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背後的賬

讀到什麼地方,得怪他的老祖宗了,不是真正的老祖宗,叔太祖,宋真宗。

書中有良田,有顏如玉,有黃金屋,有寶車駿馬,讀書幹嘛的,享受的!大家一起享受吧。

若是爲中華崛起而讀書呢,錢學森風塵樸樸回到祖國……

奮鬥的起點方向都弄錯了,書中的文字還管何用?

河北災民涌入京城越來越多。

爲什麼災民喜歡往京城流動,甚至陝西的災民也不遠一千多裡,往京城跑?

第一這是天子腳下,官員們能不能看着災民餓死。

第二京城富人多,雖然許多富人爲富不仁,但人類是一個矛盾體,有惡的一面,也必會有善的一面。即便惡人,有時也會動側隱之心,就不要說許多富人良心還是不錯的。再加上官府的賑濟,最少能保持半死不活,能活下去了。

{無+

第三京城商業發達,若是手腳利索的人,說不定自己還能找一點活計,就將生計保住了。

第四京城附近有許多沙地,雖然城裡又低又悶,但城外有許多高爽之所,宜設粥棚與災棚,也不易生瘟疫。

於是一撥撥災民,涌向京城。

但這個問題就來了,這麼多災民嗷嗷待哺,救還是不救?

不救,造反不會的,但萬一在京城死了許多百姓,那還象什麼話?救,錢呢?

陳薦就出了一個辦法,派有司糴陳粟貸民,一戶二石救民。

這簡短一句話有兩個特別要注意的地方。第一陳粟。它的價格很賤。第二便是貸民,而不是賑民,貸給百姓,以後辰光好了,還得要歸還朝廷的,並且歸還的還是新粟。

這個措施有什麼好處呢?第一現在朝廷就是有錢買新粟,馬上各大商人囤積居奇,糧價立擡。所有百姓都會跳火坑了。但買陳粟,許多大地主與大糧商甚至還巴不得,不會讓糧價產生太大的浮動,老百姓雖然吃得差,可能活下去。

第二辰光好了,百姓歸還,國庫不受損失,那個黑窟窿具體多少,知道的人不多,不過大家都隱約感到有一個黑窟窿在。並且不小。

因此不僅今年,明年後年說不定日子同樣難熬。這可不是很少的災民。無數災民,十幾萬戶,甚至幾十萬戶百姓,那怕陳粟,也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大家同意。

就在準備下詔書時,司馬光說道:“聖王之政,是使百姓安土樂業,而無離散之心,想要做到這條主要在於得人。以臣愚見,不如派公正之人爲河北監司,使察災傷州縣,若是守宰之臣不勝任的,立即換掉。然後多方那融鬥斛,使賑濟土著之民,居者既安,則行者思反。若縣縣皆然,豈有流民哉?”

這是很含蓄的一句話。

爲什麼司馬光要這麼說,朝廷國庫救不起了,現在改了手段,變成了貸。

宋朝立國以來,何曾貸過災民?可能地方上貸過,但作爲京城,貸過災民嗎?

那麼怎麼做,讓災民回去,各州縣自己兒想辦法去,何謂那融,也就是挪移通融,能借的向大戶去借,能敲的向大戶去敲,能搶的去向大戶去搶。

放開手腳讓地方官員去做,先將這批災民救活過來,其他的什麼都不管,省得呆在京城,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讓整個宋朝尷尬。

看看,富裕的宋朝走到這一步,想一想趙頊能不急嗎?

大臣們一起表示同意,畢竟採納了陳薦的意見,那等於會壞了n個規矩。並且宋朝雖然在軍事上不行,但在賑災上一直做得很可以,新君即位,不是賑災,而是貸災,傳出去也是不祥之兆。

然而這一幕與五百多年後的一幕很相似,崇禎想賑災哪,但國家沒錢,沒法賑,若是有錢呢,那怕多出一千萬兩銀子,當然,還會餓死人,但會不會餓死那麼多?李自成還有沒有起義成功的土壤?其實真不用熬很長時間,只要再熬那麼幾年,小冰河過去了,國家危機也就消失了。而且幾樣救命的東西也到了,也開始種了,南瓜、土豆、玉米、紅薯、花生……

一千萬兩銀子,斷送了一個王朝!

