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〇章 一句話

朱家的信還沒有到京城,不過趙頊又來到集賢殿。:,這裡乃是宋朝皇宮藏書最多的地方。

王巨正伏案著書,是修書。

趙頊找到他說道:“王巨,鄭白渠數縣傳出風聞,說朝廷將你遷爲他職,不再去鄭白渠了,許多百姓萬分擔憂,找到侯可、楊蟠他們請命,讓你返回鄭白渠。”

“陛下,臣是暫時遷職了。”

“這個時間不會太長……”趙頊擺手說道。

“臣領會,陛下可派一中使下詔說明一下即可。”

王巨當然知道,不過時與時不同,勢與勢不同。司馬光讓趙頊強行下詔封住了嘴巴。就是不封嘴巴,馬上韓琦去陝西,司馬光還敢羅嗦麼?再說,延州綏州那邊,則不比自己分一些土地更重要?

因此王巨沒有迫切回去的必要。

再說天氣漸漸冷下來,許多工程漸漸停下。

但京城這邊發生了太多的事,坊場河渡改革與裁兵,趙頊心中沒有底氣,還有綏州。趙頊現在估計手中沒有可靠的人選做參謀,有可靠的人,可能力不足。包括王巨自己也害怕出妖蛾子,成功了,功勞未必他能撈到多少,當然會撈一點。但失敗了,所有過錯就是他的了。這是舉國之政,也是王巨真正邁向舉國之政的第一步!所以王巨也慎重。

當然,趙頊想法也是好的,自己來京城之前,苦逼了好幾天。生生整出來一逼悽慘模樣。趙頊想將自己留在京城。半是參謀半是休息。

另外有一件事,王巨也沒有太急着回去了,那就是手中修著的這本數學書。那兩冊數學書不知道印好了沒有,但現在市場上未看到。估計出來,會有些爭議吧。

不過自己用再用字母與數字將這本影響力還算是比較大的《緝古算經》重新修著,再通過與原書的對比,那麼就可以看到它的方便。

當然,現在自己也不能一直留在京城。

一是小皇帝經常過來問東問西。早晚必有更多的大臣眼紅。

二是王安石馬上就要到京城了,到時候趙頊問王安石時,再將自己召過去,說還是不說。他根本就不想加入這個所謂的新常。

不過也沒有關係,自己大婚時間到了,難道趙頊不讓自己成親?

那就先拖着吧。

“朕下了詔書。”

“下了詔書,還會有風聞?”

“然而百姓不相信,並且侯可上書,說諸多豪強聽聞卿不會回去主持修渠,又開始圈田。這如何了得!”

“陛下。莫急,真不行。就讓臣回去吧。”

“那也不妥。”

“陛下,鄭白渠非同小可,如是現在鄭白渠全部修好了,也全部開墾耕種出來,今年陝西還會爲旱實愁糧食,綏州還會爲糧食而擔心?”

“朝中這些事也非同小可。”

王巨默然。

與鄭白渠相比,朝中所做的事更重大,若成功的話,至少一年一進一出,能替朝廷帶來一千五百萬緡以上的收入。各方面再節約一點,那麼國家財政就能漸漸實現初步的盈餘。

趙頊也默然,千頭萬緒的事太多了,要命的是他不知道用什麼人。

“人才哪。”

“人才倒是有人才,比如王素,李肅之、李柬之、李承之兄弟,以臣之見,皆可以擔任一方轉運使。”

國家現在愁的就是錢,因此三司官員與各種轉運使的人選最爲重要。

“又是世襲!”

“是人才,就不能問世襲,”王巨說道,這幾人要麼是王旦的兒子,要麼就是李迪的子侄。但確實在地方上做得不錯。真論起來,趙頊現在所重要的韓呂,倒罕有人能及上這幾人。

王巨又說道:“陛下也切記,這個世襲不能再提了。真不行,臣讓家中的傔客去鄭白渠解釋一下吧。”

“王巨,呂惠卿如何?”

