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

從個人角度來說,孫真對於攻打村莊這種事是比較排斥的。他之所以會淪落爲難民遠走異鄉,就是因爲孔有德的叛軍在山東作亂,摧毀了他以前所居住的村莊,整個孫家除了他一人之外,全都失陷於亂軍之中。對於當初叛軍在地方上燒殺劫掠的行爲,他一直都是深惡痛絕,更別說把自己也變成這類慘事的執行者。但進了海漢民團兩個月,孫真也明白什麼叫做軍令如山,如果上司真要下令攻擊村莊,那可是不容拒絕的。當然了,真要動手的話大概也輪不到這些新兵,相比這些還沒有執行過作戰任務的菜鳥們,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自然更爲可靠。

不過孫真所擔心的狀況最終並沒有發生,大約半個小時之後,村莊派出了兩名代表,跟着去喊話的士兵一起回來了。孫真不禁大爲驚奇,向連長武勤打聽道:“爲何這些百姓會對我民團如此信任,竟然敢就這麼跟着來了?”

武勤笑道:“我們又不吃人,有什麼好怕的?再說了,對付這些大明出來的百姓,我們自有辦法。”

“什麼辦法?”孫真好奇地追問道。

“我們除了海漢民團之外,必要時也可以用明軍的名頭行事。”武勤並不避諱地向孫真透露了這個不算秘密的秘密:“錢將軍除了民團的職務之外,還有福建官府給的一個參將官銜,正兒八經大明兵部簽發的委任狀,隨時可以代表大明行事。這些百姓都是從大明遷出來的,大明的軍隊到了,你說他們有膽子反抗嗎?”

孫真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情,心道那的確是不敢反抗,想當初孔有德的叛軍劫掠鄉間,最初也沒有哪個莊子敢反抗他們的淫威。直到後來官方通報其爲叛軍之後,山東地方上纔開始有了抵抗。普通民衆對於官府官軍的畏懼感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打着大明官軍的旗號行事,那的確是能唬住不少人。想繼續跟大明作對的人大概都已經跟着十八芝撤去海外了,選擇留在臺灣島上的理應都是不願意再折騰的老實民衆。

不過孫真想想又覺得不對:“可我們穿的軍服跟大明官軍完全不同啊!這些百姓難道沒見過官軍?”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定都並宣佈國號爲大明,那時候就已經定下了軍服的主要顏色。《明史·輿服制》中記載,軍服因“武事尚威烈,故色用純赤”,即以紅色作爲軍服的主色。不過軍服也並不限於紅色,配色還有紫、青、黃、白等等,而盔、巾的顏色更爲豐富。在戰場上排兵佈陣,激烈交戰時,整齊的色彩有利於統帥區分和指揮自己麾下的部隊。

而海漢民團的軍服主色卻是耐髒的鐵灰色,而且是短衫對開襟的式樣,與明軍的紅色軍服在外觀和樣式上都有着非常明顯的差異。只要不是瞎子,大概都能一眼識別出海漢民團並不是貨真價實的明軍。

武勤笑道:“看出來又怎樣?只要讓他們知道這裡是一支軍隊,而不是海盜山賊,大家可以通過正常方式交流就行了。再說我們的目的又不是來此劫掠,只要釋放足夠的善意,這些百姓應該不會傻到跟我們作對。”

孫真聽了武勤的解釋雖然不是太確信,但既然武勤說了不會劫掠,他也就稍稍放下心來。

而此時錢天敦正在與兩名村民代表對話,爲了讓他們確信自己的“福建明軍參將”身份,錢天敦命令親衛向他們展示了自己的官印——這玩意兒也是許心素連同委任狀一同送來的,絕對貨真價實的官方正版。

兩名村民看過之後連忙跪在地上口稱冒犯,並不敢出口質疑這支軍隊與以往所見的明軍有什麼差異。錢天敦和顏悅色地讓他們站起來回話,然後開始詢問本地狀況:“你們是從哪裡移民來的?到這裡多久了?是誰組織你們來的?”