現在很相像,這種自生自滅的救災方式,實際蘊藏着巨大的危險。

然後再往下推,爲何熙寧七年大旱,朝廷不能及時賑災?當然,前線不停的打仗,用掉了不少錢,然而遠沒有慶曆時的費用多,所以王韶在奏章裡說了一句欠扁話,皇帝宰相們,你們聽好了,俺洮西大捷沒花朝廷一文錢,都是俺經商開荒得來的。

當然,那是不可能的,況且還有南北江與川南戰場,但總的來說,非是慶曆時破產式的戰爭,有影響,但不是致命的影響,爲何無錢賑災,或者說賑災力度不夠,原因很簡單,黑窟窿太大,那怕王安石那種斂財方式,還沒有填起來。

東府批准,趙頊不得不批准。

司馬光又說道:“陛下,臣請問陛下,爲何春天下詔書釋放戰俘,至今沒有動靜?”

這後面還有一個故事。

王巨帶着軍士破家蕩產,幾戶人家敢恨不敢言。

趙員外勸說了一番,有幾人心動,其他人心動的更多。

涇陽碼頭邊,現在全部在大搞建設。

不過這幾人受害太嚴重了,心中都不服氣。況且不是涇陽一處,其他幾個縣豪紳們也在觀望。

若是繼續這樣下去,最後他們的前景很不妙。

於是有人暗中活動着關係,幾個縣有兩個縣的主薄便寫了兩份奏章,一份遞到中書,一份遞到御史臺。

如果是平時,司馬光早就怒髮衝冠。開始帶着御史們彈劾了。

但現在他接到奏章時。卻沉吟了一下。然後去了中書。真的怕韓琦哪,實際司馬光也知道韓琦這樣下去,早晚必下臺,不過韓琦一橫心,他就是下臺了,得拿多少重臣陪他下葬?看看,爲了倒韓,多少人下臺了。包括趙頊的老師王陶。

不要說他,若是韓琦有心,拉曾公亮,曾公亮都會成爲犧牲品。

但韓琦下也有幾種下法,體面的下,不體面的下,並且下去了,韓琦是不可能再上位了,這個鄭白渠便是他在中書可能最拿得出手的政績。

因此在這個當口上,司馬光根本不去管王巨的想法。這小子算個球啊,但他不能不考慮韓琦的想法。

來到中書後。將這個奏章遞給韓琦看。

韓琦也遞給了他兩份奏章,一份是另一個主薄寫來的奏章,與司馬光手中的大同小異,還有一份是王巨送給中書的奏章。

結果是差不多的,九戶人家交了那麼錢帛糧。

過程也差不多的,不過文字略有不同,一個是說王巨強行抓走了他們家僕人,然後屈打成招,用這個誣狀將幾個員外抓走,又屈打成招,再用這個誣供,派幾營軍士強行逼迫幾個員外交出那麼多糧錢絹。

一個是說一些豪強貪婪無厭,幾乎將所有鄭白渠灌溉區域一起圈佔,王巨不同意,便派下人造謠生事,煽風點火,意欲破壞渠工。再附有各人的供詞。

兩個說法,但事情經過基本一致,實際一對照,以司馬光與韓琦眼力一眼就看出真相了,可能幾個員外不滿意王巨不屈服,於是派僕人到處散發謠傳,僕人都是粗人,說話不注意,讓王巨派出軍士暗中一一聽到記錄下來。想一想,王巨都能打探到西夏的情報,打探這些僕人的話豈不是小菜一碟?

因此有意識選擇性記錄供詞,狠狠地訛詐了九個員外。

韓琦等司馬光看後,說了兩句話,第一句話說:“君實,大災如此,官家內庫未撥出一文賑濟。”

其他的未說,可是司馬光聽出來了,這意味着內藏庫很緊張,內藏庫有多少錢,一般大臣還真不清楚,但它若出現麻煩,那會是大麻煩,首先影響的就是渠工。內藏庫沒錢了,那麼必須從三司撥款,三司能撥出來多少錢?其次內庫沒錢了,這些宗室子弟贍養怎麼辦?一旦數千名宗室子弟伸手討錢,韓琦不下也得下,而且下得會很慘。

韓琦又說了第二句話:“君實,你不知道涇陽那邊有多亂,王巨原先租賃了李員外家的房屋居住,因此王巨不屈服,一些豪紳逼迫李員外攆王巨走。這樣一來,王巨在涇陽城是租賃不到房屋了,於是在渠工一條小溪邊,派軍士蓋了一些茅棚居住。可能王巨與程勘做法一樣,略過激進,但無這個因,那來這個果?”

