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雙鵰

王巨說的這四個翹楚很有意思,一個是他的老師,一個是他的朋友,一個是路人甲,一個是對王巨略有排斥的政敵,因此趙頊聽後不由笑了一笑,又說:“軍事上章質夫不及你。”

“非也,郭公南征之前,世人皆以爲郭公是我大宋罕見的大將之才,實際論大將之才,郭公未必能及燕達、劉昌祚、苗授、高永能等人,只是郭公時運比這幾將好,於是很早得以進入西府,而這數將不過是一路兵馬都部署或兵馬副總管,或者一個軍事中小州知州。章質夫也是如此,陛下有沒有給他發揮的時機?或者說將李靖藏在深閨大院裡,誰人能看出李靖的軍事才能?”

其實在王巨心中,就是郭成等小將成長起來,也比郭逵厲害。

“章質夫……”

“陛下,馬上你就能看到了,他在雲南路會做得比臣還要出色,而且三四年,四五年後,陛下若有意西方,此人將是陛下的棟樑大將,國之猛虎。”

“章惇也不錯啊。”

“他是不錯,但長在政治,軍事上不及章質夫。”

“王卿,南方傳來奏報,說是真臘有一個叫赫薩跋摩三世……這些南方小國家名字怎麼如此奇怪?”這是軍報,送東了西府,王巨暫時還沒有聽說。

“並不奇怪,南方這些小國家受天竺梵語影響,跋摩意思就是天王與國王,與名字無關,赫薩是姓,既然叫赫薩三世。說明他有兩代祖先曾擔任過真臘國王。陛下呼赫薩三世即可了。”

“原來如此,赫薩三世打敗了以前的真臘國王烏迭蒂耶二世,成了真臘的新國王,然後出兵攻打占城。差一點讓占城又再度滅國。占城向章惇求救,章卿親自率領五千騎兵,撲到占城王都下,與真臘軍隊相遇,一役便將真臘大軍擊敗。章卿稟奏說是此役殺死了四千多名真臘戰士,還抓獲了五千餘人。占城國王爲了表示感謝,又再度帶着屬下進京。”

其實沒那麼簡單,真臘入侵佔城,占城向章惇求救。

但王巨平定大理後,陸續地裁減了許多土軍,這也是必然,以後不會再發起滅國之戰了,用不着養那麼多軍隊,那可都是錢哎。不過還留下許多精銳的軍隊。但多在大理,繼續由章楶率領着鎮壓局部地區的叛亂,還要準備用兵騰衝。

只有少數返回廣南繼續鎮守本土外,又有一部分放在了自杞羅殿地區,防範“西南夷”。餘下的就在章惇手中了。

不過章惇要經營長山地區,還有一部分流竄的交趾百姓到處燒殺搶掠,也要分兵搜捕鎮壓,所以他手中的兵力並不足,於是只好寫信用快馬向章楶請求支援。

章楶回信讓章惇先行將佔城穩住,答應出兵。好使兩國各有損傷,最後宋朝才易出軍一舉定乾坤,而且不會產生太大的傷亡。章惇便採納了此策,占城聽說宋朝答應出軍。上下都有了決戰的勇氣,因此真臘一直沒有將佔城王都攻破。最後章惇才率領着從雲南路調過來的五千騎兵,一役定勝負。實際就是不穩住,雲南路的騎兵也要這時候才能到達。

因此實際情況是章惇一開始也感到爲難,不易救,就是救了也害怕帶來大量傷亡。那麼自己就悲催了,宋朝在武功上最弱,但卻是最輸不起的朝代……

另外就是占城險之又險,差一點又要亡國了,並不是象章惇奏疏上所寫的那麼簡單,那麼從容。

這個王巨當然不知道了,他說道:“陛下,交趾等南方國家易徵乎?”

“似乎比西夏容易征服?”

