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〇章 大鬧宣德門

王巨想了想說道:“葉默,你將張若水請來。”

“喏。”

一會,張若水被葉默帶了過來。

“張都知,神臂弓改進如何?”

“一石五斗。”張若水驕傲地說。

這個數字可能有些虛誇,因爲張若水其人喜歡貪功,實際纔開始研究出來的神臂弓最小拉力有的達到了二石三鬥,而非是二石。獻給趙頊的那張是拉力最小的。

但張若水說一石五斗,那麼最大拉力可能只有一石七鬥了,那麼也意味着會有更多的士兵能使用它,而且改進的時間也不長,所以張若水的表情十分自得。

“若此,就將工藝定下來吧,以此先行生產一批。”

“不是說一石二嗎?”

“西北情況有些緊急,等不及了,再說它造價如此昂貴,也註定了不可能每名弓兵都能使用起它。”

“這倒也是。”

來到軍器監,王巨才知道後來爲什麼馬黃弓一直沒有普及,甚至出現了拉力要求更嚴格的克敵弓與神勁弓。

原因就是造價。

一把普通的複合弓,如今造價是一千五百文,十支箭是六七百文。但神臂弓一把造價因爲材料要求太過嚴格,造價幾乎達到十五貫,是普通複合弓的十倍!要命的不是弓,而是箭,本來神臂弓其箭成本是普通弓箭的四倍,經過改進,幾乎是其七倍八倍!也就是一場戰役下來,一名兵士預備五十支箭,就要三十貫成本。

這個成本。就算以後經濟情況轉好了。也不可能讓每名弓弓兵肆意地裝備神臂弓。

既然是少數精銳軍士用。爲何不注重其殺傷力?這纔出現了克敵弓。

然而王巨軍事思想可能與韓世忠不一樣,他看重了殺傷力,更看重了速度,經過改進,依然還是那些精銳軍士在使用,那麼其速度是其原來的二到三倍。可能射程弱了許多,但總體殺傷力卻在上升。

“西北要開戰嗎?”張若水又問。

“必然。”

“西夏是養不飽的狼啊。”

“西夏養不飽,契丹人也未必能養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國亦如此。張都知,這段時間你做得不錯,我在軍器監未必能呆多久,未來我會向陛下推薦你來接任。但你得記住一句話,多點公心,少點私心,處置儘量公正公平。”

“那就謝過子安了。”張若水驚喜地說。

王巨說的意思就是少貪,少點人情,公正做事。公平斷事。

然而軍器監掌握着全國一半以上器甲的製造,想一想一年朝廷在上面會花多少錢吧。即便少貪,漏一漏,那也是一個油水肥得不能再肥的公差了。

“不過我聽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工匠們都無關緊要了,就是那些……”張若水沉吟道,王巨將他看成自己人了,張若水也不賣關子了。

後面的沒說,指的就是那些官員與胥吏。原來一半器甲不合格,這些錢到了那些人手中,正是這些官員與胥吏。

他們手中薪酬實際並不多,那些胥吏們只能得到一些補貼,連正式的薪酬都沒有。但暗下的收入太多了,王巨主持軍器監,這些人不敢撈油水,不過王巨不可能一直呆在軍器監,只有王巨一走,以後還是一個肥差。

問題是王巨將作家與作頭職權分開,都作家、作家以及甲頭已經代替了原來的官員與胥吏職責,如果王巨一狠心,那麼五庫六院只需要兩百來名官員胥吏,就可以將五部六院的事務全部領手起來。這意味着會裁去四分之三的官員與胥吏,事實王巨就打算這麼做的。

這些官吏能不急嗎?

“子安,有點難辦啊。”張若水又道,他不知道王巨會保留多少,然而同樣也看出來,王巨會裁去很多人,而這些人又是有背景的,甚至一些胥吏都有着背景,一旦鬧將起來,就大條了。

“這個我早點有準備,原本我打算是一借神臂弓,二借西夏,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可能西夏不久就會對綏州發起進攻。”

這就是借勢,大家都害怕戰爭,原因多多,但主要原因就是慶曆戰爭帶來的傷害,花了那麼多錢,一度讓國窮民弊,卻連番打了數次敗仗,這個失敗的原因也很多,器甲也是一部分因素。

在這個大勢面前,誰還顧這幾百名小官胥吏的“錢景幸福”?

“難怪子安一直沒有動手。”

“其實這問題也不大,我就怕有人在幕後推動……所以想請你替我打探某個人在宮中與陛下的言論。”

…………

其實從權術角度來看,王巨做得不高明。

後世演義裡醜化了幾個人,第一個是潘美,這與權謀無關,是楊業死得太慘烈了,又不能說趙匡義做得不好,於是潘美悲催了。

另外還有兩個人,狄青也成了奸臣,爲何?想一想狄青是爲什麼氣死的,再想一想是那些人將狄青氣死的,於是狄青只能被醜化。

還有龐籍。

龐籍是後來醜化,現世報的,還有劉沆。

再看幾個美化的頂級士大夫,富弼,文彥博,韓琦。

所以龐籍從鄆州改判幷州路過京城時,趙禎宣其入對,有過一段對話,趙禎以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問籍籍二相何如?

