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最暗黑 上

算不算買人呢?

王巨有n條道理可以替自己辨解,但他沒有,只是看着韓忠彥淡淡地說了一句:“韓判官,說得好啊。雖然十五萬兩黃金乃是一筆不菲的財富,國家未來更需要儲備大量金銀。然而做爲國家得要維護國家的名聲,陛下,看來是臣做錯了。等會臣出宮,對他們通知,讓他們不要捐助這些金子了。”

韓忠彥差一點噎死。

老王與李承之同樣不滿地看着韓忠彥,心中想,你這個孩子,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啊。

趙頊也不滿,他不悅地說:“韓卿,此乃海商們的義舉,就勿要攀附了。”

如果非要歪樓,什麼好事兒都能說歪了。

然而出忽趙頊的意料,王巨卻又說道:“陛下,不過韓判官說得對,它也能算上買人。”

“王卿……”

“陛下,且聽臣說。”

“去年臣得到那個金礦消息後,立即稟報了陛下,也曾說過,那些是海商們派人找到的,又在彼岸,朝廷不可強取之。不過我朝始終是缺乏金銀的,並且銀行司的本金就是金銀。因此這個金子對我朝十分重要,然而得用好方法,一是勸說他們擴大貿易,將金子換回來,二是勸說他們捐助。”

“爲什麼臣能有勸說他們捐助的把握,兩個原因,一是他們本心不惡,最少他們去彼岸積攢了一些財富,臣在中間多少有着指導之功。二就是韓判官所說的買人。”

“爲什麼年年捐助,陛下,想遷徙百姓沒有那麼簡單的。人口越多,田地越緊張。那麼主戶就越容易收取客戶的高租。這纔是當初木棉司廣遷百姓去南方種植木棉,下面豪強一起反對的原因。貧困百姓一起遷徙走了,主戶那來的佃農替他們耕種,爲了挽留佃農或工匠,他們只好降低租子,或者提高薪酬。”

“於是他們在下面很不滿地造謠、煽風點火、惹事生非。士大夫往往不知道。隨着附和。章子厚面對這些反對聲音,無奈了,只好找到臣。臣當時還在軍器監,不便出面。不過替章子厚出了一條主要,設置郵驛司!讓遷徙的百姓通知與故鄉的親人通信,讓他們自己說,到了南方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這是熙寧變法裡的一個亮點。不但節約了朝廷許多支出,還安置了一些因傷退伍的士兵,同時因爲各郵驛可以通過匯款寄信方式賺取利潤,各郵驛也能漸漸飼養一批驢馬,使得一些不在要道上的州縣與京城通信速度得以提高。

並且隨着海外遷徙,匯款利潤也迅速增加,正是這個基礎,後來朝廷才成功地在幾十個繁榮的城市,迅速推出了飛錢司。

雖不及榷酒之利吧,但如今一年也能替朝廷增加近兩百萬貫的收入。並且養活了許多人。

但還有許多人不知道乃是王巨的提議,聽後感到十分驚訝。

王巨繼續說道:“這才壓住了部分反對聲音,這是朝廷第一波大規模的遷徙百姓。再到彼岸,開始時以是泉州爲方圓遷徙百姓的,那時臣在泉州擔任知州,又廣置相關的作坊,擴大貿易,用此與各州商賈大主戶默契地搭成協議,於是成功地遷徙了第一批百姓。隨着就是熙寧旱災到來,那時無論遷徙多少百姓。各個主戶不會反對的。”

“然而到了交趾則不行了,因爲旱災過去了。正好有人彈劾我在南方傷害了土著人與交趾人,於是臣提議,將他們一起運回長江兩岸。用他們與各個主戶進行默契式的交換,這纔將大量百姓遷徙過去。”

“陛下,其實想遷徙百姓真的很難,難不在赤貧戶本身,而是在主戶。不錯,降低了佃農的租子。提高了城坊戶工匠的薪酬,更利於國家穩定。然而這些主戶看到的只是他們的收益,哪裡會顧得上國家穩定不穩定。”