年長的一人應道:“回大人,豐榮村四十七戶人家,皆是五年前從福建寧德遷來。”至於錢天敦所問的最後一題,這人卻是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錢天敦當然不是那麼好唬弄過去的,繼續說道:“你們當初從寧德遷出來,想必也是爲他人所迫。如今福建海疆安定,十八芝已經被驅趕去了很遠的地方,你們如果願意,也可以遷回寧德定居。”

錢天敦當然不會真的想把這些人趕回大陸去,只是想試探一下這兩人的態度。那兩人對視交換了一下眼色,仍是由年長的一人應道:“當年我等雖是受十八芝脅迫而來,但如今在本地已落腳生根,再遷回去反而是無根之萍,難以立足,望大人諒解!”

這兩人會如此作答,倒也是在錢天敦的預料之中。如果他們還願意走,大概幾個月前就已經跟着十八芝走了。之所以留在這裡,自然是因爲有些放不下的東西,比如他們在這裡修建的村莊,在這裡屯墾的田地,在這裡沒有官府壓榨的自由生活。如果回到大陸老家去,他們既無田產也無房產,就是一無所有的人,很可能變成寄人籬下的狀況,當然不願做出這樣不明智的選擇。

錢天敦也不點破,轉而問起了本地人口分佈和田地開墾的狀況。相比這些人的底細,錢天敦真正關心的還是這些早期移民在本地的屯墾進展。通過了解先行者在本地的屯墾狀況,錢天敦便可以大體推斷出今後海漢向本地移民之後將會遇到的困難和短期內所能達到的開發程度,從而讓相關部門制定出更加科學有效的移民計劃。

這兩人倒也不敢隱瞞,你一句我一句地開始講述起他們移民本地之後的狀況。

正如其他從大陸遷來臺灣島的移民一樣,豐榮村的這些移民也是在笨港登陸,並被安置在了附近內陸的村寨落腳。不過由於他們在本地毫無背景,這幾十戶人家在移民後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爲笨港當地安置的老移民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跟十八芝沾親帶故的人,亦或是乾脆就加入了十八芝當海盜,像他們這種被擄掠而來的新移民就只能處在最底層艱難求生。

後來鄭芝龍想要把笨港附近的屯墾地區擴大,這幾十戶人家便主動報了名,向北遷徙到濁水溪南岸,並且在這裡修建了村莊,開始屯墾自己的土地。當然了,這地方雖然沒有官府,但他們所種出的糧食和其他作物也必須按一定比例上繳給十八芝,生活上也並不寬裕。特別是近兩年十八芝處境越發艱難,到後期甚至連補給都很難從大陸買到,無奈之下也就只能轉頭壓榨這些臺灣島上的移民了。最終十八芝被逐出海峽,對於留在這裡的移民而言,反倒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好事。

按照這兩人的說法,目前他們所在的村莊已經開墾了大約兩三千畝的耕地,其中絕大部分都應十八芝的要求種了水稻之類的糧食。不過他們所報的糧食產量,卻要比錢天敦所知的一般數據小了許多,也不知道他們是擔心產量報高了會被這支來歷不明的軍隊壓榨,還是因爲種糧姿勢不對而導致了低產量。

不過這對海漢來說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反正也不會指望完全靠他們來供應海漢向這裡移民期間所需的糧食補給。到時候農業部的人過來把農場地界一劃,耕種方式和糧種全部統一,產量自然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至於說這樣做會不會遭到本地居民的強烈反對,錢天敦倒不是很擔心。海南島上二十多萬人,幾百萬畝耕地,都陸陸續續被海漢給兼併了,這麼兩三千畝地自然不在話下。如果有人想要逆大勢而動,那海漢民團自然會告訴好事者什麼叫做鐵拳****。

儘管錢天敦不是農業專家,但從這兩人的描述來看,本地的農作物種類也確實少得可憐,而且沒有什麼高附加值的產品,除了糧食就是一些普通蔬果了,相比海漢治下地區的農場,產出和收益都處在極低的水平。

