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急轉直下

八月六日,深夜。

兩艘八百噸貨輪打開探照燈,逆水而上,在韓江岸邊停泊的十餘條小漁船上漁民的驚愕注視下,一前一後,穩穩靠上潮州城東的清龍碼頭,早已等候在岸上的數百川軍官兵接過船上扔下的纜繩,綁定船隻,擡起十餘塊長長的跳板架到船舷上。

“香亭大哥——”

一旅長蕭飛和二旅長徐彤耀同時發出驚呼,雙雙上前,與久違的總司令部副官處長陸傳芳緊緊擁抱,臉上全是驚喜和感動之色。

身穿便服的陸傳芳哈哈一笑,看看黑瘦的小飛,又看看熱淚流到絡腮鬍子上的師弟徐彤耀,輕輕推開兩人,上前一步,面對一大羣熟悉的老兄弟,行了個莊重的軍禮:

“弟兄們,蕭總司令託我給大家帶句話——委屈弟兄們了,他和我軍三十萬弟兄一樣,沒有一刻忘記孤懸粵東的八千弟兄,他和我軍三十萬弟兄一樣,爲你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數十名各級軍官激動地舉手回禮,一個個就像飽受虐待的小媳婦見到孃家人一樣,淚流滿面,不少弟兄甚至失聲痛哭起來,就連簇擁在陸傳芳左右的蕭飛和徐彤耀也禁不住熱淚盈眶。

陸傳芳上前與衆弟兄一個個見面,一個個握手,最後回到衆弟兄面前,大聲轉達總司令蕭益民給予八千弟兄的讚譽和嘉獎:

“弟兄們,根據蕭總司令的指示,南京行營軍政部已經做出決定:授予你們‘南京行營直屬獨立第二師’的番號,全體官兵晉銜一級,集體獎勵五十萬現大洋!”

碼頭上一片歡呼,正在搬卸貨物的八百餘名士兵激動得大聲叫喊,不少人手舞足蹈地連聲大吼,以發泄心中壓抑已久的怨氣。

陸傳芳指向兩艘貨輪:“弟兄們請看,正從船上卸下來的是一萬套連帶新式鋼盔和厚底軍鞋的新軍裝、一百五十門迫擊炮、三百挺最先進的m1918改進型輕機槍、五百萬發子彈和迫擊炮彈,希望全體弟兄以最快速度將這些新裝備帶回各部下發,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此戰,定要打出我軍的威名來!”

“殺!殺!殺——”

熟悉的吼聲驟然響起,震得潮州上空風雲激盪。

一小時後,回到城中大營的蕭飛和徐彤耀對着地圖,輪番向陸傳芳等人介紹情況,最後蕭飛提出個不在計劃中的請求:

“陸師兄,如果福建南邊能夠繼續牽制粵軍第八旅,不讓其從容南下,小弟想分出一個團,外加一個臨時編組的機炮營,以最快速度打下饒平縣城,堵住粵軍第八旅回撤梅縣的道路,將該部敵人殲滅在閩粵邊境線上。”

陸傳芳思考片刻:“要是分兵的話,水口鎮方向會不會受到影響?”

蕭飛笑着回答:“影響不大,其實我們在水口鎮佈置的兵力不是四個主力團,而是兩個團加上直屬機炮營和特務營,總兵力不到五千,只不過打出四個主力團的旗號以迷惑許崇智,我們二旅的兩個團和輜重營一直留在潮州和汕頭沒動。”

徐彤耀在一旁補充道:

“去年底開始,我們師的編制就在廣州大本營的要求下,改成和粵軍一樣的兩旅四團制,主力團官兵人數僅爲一千五百餘人,可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比許崇智麾下的部隊強得多,至少在火力裝備上,我們一個團就能頂他一個旅。

