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我徒弟的手藝【6.7千字!】
第二天。
李悠南把盧小蘭送回學校,讓她自己去適應。隨後,便開着車回到陳坤傑那裡。
原定在重慶遊玩的時間,只能延長到兩週左右了。
不過倒也沒什麼關係。
原本他的旅行就不是走馬觀花式地完成任務。
在一個地方多待一段時間挺好的。
中國這麼大,能讓人長時間停留的地方本就不多。
和陳坤傑說定之後,一些必要的手續還是要辦的,免得將來扯皮。
雖然李悠南和陳坤傑都清楚彼此不是那種人,但做生意歸做生意。
和朋友更要杜絕一切可能發生的風險,免得將來因利益問題反目成仇。
作爲合夥人,他們各自佔50%的權益,直接通過法律規定下來。
各自要做的事情、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也一併形成書面內容。
事後,陳坤傑得意洋洋地對李悠南說:“雖然我佔了你點便宜,但現在咱們可是白紙黑字,可不能反悔了。”
李悠南啞然失笑。
他這才明白,原來在陳坤傑的視角里,真覺得他自己佔了便宜。
想想也是,陳坤傑的思維方式比較簡單。
鋪面裡的設施設備都是現成的。
他開這個火鍋店,雖說拿出不少東西,但實際沒付出多少真金白銀。
而且,一家火鍋店起決定性作用的“特色”,他並不具備。
做生意是一定需要特色的!
也就是你獨特的賣點。
這個位置客流量還算大,但也算不上絕佳的黃金口岸。
沒有特別的賣點,別人爲什麼要來吃你家的火鍋呢?
在火鍋店裡長大的陳坤傑深知這個道理。
他家火鍋店的特色,或者說護城河,就是實惠,菜量足夠大。
但這也是有原因的,他家火鍋店靠近菜市場。
有固定的店鋪送菜,送了很多年,成本方面能夠壓縮。
再加上父母不貪心。
而在這裡想要複製家裡的模式就比較困難了,只能從味道或者其他方面入手。
李悠南聽了陳坤傑的話,搖搖頭說:“你的想法,也不能說不對。但是呢,現在是流量時代,你還是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地方。”
“現在要做好生意,學會用流量思維很重要。”
做餐飲,核心當然還是味道要好,但味道好也得有人知道才行啊。
現在已經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了。
兩人這會兒正在火鍋店裡,陳坤傑問:“你打算怎麼做?”
李悠南拿出手機,對着火鍋店裡的各個地方一頓拍攝。
陳坤傑皺起眉頭,奇怪地問:“你要宣傳,也得宣傳裝修過後的火鍋店吧,拍現在這個樣子有什麼用啊?”
李悠南淡淡地看了陳坤傑一眼,說:“你刷到那種一本正經介紹火鍋店的廣告視頻,第一反應是什麼?”
陳坤傑想了想,說:“我會認認真真、津津有味地把那個廣告給看完。”
李悠南捶了陳坤傑一拳,陳坤傑這才哈哈大笑道:“誰會看那種廣告啊!當然是直接劃掉了。”
李悠南點點頭說:“沒錯,很多人做自媒體,就以爲拍個視頻介紹一下火鍋店,發到網上就行了。
“但那種視頻往往只有幾十個贊,一半的贊還是親戚朋友的友情點贊,瀏覽量兩三百,這種視頻拍出來沒意義。”
這時,李悠南收起手機,說:“換一種思路,假如你刷到一條視頻,‘00後辭職的旅行博主,路遇同樣立志開火鍋店的00後小哥,兩人決定純手工,靠自己對原來的火鍋店進行裝修大升級,創業試水,開一家屬於年輕人自己的老火鍋店’,你會不會看下去呢?”
陳坤傑想了想,點點頭:“聽起來是比較有意思,至少會看兩眼吧。”
但他隨後又疑惑地問:“那我們上哪兒去找這樣一個旅行博主呢?”
李悠南沒有說話。
陳坤傑忽然意識到什麼,眼睛瞪得圓圓的:“你說的那個旅行博主,不會真是你自己吧?”
李悠南拿出手機,打開自己的主頁。
因爲上次老屋改造的視頻徹底爆了,點贊量已經達到50多萬,李悠南的粉絲也猛漲了一波,如今已經突破40萬大關!
看到上面六位數的粉絲數量,以及999 +的消息,陳坤傑張了張嘴:“不是,哥們,你……你玩真的呀!”
之前,李悠南吹噓自己是個超級大網紅,陳坤傑當然覺得他在開玩笑。
沒想到這傢伙竟然真的……大主播?