這當然不僅僅只是豐榮村百姓的種植水平不高所造成,其差異主要還是因爲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與海漢着力推廣的集體農莊屯墾模式在運作方式上存在的技術代差。海漢式的大面積屯墾勞動效率要高得多,從而可以將單位面積的耕種成本降到遠比傳統耕種方式更低的水平。至於農技方面的推廣和應用,農場模式的便利性也要遠遠勝過傳統小農模式,短期內便可在大面積的種植區內實施,而不需要一家一家地慢慢推廣。

這些道理,沒有見識過真傢伙的民衆是不會理解的,但從海南島的推廣狀況來看,大多數人還是識時務的,當他們意識到海漢的耕作方式更爲先進,收穫也更爲豐厚,就會嘗試着接受海漢的土地政策和耕作方式,逐步融入到海漢的農業體系當中。臺灣島上的移民人口本來就少,農業開發水平也比較低,海漢這套模式放到臺灣島上實施,應當阻力會比海南島小得多。

“你們在這裡定居,與本地原住民的關係相處得怎麼樣?”錢天敦聽完兩人的講述之後,又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如果拋開臺灣島南北的洋鬼子不論,島上唯一可能給海漢造成麻煩的就是原住民了。這些土著雖然仍然處在刀耕火種甚至是飲毛茹血的部落時代,無法與武裝到的牙齒的海漢正規軍對抗,但如果他們要騷擾甚至襲擊移民,處理起來也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村民應道:“有願意與我們和平相處的,但也有好戰的,豐榮村修築了圍牆,也是爲了避免讓那些土人隨意衝入村落中搶掠糧食和其他物品。”

“哦?來搶你們村子的人多嗎?他們從哪裡來?”錢天敦饒有興趣地追問道。

“差不多每個月都會來一次,每次有四五十人至百十來人不等。聽其他部族的土人說,襲擊我們村子的這個部族是在東邊好幾十裡之外的山林中。”

“東邊……”錢天敦默默地在腦海中回憶了一下地圖,此地以東幾十裡的地方,就已經進入了臺灣島的中央山脈區域。而根據所知的資料,住在山區的高山族部落,其好戰和暴虐的程度要遠遠超過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部落。每個月下山劫掠漢人的村莊,對於這些部落大概就是跟集體狩獵一樣的活動而已。這些漢人移民能夠在這樣的條件下定居在這裡,倒也真是稱得上吃苦耐勞膽子大。

“那和你們和平相處的部落,他們會與你們做買賣嗎?”錢天敦繼續問道。

“會的。”村民點頭應道:“這些人會拿着鹿皮、藥材和一些山林裡的特產,到村子來與我們交換大米、鹽和生鐵。如果村子裡恰好沒有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還會南下去笨港那邊的大村寨交易。”

這樣的描述也基本印證了平埔族比較容易溝通和相處的說法,如果能夠靠着商業交易擺平這些土著人,即便是好戰如錢天敦,也不會主動選擇開戰。畢竟臺灣島這邊的自然環境大多是未經開發的密林,即便是擅長山地叢林作戰的特戰部隊進入這樣的地區,戰鬥力也難免會大打折扣。而且在山林地區作戰,對於指揮官而言是極大的考驗,因爲幾百上千人一旦進入山林,就很容易完全失聯無法指揮。

