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上午時分,一輛麪包車拉來了一車麪包人,停在了公司門口。
這兩輛海獅麪包真是沒白買,上山下海,迎送往來,裝卸貨物,紅白喜事……爲公司赴湯蹈火,是全體職工的摯愛,等報廢那天,估摸要燒三炷香磕個頭才行。
車門一開,下來七個人。
呼啦啦擠到平房裡,有男有女,多數很年輕,透着學生獨特的清澈和愚蠢,只有一位男性歲數稍大,挺沉默的樣子————正是那位陳軍。
樑曉生出來招呼,道: “你們在外間等着,點到名字的進去。”
“你們已經過了初試,今天算複試吧!”
“第一個,吳曉春!”
“到!”
一個20多歲的男生蹭的站起來,非常緊張的進到裡屋。
陳奇和馮立在裡面坐着。這次屬於在內地招人去香港工作,要很多審查的,所以馮立親自把關,老頭巴拉巴拉一頓詢問,陳奇在旁邊聽着。
過了半天,馮立衝他點點頭。
陳奇才開口,道: “吳曉春,你當初爲什麼考北電的美術系呢?”
“我喜歡看《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我喜歡美術片!”
“那你的夢想是進入上美影麼?”
“呃……”
吳曉春有點猶豫,陳奇道: “我問你,你要如實作答!”
“我開始的夢想確實是進上美影,但隨着學習越多,也看了好多引進的動畫片,我覺得國外的那種連續劇性質的動畫片纔有前景。”
“可我又不做動畫片。”
“我從漫畫學起也願意,我覺得您是善於打破常規的,我想跟着您幹!”
"……"
陳奇聽了不置可否,在本子上記了幾筆,道: “好,你先回去吧,我們另行通知你。”
“下一個,趙紅梅!”
跟着進來一個大姑娘,梳着一條又黑又亮的辮子,很質樸,開口便道:
“領導同志好!我叫趙紅梅,25歲,家是昌平的,我爸爸媽媽都是工人,祖上都是種地的,我還有個弟弟,我弟弟也進工廠了,我家成分絕對沒問題。”
陳奇一樂,沒說什麼,只問: “你是學服裝設計的,怎麼想來報名?”
“您要聽實話麼?”
“當然!”
“我聽說能去香港工作,我就來試試。”
“你畢業可以分配到服裝廠、學校、外貿公司這些挺不錯的單位,而我這裡要求嚴格,如果你達不到標準會被辭退,到時你回來也沒有工作,你可要想好!”
“這……”
趙紅梅面露糾結,頓了頓,一咬牙: “就算被辭退我也不後悔,這是我自己選的!”
“嗯,回去等消息吧!”
一個個進來,一個個出去,最後輪到了陳軍。
他人近中年,相貌普通,看上去挺沉默,問了聲好就閉口不言。陳奇對他很感興趣,打量一番,道: “你以前是挺成功的連環畫作者,爲什麼去報社做美編了呢?”
"……"
陳軍似乎在思索,隔了兩秒鐘才道: “我畫了幾十本連環畫, 《連心鎖》是我最滿意的作品,我運用了很多技巧在裡面。後來我又畫《呼楊合兵》,我發現很難突破《連心鎖》的水平,我用了些很誇張的技法,受到了很多批評。
我覺得再畫下去也沒什麼進步,所以我轉行進了報社。”
“那你對漫畫怎麼看?”
“非常棒的載體,我看過一些盜版的日本漫畫,內容太豐富了,技法也多種多樣。您說去香港工作,我覺得那邊環境開放,我或許可以大膽試一試。”
“待遇有什麼要求麼?”陳奇主動問。
“呃……您,您說的算,我沒什麼要求。”陳軍卡殼。
“那好,你被錄用了!”
"……"
陳軍還在愣神的時候,陳奇已經站起身,伸出了手。他這點人情世故還是懂的,趕緊過去握了握手,道: “謝謝您看重,謝謝!”
又剩兩個人的時候。
馮立道: “小陳啊,你大費周章搞這個漫畫雜誌,是做什麼用的?”
“出口創匯! ”
“漫畫也能創匯?”
“當然了, 《鐵臂阿童木》您知道吧,那就是手冢治虫的漫畫,然後才拍成了動畫片。
漫畫、動畫、遊戲、玩具這是一條龍,產業大着呢。”
馮立不懂,陳奇隨口說說便罷,他出來找到樑曉生,道: “這七個人都不錯,全部聘用。另外你再找幾個會寫故事的,湊十個人吧,辦完手續就讓他們過去。”
“還得要會寫故事?”
“這不廢話嘛?”
“行,我手底下作者資源多,挑幾個不難。”
樑曉生主持《世界奇譚》雜誌,各方約稿,認識好多有天賦的年輕作者。
漫畫,是畫+劇本的綜合體。
有些漫畫家畫工出色,講故事的能力也一流,比如《灌籃高手》。
有些是團隊合作,比如《名偵探柯南》由青山剛昌負責核心案件設計,團隊填充細節。
還有的是以編劇爲核心,畫家就只是畫而已,比如DC那些作品。
陳奇招的這些人,畫工過關,會不會講故事還得另看,尤其是長篇故事。很難把控的,多少漫畫後期戰鬥力都崩壞的一塌糊塗,劇情也漏洞百出。
………
搞定這些,陳奇回港了。
谷薇麗早就辦妥程序,成立了一家“東方出版公司”,香港這邊招了10人,也是畫家+編劇的組合,加上大陸的10個,共20位創作者。
加上行政、編輯、發行等人員,40人左右。
模式是這樣:
首先這些人都是公司的員工,如果陳奇出大綱創意,編劇完善,畫家來畫,這個版權屬於公司,會給創作者一定比例的分紅。
如果自己出故事,自己來畫,那版權歸自己,公司給發行,創作者拿高版稅。
他們要先培訓,學習如何畫漫畫。
而徐克聽聞消息,屁顛屁顛的主動請纓來上課,講一講畫分鏡。他是二次元愛好者,很喜歡日本動漫的,畫分鏡有一手,比姜文的火柴人強多了。
陳奇計劃經過3-4個月的培訓,在秋天出第一期,雜誌名叫《CO-CO!》
這是一本1997年發行的香港漫畫雜誌,他無恥的拿來用了,因爲漫畫雜誌的名字一定要簡單、有個性、有記憶點。
《CO-CO!》, 都記得住。
此意爲“Communicate“(溝通)、”Cooperation“(合作)的組合縮寫,這是日本產品取名很喜歡用的方式。
每期有1-2部長篇連載,幾部短篇,外加一些知識、趣味性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