陳坤傑馬上拿出自己的手機,搜索李悠南的id,一面不滿地說:“這個什麼坑爹的大數據算法呀,我都沒刷到過你的視頻。”
李悠南繼續在火鍋店裡轉悠,腦子裡開始構想要如何改造。
而陳坤傑則坐下來,開始刷李悠南的視頻。
過了一陣子,陳坤傑看李悠南的眼神有些複雜:“你什麼時候還會木工這種東西了?”
李悠南笑了笑,沒有解釋,只是淡淡地說:“我會的東西多着呢,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陳坤傑從最後一個視頻往前刷,刷到跑酷的那一條視頻,表情更加古怪:“我知道你以前打籃球,媽的沒想到你還會這些!”
李悠南隨口說:“跑酷什麼的,大學畢業以後也可以練嘛,你不運動你不知道籃球和跑酷是共通的。”
“是嗎?”陳坤傑將信將疑。
此時,李悠南觀察得差不多了,又拿出手機給黃曉陽打了個電話:“還需要你幫我弄一批板材……”
黃曉陽那頭就要乾脆得多了,也沒問要幹什麼,只是淡淡地詢問需要多少木料,以及是什麼種類。
李悠南簡單跟黃曉陽講了一下。
隨後,關於這個視頻,李悠南還有一些想法,也要發給龍哥。
JK龍大致瞭解李悠南的想法後,過了好一會兒才發消息回來:“開火鍋店,你還會這個?”
JK龍知道李悠南有一定廚藝,但對於他廚藝究竟什麼水平,沒什麼概念。
雖然見過李悠南烹飪,但是做一兩道菜和開店是兩個概念。
所以jk龍也沒往李悠南和火鍋底料這兩件事情上聯想。
李悠南說:“我到時候拍一個現炒火鍋底料的視頻給你。”
JK龍有些疑惑地問:“誰炒?”
李悠南得瑟地說:“這種小事情讓我的徒弟來幹就行了嘛。”
“你的徒弟?你什麼時候收徒弟了?你教你徒弟木工還是跑酷?他是個廚師?一個喜歡跑酷廚師?”
李悠南說:“這個你先別管了,還需要什麼視頻素材你告訴我,我拍給你。”
將手機放下後,李悠南衝着陳坤傑喊了一聲:“這樣,這兩週時間就別想着開業了。到時候裝修過程,我會拍視頻全部展示出來。然後呢,你跟我學炒火鍋底料。每天上午的時候學,下午我要去重慶逛一逛。”
陳坤傑嘿嘿笑了笑:“也是,你剛到重慶,是應該到處去玩一玩的。正好上午我們倆炒了火鍋底料,下午我就陪你到處走一走。”
……
除了和陳坤傑敲定合夥開火鍋店的事情,打卡的事兒自然也要做。
作爲一個正常人,擁有系統,當然會有抑制不住立刻打卡的願望。
畢竟,就像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巧克力是什麼味道,李悠南肯定期待着下一個開盲盒開出的技能是什麼。
但是,中國這麼大,人生如果一直追着打卡點跑,未免太無聊。
所以,他也有一點點刻意壓制打卡慾望的意思,儘量以平常心態面對打卡,不讓打卡影響自己的節奏,這樣才能悠閒下來。
當務之急的事情做完後,自然要去打卡了。
重慶雖有兩個打卡地點,但嚴格來說,市區只有一個,在一家不起眼的火鍋店。
可真正到了火鍋店才知道,這個打卡任務幾乎囊括了整個重慶市。
內容是品嚐CQ市最出名的10家老字號火鍋。
隨後,李悠南的系統面板地圖上,出現了遍佈整個市區的10家火鍋店。
對於不怎麼能吃辣的李悠南來說李悠南這是個讓人悲傷的消息。
而眼下,還不能完成另外一個打卡任務。
另一個打卡任務在三峽。
值得一提的是,盧小蘭這個坑貨,作爲一名985名校生,竟然到了重慶才知道三峽原來有一部分在重慶。
那能怎麼辦呢?就去吃火鍋吧。
這幾天時間,李悠南知道自己會把這一年的火鍋都給吃光了。
……
