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5章 海上貿易

安道石等人在此前的戰爭中便已經親身見證過海漢軍的實力,可以說是懷着對強者的仰慕之心踏上了這次的留學之旅,但至於自己能在海漢學到多少東西,今後能夠成長到什麼樣的高度,他們心裡其實是也是毫無頭緒。不過福建明軍無疑是一個極好的參考對象,考慮到成軍年限、裝備水平、作戰經驗等等條件,福建明軍幾乎就是對海漢軍進行效仿的上限了。

與李溰的門外漢看熱鬧有所不同,安道石在剛纔的演習過程中已經看得很明白,福建明軍的實力的確遠在本國軍隊之上。拋開裝備水平不說,明軍在演習中表現出來整齊劃一的戰術動作,隊伍行進及後撤期間的戰鬥隊形保持,就絕非目前的朝鮮軍能夠辦到。這些細節看似不起眼,卻至少體現出了一支部隊的訓練水平,而當這樣一支部隊踏上戰場之後,這些戰術細節就將會幫助他們發揮出更強的戰鬥力。

當然了,相較於這些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來提高的方面,安道石其實還是更羨慕福建明軍的先進武器裝備。雖然都是由海漢提供的武器,但福建明軍的裝備在性能方面都要優於朝鮮軍,由此所形成的戰鬥力差距就很難通過訓練來彌補了。

這種差距的根源,說白了還是經濟原因。以朝鮮目前的經濟狀況,很難像福建這樣用真金白銀硬生生地堆出一支強軍,只能先學習一下福建明軍的訓練和管理經驗,這樣或許能在今後的建軍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

李溰聽了許裕拙講述的福建明軍戰鬥經歷,雖然不知道對方有多大的誇張成分,但想必也不敢拿海漢軍來當開玩笑,更何況眼下在場的人裡面還有海漢的官員。如果全部屬實,那福建明軍的實際戰鬥力的確不容小覷,至少從其之前在朝鮮戰場上能夠獨力應付清軍的表現來看,其戰鬥力的確不是吹出來的。

講完軍事,接下來自然是要說一說福建引以爲傲的海上貿易,主講者也由許裕拙換成了許心素的頭號幕僚董煙雲。

福建的漳州、泉州、福州三地都是極爲繁榮的傳統海貿港口,泉州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雖然在大明統治的兩百年中因爲海禁政策而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福建沿海的對外貿易量仍是保持着大明第一。而許心素本就是海商出身,在他掌管福建海防之後,對於海貿更是大開方便之門,福建的航運業和造船業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空間,這短短數年間便已經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點。

而福建當下最大的貿易伙伴便是海漢,並且在越來越多的細節上與海漢的航運和貿易標準接軌,以此來爲這種跨國貿易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比如在福建各大貿易港營業的海漢銀行分號,共同議定的固定航線和船期,以及越來越多在航運中使用的標準尺寸集裝箱等等,都是爲了省去雙邊貿易中的各種麻煩。

董煙雲坦承福建今時今日的局勢,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於本地發達的海貿。跨國貿易不但爲福建當局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也讓他們擁有了一支戰鬥力僅次於海漢軍的強勁武裝。

然後董煙雲便談及了福建與朝鮮的貿易關係,雖然兩地之間隔着大海,而且航程足有三千里,但董煙雲認爲福建纔是朝鮮對大明建立商貿航線的首選貿易港。

“世子應該也知道,山東、遼東都處於戰後恢復期,而海漢在當地建立的港口多爲軍用,並不適合作爲貿易港。至於江浙一帶,雖有舟山定海港作爲貿易集散地,但當地官府對跨國貿易的態度並不穩定,即便是有一些官員願意配合,往往也只是爲了個人私利而已,貨物進出大明的渠道並不順暢。而我們福建就不一樣了,所有貿易港都聽從許大人的指揮,不管是交易稅還是裝卸貨物的費用,各地都有統一的標準,而且官府會對外國商人給予制度上的保護。”