龐籍說二臣皆朝廷高選,陛下撥之,甚副天下望。

趙禎又說,誠如卿言,文彥博猶多私,至於富弼,萬口一詞,皆說是賢相。

龐籍則說,文彥博臣頃與同在中書,詳知其所爲,實無所私。但惡之者毀之耳。況前者被謗而出。今當愈畏謹矣。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文彥博第一次爲相時,頗有作爲,但有了作爲,必然會得罪人。現在被謗罷相,再召爲相,文彥博會吸引“教訓”,愈畏謹,也就是不會爲了做事而得罪人了。

果如所言。

然後又說富弼。富弼頃爲樞密副使,未執大政,朝士大夫未有與之爲怨,故交口譽之,冀其進用而已,亦有所利焉。若弼以陛下爵祿樹私恩,則非忠臣,何足賢!若一以公議概之,則向之譽者將轉而爲毀矣,陛下所宜深察也。

也就富弼在爲相之前。只做了很短一時間樞密副使,所以沒有與士大夫結怨。於是交口稱讚。現在擔任宰相了,想要繼續讓大家交口稱讚,那麼富弼只好用國家的爵祿來樹私恩,大家會繼續稱讚,然而那樣還是忠臣嗎?

如果富弼不這麼做,以大公之心爲相,那麼必然會得罪人,那麼大家不是稱讚,而是毀輿了。

結果呢,大家繼續稱讚,然後宋朝財政便從文富韓三人手中漸漸出現危機,冗兵冗官現象加深……

王巨不用學習他們的做法,只要不裁,這些官吏就滿意了。

而且潛龍勿用,以王巨現在的地位,說上不上,說下不下,正是養恩樹名之時,得罪人是不明智的做法。其實裁掉了那麼多濫竽充數的官匠,制訂了職責明確的制度,再將器甲質量提上來,在軍器監任上,王巨就做得完美無暇了。

但最終王巨選擇了一條不明智的做法。

“報應”來了。

又到了大朝會之時。

天氣更冷,天氣也變得很短。

五更時分,卻是一天中最黑暗之時。

“好多人,”王紫川說道。

因爲早朝時間比較早,有的大臣來不及,怕誤了早朝,於是匆匆奔向待漏院,特別那些家離皇城比較遠的大臣。於是催生了一些小商小販起早趕到宣德門前賣早點,生意還不錯,因此到了早朝時,宣德門前很熱鬧。

這也是宋朝皇室平民化的一種表現。

但今天宣德門前人似乎特別的多,遠遠地看去,影影綽綽的一大片。

王巨雖然感到狐疑,可還是騎馬迅速奔向宣德門。

不過他來到宣德門,臉上立即變得凝重。人很多,不僅是有賣早點的小商小販,還有許多大臣沒有進待漏院,而是站在哪裡圍觀。

更多的是許多婦孺老幼,以及一些成年人,有的王巨面熟,他們正是被王巨裁減下去的各個官匠。

王巨表情沉重地下了馬。

這些官匠與婦孺老幼一起圍了上來,然後號淘大哭,責問王巨爲什麼將他們裁減下去,現在他們活不下去了,法不責衆,有的膽大,竟然上前來拉扯王巨的朝服。

“滾!”王巨喝了一聲,也沒有理睬,進了皇城,去待漏院。

王珪悄然上前,道:“子安,有些不妙啊。”

“謝過王學士,”王巨躬身道,不管王珪是不是良臣,但也是目前爲止,唯一正式向王巨示好的大佬。而且以前王巨還拒絕了王珪的榜下捉婿,這個情份王巨要領的。

進了待漏院,王巨整了整官服,他及時進了皇城,否則繼續下去,可能連朝服都被拉壞掉,那個糗纔會出得大。

有的人臉上幸災樂禍,還有的人臉色平靜、沉思、擔憂。

王巨掃視一眼,他表情更凝重。

因爲從這些人的表情他看到了一個巨大的隱患,也就是嫉恨他的大臣不少,支持的大臣卻沒有幾個。

一會兒太監過來傳旨進宮。

早朝開始。

大程走了出來說道:“前段時間,軍器監裁減近萬名工匠,雖以國謀利,然裁之太過急躁,京城物價昂貴,裁後一年僅給五貫貼助,一家人何如得活?今天早朝之時,幾百工匠帶着妻兒老小,衣衫襤褸,面帶菜色,請求王巨給其活路。陛下,雖以國謀利,然國也以人爲本,近萬名工匠,包括其家屬,幾達五六萬人也,倉促裁減,又無活路,必危及京城太平安全,望陛下三思。”

這也是一種說法,裁是好事,但也要讓這些人活吧。

大程說完,呂公著走上前道:“程顥此言極是,臣以爲先將這些工匠召回軍器監,仿效廂兵裁減之策,願者裁之,不願者則留之。如此,軍器監雍腫可解,又不會產生民怨。”

這個說法更迷惑人了。

廂軍那個裁減之策,正是王巨提出來的。

關健廂軍與軍器監不一樣,廂軍多做的苦役,對技術要求不高。軍器監是技術活,所以王巨花了很長時間進了考覈。如果再按照廂兵那個裁減之策,那麼願意離開的人反而是有技術的人,不願意離開的人則是那些濫竽充數的人,如何了得?

