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9章

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對一個域外國家實施間接控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而對於不斷向外擴張勢力範圍的海漢來說,卻是必須要花大力氣去研究的重點項目。而國力相對較弱,在過去幾百年裡已經習慣依附於強者羽翼之下的朝鮮國,就正好是一個條件極爲合適的實驗對象。

通過貿易、文化、軍事等手段對其他國家施加影響,是海漢最爲擅長的處理方式。在與朝鮮建交這兩年多時間裡,海漢已將這幾種手段輪番使出,截止目前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

海漢所需的資源、市場、人力,如今朝鮮國都是雙手奉上,並且打開國門讓海漢在本國境內常年駐紮軍隊,儼然是將海漢尊爲了庇護者和宗主國。後來更是派出了以王世子帶隊的文武官員到海漢留學,打算連治國方略和官僚體系都逐漸向海漢靠攏。

但這樣就夠了嗎?至少在海漢執委會眼中仍然不夠,朝鮮國內政局並不穩定,而且依然有基於各種原因反對王室徹底投靠海漢的聲音,這些不安定因素都會讓海漢在朝鮮的利益受到威脅,也將會影響到海漢在東北亞地區的長遠規劃。

執委會希望朝鮮國的政局更太平一些,態度再恭順一些,對海漢開放的力度更大一些,而向李凒等人提供的留學培訓,並不會立竿見影地馬上見到效果,畢竟除了李凒之外的這些青壯官員在國內的根基還遠遠不夠,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慢慢地攀上權力巔峰。

但此時執委會一直擔心的朝鮮國內部危機就突然毫無徵兆地爆發了,京城一片大亂,國王和部分朝廷官員被亂黨挾持,王世子遠在南海,朝鮮國似乎又將遭遇一次非正常方式的權力更迭。

這對朝鮮國和剛剛步入正軌的兩國外交關係來說是一次重大危機,但執委會也看到了危機中的“機會”,如何在處理此次突發事件的過程中將海漢的利益最大化,並設法實現那些原本磕磕絆絆得不到朝鮮官方認同的要求,便成爲了執委會關注的一大重點。

而如何才能圓滿解決這次突發事件,似乎反倒沒那麼重要了。畢竟亂黨並沒有對僑居漢城的海漢民衆下手,更不敢去碰諸如海漢銀行、金盾護運這種有海漢官方背景的經營機構,很顯然也是在爲後續跟海漢恢復接觸留下後路。

不管漢城裡再怎麼鬧,最終都還得面對已經抵達江華島的數千海漢部隊。如果折騰得過分了,那作亂者就算奪下王位,也沒法應付虎視眈眈的海漢大軍。所以雙方都極有默契地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軍事行動,相隔百里形成了對峙之勢。

海漢一方對於控制局勢仍有比較大的把握,所以並不急於解決漢城發生的內亂,當下進有王世子李凒的旗號可用,退可坐等亂黨推舉出來的新統治者主動來與己方接觸,無論如何都已立於不敗之地,無非是在這過程中麻煩多少的差別而已。

把李凒從三亞接回來,當然不會是指望着他帶着手下的文武官員力挽狂瀾,自行平息漢城的事態,而是王湯姆和錢天敦需要朝鮮國的王世子在軍中,這樣如果接下來要對漢城採取任何行動,也都能做到名正言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在國王李倧生死未卜,而亂黨又未推出新統治者的情況下,能跟海漢商議平亂條件的就只有李凒一人。而將李凒帶到距離漢城比較近的江華島,既能護住他安全,又能讓他感受到身在家外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消磨他的耐心,會更有利於海漢與其商談交換條件,其中也包括了王湯姆剛纔所提及的事情。