想當初錢天敦帶着部隊在安南作戰的時候,往往也會盡量避免在山林地區長途行軍或是長期在林中駐守。如果習慣性襲擊本地漢人移民的土著部落位於深山老林當中,那錢天敦也得好好盤算一下該如何應對這樣的狀況才行。主動出擊無疑是一個比較危險的選擇,倒是守株待兔似乎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第346章 葡萄牙人的擔憂2977.第2977章第1248章 翻身當家做主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商定細節第11章 漫長的一天(一)第八百五十二章 海沙幫第1704章 棱堡工地第385章 可疑對象第1378章 取其輕第四百七十六章 實力說話第九百三十四章 權衡利弊第六百八十九章 陰謀論第224章 越南之行(七)第九百九十一章 整體差距2764.第2764章2638.第2638章第九百七十三章 崖城外的種植園2505.第2505章第1285章 蒸汽挖掘機2635.第2635章3150.第3150章第1488章 還手之力2820.第2820章第2256章2601.第2601章3242.第3242章第3473章3002.第3002章第258章 輿論陣地的重要性3335.第3335章第305章 在商言商第2248章第1352章 不識時務第九百五十章 形勢變化第2359章3025.第3025章3133.第3133章第八百七十五章 戰後清理第2270章第1974章2718.第2718章第1281章 宣講活動第1340章 如釋重負2736.第2736章第六百六十四章 與總督大人對話第1793章 落腳之處第1746章 想買未必能買3044.第3044章第五百五十四章 又吃又拿2686.第2686章第2001章第1372章 回撤3347.第3347章2609.第2609章第五百零四章 瓊州府城第124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3490章2715.第2715章第八百九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1574章 有錢任性第1517章 戰場局勢第四百五十四章 規矩與目標第七百九十八章 聖多明哥城第1568章 挽回影響第1826章 進退兩難2381.第2381章第392章 破城第261章 採取軍事手段的可行性第2366章第2202章2651.第2651章第76章 貨比貨第2210章第1320章 跟蹤與擺脫第132章 保密制度第1934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進的態度3264.第3264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獲釋第123章 大本營的準備工作第2196章第2324章2548.第2548章2860.第2860章第344章 第三班 劍指南越第2238章第1592章 開眼界第1501章 朝鮮人的態度第3489章第六百三十章 競爭與威脅第1889章 長遠規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交手(一)第1709章 戴罪立功2541.第2541章第2352章第2292章第44章 談條件(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說客第九百九十八章 準備工作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
第346章 葡萄牙人的擔憂2977.第2977章第1248章 翻身當家做主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商定細節第11章 漫長的一天(一)第八百五十二章 海沙幫第1704章 棱堡工地第385章 可疑對象第1378章 取其輕第四百七十六章 實力說話第九百三十四章 權衡利弊第六百八十九章 陰謀論第224章 越南之行(七)第九百九十一章 整體差距2764.第2764章2638.第2638章第九百七十三章 崖城外的種植園2505.第2505章第1285章 蒸汽挖掘機2635.第2635章3150.第3150章第1488章 還手之力2820.第2820章第2256章2601.第2601章3242.第3242章第3473章3002.第3002章第258章 輿論陣地的重要性3335.第3335章第305章 在商言商第2248章第1352章 不識時務第九百五十章 形勢變化第2359章3025.第3025章3133.第3133章第八百七十五章 戰後清理第2270章第1974章2718.第2718章第1281章 宣講活動第1340章 如釋重負2736.第2736章第六百六十四章 與總督大人對話第1793章 落腳之處第1746章 想買未必能買3044.第3044章第五百五十四章 又吃又拿2686.第2686章第2001章第1372章 回撤3347.第3347章2609.第2609章第五百零四章 瓊州府城第124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3490章2715.第2715章第八百九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1574章 有錢任性第1517章 戰場局勢第四百五十四章 規矩與目標第七百九十八章 聖多明哥城第1568章 挽回影響第1826章 進退兩難2381.第2381章第392章 破城第261章 採取軍事手段的可行性第2366章第2202章2651.第2651章第76章 貨比貨第2210章第1320章 跟蹤與擺脫第132章 保密制度第1934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進的態度3264.第3264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獲釋第123章 大本營的準備工作第2196章第2324章2548.第2548章2860.第2860章第344章 第三班 劍指南越第2238章第1592章 開眼界第1501章 朝鮮人的態度第3489章第六百三十章 競爭與威脅第1889章 長遠規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交手(一)第1709章 戴罪立功2541.第2541章第2352章第2292章第44章 談條件(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說客第九百九十八章 準備工作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