“呂惠卿……”王巨猶豫了一下。這傢伙心思真的不簡單,看到趙頊對自己重視,刻意挑選趙頊前來,他與自己議論世襲,一下子便將趙頊吸引住。因此趙頊開始關注這個人,偶爾也交談。

對於現在趙頊來說,無論是王安石還是呂惠卿,那都會產生致命的誘惑。

但呂惠卿如何呢?不得不承認,乃是一流的幹臣。然而是好人還是壞人,王巨也有點說不清楚。

“陛下,上有所愛,下有所喜,故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許多隋朝大臣事隋煬帝時以諂媚爲任,但事唐太宗時卻以耿直敢言著稱,正是此故。國家財政困窘,最重要的便是財政。但陛下切莫急躁,特別陛下乃是君王,喜怒哀樂切莫擺於臉上,否則下面官吏爲了迎合陛下需要,一起斂苛百姓,以得財爲政績,那麼就會害了百姓。特別是一些貧困百姓,更要戒令官吏不可苛之。”

估計司馬光能聽到王巨說出這番話,能驚到一地大牙。

然而趙頊未必能聽進去,不要說趙頊了,估計就是換趙禎來,看到這個國庫,他也會急得吐血,不會淡定。

特別悲催的今年的事還很多。

山陵要錢,皇帝即位要錢賞賜,然後鄭白渠又要花錢,然後河北旱災來了。

雖說王巨那兩策在執行,但不是馬上就能得功的,一個坊場河渡最少得五六年,才能完成一個大模樣。裁兵之舉,不到年底是休想完成了。但這些兵裁下去還要安置,因此在前兩年得計不大,最少過了三四年,才能完全得計。

同理的還有種諤,他臉紅脖子粗地吼道,俺們只花了五十萬貫錢。

想一想大順城。那麼節省。還有了好幾百萬呢。雖說殺俘敵兵更多。但得了西夏一州之地麼?

然而爲什麼那麼多人反對?

大順城之戰,只得了一個疆砟堡,就是這個疆砟堡王巨還解釋了大半天,又造成了既定事實,蔡挺才同意的。失去疆砟堡如何與失去綏州相比?西夏人必來報復,未來又會興起大戰了。

就算西夏人開始慫了。

以後要駐軍,要修堡,不能就兩堡城吧。這後續的花費纔是真正的花費。

不過還好,王巨進京也有兩個月了,一些坊場也拍賣下去,而且與王安石的不同,王安石是三年一拍。王巨延長到五年。爲什麼是五年,就象當官一樣,想要出政績,沒三五年是不行的。坊場河渡更是如此,三年時間都短了,因此改成了五年。時間一長。感興趣的人大戶才越多。因此前面雖拍得不多,但也爲朝廷謀得了一百多萬貫錢帛。

不要小看了這一百多萬貫。但放在眼下的宋朝財政,立即使朝政鬆了一鬆。否則更困難。一百來萬貫,居然就讓大家喜了一下。趙頊能不急嗎?

王巨又說道:“陛下若想用呂惠卿,請稍徐之。與臣一樣,臣是歲數太小,資歷太淺。呂惠卿乃是資歷太淺。越是這時,朝堂越要安靜。”

“是啊。”趙頊苦惱地說道。

君臣二人結束了對話,趙頊回宮,王巨下值,回到了客棧,找來趙度,說道:“趙度,你再回鄭白渠,對百姓說,我留在京城略有事務,不久便回去。”

“啊,又變了?”

“情況不同,暫時我不能回去。你想一想現在滿朝爭議的坊場河渡,是誰提議的?”