實際宋朝還好一點,特別是明朝。

電影《大明劫》裡有一段,李自成的起義軍都兵臨城下了,孫傳庭爲了籌備兵餉與糧草,不得不向當地的豪強、閣老們化緣,豪強就算了,閣老可是退休的明朝大臣,然而這些人就是不同意。

這段非是虛構,在史上確實有原形典故的。

其實也不用化緣,即便那幾年是小冰河引起的特大旱災,如果諸豪強貪婪心少一點,大家一起出一點力,捐助大筆糧草,調往陝西,就是李自成想要謀反,會不會有百姓跟隨之?

當然,最後結果是大家一起完完。

所以這在上面,美帝做得比較好,甚至王巨還拿來引用,那就是做捐款抵押稅賦,用此誘導富人們行善積德。

王巨沒有管大家心中如何想,繼續說道:“一旦海客們再次大規模遷徙百姓,必然會引起更大的反對聲音,這些聲音傳到朝堂,那麼諸士大夫不知真假時,國家又沒有管理起來那方土地,必然就會有許多士大夫隨之附和。然而有了這些捐助,則會讓許多忠於國家的士大夫支持,至少讓他們猶豫不決。方纔臣去驛館時,同樣也說了這些道理。有的海商們以爲十五萬兩黃金捐得太多了,我就說了一句。當年曹利用與遼國談判,搭成三十萬歲幣,有人認爲很重,然而真宗與寇萊公卻說,不重不足以買安。一樣的道理……陛下,不是譏笑朝廷,更不是譏笑陛下,買安是買的少數大臣的安。”

“站在這個角度,它也能算是買人吧。”

這說得太沉重了。

即便許多人不樂意,也不敢反辨了。

比如韓忠彥,他敢反辨嗎?

“東漢亡於張角,爲何張角危害那麼大,不僅是外戚專權,宦官專政,主要還是豪強的兼併。唐朝後來雖然衰微,然而不能稱爲滅亡。之所以亡,是亡在黃巢。黃巢爲何危害那麼大,還是豪強的兼併。庶民活不下去了,只好造反。我朝人口稠密如此,兼併也越來越嚴重。這次遷徙不僅對海客們有利。甚至關係到國家能不能長遠。”

“而且不僅如此,諸位當中,有許多沒有主持過一州財政,或者在朝堂也沒理財的經歷。所以往往不大清楚。不僅是這十五萬兩黃金的捐助。只要朝廷向他們稍稍釋放出一點善意,這些海客又會讓市舶司抽解商貨。他們規模極其龐大,只要他們讓市舶司抽解,這同樣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並且還有一筆收入,屬於內庫的榷香。”

“朱初平上書。說瓊州島的榷香成了百姓的殺人香。爲何?我刻意到坊市上問了一下,上等沉木香,在京城一兩價值兩到三貫,最下等的也在一貫以上。然而瓊州島上的科配價格一兩隻有一百幾十文。並且因爲它貴重,容易攜帶,運輸成本低得可憐。只要這些海客將所有香料玉石交給內庫經營,又何須去剝削瓊州島的百姓?何爲不加賦稅而國用自足,這實際也是一種不加賦稅而國用自足。”

“陛下,臣所說的就是這些了,臣只吃了早飯。到現在肚子還是空空如也,請讓臣回去吧。”

肚子空空如也?粗鄙啊粗鄙,呂公著心中想到。

趙頊啼笑皆非,道:“王卿,莫急,朕再問一個問題,這十八名大臣如何挑選?”