不過事情與執委會的預計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出入,王錢二人在江華島上準備好了要給李凒來一個循序漸進的壓力套餐,最終迫使其屈服,答應海漢所提出的交換條件。但沒想到李凒的耐心和矜持在趕回朝鮮的途中就已經消磨殆盡,到了江華島之後一心只想儘快藉助海漢的武裝力量殺回漢城,收復王權,至於海漢所提的條件是否會損害朝鮮的利益,他即便已經意識到了,也只能先拋諸腦後不管。

所以王湯姆並沒有費太多脣舌,李凒便已鬆口答應了成立海漢所要求的特殊機構,速度要遠遠快於他們的預計。原本準備的一大堆施壓手段,剛剛開了一個頭便已達成目的,於是後面還沒施展出來的就全都報廢了。

王湯姆甚至有一點懷疑,是不是自己沒有把意思表述清楚,讓李凒沒完全弄明白這個要求到底意味着什麼。

這樣一個由海漢組織建立的特殊機構,儘管名義上效忠朝鮮國王,但海漢在其中的影響力顯而易見。這個機構權力極大,下管黎民百姓,上管朝廷重臣,甚至可能到時候連一部分王室成員也會在其監控範圍之內,這在朝鮮國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這些監控措施只是爲了保證國王的統治權嗎?那當然不止於此,按照王湯姆的表述,這個機構所獲取的各種信息除了彙報給國王之外,也會向海漢進行通報,並且有權力處置那些威脅到國王統治的危險人物。

至於哪些人是危險人物,不止是由國王說了算,海漢也可以做出判斷,甚至很有可能絕大多數時候都將是海漢來做出最終的評判。

反對國王者會不會死,那不一定,但反對海漢的人,那肯定是要倒黴了。

這個機構的宗旨,本就是爲海漢服務,順帶着幫朝鮮國王維持統治安穩而已。但這個宗旨只能做,不可說,否則反而會影響到國王的統治地位。所以從王湯姆口中說出來的時候,這個機構的意義就變成了國王手裡的一把刀,刀鋒所指之處,便是國王的意志,聽起來很是威風。

而這其中的彎彎繞繞,王湯姆當然懂,但他不知道李凒在聽完自己的表述後是否也懂了。

李凒其實聽懂了,但他不能表現出自己已經懂了,有時候裝糊塗就是最好的掩護,更何況他現在是弱勢一方,需要倚仗海漢纔有可能奪回王權,這個時候如果表現得太精明,或許並不是好事情。

但不管怎樣,這個條件就算是基本談定了。對於李凒來說,這真的是作出了極大的讓步,如果父親還在,多半不會同意以這樣的交換條件來獲取海漢的支持。但李凒沒有選擇的餘地,如果不能讓海漢出手,那他很快就會變成毫無價值的廢人。與這個結果相比,就算再退幾大步,他也會咬牙答應下來再說。

“那兩位將軍是不是可以出兵了?”

李凒不想將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討價還價上,所以他很快便又將話題回到了當下的局勢上:“如能早一日出兵,或許便能讓城中的亂黨少一日用於備戰,如此也能減少貴軍的戰損。”

錢天敦臉上表情似笑非笑:“世子認爲漢城的亂黨膽敢跟我們展開武力對抗?”

李凒心道狗急跳牆有什麼不敢的,難道能指望他們主動投降不成,但嘴上卻是十分客氣:“是在下失言了,那些亂黨接下來肯定會組織叛軍去攻打不肯歸附他們的地方,但要與貴軍對陣,想必他們應該不至於要自尋死路。”

李凒當然不敢質疑海漢軍的聲威,只能強行解釋一番,以表明自己的立場。

錢天敦道:“那世子是希望先禮後兵,還是直接出兵攻打漢城?”