王巨搖了搖頭:“不是,如那樣,臣就會佔領占城國了。不過與西夏相比,想征服難,但想打敗卻比較容易。這些地區難就難在地形,地形複雜,百姓愚昧,生性也比較兇悍,所以不易治理。不過與西夏相比,他們總體文明落後,器甲遠不及我大宋與西夏精良,體格比較小,戰鬥力差,相互缺少配合。因此想征服佔領非常困難,但只要找到正確的辦法,想打敗他們卻非常容易。”

然後王巨又分析了遼國、西夏、大理、占城真臘,以及彼岸更落後的土著人小國家或小部族的不同情況。

不要以爲拿下交趾與大理,就能輕易滅掉西夏了。

章惇這一戰雖勝利了,但不代表着他能做三軍主帥,打敗西夏。

這就是章惇與章楶的區別。

不過若是摸不清具體情況,冒然出兵,就是元蒙的無敵軍隊,弄不好也會吃大虧。

王巨不會說元蒙鐵軍,而是說了唐朝鐵軍。

其實王巨說了這麼多,那是大有深意的……

知己知彼,也未必百戰百勝,也許宋朝對占城、真臘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能做到百戰百勝,然而對付西夏就未必能百戰百勝了,更不要說完全性的佔領!

王巨能說的就這麼多了,又將話題轉回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然而不僅是將,其他各方面的人才亦是如此。變法爲何,無非是改變大宋積貧積弱的局面。那麼理財是何等重要?”

趙頊沉吟。

“陛下,薛公究竟做了什麼?也就是陳向提議讓京畿界百姓也執行養馬法,薛公未細察,便向陛下進勸,陛下下詔。隨後薛公覺得不妥,但詔令是他向陛下進勸才通過的,故此抹不下面子,便想出了一個不好的辦法,蠱勸其他大臣向陛下進諫,然後一鼓作氣,再將這道詔令取締。雖然略失大臣之儀,但也不是特別大的錯誤。那個人不犯錯?蕭何還故意在漢高祖面前犯錯誤呢(劉邦親征,讓蕭何與呂后留守關中,蕭何趁機強佔民田良宅美妹。劉邦回來後百姓告狀,劉邦聽後反而很高興,認爲蕭何不會謀反,不養名了那來的謀反之心)”

“蕭何那廝……王卿。朕非是漢高祖。”

“做皇帝的都差不多,彼此彼此,”當然,這是王巨在心中說的。

這樣勸了一勸,趙頊對薛向的憤怒終於減輕了許多。因此又說:“王卿,你以爲薛向能勝任何職?”

現在三司使李承之在理財的本領上雖不及薛向,但也是一等一的良臣,不可能爲了薛向,將李承之弄下去,讓薛向重新擔任三司使。

“其實在前幾天,臣就與中書在商議一件事。”王巨將他在中書裡商議的事兒說了一遍。

“取締市易法?”

“陛下,稍等幾天,三司統計出來後,陛下就知道了。”

“王卿。你可知道市易法不僅是理財,還有平抑物價之功。”

“臣如何不知道?但也要看是什麼樣的物價去需要平抑。”

“什麼樣?”

“關係到百姓的基本生存,小者就是柴米油鹽,大者就是衣食住行,不求每天都要食肉,但能吃飽,不求有美宅,但要有一個遮風蔽雨之所,不求穿美精美的綾羅綢緞,但在冬天裡能有足夠的厚實衣服。柴炭保暖禦寒。如果人人都能實現這一點,那麼還有幾個百姓願意冒着砍頭的危險去謀反作亂?天下太平矣。然而那些高檔的綢緞,奢侈的寶石香料,還有。臣的燒酒,管它們賣得有多貴,會威脅到國家安全嗎?不能真的以一片落葉就以爲秋天到來了,春夏也同樣有少量落葉。”

“不能以點代面是吧。”

“陛下也看過臣著的數學書?”王巨有些訝然道。

“看過。”

“不過反之,也不能以一秋代表着所有的葉子,秋天到來。照樣有許多樹木蓊蔥茂盛,因此不能以一個大臣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長,就以爲他能主持所有軍政財的國務,臣說治理國家,決策得當,再將合適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天下就能大治了。同樣的道理,天下商品不計其數,有的需要控制調節,有的則不需要控制調節,僅是民生方面的物資調控,難道發運司做不到嗎?”