前三天時間,李悠南都是一個人逛。盧小蘭自然忙着開學第一課,而且馬上就要進入軍訓狀態,沒什麼時間。
李悠南去他們學校逛了一下,差不多也算盡到了做表哥的本分。
他跟老媽報告了一下盧小蘭在這邊的情況,讓家裡的長輩放心。
而陳坤傑這三天時間,都忙着去辦理一些證照,包括和李悠南合夥開火鍋店的相關材料。
兩人搞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當然也沒弄得特別正規,主要是明確一下各自的義務和所佔的股份。
李悠南和陳坤傑在這一點上倒是極爲默契。
他們兩人都不是斤斤計較的人,但形式上還是很默契地敲定了這個方案,更多是爲了讓對方安心。
挺好的。
這樣的合作以後不會有什麼麻煩事。而且有限責任公司,將來如果要開分店也會比較好操作……如果有的話。 不過這是後話了。
陳坤傑忙着跑流程,李悠南嘛,自然就是四處逛一逛了。
除了去吃火鍋,當然要把CQ市裡有意思的地方都轉一轉。
頭一天下午,在解放碑周圍轉悠是免不了的。
高樓圍着的這塊碑,白天看就是平平無奇一箇中心點,可一到晚上燈全亮起來,整片商圈像活了過來。
李悠南沒特意擠到碑底下,就在旁邊花壇一坐,看下班的人流、拍照的遊客、拎着菜往回走的阿姨,混在一起特別有生活氣。
晚飯後往洪崖洞溜達,沒進去人堆裡,倒是被戴家巷崖壁步道吸引了。
往上走幾步,一回頭——整個洪崖洞的金色燈光從懸崖上鋪下來,江面反着光,確實像掉進動畫片裡。
千廝門大橋上車燈拉成一條流動的光帶,和底下吊腳樓的暖黃混成一片。
這種時候,站着多看一會兒,比急着拍照舒服多了。
第二天往山城巷走。
青石板路彎彎繞繞的,老牆縫裡鑽出黃桷樹的根,一路都有樹蔭。半道拐進白象居,這地方挺神奇,明明進了單元門是15樓,走出去又成了平地,就是短視頻平臺上經常出現的那種視頻的拍攝地點。
在連廊上歇腳時,正好望見長江索道的纜車慢悠悠從兩棟樓之間滑過去,底下是渾濁的江水,遠處是來福士幾棟帆船似的樓。
真的挺好的,比成都有意思多了。
這種魔幻,也就重慶能隨手撿到。
逛着逛着,李悠南也會忍不住想,要是當初四川和重慶沒有分家,那這地方大概纔是全國最厲害的省了吧……重慶加四川約等於一個小中國……
中國有的,重慶加四川大抵都有了……
中午一個人,在步道旁的小店吃了碗豆花飯。
木桶裝的豆花顫巍巍的,蘸水調得香而不燥,配一碗燒白,肥肉化在嘴裡。
隨後的一天,是工作日。
上午去坐長江索道,買了南站的單程票,沒排多久,車廂像個鐵皮盒子,擠滿了人,晃晃悠悠橫跨長江。看江面貨船拖着尾浪,看兩岸高樓像積木似地迭起來,六分鐘,一晃就過去了,出站時還有點意猶未盡。
下午再晃到李子壩,觀景臺上全是舉手機的人,列車穿樓那一刻,快門聲嘩啦啦響成一片,李悠南倒覺得,鑽進第一節車廂親身體驗纔有趣——眼看軌道直衝着居民樓窗臺去了,下一秒卻穩穩滑進樓肚裡。
這種設計,也就山城敢這麼玩。
再晚一點的時候,陳坤傑忙得差不多了,帶着李悠南去交通茶館,一進門像穿越回三十年前,掉漆的方桌條凳、嘎吱響的吊扇、蓋碗裡浮着的老蔭茶。
幾個大爺在角落下象棋,穿馬甲的茶倌拎着銅壺來回續水。
倆人窩在竹椅上,茶喝淡了也不着急走。
晚上當然要吃火鍋。
當李悠南提出來要吃火鍋的時候,陳坤傑還有一些驚訝,好奇地問:“你不是不吃辣嗎?”
李悠南深沉地說:“我是帶着任務吃火鍋的。”
是什麼任務,李悠南當然不會明說。
陳坤傑大爲震撼,有一些明白過來,李悠南這是在瞭解重慶人的口味,或者說重慶火鍋的味道!
一切肯定都是爲了開火鍋店的準備!
