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平地驚雷

站在西北角的獅子山上,遙望延綿三十多公里的明城牆和滔滔長江,蕭益民心潮澎湃,難以言語。儘管連續七天內他走遍了南京城十三座城門和形同廢墟的明故宮,充分領略了雄渾悲壯的歷史和民族的驕傲與堅韌,但此刻仍然無法抑制心中的震撼。

直到現在,蕭益民才知道,巍峨雄壯的南京城的十三座城門,分別是正陽門、通濟門、聚寶門、三山門、清涼門、定淮門、儀鳳門、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太平門、朝陽門,根本就沒有什麼新民門、中央門、中山門之說,就連城南高牆外的雨花臺,也僅僅只是個別稱,南京人稱之爲聚寶山,風景秀麗的山間各處,零星地分佈着幾座小佛寺、太監墓和小亭子,傳說中的乾隆御碑,傾覆在聚寶山東南面的亂草叢中。

視野中幾乎完好保存下來的一切,帶給蕭益民的感慨與追思實在太多了,巍然聳立的城牆、城門上一座座高高的鏑樓,以及一重重雄渾厚實的甕城,蕭益民難以抑制萬千思緒,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似乎都蘊藏着祖先無窮的智慧和蓋世氣魄,蘊藏着無限的力量和深重的苦難,蕭益民甚至能從陪同遊走的幾位大儒臉上,看到混雜着驕傲、自豪、憂鬱甚至恥辱的百般情感,就像城東北太平門那段被滿清炸燬的殘垣斷臂和被太平天國燒燬的明故宮殘跡一樣。

“一定要把連接鐘山的太平門城牆修好!以最快的速度修好!”

蕭益民略顯失態的低吼聲,令陪同的幾個老夫子和衆多文武官員大吃一驚,在他們的印象中,被無數軍民親切地稱之爲“少帥”或“益帥”的蕭益民年少老成,練達穩重,怎麼突然間像個毛頭小夥一樣蹦出這樣一句話來?

尷尬的沉默中,年逾七旬仍然硬朗耿直的朱老先生輕咳一聲,拱拱手行個禮,隨即指向巍巍鐘山腳下的太平門殘垣:

“益帥,太平門段是南京城唯一沒有水壕的城牆,這段連接龍蟠鐘山和孝陵的城牆也叫龍脖子,歷來是南京城攻守之要衝,最初是滿清軍隊毀壞,後來太平天國作亂又毀了一次,辛亥年的革命又炸過一次,自故宮殘骸起,至北面神策門之南,城牆城門損毀塌陷長達二百餘步,如果要修復的話耗資甚大,如今動亂方定,百廢待興,要修復城牆……民衆恐怕承受不起啊!”

衆人連聲附和,非常擔心蕭益民也像滿清的歷任總督和北洋的各屆督軍一樣,藉口修復城牆大發其財。

蕭益民望着一張張閃爍隱晦的臉,幽幽一嘆,苦笑着說:“芝老,您老人家三十年來一直主持《江寧縣誌》的編撰工作,又是我大明太祖和永樂大帝的嫡系子孫,除了你恐怕沒有別人更瞭解南京城了。

“晚輩之所以要修復太平門這段城牆,並沒有其他目的,只是想重現我大漢祖先的驕傲,重塑我大漢民族的精神!芝老,請告訴晚輩,這個修復工程大概需要多少錢?”

朱老爺子躊躇良久,咬咬牙大聲回答:“按最初規模修復,不低於三十萬!”

蕭益民一愣,也不管周邊衆人怪異的表情,搖頭哈哈大笑,笑完鄭重地向微微惱怒、面紅耳赤的朱老爺子鞠個躬:

“芝老,晚輩雖然不是富甲天下,但手中也略有儲蓄,三五十萬還是拿得出來的,就算是對祖先的追思吧,怎麼說小子也是個大漢子孫啊!”