“這是其一,其二臣南行僥倖也算成功,廣南西路西部地區,大理與交趾陸續拿下,但就是現在,也不意味着就能真正治理了,因此不僅需要章子厚章質夫在兩路文治武功,還需要將它們融入到整個大宋當中。以臣之意,朝廷必須重置發運司,非是原來的南方九路,而是兩浙路、福建路、江南兩路、淮南兩路、荊湖兩路,廣南兩路,另加上雲南路與交趾路,一共調濟十二路,那麼不僅替朝廷節約新開疆土的成本,也利於它們與大宋融合。但這樣,能勝任的官員,只有薛公一人。”

“一箭雙鵰啊。”

“臣與薛公素無往來。”

足夠了。

如果是其他人,還能說有私心,但保薦薛向,能說是私心麼?

“讓朕再考慮考慮。”趙頊走了幾步,又說道:“朕在想張載所著的《的一》,人性是惡的嗎?”

“恩師所說的意思也不是指人性是惡的,就象臣,是好人嗎?不是好人。但能說臣是壞人嗎?也不能說臣是壞人。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不過總體而言,人性是偏向強壯自身的,也就是自私的一面。但也不能說它就是惡的,自私能帶來許多不好的後面,但也是進步的源泉。就象陛下,想要大宋變得富強,社稷長存,這也是自私的一種,只是比較高尚的自私,正是有了這個自私,陛下才會奮發向上。”

“不管怎麼說,總體是偏向惡的一面了。”

“如果這樣分析,也能稱爲偏向惡的一面,因此人道是損不足而補有餘,這是兼併產生的主要原因。”

“那麼做爲國家,如何調控?”

實際就是國家的律法與稅務、政策,得針對各個豪強,而非是原來儒家學說中的尊尊。

不過在王巨進勸下,張載寫得很隱晦,不然就會引起巨大爭議了。

王巨想了一想,苦惱地說:“還真沒有什麼好辦法,臣在慶州嘗試過一回,對善戶、孝子、烈士進行免稅政策,並且刻意劃分了善戶,以此獎勵大家行善積德。雖在慶州略略有些成功,但推廣到全國則不行。”

“爲何?”

“陛下,慶州相對來說,比較貧困。三等以上戶很少,三等以上戶拿出十貫做善事,善戶了,免稅了,也值得了。如是家產萬貫,就是拿出一百貫,算不算做善事?”

趙頊聽明白了。

因爲宋朝稅務不是照顧貧困百姓,相反的,是照顧了豪強,甚至豪強士大夫行商,都不用交納商稅。因此這個免稅刺激他們行善的作用不大。

不是宋朝所有有錢人都是爲富不仁的,也有不少富紳豪強不停地做着好人好事,但這些人的數量遠不及那些貪婪的豪強。

其實就是用稅賦來解決,也不能完全起作用。簡單的例子,美帝爲了刺激富人行善,用了捐助免稅的政策。當然,不能說一點作用都不起,可資源還是向少數人集中,各個城市仍有許多睡地鐵公園的流浪漢,就連總統多數時候都成了財閥的代言人。故此王巨才說過一句話,就是真正的齊人,都未必是齊人!

不過有了這些政策調控,比沒有好,至少或多或少能阻止社會矛盾迅速激化,國家也會更長遠一點。

然而對於現在的宋朝,想要用政策強行調控,會是無比的困難。別的不說,就是一個齊商稅,都不能做到,如何調節。除非將宋朝徹底推翻,然後從頭開始重建。那可能麼?