李溰回想前一天參觀漳州城外貿易區的經歷,自己所看到的情況的確是如董煙雲所說的這樣,市場繁榮且井井有條,與定海港的情形竟然有七八分相似。不過福建作爲貿易目的地是否真的就勝過了江浙,李溰覺得這還是有待考證,畢竟自己對兩地的貿易狀況僅僅只是走馬觀花地瞭解了一下,並不清楚當地官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爲何。

而且李溰心中有一個觀點,他認爲真正掌握這兩地跨國貿易狀況的,恐怕還是海漢人。記得在舟山的時候,李溰曾在某一期的海漢時報上看到有關大明沿海各地貿易規模的文章,不過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種文章所羅列的數據有什麼實際意義,但應該會對當下遇到的這個問題很有參考價值,等以後有機會得再將那篇文章找出來好好看一看。

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福建當局可以提供給外國商人和船隊的安全保障力度,肯定是江浙地區所不及的。畢竟福建擁有一支號稱大明第一的水師部隊,水上武裝力量遠勝江浙沿海衛所,進出福建近海的商船基本都無需擔心安全問題——最後一撥在這個海域活動的海盜,大概得要追溯到三四年前了。

而江浙當地的衛所部隊就很難提供同樣的條件,由於缺乏有力的武裝船隻,海上的安全保障只能主要依靠海漢東海艦隊來維持。這兩相對比之下,那自然是福建這邊的通航安全更有保障。

董煙雲很快便將福建在海上貿易方面的優勢一項一項列舉出來,本身就是傳統貿易港,如今又有官方支持,安全也有保障,各種配套設施也齊全,而唯一的短板,僅僅只是距離朝鮮的航程要比江浙遠一些。但這個短板也只是相對而言,因爲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福建距離海漢本土的航程更短,與海漢之間的交易,相應的運費也會更低一些。

之所以花費這麼多工夫向朝鮮使團介紹福建的貿易優勢,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便是希望朝鮮今後能將福建作爲主要的貿易目的地。雖說朝鮮目前的國際貿易規模還不大,但福建方面認爲既然海漢都看好朝鮮,那就說明其發展潛力巨大,值得提早對朝鮮人進行拉攏。

經過這些年的合作,許心素已十分篤信海漢人的眼光和判斷,當然眼下做的這些工作其實都是配菜,真正的主菜還是之前出兵援朝助其退敵,這個恩情朝鮮人很難直接進行報答,而按照福建方面的意願,在經貿方面達成深度合作,似乎便是朝鮮爲數不多的回報手段了。

李溰也很清楚這一點,出國之前父王便告訴他,如有機會面見許心素,當轉達本國的謝意。當然如果僅僅只是口頭上的謝意肯定不夠,所以既然福建方面想要進一步鞏固兩地間的貿易關係,李溰覺得滿足對方的需求也無可厚非。

不過出於謹慎,他沒有立刻表態,只是表示會記下董煙雲所闡述的要點,向國內進行回報,並會勸說父王接受福建方面在海上貿易這個領域所提出的建議。

這種程度的迴應已經是讓許心素十分滿意,他本來也沒指望這位朝鮮世子能在當下就代表其國家做出什麼決定,能夠有意促成此事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爲了表達對朝鮮世子的謝意,許心素當下便向李溰贈送了一支純手工打造的燧發手銃。這玩意兒與其說是武器,倒不如說是一件手工藝品更爲合適,槍把和槍身上都雕刻有精細的雲紋。但這也不僅僅只是一件手工藝品,只要裝上彈藥,其威力在二十步之內還是足以打死人的。這本是許心素的一件隨身物品,將其作爲禮品贈送給李溰,政治意味就頗爲濃厚了。

李溰當下也沒什麼東西好回贈許心素,便依葫蘆畫瓢,解下自己腰間的防身短劍作爲回禮。這短劍倒也說不上有什麼特別名貴之處,是當年李倧封他爲世子的時候賜下的器物之一,平時都是收在箱子裡,李溰也只在少數正式場合當做飾物來佩戴。