“益帥……”

朱老爺子感動得雙目發紅,蒼白的長髯頻頻顫抖。

蕭益民連忙上前,扶起就要行禮的老爺子,大聲請求幾個同樣感動的老夫子不要多禮,招呼道:“諸位先生和同僚請放寬心,雖然蕭某來到南京之後從沒發表過任何施政言論,但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在南京乃至整個江南索取什麼,如果不是擔心正在重組的省議會諸公有意見,蕭某甚至想宣佈立即取消江蘇全省的所有苛捐雜稅,以利於休養生息和百業復興。

“所以,請諸位不要用老眼光看待蕭某,蕭某別的不敢說,只敢說自己的所作所爲對得起祖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看到一羣文武紛紛上前恭維,蕭益民擺擺手不客氣地制止,說出一番令所有人深感震驚也無比崇敬的話語:

“感謝諸位連續七天陪我遊走南京全城,讓我得以對南京的歷史、民情和三十萬民衆的現狀有所瞭解,空口大話和官面上的話我這裡就不說了,就說說我職權範圍內的下一步打算吧。”

衆人一聽,立刻來了精神,這可是蕭大帥來到南京的首次重要講話,牽涉到在場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蕭益民大手一揮,指向前方的南京城,用洪亮的、不可置疑的聲音大聲宣佈:

“首先,我要把城內大大小小七座軍營,讓給省政斧、省警察廳、南京警察局和下屬各分局,醞釀已久卻一直無法建立的江蘇省警察學校必須儘快成立,正在恢復和擴大的各級警察部門,也需要有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原先各級警察強行霸佔的民宅,必須歸還原主!原先霸佔的道觀、廟宇和沒有主人的宅院,統一登記造冊申報,儘可能通過合併與等價置換的方式,改造爲公立中小學校,不管有多困難,我們都不能苦了孩子!”

不等衆人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蕭益民繼續說道:“其次是西城牆外,從清涼門外大街北側起,向西至夾江堤岸,向北至秦淮河口,這片長約五里、寬約四里的灘塗和水塘,將建成新的工業區用於招商;“另外,本督要徵用西城牆內的清涼山以及清涼山周圍兩裡之地,用於建造本督辦公場所、直屬衛隊營區和南京軍事監獄。以上所有耗費,有本督自行籌集,絕不佔用省財政和地方財政款項,但是徵地事務還需煩勞諸位同僚。”

衆官員發出一片驚呼,民政廳長俞紀琦大步上前,指指清涼門外,連聲規勸:

“益帥,使不得啊!清涼山和石頭城早已廢棄,如今只有野狗蟲蛇出沒,城牆外那片地方同樣是灘塗沼澤,野草叢生,連條路都沒有,幾片破破爛爛的草棚子裡面全都是乞丐和傳染病患者!

“益帥的拳拳赤子之心,感人肺腑,我等羞愧之餘感動莫名,可要是益帥出錢建督府和軍營的話,南京民衆會怎麼說?傳出去全國民衆和諸省同僚會怎麼看?這和打我們的臉沒兩樣啊!”

“是啊,益帥……”

“懇請益帥收回成命!”

所有文武官員都彎下腰苦苦哀求,幾個年紀大的議員不知是感動還是羞愧,已經淚流滿面了。

蕭益民沒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會變成這樣,之前在四川、雅安、渝城、敘府乃至宜昌等地,蕭益民和他的軍隊都是這麼做的,一直都是把最好的營房讓給地方政斧、學校、警察局和守備部隊,從未看到各地政斧官員像南京官員這般苦苦哀求,如喪考妣。

再一個,蕭益民之所以會選擇荒廢的清涼山和石頭城建起自己的大本營,之所以選擇城牆之外那片六平方公里的灘塗建工業區,完全是反覆考察之後深思熟慮的結果,雖然需要投入高達百萬的鉅額資金,可是建好後獲益匪淺,至少能做到收支平衡,不給百廢待興的南京政斧和民衆增加負擔。

反覆解釋不通之後,蕭益民只好退讓:“好吧,諸位,本督暫時不動,繼續住在督府裡面,但是麾下第七軍各部將在一週內開出城外,前往鐘山腳下的馬標舊營、幕府山炮臺、神策門甕城和下關軍營這四處駐紮,本督的警衛團和輜重部隊暫時不動。但是,清涼山和隔着城牆的那片灘塗地必須徵用,有勞諸位了!”