所以王巨在裁減之前,提出了加薪酬,又掛了那副楹聯,杜絕貪墨剋扣,提高官匠的收入,就是要留住這些官匠,不讓他們故意考不好離開軍器監。

如果按照呂公著的做法,大事休矣。

但現在問題就擺在這裡,如果王巨不同意,這些人繼續鬧,人又多,抓又不好抓,而且鬧下去,人會越來越多,到時候連朝廷臉面都丟了。

趙頊在宮中也聽說了,於是鄭重地看着王巨。(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

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537章 會戰 2第四〇七章 真正的老師第453章 一路向北 中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737章 最暗黑 下第四三九章 房杜李王第八十五章 鬧大吧 四第一三〇章 吻合第464章 四樣物事 上第二〇五章 禁馬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八十九章 高家第724章 孤臣?第463章 喜相逢第459章 空談嗎?第一四二章 見好就收第507章 逆轉 上第三八九章 那個名字第855章 囚籠 下第四一三章 總向愁中白第四五〇章 門客第二七一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792章 大捷 上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九章 震盪第四十八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754章 養豬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568章 隱患第538章 會戰 3第701章 場務第578章 和平第二三〇章 都想第一九九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561章 扯皮第四十三章 大哥第640章 前世第742章 抵消第一四一章 沽名釣譽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五十七章 苦逼的丁家 中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731章 假像第610章 小道第615章 威名 上第三八九章 那個名字第二六六章 龍手 上第八十一章 命案第561章 扯皮第一三一章 簡單的妙策第一八六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下第517章 死亡樂章 6第三章 伏擊 上第717章 那個人第八十四章 鬧大吧 三第二六三章 斬龍 下第三九七章 名額第453章 一路向北 中第八十二章 鬧大吧 一第二四一章 大順大順 上第853章 囚籠 上第二六七章 龍手 中第855章 囚籠 下第615章 威名 上第四〇七章 真正的老師第六十四章 買馬社第七十三章 自作孽第736章 最暗黑 中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六十一章 六拜 上第二七八章 述職第三七六章 共濟會第474章 鼓聲 上第二〇二章 不明白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632章 右孫吳第三八六章 謠傳第808章 好消息第七十四章 成親第709章 聖儒 下第三三二章 水與火第二〇〇章 動手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 下第705章 殺母 下第652章 宋朝特色 下第三十三章 愚者第三四四章 天下第一女 上第620章 威名 下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十六章 人情第七十二章 悲情第三九八章 困惑第537章 會戰 2第838章 願望第八章 懷疑第756章 第一步
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537章 會戰 2第四〇七章 真正的老師第453章 一路向北 中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737章 最暗黑 下第四三九章 房杜李王第八十五章 鬧大吧 四第一三〇章 吻合第464章 四樣物事 上第二〇五章 禁馬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八十九章 高家第724章 孤臣?第463章 喜相逢第459章 空談嗎?第一四二章 見好就收第507章 逆轉 上第三八九章 那個名字第855章 囚籠 下第四一三章 總向愁中白第四五〇章 門客第二七一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792章 大捷 上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九章 震盪第四十八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754章 養豬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568章 隱患第538章 會戰 3第701章 場務第578章 和平第二三〇章 都想第一九九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561章 扯皮第四十三章 大哥第640章 前世第742章 抵消第一四一章 沽名釣譽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五十七章 苦逼的丁家 中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731章 假像第610章 小道第615章 威名 上第三八九章 那個名字第二六六章 龍手 上第八十一章 命案第561章 扯皮第一三一章 簡單的妙策第一八六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下第517章 死亡樂章 6第三章 伏擊 上第717章 那個人第八十四章 鬧大吧 三第二六三章 斬龍 下第三九七章 名額第453章 一路向北 中第八十二章 鬧大吧 一第二四一章 大順大順 上第853章 囚籠 上第二六七章 龍手 中第855章 囚籠 下第615章 威名 上第四〇七章 真正的老師第六十四章 買馬社第七十三章 自作孽第736章 最暗黑 中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六十一章 六拜 上第二七八章 述職第三七六章 共濟會第474章 鼓聲 上第二〇二章 不明白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632章 右孫吳第三八六章 謠傳第808章 好消息第七十四章 成親第709章 聖儒 下第三三二章 水與火第二〇〇章 動手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 下第705章 殺母 下第652章 宋朝特色 下第三十三章 愚者第三四四章 天下第一女 上第620章 威名 下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十六章 人情第七十二章 悲情第三九八章 困惑第537章 會戰 2第838章 願望第八章 懷疑第756章 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