因此看上去,這只是張載的一個美好願望。

但真是美好的願望?(未完待續。)

第624章 縮影第466章 笑話第531章 斬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 下第619章 拉尼娜第558章 替死鬼 上第693章 完了第一一一章 挑戰第一八五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中第三四三章 贖人第452章 一路向北 上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587章 燕歸來第三五七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一七六章 新私商 下第856章 割土 上第732章 愛國人士 上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一二二章 賭第846章 上海務 上第一五三章 小知縣 上第一三七章 快意恩仇 下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二十三章 香玉第一八七章 三清在上第一八二章 子午山第二六七章 龍手 中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三四七章 徐徐徐第828章 青丹谷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一九五章 ** 上第621章 膽子大第694章 一天第一二九章 吹三秦第752章 找骨頭 上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779章 土豆宴第一九四章 東澗橋 下第646章 長城 下第二〇〇章 動手第三八九章 那個名字第五十二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773章 開業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691章 不滿第四章 伏擊 下第一一一章 挑戰第一九六章 破處 下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一三章 總向愁中白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三五三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 下第501章 好牌第二九〇章 驚豔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二二四章 心驚肉跳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508章 逆轉 中第四〇三章 私軍 上第521章 蔣幹第三九一章 鬥將第一三六章 快意恩仇 上第二七九章 從龍功第一八六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下第三七九章 不可行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二〇五章 禁馬第598章 白衣 上第四十一章 聯親第528章 開胃菜 中第五章 斬首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四二八章 七兩銀子第537章 會戰 2第764章 進京第735章 最暗黑 上第一〇六章 捉他第二四二章 大順大順 下第740章 裂車 中第519章 天上 上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九十八章 祭父第二五四章 早晨的故事第647章 蘇茂蠻第二五二章 三更地獄 下第一六四章 蕃騎 下第489章 慘戰第三十九章 勞動吧第三三三章 決戰時候第四二八章 七兩銀子第九十七章 放榜 下第四〇四章 私軍 下第679章 黃雀 上第802章 有了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519章 天上 上第三十三章 愚者
第624章 縮影第466章 笑話第531章 斬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 下第619章 拉尼娜第558章 替死鬼 上第693章 完了第一一一章 挑戰第一八五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中第三四三章 贖人第452章 一路向北 上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587章 燕歸來第三五七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一七六章 新私商 下第856章 割土 上第732章 愛國人士 上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一二二章 賭第846章 上海務 上第一五三章 小知縣 上第一三七章 快意恩仇 下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二十三章 香玉第一八七章 三清在上第一八二章 子午山第二六七章 龍手 中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三四七章 徐徐徐第828章 青丹谷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一九五章 ** 上第621章 膽子大第694章 一天第一二九章 吹三秦第752章 找骨頭 上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779章 土豆宴第一九四章 東澗橋 下第646章 長城 下第二〇〇章 動手第三八九章 那個名字第五十二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773章 開業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691章 不滿第四章 伏擊 下第一一一章 挑戰第一九六章 破處 下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一三章 總向愁中白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三五三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 下第501章 好牌第二九〇章 驚豔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二二四章 心驚肉跳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508章 逆轉 中第四〇三章 私軍 上第521章 蔣幹第三九一章 鬥將第一三六章 快意恩仇 上第二七九章 從龍功第一八六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下第三七九章 不可行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二〇五章 禁馬第598章 白衣 上第四十一章 聯親第528章 開胃菜 中第五章 斬首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四二八章 七兩銀子第537章 會戰 2第764章 進京第735章 最暗黑 上第一〇六章 捉他第二四二章 大順大順 下第740章 裂車 中第519章 天上 上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九十八章 祭父第二五四章 早晨的故事第647章 蘇茂蠻第二五二章 三更地獄 下第一六四章 蕃騎 下第489章 慘戰第三十九章 勞動吧第三三三章 決戰時候第四二八章 七兩銀子第九十七章 放榜 下第四〇四章 私軍 下第679章 黃雀 上第802章 有了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519章 天上 上第三十三章 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