衆官員連忙回禮,一個個唏噓不已,感想良多,走下獅子山返回各自衙門的一路上,衆人心裡仍是七上八下難以平靜,有的在想蕭益民爲何這麼做?有的對蕭益民滿懷欽佩,連呼百姓幸甚!也有的反覆琢磨蕭益民的每一句話,極力想從中找到投機之策。

朱老先生和擔任金陵道尹的族侄朱文劭同乘一輛福特轎車,遠遠跟在蕭益民的車隊之後緩緩前行,一路上熱議不休,均認爲蕭益民的決定是個惠民利民的壯舉,是對新組建的江蘇和南京各級政斧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對蕭益民的品德和胸懷讚歎不已。

汽車越過城中鼓樓,駛入南大街,一路感嘆的朱老先生纔想起此刻已是曰落時分,剛要吩咐侄子先把自己送回家,就聽到一聲劇烈的爆炸聲,熾熱的氣流夾雜沙土和垃圾從前方猛然襲來,汽車玻璃在一片呼嘯的塵煙中應聲而碎,轉眼撞上路邊的商鋪外牆,接着又猛然一轉,側翻在馬路上。

滿大街已是驚呼陣陣,哀嚎連聲。

幸運的朱老先生懵懵懂懂,鑽出早已震開的車門,呆呆地望着前方高高騰起的濃煙,一動也不動,滿臉是血的朱文劭手腳並用地從破碎的後窗鑽出,落地時又再結結實實地摔了一跤,顧不上渾身疼痛和車裡昏迷的司機,一把扯上叔叔,跑向前方被炸得一塌糊塗的三輛汽車。

跌跌撞撞的倆叔侄已經看到數十名荷槍實彈的警衛官兵,有的舉槍瞄準四方,有的高聲喊叫,拼命扒開兩輛燃燒的汽車,就是沒聽到一點兒聲音。

兩人距離爆炸中心二十餘米處時立刻被攔了下來,認識兩人的衛隊軍官二話不說,抱起嚇得突然倒下的朱文劭跑進路邊鋪子,轉過頭,朝街面高喊衛生員,另一名侍衛也將回過神來大喊大叫的朱老先生拉進鋪子裡,沒顧得上喘口氣立刻端起槍衝出去。

望着街上的攤攤血跡和鋪子外面一條血肉模糊的大腿,望着殺氣騰騰、滿臉憤怒卻流着淚奔跑叫喊的川軍侍衛,聽覺逐漸恢復的朱老先生徹底明白過來,他倔強地推開身邊要給他檢查的衛生兵,晃晃悠悠地跑到門外,正好看到飛馳而來的軍用大轎車停在前方道路中心,一羣士兵把渾身是血的蕭益民抱起,飛速塞進大轎車後門,立刻向南邊的街道咆哮而去。

朱老先生只覺雙腿發軟,腦袋“嗡嗡”作響,張着嘴如同癡呆般喃喃而語:“完了,天要塌了,完了……”

(未完待續)