“許崇智的東路軍聽起來很強,但是隻有三個混成旅和兩個直屬營,總兵力只有一萬八千餘人,其中兩千餘人還是正在養傷的傷兵,三個旅的完好火炮加起來只有十六門,重機槍剩下不到六十挺,輕機槍他們恐怕見都沒見過。”

陸傳芳權衡片刻,立即答應下來:

“我同意,不過還是得請示一下總司令,需要獲得南京總部的批准才能實施,值此關鍵時期,任何一個方向作戰計劃的改變,都有可能牽動全局,再說如果總部批准這個新方案的話,還需要與福建友軍建立起緊密的聯繫,如此方能順利實施南北夾擊。”

蕭飛和徐彤耀興奮地笑了:“我們馬上給總司令發電報請示!”

八月八日凌晨三點,南京督軍府。

主管機要通訊的參謀處副處長喬毅夫匆匆進入煙霧繚繞的指揮部,來到蕭益民面前,遞上電文:“司令,潮州急電。”

蕭益民飛快閱讀電文,擡起頭望向王陵基、張斯可和張羣等人:

“蕭飛和徐彤耀聯名來電請求,想分出一部奔襲閩粵邊境的饒平縣城,堵住粵軍第八旅的退路,諸位怎麼看?”

王陵基笑了笑沒說話,示意身邊的張羣發表一下看法。

張羣的臉色因激動而微微漲紅,按理說他這個聯絡處長就是一個正處於考驗期的閒散文官,根本不敢奢望能夠參與如此重大的戰役決策,甚至連觀摩的資格都沒有,可是蕭益民和王陵基不但對他信任有加,而且似乎非常器重他的才華,張斯可和喬毅夫等同僚也在明裡暗給予他支持鼓勵,這讓張羣感動不已,在來到南京之前,他從未獲得過廣州大本營諸公的重視,純屬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後輩,其中強烈的反差讓滿懷抱負的張羣感慨之餘,也在心裡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抉擇。

但是,張羣一時間還不瞭解駐紮潮汕的八千川軍的具體情況,也不知道這八千川軍已經獲得了武器裝備的補給,戰鬥力成倍提升,因此,出於穩妥考慮,張羣把目光投向了此次戰役的最大關鍵點:

“屬下對很多情況不瞭解,只是有些想法,感覺西聯潮梅、南接惠州的河源縣城,很可能會成爲此戰的一個變數……惠州駐紮着陳炯明的粵軍第一軍,而駐守河源的是陳炯明第三師第五混成旅,只要王瓚緒將軍的第十一師能夠如期壓迫河源守敵,令其不敢輕舉妄動,潮梅一線的戰鬥就不會有太大懸念。”

蕭益民和王陵基隨即大讚起來,張斯可等人也非常欽佩地望着頗不好意思的張羣,張羣在尚未掌握全局詳情之前,卻能做出如此清晰判斷,足見其功底的紮實和思維的敏銳。

蕭益民這才詳細介紹:“嶽軍真可謂目光敏銳、心細如髮啊!下面我就簡要通報一下最新情況……經過我們多方努力,已經與陳炯明初步建立起了聯繫,就許多問題達成了一致,故王瓚緒的第十一師,暫時不會再攻打河源了。

“當前之所以仍在徐徐逼向河源,只是爲了給外界造成一種假象而已。”

張羣大吃一驚,胸中如狂瀾呼嘯,劇烈震盪,呆滯當場,久久都沒動一下。

王陵基拍拍張羣的肩膀,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笑容。

蕭益民繼續說道:“昨日下午四點,廣州大本營派出元老朱執信秘密前往虎門炮臺,想要策反駐守虎門炮臺的兩個團脫離陳炯明陣營,這兩個團長期以來就處於信仰迷失當中,說起來大部分官兵還是忠於陳炯明的,但是其中暗藏的革命黨人不在少數,結果朱執信操之過急,導致兩個團發生了火併,朱執信本人死於亂槍之中。”

“啊?!”