李凒應道:“在下不善軍事,豈敢在兩位將軍面前胡言。”

錢天敦道:“無妨,世子是在漢城長大,對城中情況和朝野狀況都比我們熟悉得多,在採取行動之前,我們當然也需要聽一聽世子的意見。”

王湯姆也說道:“錢將軍說的不是客氣話,世子能夠提供的信息,對我們來說很有參考價值。特別是對於目前還在城裡的文武官員,哪些人可信,哪些人不可信,哪些人是真正的危險人物,我想世子一定比我們更清楚。如果世子能多提供一些意見,也可避免我們在行動中誤傷了好人。”

王湯姆這話乍一聽沒什麼問題,但李凒卻覺得後背隱隱發涼。他不是第一次跟王湯姆打交道,知道這名海漢將領看似大大咧咧,十分豪放,但實則心思縝密,說話做事都極有目的,絕對不會浪費口水說一堆廢話。

王湯姆想讓李凒提供信息來避免誤傷好人,這隻能說明一件事,他其實已經做好了動武的準備,而且會順便藉着這個機會,除掉一些特定目標。至於哪些人是要重點關照的“危險人物”,王湯姆給了李凒一個點名的機會。

換句話說,這便是暗示李凒可以藉着這個機會,以合理合法的手段除掉所有可能擋住他前進道路的人。

不管是朝廷高官還是王室成員,任何讓李倧或他不便出手收拾的對象,在當下這種局勢中,海漢人都可以毫不費力地安插一個謀逆罪名,然後讓其從世間消失。

這樣的對象有嗎?不但有,而且爲數不少。

從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建國算起,李氏一族統治朝鮮已有二百餘年,氏族早就龐大無比,幾乎每一代都會有若干試圖染指王位的野心家,李倧自己便是實現了這一目標的其中之一。而在他登基後嘗試推翻他取而代之者也不是少數,只是迄今爲止尚無真正的成功者罷了。

但王室成員大多沒有實權,只有一個領俸祿時纔有用的頭銜,就算想造反,其實也很難自行組織起足夠的兵馬和後勤支援,想要獲得朝廷各部高官的認可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真正的威脅,其實是那些潛伏在朝堂之上,表面上效忠王座上的統治者,暗地裡卻勾結串聯,試圖另行推出一位新統治者,以便讓自己成爲攝政大臣的陰謀家。

在李倧執政這十幾年期間,不管是心懷不滿的王室成員,還是野心勃勃的臣子,都一直在不斷地涌現出來。李倧殺了不少,還流放了許多,試圖以此來杜絕政變的傳統在自己身上發生,但這種嘗試最終還是失敗了。

李倧不是不知道有些人的野心,但站在他的位置上,也並不是想除掉誰就能除掉誰,有些人要是沒了,可能會比他們活着時帶來的麻煩更多。他需要這些人來保持各個派系的平衡,需要他們來治理國家。

但這樣的平衡極難長期保持下去,在李倧還沒能想出一個萬全的處理之策時,他苦心維持的平衡便已經崩盤了。

而在此同時他也暗下決心,自己若是他日登基掌權,絕不可像父親一樣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只要發現於己不利者,一定要儘早剷除,絕不可坐視其發展壯大,直至尾大不掉。

但這種事要具體怎麼做,李凒卻沒多少經驗,他父親殺的人流放的人,幾乎都是公開跳出來造反的人,並沒有傳授給他什麼厲害手段。要怎樣找理由安排罪名除掉那些朝堂內外的隱患,李凒其實並無良策。

這或許也是他爲何在聽到王湯姆先前提出的條件後,沒有作什麼商量便答應下來的原因之一。今後有這樣一個專門對付野心家的機構,或許並不是什麼壞事。

但成立機構的事尚遠,王湯姆似乎也不打算等到那個時候纔開始對朝鮮王室和官場上的異己分子動手。只要李凒發話,那麼海漢軍便會趁着這個平亂的機會,順便就幫他把那些朝堂內外的麻煩人物一併解決了。