“滿足這幾個條件即可,一不能懦弱文弱,文弱了,到了海上必會暈船。懦弱了甚至都不敢上海船,而彼岸民風極其剽悍,如果懦弱了,震懾不住。還不如不去。二作風清廉,彼岸並不是一片荒蕪的所在,實際海商們挑選出來的六個定居點,確實是彼岸最大的六個定居點,也有了一些小型城市的雛形。然而彼岸百姓對官員往往比較痛恨,做爲海商更是要防止下面各管事貪污。因此對官員的要求十分高,這纔有了那個幹部守則。如果作風不清廉,去了那邊,必會被驅逐回來。三是要有能力,那邊的臨時官員都是從各家船隊裡挑選出的管事精英,不但精通商貿,而且這些年百姓的安置治理,讓這些精英積累了大量經驗。就是放在我朝,除了沒有科舉資歷外,也可能會是極其優秀的官員。如果能力不強,不但自己會成爲一個空殼,也丟了朝廷的臉面。”

“王子安,這樣的官員,我們大宋也需要啊。”王珪愕然道。

“未必,就象我,或如章子厚,都是這一類的官員,然而因爲作風強硬,卻未必得到主流士大夫的認可。陛下,也勿用擔心,反正是試驗與磨合。真挑不出這種官員,還有一種官員,那就是清靜的官員,只要去了彼岸不要惹事生非就可以了。先行將朝廷即將來接手的印象傳遞給彼岸的百姓。”

前者的官員……那真不多。

但後面的官員不要太多。

也只能這樣了。

第二天又開始了正式洽談。

王巨避嫌沒有參加,是由老王與呂公著主持的。

不過基本上也就是王巨所說的,誤差就誤差在原本海客們只准備捐助十萬兩黃金,並且金子已經押運到了杭州。

十萬兩黃金也是好的,王呂二人大喜。

不過讓王巨增加到了十五萬兩黃金,所以這些海客承諾,這拖欠的一部分,用秋後從倭國哪裡得到的銀兩彌補,不足部分明年一起帶到杭州,交給朝廷。

那還能說什麼呢?

看着他們離去,在政事堂裡,老王說道:“晦叔,王子安脾氣很不好,但愛國之心,無幾人能及之。”

這個拖欠證明是王巨生生加了五萬兩的,但不是與王巨無關,恐怕提了五萬兩,王巨與延州十家商戶最少得損失一萬多兩。

呂公著也略略嘆惜:“他主要經歷是在軍旅,所以脾氣不好。”

也就是說王巨行爲粗鄙,不象其他士大夫那樣“溫文爾雅”。

但第三天又發生了一件讓大夥哭笑不得的事。

第三天是常朝,宋朝早朝共分爲兩種,一是大朝,差不多的京官都要去。二是常朝,只有重要的官員纔有資格參加。

但就是常朝,也有兩三百名官員了。

等到羣臣無事可奏,就要散朝時,王巨恭恭敬敬地走出來,說道:“陛下,臣聽聞王公與呂公與海客們商議好了。這意味着彼岸從此就正式成爲大宋疆域。因此大宋的地圖必須得重新改寫,這是臣獻上來的新大宋地圖。”

說着,從懷中掏出一卷厚厚的布帛,然後將布帛攤開。

現在的宋朝好大……

不僅新得到了雲南路與交趾路。特別是海外。

東到新西蘭、斐濟,爲什麼跑到斐濟呢?

因爲東邊還有更大的大陸,當然,那邊更難征服了,第一是那邊開始出現了一些文明比較發達的國家。其文明程度可能比原先的呂宋島文明程度還要高,象墨西哥半島上的文明,差不多能與三佛齊相比了。

有了相當的文明,武器就會更先進,而且也意味着有了大規模的軍隊。再加上地利人和的優勢,想要征服,會很困難的。

其次就是太遠,不僅遠,而且中途罕有島嶼,這無疑增加了供給的困難。

所以滑到了斐濟。並且今年還會派一些船隊繼續向東尋找一些較大的島嶼,然後派少量百姓前去開發,當成未來的供給點。

反正王巨不去打主意,三百餘年後,哪裡就會成爲白種人的天下了。

往西則到達了弗羅勒斯海。

再往西就沒有辦法動手了,因爲再往西已經出現了一些強大的國家,文明程度也比較高。

不過各支船隊通過貿易的方式,同樣也在他們身上謀取了大量利潤。

現在一半以上的香料,就是從弗羅靳斯海西側的一些國家換來的,包括爪哇羣島上的幾個小國。

但這片地區面積也非同小可了。整整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所以大夥看後啼笑皆非。

這真是宋朝疆域嗎?