許心素聽李溰介紹了這把短劍的來歷之後頗爲開心,認爲這次臨時交換禮物是象徵着朝鮮與福建之間的互信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當即便表示以個人名義向朝鮮留學人員捐助白銀千兩,以示支持和鼓勵。

這筆錢對許心素來說不多,但對留學經費本就捉襟見肘的朝鮮使團來說,卻已經不是小數目了。李溰推辭幾句之後,也還是拱手謝了許心素的好意,心中對於福建的觀感又增加了幾分。早前在舟山做客的時候,當地官府可沒有這樣又送禮又送錢,這兩廂比較就高下立判了。李溰暗自心想,之後給父王寫報告的時候,當爲這位福建土皇帝多多美言幾句纔是。

在漳州逗留了四天之後,朝鮮使團再次出發,不過他們下一站的目標並不是南方,而是福建海峽中靠臺灣島一側正對漳州的澎湖馬公港。這是海漢早就安排了的參觀地點,李溰這邊肯定就只能照着執行了。而福建水師則是再次擔任起了護航任務,將朝鮮船隊從漳州一路護送到四百里外的馬公港。

澎湖這個地方在海漢到來之前曾一度被海盜團伙十八芝所佔據,海漢軍在1632年的澎湖戰役中將十八芝逐出此地,並毫不客氣地把這片島嶼據爲己有。之後又藉助澎湖這個跳板順利進入臺灣,先在南邊修建高雄港,然後又攻打了臺灣島北端的淡水、雞籠兩處港口,將西班牙人逐出了這個地區。

目前坐鎮澎湖的是軍方將領虞堯,他在1633年從駐廣辦調任澎湖之後便沒有再挪過窩了。不過辦公地雖然沒動,但實際上虞堯的職位在這幾年裡還是穩中有升。他所管轄的區域可遠不止澎湖列島這一畝三分地而已,包括雞籠港和高雄港在內的整個福建海峽海域,都算是他的轄區。

這個海域的海盜被清除乾淨之後,其實主要的防備對象就是西方殖民者了。不過荷蘭人最近這幾年都還算比較低調,沒有再利用其治下的大員港搞事,而西班牙人在今年被逐出馬尼拉灣之後,已經逃去了更南邊的地方,也就基本喪失了短期內重返臺灣島的可能性。所以目前來說澎湖的防禦壓力極小,基本無需擔心有大股敵對武裝進入到這一海域。

事實上每次海漢在東北方向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時候,都必須從南方抽調部隊,澎湖因爲防禦任務不重,距離盟友的大本營又近,所以每次都是被抽調的對象。在去年的遼東春季攻勢期間,海漢軍大量抽調部隊到金州地峽一線作戰,澎湖防區的部隊也被抽走大半,整個防區僅僅就只剩下了一個營的陸軍和不到十條作戰船隻。

一個營聽起來似乎不少,但澎湖防區內卻是有幾處必須要佈防的所在:雞籠港附近的金瓜石金礦,苗栗的出磺坑採油區,南部高雄港附近的奴隸種植園。這幾個地方一地分去一個連的編制,剩下馬公港也就只剩一個步兵連了。

虞堯對此倒是很看得開,福建海峽和臺灣島治安局勢總體向好,只要臺灣島上那些好戰的土人部落不要生事,駐防部隊少一點也沒有什麼壓力。何況各個人口聚居點都還有民團組織,必要時至少能再拉出來一個步兵營的臨時部隊,足以應付小規模的武裝衝突了。

