。

海漢的一套組合拳已經揮出,而且已經結結實實地打到了浙江官府的臉上。海漢人發出的最後通牒其實並沒有製造出足夠的緊張氣氛,這在官員們眼中看來更像是虛言恫嚇的手段,並不相信海漢人真敢採用軍事手段或是其他比較極端的方式來解決這起事件。現在最讓官員們感到不安的,其實是如何澄清市面上各種離譜的謠言,挽回官府的清譽。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儘快破案了,只要能查明真相,抓到真兇,追繳贓物,公開審判和處置兇手,自然就能把官府從目前的不利局面中拯救出來。

但問題就在於說來容易做起來難,要偵破這起案件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破案難度並不在於證據太少讓辦案人員無從追查,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案子的客觀證據所能提供的信息着實太多了一些,多到官府根本就沒辦法用“意外失火”這樣的理由來掩蓋殺人縱火的事實。而所有已知的證據都在將行兇者的身份指向明軍,這讓前期負責偵辦案件的杭州府捕快根本就無法繼續調查下去。

即便是在提刑按察使司接手案件,並引入錦衣衛參與協查之後,案件偵破也依然沒有取得更大的進展。所有的線索到了神秘蒼山船這一步就戛然而止,儘管錢塘江至杭州灣沿岸配有蒼山船的所有駐軍據點都進行了排查,但也還是沒能確認案發當天出現在通盛碼頭附近的那艘戰船是出自何處。

既然查不出實證,軍方自然是大呼冤枉,認爲這是負責辦案的按察使司有意打壓,並不樂意予以充分的配合,而按察使司卻認爲軍方似乎在故意隱瞞罪證。但外界卻普遍認爲這是官官相護造成的惡果,畢竟那位苦主林德最後一次出現在杭州府衙外的時候,曾咬牙切齒地說過官府必定會袒護兇手,就算是換了衙門來調查也難有結果,看起來似乎是知道了不少駭人聽聞的內幕。

如今幾天過去,縱火案非但沒有取得什麼進展,反而是又流出了不少三司衙門互相扯皮的傳聞,越發坐實了官府中有人故意阻礙案件調查的說法。就算是身兼布政使與按察使兩個職位的王畿從中協調,要求浙江都司予以配合,也難以推動案件調查取得更多的進展。

杭州城裡各大衙門都爲了這起案件搞得焦頭爛額,但似乎沒人留意海漢最後通牒中聲明的五日之限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在官員們還在爭論是不是該爲這起案件徹查沿海州府駐軍的時候,從寧波府傳來了海漢戰船從舟山羣島大舉出動的消息。

寧波知府曲餘同在浙江官場上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有人認爲他爲了一己之私,放任海漢人以佔領舟山縣,形同賣國無異。但也有不少認爲舟山這種長久以來就遊離於官府管轄之外的地方,換一個遵紀守法的主人也沒什麼壞處,至少海漢人辦事要比以前佔據當地的武裝走私商有規矩多了,對大明也僅僅只是提出了通商方面的要求。

海漢清理了舟山羣島之後,當地的倭寇和海盜被一掃而空,反倒是給浙江的海上貿易帶來了更好的發展環境。而曲餘同能處理好當地官府與海漢之間的關係,沒有激化矛盾引發大明與海漢之間的戰爭,這就已經很能顯示出他爲官的本事了。

至於有些人爲什麼要拼命反對海漢人的到來,其實明眼人都很很清楚。比如去年無故失蹤那三名以反海漢著稱的官員,其私下與舟山原主汪加林的關係也並不是沒人知道,他們因爲自身利益受損而反對海漢,那麼現在就必然也會有人因爲從海漢那邊得到好處而選擇站隊。

不過當前浙江官場上主要的風向仍是傾向於對海漢要遏制其行爲,還有少數人是希望能撤換曲餘同,把寧波府這個油水極多的地盤給讓出來,所以布政使王畿也一直在考慮是否要上書朝廷,對曲餘同的任命進行調整。然而就在他懸而未決之際,杭州便出了通盛碼頭大火這個事,所以也就只能暫時將曲餘同的事放到了一邊。

如果不是寧波府傳來緊急軍情,王畿還真有點忘了前幾天收到那封看似玩笑的最後通牒。但當他看過寧波送來的消息之後,就知道海漢人這次可不是嘴上說着玩玩而已了。

據悉海漢此次出動了作戰船隻數十艘,第一時間就抵近了寧波府甬江入海口的招寶山據點,並對當地進行了象徵性的炮轟。雖然沒有造成明軍人員傷亡,但卻在寧波府引發了極大的恐慌,城外民衆蜂擁進城避難,唯恐海漢人打上岸來。

不過海漢海漢人並未在寧波府逗留太長時間,很快艦隊便駛出甬江,向北進入杭州灣。曲餘同在報告中聲稱“海漢戰船衆多,駐軍寡不敵衆,爲保存實力僅派快船尾隨監視”,就這樣一直目送海漢艦隊穿過杭州灣,進入嘉興府地界。

僅僅過了一天時間,嘉興府便也發來緊急軍情,稱海寧衛下屬的乍浦、澉浦兩處衛所均遭受海漢艦隊襲擊,雖然海漢人沒有登陸向所城發動攻擊,但卻毫不留情地擊沉了他們能找到的所有停靠在海岸上的明軍帆船,其間也伴隨有個位數的明軍傷亡出現。目前嘉興府已經集合了所有軍隊,提防海漢突然登陸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