不過趙頊看了卻很開心,如果這不算宋朝疆域,那麼西域算不算唐朝疆域,至少這片地區是漢人在治理管理吧。

其實真不大好說。

就是到了現在。這片廣大的地區,開發的面積也不足百分之二,甚至大量的中大型島嶼也因爲缺少百姓,也沒有派人去佔領。

至於未來算不算宋朝的疆域,則更不好說了。

不過暫時能滿足一下趙頊的虛榮心吧,因此也高興地收下它了。

於是趙頊又將這些海客們接到皇宮。設宴款待。

是單獨設宴,沒有邀請任何大臣到場。

不過傍晚時王巨就聽到兩條消息。

第一條乃是趙頊賜了這十幾名“代表”官職,非是有實權的差官,全部是職官,然而雖是職官,官職品階很高,張行觀更是賜予了正五品的朝奉大夫之職。

不要以爲這個正五品官職不高,因爲它關係到了薪酬,因此往往不輕易遷授。

就象去年調到廣南擔任桂州知州的張頡,原來在滄州時只是屯田郎中,一個從五品的職官,因爲桂州乃是廣南西路的首府,又在南方,比北方更苦,這才授了張頡這個朝奉大夫。

然而王巨卻估計,到了張行觀頭上,恐怕不是職官,而是變成了階官,有階無薪。當真向張行觀發放正五品的薪酬福利啊,那一年得要上千貫的……

第二條則是科舉。

王巨沒有怎麼說,張行觀也只是隱約地說了彼岸也興辦了教育。

在古代對教育很關心的,於是趙頊認真地詢問。

朝廷馬上就要委派官員前去了,張行觀也不隱瞞,問了,也就答了。

那邊遷徙的都是赤貧百姓,能有幾個百姓能認識字的。

然而遷徙過去的百姓,不僅是種田的,那能爲海商們賺取多少錢帛。

當然對農業也要重視,它關係到幾百萬百姓的肚子。

不過更重視的乃是各種工商業,如一些特種植物的種植,製造香水的花卉、香料、水果……畜牧業,鑄造業,紡織業,礦業等等。

有許多行業必須要求百姓識字。

迫於無奈,他們從中原聘請了許多末落的文士前去擔任教授,然後興辦了一些學校。

然而與中原不同,這些教授是官府發放薪酬,學士只要付出書本、筆墨紙硯的費用就可以了。

所以在這個政策刺激下,許多百姓將子女送入學堂讀書。

趙頊聽後,立即說了一句。准許彼岸五十名舉子名額,省試時提前一年向彼岸通知,讓他們來京城參加省試科舉。

張行觀心中鬱悶,彼岸也學經義。但經義只當成識字的手段,實際以實用性比較強的數學爲主。

這也是必然,在他心中彼岸不是宋朝的,而是王巨的。

數學纔是王巨最拿手的學問。

然而這樣,到京城來能考好麼?

王巨聽張銓之說完後。說道:“這是官家想拉攏的,不用管,如果朝中大臣不反對,到時候就挑選五十名學子來科舉,走一個過場吧。”

張行觀一行人任務算是圓滿完成了,隨着就回南方了。

但不是主持貿易,事兒可不少。

朝廷雖然放開了遷徙百姓,但與交趾的那次不同,官府不會動員的。

因此得派人四處動員,以便讓更多的百姓主動前來幾個市舶司。秋後上船,帶到彼岸。

這個任務是比較困難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動員,動員得不好,說不定就會被當地的主戶勾結起來,暴打一頓,甚至連性命都要丟掉了。

但對於這種情況,去年就在安排了。

不是派嘴巴好的人去宣傳,那是行不通的。

於是從彼岸挑選了許多百姓,讓他們回來。親自現身說法,但爲了他們安全着想,讓他們隨身帶着非制式武器,而且所到之處。必須成羣結夥,以防萬一。

但張行觀一行人也要居中側應的,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各市舶司所在點的準備,宋朝比前面所有朝代都富裕,但不是所有人都富裕,富人富得怕人。家產能達到幾百萬貫,甚至上千萬貫,窮人卻窮得連飯都吃不飽。