不止張羣發出驚呼,張斯可、喬毅夫、萬連峰等人也倒吸了一口涼氣,誰能想到,堂堂的同盟會元勳、革命黨元老、廣州大元帥府秘書長,竟然就這樣死於亂軍之中?

蕭益民喝口茶潤潤喉,等大家情緒恢復,繼續介紹道:“朱執信的死引發了廣東軍政兩界的軒然大波,本來就形同分裂的兩個陣營徹底反目,陳炯明一怒之下,命令麾下各部連夜脫離前線,通過公路、鐵路和水路,快速向東莞和惠州方向撤退,終於引發粵軍全線的混亂和崩潰。

“此時此刻,恐怕陸榮廷麾下的桂系各軍已經得知這一情況,我甚至懷疑,陳炯明已經與陸榮廷、或者身在前線指揮全局的莫榮新建立起了聯繫。”

衆將聽到這一個個絕密消息,無不深感震撼。

王陵基笑着道:“事情就是這樣,總是令人難以預料,相信天亮之後,整個戰局就會發生巨大變化,我們估計,三路桂軍將在兩天之內殺進廣州城,歸附陸榮廷和莫榮新的粵西各軍將會徹底控制陽江、恩平等廣州以南地區,恐怕孫先生的老家香山縣也難以保全,廣州那個中央政府距離覆滅已經爲時不遠了。”

沉默中,張羣突然問道:“既然這樣,梅縣恐怕也就不用再打了吧?”

蕭益民搖搖頭:“不,梅縣這一仗必須打,理由有三:第一、長期脫離我們的八千弟兄需要經此一戰來重鑄軍心,這是個體現出我軍凝聚力和戰鬥精神的絕好機會;

“第二,必須考慮到福建友軍的心理要求,閩南被廣州革命政府派遣的粵軍常年霸佔,閩軍各部打了幾年也趕不走許崇智的東路軍,大家心裡都有怨氣,所以我們必須協助福建友軍打個翻身仗,讓這股怨氣得到發泄,這樣有利於福建的歸心;

“第三,爲了徹底掌控潮汕這個牽制兩省的戰略要地,許崇智部不能留,只有這樣,我們秘密經營了一年多的瓊崖地區才更有保障!”

“明白了!謝謝司令栽培!”張斯可等人發出由衷的欽佩。

張羣徹底呆滯了,腦子裡涌進的大量機密信息,使得他陷入了巨大震動之後的渾沌狀態……

ps:謝謝七兩黃鱔、王憬賢大大的打賞!謝謝弟兄們的訂閱、推薦票和月票!

嗯,繼續懇求大家支持天子的創作,訂閱支持!拜謝!