海漢人的主動出擊終於是成功引起了浙江官場高層的注意,這時候所有人才突然意識到,前些天發生在杭州城外的縱火案所造成的影響並沒有因爲時間流逝而慢慢平息,海漢人並沒有因爲案件偵破工作的停滯而就此認命,他們是要以自己的方式來向浙江官府討回一個所謂的公道。

不管縱火案的真兇是不是明軍,海漢向浙江沿海地區發動戰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大明面對這樣的狀況從來都是剛正面,不會選擇逃避。正確的處理方式就是由浙江都司立刻調集各州府的部隊,趕往出事地區,對膽大妄爲的海漢人進行無情的打擊,讓他們知道侵犯大明帝國的可怕後果。

但目前有一個小小的難題擺在浙江官員們的面前,那就是包括杭州駐軍在內,從浙江各州府調集的八千餘名精銳,剛剛在五天前接到朝廷調令北上前往河南,參與剿滅農民軍的行動去了。

第1724章 成大朋的計劃2402.第2402章2809.第2809章第1082章 懷疑對象第2071章第1227章 繼續培訓2547.第2547章第1447章 善後事宜第291章 福建來客2933.第2933章第2096章第3433章2517.第2517章2553.第2553章第11章 漫長的一天(一)第七百四十五章 移民政策2397.第2397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實力懸殊3318.第3318章第2282章3349.第3349章第257章 執委會工作報告2942.第2942章第八百章 刷功勳3314.第3314章2701.第2701章2745.第2745章第2232章第380章 戰敗替罪羊第1677章 社會地位第六百三十七章 交手(六)第113章 調教猴子的正確姿勢第1753章 外交手段第70章 新兵(一)第2181章第3章 分工合作3224.第3224章第3479章第2051章第2309章2797.第2797章第1447章 善後事宜第八百六十六章 來勢洶洶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第八百九十二章 合作套路2879.第2879章第七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選擇第1773章 靈活應對第1576章 破釜沉舟2565.第2565章第1103章 收拾殘局第六百八十七章 破寨2685.第2685章2898.第2898章3069.第3069章2688.第2688章第2199章第1553章 官商與皇商2688.第2688章第1841章 改變命運的機會第1802章 擋住去路第134章 新任巡檢(一)第1357章 虛晃一槍第138章 進入倒計時2636.第2636章第1307章 平衡點第1789章 大軍過境3368.第3368章第2044章第2361章第八百九十三章 順藤摸瓜第1627章 自1627年以來第1862章 前程似錦第1772章 有利可圖第4章 新人的加入第2325章第1946章2804.第2804章2689.第2689章第1758章 國慶活動2809.第2809章第1039章 全身而退3060.第3060章第八百四十七章 弱勢一方2441.第2441章第2223章第1087章 宣傳手段第2308章第2165章第1637章 戰略與戰術3191.第3191章第157章 誰主誰客第1624章 工業的力量2974.第2974章第2021章第九百三十一章 利益至上第1230章 捉襟見肘第五百八十七章 接管港島第13章 漫長的一天(三)
第1724章 成大朋的計劃2402.第2402章2809.第2809章第1082章 懷疑對象第2071章第1227章 繼續培訓2547.第2547章第1447章 善後事宜第291章 福建來客2933.第2933章第2096章第3433章2517.第2517章2553.第2553章第11章 漫長的一天(一)第七百四十五章 移民政策2397.第2397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實力懸殊3318.第3318章第2282章3349.第3349章第257章 執委會工作報告2942.第2942章第八百章 刷功勳3314.第3314章2701.第2701章2745.第2745章第2232章第380章 戰敗替罪羊第1677章 社會地位第六百三十七章 交手(六)第113章 調教猴子的正確姿勢第1753章 外交手段第70章 新兵(一)第2181章第3章 分工合作3224.第3224章第3479章第2051章第2309章2797.第2797章第1447章 善後事宜第八百六十六章 來勢洶洶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第八百九十二章 合作套路2879.第2879章第七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選擇第1773章 靈活應對第1576章 破釜沉舟2565.第2565章第1103章 收拾殘局第六百八十七章 破寨2685.第2685章2898.第2898章3069.第3069章2688.第2688章第2199章第1553章 官商與皇商2688.第2688章第1841章 改變命運的機會第1802章 擋住去路第134章 新任巡檢(一)第1357章 虛晃一槍第138章 進入倒計時2636.第2636章第1307章 平衡點第1789章 大軍過境3368.第3368章第2044章第2361章第八百九十三章 順藤摸瓜第1627章 自1627年以來第1862章 前程似錦第1772章 有利可圖第4章 新人的加入第2325章第1946章2804.第2804章2689.第2689章第1758章 國慶活動2809.第2809章第1039章 全身而退3060.第3060章第八百四十七章 弱勢一方2441.第2441章第2223章第1087章 宣傳手段第2308章第2165章第1637章 戰略與戰術3191.第3191章第157章 誰主誰客第1624章 工業的力量2974.第2974章第2021章第九百三十一章 利益至上第1230章 捉襟見肘第五百八十七章 接管港島第13章 漫長的一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