“我會意了。”

“對了,你回到鄭白渠後,想辦法再捎一封信回王家寨。就說種諤拿下綏州,西夏人可能會報復。一旦入侵保安軍,王家寨因爲富裕,必會首當其衝。”

“子安,不如另尋一處,或者直接讓他們遷徙到鄭白渠來算了。”

“我朝百姓留戀家園,即便福建路那路惡劣地形,人口又是如此稠密,還有許多百姓不願意離井背鄉。願意走的,我也遷了不少去了杭州。剩下的,連杭州都不願意去,哪裡會來鄭白渠?再說他們生活也變好了,更不願意背井離鄉。”

“我如何交待他們呢?”

“備武器,重預防,還有與延州官府保持聯繫,對他們說明桃溪劍的意義,非是桃溪劍本身一年所得,而是事關冶鋼……不好,你立即騎馬去王家寨,通知他們,萬一西夏大敵來犯,什麼都不要了,帶着貴重家產,先行去延州躲避。”王巨猛地想起此節,冷汗涔涔。難的就是陸詵在,陸詵馬上就不在了,朝廷下了詔書,由郭逵代替陸詵。只是陸詵的安置還沒有想好。但郭逵到延州還有一段日子。郭逵一去,應當問題不大了。至少郭逵沒有與自己交惡,他也不算是太懦弱的主,再說延州乃是他哥哥郭遵戰死之所。

也就是說難的就是這段日子。

不管陸詵救不救,難道他敢擋住王家寨百姓進延州城?

“好。”趙度立即騎馬,離開京城,先行向延州奔去。

…………

朝中的大佬沒有誰去想什麼王家寨,一個破寨子,有沒有那個當一回事?

他們關心的是韓琦。

韓琦迅速來到京城,與王巨一樣,先行去了驛館,然後上奏:薛向始議招誘橫山一帶蕃族,導致種諤擅取綏州,啓此釁端,又檄諸路舉兵牽制西夏,因此李肅之剛至環慶便領兵七千,破蕩族帳,這是舉無名之兵,是殺戳橫山老弱,豈能說是招誘?蔡挺又要合環慶兵,說直趨興靈。帥臣肆意妄作,自棄誓約……等等。

趙頊正在政堂與二府宰執議事。

曾公亮看到這份奏摺,說道:“今日韓琦朝辭門外,請陛下准許與之同議。”

反正韓琦也下了,不如給韓琦一點面子。

趙頊看着這份奏摺,心中狐疑。

蔡挺與李肅之做錯了嗎?經過王巨反覆洗腦,趙頊也明白更多了。至少蔡挺不會犯這個糊塗,以一路兵力就要取靈州興慶府?那麼容易?這是虛張聲勢,牽制西夏人的,好爲綏州贏得時間。可能李肅之做得確實有些火了。

不會連這個道理韓琦都不懂吧。

忽然他又想到了王巨的分析,也許是爲了迎合……

因此說道:“讓他進來。”

堂吏將韓琦引進,趙頊說道:“韓卿,正好兩府議事不決,你也坐下,一道商議。”

“陛下,老臣前日備員政府,自當參議,今天是一個蕃臣,惟奉朝廷之命,不敢預聞。”

不預聞就不預聞吧,你想預聞了,朕心中才會發慌呢,於是趙頊拿起他的奏章說道:“今已封蔡李二奏,從此卿也可以看到朝廷中處置事的態度。不過前方緊急,卿若是行裝已辦好,最好三兩日引道前去。”

所以趙頊嫩啊。

韓琦早走早好,不要在這個京城呆得時間長。但不能直吼吼地說出來,這不噎人難受嗎?