行了,就憑藉王巨住在那個茅草屋裡,他就是做得激進一點,也有理由了。

一有了理由,二爲了錢,那邊坑出幾萬錢帛,這邊就會少用幾萬錢帛,甚至那些錢帛糧直接到了渠工,一貫錢當抵內庫撥出一貫五,一石糧當抵內庫撥出五石糧!

韓琦表了這個態,司馬光退出中書,隨手就將那份奏章燒掉,連存檔都不留一個。

但這個戰俘他不能容忍了。

“司馬卿,稍等,”趙頊對他身後的太監低語了一聲。

太監從宮後拿出一張大地圖。

這還是韓琦轉給趙頊的,地圖呈到的地方是中書,而非趙頊手中。

地圖上標註很詳細,平川地帶按照海撥高度分爲深藍、中藍、淺藍、深綠、中綠與淺綠六種,本來王巨想用黃色代替,不是用黃色就一定會忌諱,只有正黃纔會忌諱,但王巨省得麻煩,於是換成了藍與綠兩種顏色。周邊山區則是赭色。

乾渠與大支渠、小支渠按照黑線粗線區分,陡門是一個吊門,燧洞是一個洞口圖案,石塘則是長城狀,魚鱗塘部分則在長城下面加磚塊。水堰畫一個波浪形。

雖然那麼多工程,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過這一標註,認真看,倒也能看懂幾分。

趙頊指着大圖說道:“鄭白渠三部分,今年修的是第一部分,楊蟠率領百姓軍士從小鄭泉開始,王巨率領百姓軍士由渠首開始,於秋天匯合。這個速度越快越好,若能提前匯合,能搶在秋汛未下之時,將水放進新渠,那麼百姓及時耕耘灌溉,還能搶一季冬麥。”

搶一季冬麥有多重要,趙頊沒必要解釋了。

“但非是主渠灌溉,主渠是引水,真正灌溉的是龐大支渠,第一部分分爲高低兩個水位灌區,西北爲高,通達治水,東南爲低,以南白渠爲主。修得越多,今年灌溉受益的良田也就越多。朕上次派中使傳詔,刻意讓中使順便察看了下。現在修竣情況很不錯,那時最難的渠首部分已經基本竣工了。但也看到不少不好的情況,特別是圈田,這片灌區幾乎一起被圈完了,甚至快接近北部山區,儘管哪裡根本灌溉不到。到了秋季來臨,爲了處理這些圈田,就會浪費大量物力人力。可本來渠工已經欠缺勞力了……”

“陛下,以臣之見,也有一策可行,只要陛下立即釋放戰俘,重開互市,西夏國主新喪,婦人執政,必與我朝和平。就可以從前線抽調更多的軍士前來修渠。”司馬光徐徐說道。

“司馬卿,有一個人曾經對朕算過一筆賬,爲了買安,我朝每年花費不是二十五萬五千,而是兩千五百五十萬。”

“何來此數?”

“司馬卿,你將李繼遷叛變前的我朝陝西軍費,與現在陝西軍費對比一下,看看有沒有這麼多?”

“太宗當時急於求成,召李繼捧入朝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若無那一舉,陝西何來多事之秋?”

“祖宗已做下了,現在說有用嗎?如卿之言,朕可以做一個決定,再加二十萬買和,但朕敢不敢撤回一半陝西駐軍,裁減掉一半陝西的各種兵役?”

王巨時常向趙頊洗腦,還管了一些用場的。

咱不是以和爲貴嗎,好,我們再表達更多的誠意,也不要恢復李繼遷前的陝西局面了,俺只將兵力減少一半,行麼?

“司馬卿,你以爲朕不想和平,不知道和平的好處?但這個和平代價太大了,想一想河北河東陝西龐大的駐軍,一年的花費,朕寢食不安哪。”

這纔是關健。

實際遼國的五十萬,與西夏的二十五萬,問題真的不重要,省一省就出來了。關健可算過背後的賬?

“司馬卿,你可知國家財政有多難?”