而且現在正好是夏麥未熟之時,也就是古代鬧春荒的時候。

一旦聽到這條消息,必然從現在起就有許多百姓開始向各市舶司流動了。

然而現在船隻無法南下,因此得準備大量糧食,草棚,並且這些草棚還要分散開來,以防有什麼惡疾傳染。

這又要準備大量草藥,還要安排人手,每天熬薑湯當茶水,最少得禁止百姓飲生水,並且還要安排一些隔離區,聘請一些醫術好的大夫……

地方上有什麼瘟疫,那是地方上的事,如果在各港口發生了大規模的瘟疫,那就是海客們的事了。

並且人口越集中,這些傳染病就越容易發作。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吧。這纔是頭等大事,比準備糧食還重要。

這些是爲遷民準備的。

然後就是貿易。

搭成協議後,大量海船也正式北歸了。

各市舶司終於又得到大量抽解了,內庫也得到大量香料玉石,以及那些香水了。

但實際今年仍有許多走私,只是走得比較隱秘,走私所得是用來支持章楶的,但因爲隨着彼岸規模增加,貿易量也隨之增加,在賬目上看不出來,至少與前年持平的。

這些自有人主持,王巨不會親力親爲。

於是更引人注目的齊商稅開始……

王巨第一步就是整頓,他與李承之以及南方的薛向聯手,生生取締了三分之一的場務。

如果換在免役法之前,可能會遭到許多地方官員的排斥,沒有場務,能徵得充足商稅嗎?然而有了免役法,另一個隱形支出就出來了,那就是各場務胥吏的薪酬。

不僅是這些胥吏的薪酬,那一個場務沒有糾紛,這時就要出動衙役與官兵了。

因此每取消一個場務,實際也減少了當地官府的支出。

同時明文規訂,任何商貨只准備徵收一道往稅,無論是供貨商還是購買商,只要一方交過了這個往稅後,憑藉手中的朱抄,任何場務與胥吏就不得再徵第二道往稅了。

接着是過稅,本州之內只能徵得一道過稅,本路之內,只能徵收兩道過稅,全國之內,只能徵收三道過稅,至於彼岸的貿易,繼續按照市舶司的制度去抽解或專榷。

並且任何胥吏不得以任何形式勒索商賈。如有違者,輕則笞杖,重則黠字流配。

同時王巨又與李承之共同著寫了十五道胥吏守則,然後印刷出來。向所有胥吏發放。

開始這一步,大家都沒有反對。

這不是王巨第一次整頓了,去年就整頓了科配與公使錢。

而且針對的僅是胥吏,而不是各個有來頭的商賈,因此許多大臣不會產生太多的排斥。

再說。就是沒有王巨去年親眼看到李老漢的一幕,大家也清楚,宋朝下面各個場務確實太混亂了。

就是有的人對這十五條胥吏守則表示狐疑,對付胥吏可以,別將海外的那二十條幹部部守則拿出來啊啊啊!

那可要命了。

這不可能的。

但在這次整頓中又發生了一件事。

趙頊將重臣又召到了延和殿。

如今延和殿幾乎代替了原來的政事堂,成了議事最多的場所。

開始時趙頊問了一下王巨、李承之整頓場務的情況。

其實在場的人,只有他與王巨清楚,整頓場務僅是第一步……

但第一步必須做好了,才能爲後面一步打下基礎。

王巨與李承之分別做了回答。

趙頊額首,又問:“王卿。那個旅行社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王巨很早就提出發展旅遊業。