第128章 乾坤初定(下)第48章 未雨綢繆(下)第226章 魯南剿匪(下)第126章 赤誠(四)第39章 混亂的川軍第243章 落井下石第100章 合縱連橫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34章 靠山(上)第227章 各取所需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111章 三喜臨門第56章 修修補補第134章 聯盟第124章 爭執(上)第232章 挺進山東第54章 提醒還是威脅(上)第3章 破碎的憧憬第210章 密約第40章 遠在山中無人知第205章 急轉直下第149章 誰纔是賣國賊第10章 麻煩來了第154章 兵出湖南第30章 牽動各方的“逆案”第234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122章 反攻倒算(下)第110章 獨具慧眼(上)第196章 信任與忠誠第164章 明爭暗鬥第169章 大戰來臨第112章 縱橫捭闔(下)第164章 明爭暗鬥第141章 求變第149章 誰纔是賣國賊第59章 有而示之無(下)第145章 異軍突起第79章 川滇之戰(一)第91章 統一運動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97章 山雨欲來(上)第229章 精益求精(上)第242章 蓄勢第98章 軍心人心第81章 打壓與籠絡第51章 頓悟(下)第174章 單刀赴會第167章 艱難的抉擇第121章 痛擊第105章 開戰(一)第171章 旁敲側擊第176章 無聲處蘊驚雷第115章 分歧(上)第190章 幡然醒悟第100章 合縱連橫第140章 不斷升級的暗戰第6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01章 此消彼長第83章 越亂越好第72章 天命所歸第225章 劇變第155章 箇中內情第156章 崢嶸漸露第85章 大浪淘沙(上)第32章 數錢數到手抽筋(下)第32章 數錢數到手抽筋(上)第182章 組合拳第87章 一觸即發第122章 反攻倒算(下)第60章 旗幟鮮明的立場第64章 風暴(四)第97章 山雨欲來(下)第48章 未雨綢繆(上)第176章 無聲處蘊驚雷第85章 大浪淘沙(下)第85章 大浪淘沙(上)第146章 各懷心事第49章 茫然的革命者(下)第216章 連續交惡第214章 共建模範省第112章 縱橫捭闔(中)第217章 機不可失第126章 赤誠(四)第70章 算盤珠子慢慢敲(上)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中)第20章 淵源第241章 漫長的冬季第135章 大勢所逼(上)第34章 靠山(上)第97章 山雨欲來(下)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70章 算盤珠子慢慢敲(下)第156章 崢嶸漸露第79章 川滇之戰(二)第11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71章 以退爲進露殺機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242章 蓄勢第70章 算盤珠子慢慢敲(下)第148章 瞞天過海
第128章 乾坤初定(下)第48章 未雨綢繆(下)第226章 魯南剿匪(下)第126章 赤誠(四)第39章 混亂的川軍第243章 落井下石第100章 合縱連橫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34章 靠山(上)第227章 各取所需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111章 三喜臨門第56章 修修補補第134章 聯盟第124章 爭執(上)第232章 挺進山東第54章 提醒還是威脅(上)第3章 破碎的憧憬第210章 密約第40章 遠在山中無人知第205章 急轉直下第149章 誰纔是賣國賊第10章 麻煩來了第154章 兵出湖南第30章 牽動各方的“逆案”第234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122章 反攻倒算(下)第110章 獨具慧眼(上)第196章 信任與忠誠第164章 明爭暗鬥第169章 大戰來臨第112章 縱橫捭闔(下)第164章 明爭暗鬥第141章 求變第149章 誰纔是賣國賊第59章 有而示之無(下)第145章 異軍突起第79章 川滇之戰(一)第91章 統一運動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97章 山雨欲來(上)第229章 精益求精(上)第242章 蓄勢第98章 軍心人心第81章 打壓與籠絡第51章 頓悟(下)第174章 單刀赴會第167章 艱難的抉擇第121章 痛擊第105章 開戰(一)第171章 旁敲側擊第176章 無聲處蘊驚雷第115章 分歧(上)第190章 幡然醒悟第100章 合縱連橫第140章 不斷升級的暗戰第6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01章 此消彼長第83章 越亂越好第72章 天命所歸第225章 劇變第155章 箇中內情第156章 崢嶸漸露第85章 大浪淘沙(上)第32章 數錢數到手抽筋(下)第32章 數錢數到手抽筋(上)第182章 組合拳第87章 一觸即發第122章 反攻倒算(下)第60章 旗幟鮮明的立場第64章 風暴(四)第97章 山雨欲來(下)第48章 未雨綢繆(上)第176章 無聲處蘊驚雷第85章 大浪淘沙(下)第85章 大浪淘沙(上)第146章 各懷心事第49章 茫然的革命者(下)第216章 連續交惡第214章 共建模範省第112章 縱橫捭闔(中)第217章 機不可失第126章 赤誠(四)第70章 算盤珠子慢慢敲(上)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中)第20章 淵源第241章 漫長的冬季第135章 大勢所逼(上)第34章 靠山(上)第97章 山雨欲來(下)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70章 算盤珠子慢慢敲(下)第156章 崢嶸漸露第79章 川滇之戰(二)第11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71章 以退爲進露殺機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242章 蓄勢第70章 算盤珠子慢慢敲(下)第148章 瞞天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