而且做爲十一年的宰相,即便坐下來參預一些國家大事,也有這個資格吧,韓琦謙虛地說一句不預聞,那就不讓你預聞了。

因此韓琦說了一句,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人都疏忽的一句話,也是王巨一度想不明白的一句話:“陛下,臣即速去陝西,不過臨行有一句話不得不吐。昔日王陶指臣爲跋扈,今天陛下乃舉陝西兵柄授臣,若是有劾臣如陶者,則臣赤族矣。”(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

第五十七章 苦逼的丁家 中第一三三章 春回第487章 歪樓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第736章 最暗黑 中第853章 囚籠 上第五十一章 想法第一四九章 東華唱名 下第一章 背騾子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三三六章 安靜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二二六章 底氣第六章 上岸第四五一章 聖斷第三六一章 很軟很暖和第702章 大事 上第九十五章 第一躍 五第四〇三章 私軍 上第832章 慘第一〇一章 見龍在田 下第三二八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52章 找骨頭 上第二三五章 孩子氣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一五二章 弟仇 下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第二七九章 從龍功第四四一章 火拼第三〇八章 心術第712章 兩個半第九十八章 祭父第830章 反轉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四十二章 爲難第二五六章 上火把第二九〇章 驚豔第624章 縮影第一五七章 請權 上第728章 黃河第二四八章 九屍迎客 二第一四四章 巧遇第680章 黃雀 下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三二八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823章 值第二七五章 威名 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四一二章 掣天大樹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577章 啪啪啪第二〇六章 重諾第816章 驚喜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三五八章 不可傳第二五三章 更上一層樓第三一一章 屠刀 上第二九四章 倚仗第835章 同意第一四五章 衙內第十四章 小翅膀第554章 一路向北 下第二章 黑蜂盜第三六五章 鞭屍第750章 張睦 下第476章 鼓聲 下第672章 南帝第一七五 新私商 上第三八三章 王八之氣第一七三章 攏心第四三六章 小人物第六十八章 悲催的馬政第一六五章 推官 上第一七五 新私商 上第528章 開胃菜 中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 上第604章 幾振 下第673章 惡婚 上第二三五章 孩子氣第853章 囚籠 上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六十四章 買馬社第二十六章 送禮第二四七章 九屍迎客 一第795章 讓 下第一九一章 初戰 上第二二二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 上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 下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637章 一念之間 上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856章 割土 上第618章 大錢第479章 貪婪第535章 號角第二三五章 秋碩第734章 愛國人士 下
第五十七章 苦逼的丁家 中第一三三章 春回第487章 歪樓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第736章 最暗黑 中第853章 囚籠 上第五十一章 想法第一四九章 東華唱名 下第一章 背騾子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三三六章 安靜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二二六章 底氣第六章 上岸第四五一章 聖斷第三六一章 很軟很暖和第702章 大事 上第九十五章 第一躍 五第四〇三章 私軍 上第832章 慘第一〇一章 見龍在田 下第三二八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52章 找骨頭 上第二三五章 孩子氣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一五二章 弟仇 下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第二七九章 從龍功第四四一章 火拼第三〇八章 心術第712章 兩個半第九十八章 祭父第830章 反轉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四十二章 爲難第二五六章 上火把第二九〇章 驚豔第624章 縮影第一五七章 請權 上第728章 黃河第二四八章 九屍迎客 二第一四四章 巧遇第680章 黃雀 下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三二八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823章 值第二七五章 威名 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四一二章 掣天大樹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577章 啪啪啪第二〇六章 重諾第816章 驚喜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三五八章 不可傳第二五三章 更上一層樓第三一一章 屠刀 上第二九四章 倚仗第835章 同意第一四五章 衙內第十四章 小翅膀第554章 一路向北 下第二章 黑蜂盜第三六五章 鞭屍第750章 張睦 下第476章 鼓聲 下第672章 南帝第一七五 新私商 上第三八三章 王八之氣第一七三章 攏心第四三六章 小人物第六十八章 悲催的馬政第一六五章 推官 上第一七五 新私商 上第528章 開胃菜 中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 上第604章 幾振 下第673章 惡婚 上第二三五章 孩子氣第853章 囚籠 上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六十四章 買馬社第二十六章 送禮第二四七章 九屍迎客 一第795章 讓 下第一九一章 初戰 上第二二二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 上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 下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637章 一念之間 上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856章 割土 上第618章 大錢第479章 貪婪第535章 號角第二三五章 秋碩第734章 愛國人士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