但大家都沒有太注意。

而且現在交通落後,風景好的地方,往往也是山高水遠的地方,萬一每一年死上幾十個人,那麼不但沒有功,反有罪了。

因此即便飛錢司創立起來,即便可能會發展經濟,但大家對這個旅遊業都自動冷處理了。

朝廷不管,王巨自己兒玩了。

於是經過兩年的籌備,這個旅行社出來了。

它的主線就是從京城開始的。然後順五丈河東下,直奔泰山,或者直接從汴水下揚州,但兩條道終點皆是揚州。從揚州又開始分岔。一條直奔江州、嶽州,一條是下蘇州,直達杭州,再從杭州繞到江寧,然後達江州嶽州。再從湘水,順靈渠達桂州。直奔雲南路。從大理城再分開,一條是王巨回來的道路,一條是從烏蠻去成都的道路。

也就是這條旅遊路線,幾乎將宋朝囊括了大半,五嶽能看到四嶽,沿途更有許多瑰麗的風景區。

但不是一定要百姓來一個全國遊的,在這條主線上,可以分成若干旅遊路線,用來短途旅遊。

可這個主線必須明確的。

想要安全,必須僱傭最好的車伕船伕,用最好的車輛與船隻。沿途吃喝穿住,與帶領參觀的導遊,同樣得準備好。一些偏僻的地區,還要聘請退伍的士卒做護衛,以保護遊客的安全。

所以在時間有限,人手有限的情況下,也只能準備這條主線了。

王巨沒有出面,但主持的幾個管事都是王巨在廣南聘請過來的傔客。實際也不用調查這幾個管事的來歷,都知道肯定與王巨有關係的。

對此,大家都睜一眼閉一眼,反正出了事,與他們沒有關係。

然而讓趙頊與大夥不解的就是費用。

遊客得準備相關的費用,何謂旅遊,是吃喝玩樂的,或者加上王巨所說的高大上之語,開闊百姓的心胸,見到大宋的強大繁榮,培養他們的愛國心……

得準備多少費用,各旅行社也給予了一些提議。當然越多越好了,不過少能少到什麼地步,才能盡興,這就要旅行社給顧客提供參考了。

但這些費用的準備,始終裝在遊客口袋裡的,不是交給旅行社的。

至於交納的費用,則是保險金。

根據路途的遠近難易,每一人交納十貫到兩百貫的保險金,它的用途也就是防守意外發生的。

如果在中途遇到意外死亡,旅行社會根據各種情況與責任,賠償其家人三千到五千貫。並且如果在旅遊途中,發生意外比較爬山時跌傷,治療費用也全部由旅行社承擔,如果導致殘疾,則同樣根據殘疾情況,賠償三千到五千貫。但賠償了這個費用後,旅行社就不用再承擔任何責任了。

因此這個保險金真的不多,雖然最高的是兩百貫,那是針對“全國遊”的,一個遊玩下來,幾乎長達一年多時間,兩百貫多嗎?

不過在這裡旅行社也刻意說明,只負責跌傷等費用,如果本身有什麼疑難雜症,或者慢性疾病,旅行社不負任何責任的。並且旅行社要看遊客的身體狀況,身體素質差的,則不准許遊玩一些特殊場所,比如險山或者海撥高的所在,如果不聽從,出了事故,旅行社概不負責任。

然後就着這些款項,雙方簽訂契約後,就開始由旅行社帶着大家遊玩了。

雖然觀望的人很多,還別說,居然真有少數膽大、手中又有着閒錢的人,與旅行社搭成契約,開始“旅遊”了,甚至旅行社在京城還組織了一個由五十幾名遊客的團隊,開始了雄心壯志般的“全國遊”。

這是在京城的,其他一些商業發達的城市,也陸續成立了旅行社,並且引起許多百姓關注與轟動。

但讓趙頊他們感到不解的是,除了這個保險金外,旅行社就沒有再收任何費用了。

所以一起不明白了,這一路過來,得準備多少質量上乘的車馬船舶,同時也必然要聘請大量導遊、護衛、車伕船伕,那麼從哪裡盈利的?