然而這句話讓司馬光抓住尾巴了:“陛下,正是難,更要邊境清靜!”

ps:雖然有點腹黑,但將北宋架空寫到這深度,僅論深度在北宋架空小說裡能進前十吧?爲啥有點冷清呢?各位兄弟姐妹們,若覺得我寫得還行,有錢的捧一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哈哈哈。(未完待續……)

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524章 夜聲第554章 一路向北 下第一八六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下第754章 養豬第一三四章 古怪的字第492章 夜襲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575章 錦衣晝行 上第625章 有過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二三一章 迷惑第648章 海盜 上第762章 咬死第489章 慘戰第八十二章 鬧大吧 一第587章 燕歸來第三二二章 小痛痛第471章 迷宮 上第三五六章 世襲第四四九章 十將-血衣第705章 殺母 下第四五五章 韓公,賜教第三八六章 謠傳第四一〇章 分道揚鑣第740章 裂車 中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二五〇章 九屍迎客 四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820章 屍車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578章 和平第二六〇章 屹立 下第八十二章 鬧大吧 一第一二二章 賭第582章 攔道第三八八章 交好他第四三〇章 大鬧宣德門第三〇五章 獻舞 下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59章 空談嗎?第一七〇章 大功績 下第645章 長城 中第二〇四章 空頭支票第854章 囚籠 中第四〇三章 私軍 上第849章 冷處理第一八一章 神文字第856章 割土 上第537章 會戰 2第534章 小孩子第四十四章 奇蹟之戰 一第508章 逆轉 中第822章 是他第九十五章 第一躍 五第四〇二章 在等着第三七四章 奢侈品第625章 有過第二一四章 故人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二八四章 應戰 下第四三七章 大人物第二三五章 孩子氣第三九一章 鬥將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二一〇章 謀事在人第577章 啪啪啪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475章 鼓聲 中第二九二章 首相第二〇四章 空頭支票第719章 雙鵰第821章 一家人第800章 點將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二九五章 四駕馬車第815章 溫馨第二一七章 王巨的審判 上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四四六章 下江南第八十章 磨練第三二八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一九〇章 亮劍第四三八章 求親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694章 一天第575章 錦衣晝行 上第二十六章 送禮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456章 拿捏 上第二九六章 胡鬧 上第673章 惡婚 上第772章 不殺第624章 縮影第668章 第二國 下第802章 有了第十二章 殿下 上第750章 張睦 下第二三五章 秋碩
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524章 夜聲第554章 一路向北 下第一八六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下第754章 養豬第一三四章 古怪的字第492章 夜襲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575章 錦衣晝行 上第625章 有過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二三一章 迷惑第648章 海盜 上第762章 咬死第489章 慘戰第八十二章 鬧大吧 一第587章 燕歸來第三二二章 小痛痛第471章 迷宮 上第三五六章 世襲第四四九章 十將-血衣第705章 殺母 下第四五五章 韓公,賜教第三八六章 謠傳第四一〇章 分道揚鑣第740章 裂車 中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二五〇章 九屍迎客 四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820章 屍車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578章 和平第二六〇章 屹立 下第八十二章 鬧大吧 一第一二二章 賭第582章 攔道第三八八章 交好他第四三〇章 大鬧宣德門第三〇五章 獻舞 下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59章 空談嗎?第一七〇章 大功績 下第645章 長城 中第二〇四章 空頭支票第854章 囚籠 中第四〇三章 私軍 上第849章 冷處理第一八一章 神文字第856章 割土 上第537章 會戰 2第534章 小孩子第四十四章 奇蹟之戰 一第508章 逆轉 中第822章 是他第九十五章 第一躍 五第四〇二章 在等着第三七四章 奢侈品第625章 有過第二一四章 故人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二八四章 應戰 下第四三七章 大人物第二三五章 孩子氣第三九一章 鬥將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二一〇章 謀事在人第577章 啪啪啪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475章 鼓聲 中第二九二章 首相第二〇四章 空頭支票第719章 雙鵰第821章 一家人第800章 點將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二九五章 四駕馬車第815章 溫馨第二一七章 王巨的審判 上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四四六章 下江南第八十章 磨練第三二八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一九〇章 亮劍第四三八章 求親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694章 一天第575章 錦衣晝行 上第二十六章 送禮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456章 拿捏 上第二九六章 胡鬧 上第673章 惡婚 上第772章 不殺第624章 縮影第668章 第二國 下第802章 有了第十二章 殿下 上第750章 張睦 下第二三五章 秋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