第1708章 並不簡單第2306章第3496章第2092章第191章 關於駐廣辦的討論第1879章 軍火貿易第九百四十七章 討價還價第2094章第1993章第1775章 曲線救國第319章 教育說明會第2013章第157章 誰主誰客第1069章 北上準備第七百八十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七十四章 談判第2035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1047章 特別行動2692.第2692章第1513章 三方會談2671.第2671章2717.第2717章2610.第2610章第七百一十一章 澎湖的未來第349章 攻打會安城第1389章 大局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網打盡3357.第3357章第四百三十章 張網3119.第3119章第1224章 人口問題第1538章 金融機構2425.第2425章第2318章第1789章 大軍過境第209章 關於軍工的若干討論第3474章第2044章第1992章第302章 新機構掛牌第1349章 逼入絕境2802.第2802章第九百八十三章 隨機抽查第四百六十一章 昌化的對黎政策2659.第2659章第2278章第107章 市場變化第1510章 威逼利誘2818.第2818章第1210章 出發南行第1606章 隱藏信息第1108章 退而求其次2809.第2809章2855.第2855章第九百九十九章 機構調整第1139章 滲透與控制2856.第2856章3017.第3017章第八百八十五章 山中追剿第1723章 利益最大化第八百一十二章 說客2442.第2442章2484.第2484章2562.第2562章第1988章2722.第2722章第七百九十九章 喜憂參半2478.第2478章第11章 漫長的一天(一)2906.第2906章第1523章 地下世界第1151章 重返長山羣島第七百九十五章 無可遁形2566.第2566章2992.第2992章第87章 何夕的本領(二)第341章 試射新槍第四百四十八章 解決個人問題第1373章 作戰計劃第七百八十六章 官商一體第397章 內外有別第32章 春種2431.第2431章第1909章 境遇差異第89章 購僕第2169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陰謀論3012.第3012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顧凱答疑第1720章 通過考驗第九百一十二章 敗軍之將2926.第2926章第363章 偷聽第六百二十章 南日島之戰(七)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2659.第2659章第七百一十五章 奴隸販子第1453章 寶貴的人口
第1708章 並不簡單第2306章第3496章第2092章第191章 關於駐廣辦的討論第1879章 軍火貿易第九百四十七章 討價還價第2094章第1993章第1775章 曲線救國第319章 教育說明會第2013章第157章 誰主誰客第1069章 北上準備第七百八十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七十四章 談判第2035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1047章 特別行動2692.第2692章第1513章 三方會談2671.第2671章2717.第2717章2610.第2610章第七百一十一章 澎湖的未來第349章 攻打會安城第1389章 大局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網打盡3357.第3357章第四百三十章 張網3119.第3119章第1224章 人口問題第1538章 金融機構2425.第2425章第2318章第1789章 大軍過境第209章 關於軍工的若干討論第3474章第2044章第1992章第302章 新機構掛牌第1349章 逼入絕境2802.第2802章第九百八十三章 隨機抽查第四百六十一章 昌化的對黎政策2659.第2659章第2278章第107章 市場變化第1510章 威逼利誘2818.第2818章第1210章 出發南行第1606章 隱藏信息第1108章 退而求其次2809.第2809章2855.第2855章第九百九十九章 機構調整第1139章 滲透與控制2856.第2856章3017.第3017章第八百八十五章 山中追剿第1723章 利益最大化第八百一十二章 說客2442.第2442章2484.第2484章2562.第2562章第1988章2722.第2722章第七百九十九章 喜憂參半2478.第2478章第11章 漫長的一天(一)2906.第2906章第1523章 地下世界第1151章 重返長山羣島第七百九十五章 無可遁形2566.第2566章2992.第2992章第87章 何夕的本領(二)第341章 試射新槍第四百四十八章 解決個人問題第1373章 作戰計劃第七百八十六章 官商一體第397章 內外有別第32章 春種2431.第2431章第1909章 境遇差異第89章 購僕第2169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陰謀論3012.第3012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顧凱答疑第1720章 通過考驗第九百一十二章 敗軍之將2926.第2926章第363章 偷聽第六百二十章 南日島之戰(七)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2659.第2659章第七百一十五章 奴隸販子第1453章 寶貴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