不要說什麼保險金,那個根本不夠支出,說不定如果運氣不好,接連的發生幾次事故,保險金都不夠賠的。

因此趙頊聽到後,立即詢問。

他真的不明白啊。(未完待續。)

第732章 愛國人士 上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793章 大捷 下第568章 隱患第七十章 潤筆費第506章 飛天 下第690章 正統第一七三章 攏心第666章 入彀第853章 囚籠 上第一三七章 快意恩仇 下第一三九章 投名狀第四三五章 嚇一跳第三六八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七章 路窄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四十一章 聯親第三二七章 錦囊第779章 土豆宴第三六八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857章 割土 下第二二〇章 三次點集 上第二八五章 還不會吵架第656章 龍臀第二六六章 龍手 上第四四九章 非急第四五〇章 門客第768章 反轉 上第489章 慘戰第三七一章 爲難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459章 空談嗎?第554章 一路向北 下第742章 抵消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618章 大錢第三十章 以直報怨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二五四章 早晨的故事第二六九章 那一公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 下第八十三章 鬧大吧 二第656章 龍臀第624章 縮影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558章 替死鬼 上第643章 原來是虎 下第837章 三明第一三三章 春回第772章 不殺第二六八章 龍手 下第561章 扯皮第472章 迷宮 中第687章 飛錢司第九十一章 第一躍 一第598章 白衣 上第514章 死亡樂章 3第582章 攔道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465章 四樣物事 下第四二二章 楹聯第769章 反轉 下第536章 會戰 1第二八七章 實話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二二四章 心驚肉跳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三八五章 鬱悶唐三少第800章 點將第九十一章 第一躍 一第三二二章 小痛痛第676章 藉口第二六六章 龍手 上第521章 蔣幹第568章 隱患第七十五章 對子第二四四章 蕃奸第三二八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43章 逼第四四一章 火拼第四十四章 奇蹟之戰 一第480 勸說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七十八章 不合格第464章 四樣物事 上第一四五章 衙內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564章 退一步第一二八章 快活第一四三章 柺子第四〇八章 各自找朋友 上第一二九章 吹三秦第750章 周小魚第一七一章 貴人第三五九章 聰明人第591章 良臣第一九二章 初戰 下
第732章 愛國人士 上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793章 大捷 下第568章 隱患第七十章 潤筆費第506章 飛天 下第690章 正統第一七三章 攏心第666章 入彀第853章 囚籠 上第一三七章 快意恩仇 下第一三九章 投名狀第四三五章 嚇一跳第三六八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七章 路窄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四十一章 聯親第三二七章 錦囊第779章 土豆宴第三六八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857章 割土 下第二二〇章 三次點集 上第二八五章 還不會吵架第656章 龍臀第二六六章 龍手 上第四四九章 非急第四五〇章 門客第768章 反轉 上第489章 慘戰第三七一章 爲難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459章 空談嗎?第554章 一路向北 下第742章 抵消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618章 大錢第三十章 以直報怨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二五四章 早晨的故事第二六九章 那一公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 下第八十三章 鬧大吧 二第656章 龍臀第624章 縮影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558章 替死鬼 上第643章 原來是虎 下第837章 三明第一三三章 春回第772章 不殺第二六八章 龍手 下第561章 扯皮第472章 迷宮 中第687章 飛錢司第九十一章 第一躍 一第598章 白衣 上第514章 死亡樂章 3第582章 攔道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465章 四樣物事 下第四二二章 楹聯第769章 反轉 下第536章 會戰 1第二八七章 實話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二二四章 心驚肉跳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三八五章 鬱悶唐三少第800章 點將第九十一章 第一躍 一第三二二章 小痛痛第676章 藉口第二六六章 龍手 上第521章 蔣幹第568章 隱患第七十五章 對子第二四四章 蕃奸第三二八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43章 逼第四四一章 火拼第四十四章 奇蹟之戰 一第480 勸說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七十八章 不合格第464章 四樣物事 上第一四五章 衙內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564章 退一步第一二八章 快活第一四三章 柺子第四〇八章 各自找朋友 上第一二九章 吹三秦第750章 周小魚第一七一章 貴人第三五九章 聰明人第591章 良臣第一九二章 初戰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