至於海上,說實話虞堯並不認爲這個海域還有敢於向海漢動手的勢力,唯一的外來戶荷蘭人在近幾年一直小心翼翼,唯恐給了海漢動手將他們逐出大員港的藉口。而海軍與福建水師不定期地組成混編艦隊在海峽內外巡航,也會對宵小之輩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第3420章2455.第2455章3173.第3173章第122章 海外考察(九)第2007章3376.第3376章第1783章 爲國爲民3071.第3071章第1118章 援助與條件第1432章 易地再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29章 勞務輸出2451.第2451章第四百零五章 新生活(一)第47章 勞工等級制第163章 推銷大成功第六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1947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福建局勢第七百九十一章 正式入役第2239章第1377章 大麻煩第1730章 外交手腕第五百零二章 儋州調查第五百二十五章 另一種方案2657.第2657章第2357章第2126章第2340章2562.第2562章3130.第3130章第1572章 競價與競爭第3463章第1045章 代理商第1238章 破釜沉舟2839.第2839章第九百六十七章 一切爲了慶典第1707章 重生機會第1189章 連夜動手第1320章 跟蹤與擺脫2612.第2612章3352.第3352章第1246章 甕中捉鱉第2292章2771.第2771章第1403章 臨時調令第1609章 初來乍到第392章 破城第七百九十二 尋找新目標2790.第2790章第1206章 運作機制第1462章 競爭關係3032.第3032章第224章 越南之行(七)2581.第2581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341章 試射新槍3305.第3305章2981.第2981章第1635章 征途漫漫第1342章 軍民融合第1262章 看家護院第六百九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第1580章 久等的機會第2132章第156章 種種震撼第2303章第2221章第2159章2811.第2811章第1480章 前線實錄第1894章 學習方向第1805章 海軍基地第九百六十章 尋跡第八百三十六章 樂清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第2325章第1535章 寧波商界第四百一十章 軍火貿易動向3226.第3226章第168章 海漢人的民政管理2796.第2796章第71章 新兵(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第九百一十四章 戰後清點第九百八十一章 社會變革2665.第2665章第九百二十八章 開闢新市場3129.第3129章第1827章 接連受挫3080.第3080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變相封鎖第1019章 實際困難第六百七十七章 參觀昌化第113章 調教猴子的正確姿勢3153.第3153章2808.第2808章2666.第2666章2476.第2476章第四百零七章 新生活(三)
第3420章2455.第2455章3173.第3173章第122章 海外考察(九)第2007章3376.第3376章第1783章 爲國爲民3071.第3071章第1118章 援助與條件第1432章 易地再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29章 勞務輸出2451.第2451章第四百零五章 新生活(一)第47章 勞工等級制第163章 推銷大成功第六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1947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福建局勢第七百九十一章 正式入役第2239章第1377章 大麻煩第1730章 外交手腕第五百零二章 儋州調查第五百二十五章 另一種方案2657.第2657章第2357章第2126章第2340章2562.第2562章3130.第3130章第1572章 競價與競爭第3463章第1045章 代理商第1238章 破釜沉舟2839.第2839章第九百六十七章 一切爲了慶典第1707章 重生機會第1189章 連夜動手第1320章 跟蹤與擺脫2612.第2612章3352.第3352章第1246章 甕中捉鱉第2292章2771.第2771章第1403章 臨時調令第1609章 初來乍到第392章 破城第七百九十二 尋找新目標2790.第2790章第1206章 運作機制第1462章 競爭關係3032.第3032章第224章 越南之行(七)2581.第2581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341章 試射新槍3305.第3305章2981.第2981章第1635章 征途漫漫第1342章 軍民融合第1262章 看家護院第六百九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第1580章 久等的機會第2132章第156章 種種震撼第2303章第2221章第2159章2811.第2811章第1480章 前線實錄第1894章 學習方向第1805章 海軍基地第九百六十章 尋跡第八百三十六章 樂清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第2325章第1535章 寧波商界第四百一十章 軍火貿易動向3226.第3226章第168章 海漢人的民政管理2796.第2796章第71章 新兵(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第九百一十四章 戰後清點第九百八十一章 社會變革2665.第2665章第九百二十八章 開闢新市場3129.第3129章第1827章 接連受挫3080.第3080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變相封鎖第1019章 實際困難第六百七十七章 參觀昌化第113章 調教猴子的正確姿勢3153.第3153章2808.第2808章2666.第2666章2476.第2476章第四百零七章 新生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