第157章 將在外第227章 各取所需第242章 蓄勢第232章 挺進山東第238章 殫心竭慮第239章 同舟共濟第10章 麻煩來了第222章 鞭策與激勵第72章 天命所歸第57章 送別(上)第40章 遠在山中無人知第44章 收穫與汗水(上)第123章 破局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中)第51章 頓悟(上)第110章 獨具慧眼(上)第144章 形勢突變第229章 精益求精(下)第101章 不斷收緊的絞索第143章 敢於擔當第26章 利益鏈(上)第147章 漢冶萍的歸屬第45章 動盪中的選擇第90章 戰爭帶來的財富(下)第57章 送別(上)第3章 破碎的憧憬第105章 開戰(四)第34章 靠山(下)第157章 將在外第126章 赤誠(三)第223章 突發事件第54章 提醒還是威脅(下)第6章 賭一把第143章 敢於擔當第219章 折服第7章 日子不能這麼過第110章 獨具慧眼(下)第140章 不斷升級的暗戰第129章 渾水摸魚第117章 形勢比人強第83章 越亂越好第199章 步步緊逼第55章 談笑之間的改變第130章 步步蠶食第7章 日子不能這麼過第130章 步步蠶食第126章 赤誠(二)第105章 開戰(四)第115章 分歧(中)第34章 靠山(下)第228章 不斷進取第49章 茫然的革命者(下)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中)第64章 風暴(五)第32章 數錢數到手抽筋(上)第89章 誘之以利求雙贏(下)第162章 直皖合流第166章 試探還是蠶食第64章 風暴(三)第137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第30章 牽動各方的“逆案”第240章 底線第24章 總督召見第207章 半壁江山第220章 鼓樓西路第143章 敢於擔當第225章 劇變第36章 該死的體制改良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65章 混亂的善後第13章 暗夜驚魂第34章 靠山(上)第165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160章 亂象紛呈第114章 平衡的藝術第42章 心動了(下)第57章 送別(上)第117章 形勢比人強第36章 該死的體制改良第30章 牽動各方的“逆案”第17章 一怒之下第1章 匯春巷的野生混混第161章 再加一把火第87章 一觸即發第40章 遠在山中無人知第243章 落井下石第34章 靠山(上)第48章 未雨綢繆(上)第79章 川滇之戰(五)第51章 頓悟(下)第102章 應戰第64章 風暴(六)第122章 反攻倒算(下)第40章 遠在山中無人知第123章 破局第39章 混亂的川軍第44章 收穫與汗水(下)第17章 一怒之下
第157章 將在外第227章 各取所需第242章 蓄勢第232章 挺進山東第238章 殫心竭慮第239章 同舟共濟第10章 麻煩來了第222章 鞭策與激勵第72章 天命所歸第57章 送別(上)第40章 遠在山中無人知第44章 收穫與汗水(上)第123章 破局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中)第51章 頓悟(上)第110章 獨具慧眼(上)第144章 形勢突變第229章 精益求精(下)第101章 不斷收緊的絞索第143章 敢於擔當第26章 利益鏈(上)第147章 漢冶萍的歸屬第45章 動盪中的選擇第90章 戰爭帶來的財富(下)第57章 送別(上)第3章 破碎的憧憬第105章 開戰(四)第34章 靠山(下)第157章 將在外第126章 赤誠(三)第223章 突發事件第54章 提醒還是威脅(下)第6章 賭一把第143章 敢於擔當第219章 折服第7章 日子不能這麼過第110章 獨具慧眼(下)第140章 不斷升級的暗戰第129章 渾水摸魚第117章 形勢比人強第83章 越亂越好第199章 步步緊逼第55章 談笑之間的改變第130章 步步蠶食第7章 日子不能這麼過第130章 步步蠶食第126章 赤誠(二)第105章 開戰(四)第115章 分歧(中)第34章 靠山(下)第228章 不斷進取第49章 茫然的革命者(下)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中)第64章 風暴(五)第32章 數錢數到手抽筋(上)第89章 誘之以利求雙贏(下)第162章 直皖合流第166章 試探還是蠶食第64章 風暴(三)第137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第30章 牽動各方的“逆案”第240章 底線第24章 總督召見第207章 半壁江山第220章 鼓樓西路第143章 敢於擔當第225章 劇變第36章 該死的體制改良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65章 混亂的善後第13章 暗夜驚魂第34章 靠山(上)第165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160章 亂象紛呈第114章 平衡的藝術第42章 心動了(下)第57章 送別(上)第117章 形勢比人強第36章 該死的體制改良第30章 牽動各方的“逆案”第17章 一怒之下第1章 匯春巷的野生混混第161章 再加一把火第87章 一觸即發第40章 遠在山中無人知第243章 落井下石第34章 靠山(上)第48章 未雨綢繆(上)第79章 川滇之戰(五)第51章 頓悟(下)第102章 應戰第64章 風暴(六)第122章 反攻倒算(下)第40章 遠在山中無人知第123章 破局第39章 混亂的川軍第44章 收穫與汗水(下)第17章 一怒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