一時間他竟然有一些慚愧,說實話他是在火鍋店裡長大的,也是真正要立志開一家熱鬧火鍋店的人,竟然都沒有想過這一點,只是一味地閉門造車。
沒去那些排長隊的地方,陳坤傑推薦了一家巷子深處的老火鍋,既然正好是李悠南打卡的店之一。
環境嘛,就是那種典型的市井樣子,桌子板凳都油亮亮的,慢慢燙,慢慢吃。辣了就喝口唯怡豆奶,或者冰啤酒。
周圍都是本地人,聲音很大,熱氣騰騰的。
一頓火鍋吃了快兩小時,李悠南倒是感覺比之前要耐得住辣味了一點,證據是他要開水的時間比之前要晚了一些。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生活變得規律起來。
李悠南不再住酒店,而是索性住在陳坤傑那裡。
雖說陳坤傑自己單幹了,但父母對他還是挺好的。
除了這個門面,還給了他一個套二的小房子,李悠南過去正好可以佔用一間房。
陳坤傑有個女朋友,不過兩人並沒有同居。
他們在一起的時間比較短,那姑娘性格比較保守,相處了個把月,現在也纔剛剛進展到親個嘴的程度。
李悠南住過來以後,經常在房間裡聽到隔壁的陳坤傑對着電話嘰裡咕嚕說個不停。
聽不太清楚具體說的內容,大概是在和女朋友聊天。
白天的時候,由於重慶附近該逛的地方都差不多逛遍了,所以李悠南便將主要精力放在教陳坤傑炒火鍋底料這件事上。
在這個過程當中,李悠南越發深刻地感受到系統的強大。
商業火鍋底料的炒制和家常菜有着很大的不同,其特別之處在於量非常大。而量一大,火候就變得極難把握。
火候,聽起來似乎很玄幻,但實際上是有科學依據的。
最底層的邏輯在於,不同的食材物質變性的時間肯定是不一樣的,並且在不同的溫度下,釋放的香氣更是複雜多樣。
火候的本質,其實就是要讓動態變化的溫度和時間,儘可能地使不同的食材都能夠在最合適的溫度下釋放出最佳的風味。
然而,量增大以後,升溫所需要的時間、溫度持續的時長等等,都會發生變化。
這種變化進而導致佐料的比例以及放置的順序,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而系統賦予李悠南的能力是,他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計算,腦子裡自然而然地就會知道該在什麼時候放入什麼佐料,並且能夠隨着情況動態地做出調整。
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一種玄妙的領悟。
說實話,這種感覺根本沒有辦法直接教給別人。
不過,也有比較笨的辦法,那就是每次都把炒制底料的量確定下來,然後按照模板化的方式照着做,這樣就能逐漸讓陳坤傑找到感覺。
當陳坤傑知道在炒制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是處於動態變化之中的時候,他整個人都驚呆了。
他有些不可思議地說:“哥們兒,你真的刷新了我對廚藝這件事情的認知了,你到底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啊?”
李悠南點了點自己的腦袋,說:“這不是算出來的,而是一種感覺。你不用想那麼多,照着做就行了。等你炒的次數多了,慢慢地就會產生類似的感覺了。”
陳坤傑學得也十分認真。
畢竟他從小就在火鍋店裡耳濡目染,本來就知道一些基本的炒制方法,所以基礎性的東西李悠南也不需要過多去教他。
幾天以後,陳坤傑炒制的火鍋底料已經有模有樣了。
火鍋底料這東西,普通食客在吃的時候,進行橫向對比,確實不像其他商品那樣,可以直觀地對比出好壞。
就像數碼產品能夠直接查看參數,而味道這東西因人而異,很可能70分和100分的火鍋底料,在人的嘴裡品嚐起來,區別並沒有那麼顯著。但就是這一點點細微的區別,卻已經足夠讓其脫穎而出了。
陳坤傑現在用自己炒制的火鍋底料煮火鍋,吃得也格外享受。李悠南覺得他差不多已經可以出師了。
晚上的時候,李悠南把陳坤傑的女朋友叫了過來,三個人一起吃了一頓飯。
陳坤傑的女朋友,是一個既保守又熱情的姑娘。她時不時比劃着小拳頭嚇唬陳坤傑,可那一點點大的小拳頭,卻沒有一次忍心真正落在陳坤傑的身上。
反而每次都被陳坤傑當着李悠南的面調戲一番,弄得小姑娘嬌羞不已:“你啷個辣麼討厭……”
李悠南默默喝水。
第二天的時候,李悠南讓陳坤傑在炒制火鍋底料的時候,認真地給他拍攝了一段視頻。
拍攝的內容,就是炒制火鍋底料的整個過程。
現如今,不論是在重慶還是成都,這兩個川渝火鍋的大本營,人工炒制火鍋底料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了。
要擴張門店的話,僅靠人工根本無法滿足每日的銷售需求,所以工業化的製作方式必不可少。
但無論是李悠南還是陳坤傑,在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他們並不追求門店開得有多大,分店開得有多少,人工炒制火鍋底料這一傳統必須堅持下去。
爲了讓炒製出來的火鍋底料味道統一、標準一致,每一鍋炒制的量都是固定死的。
如此一來,比例、時間以及各個細節,都能夠精確下來,這樣炒出來的東西就大差不差。
陳坤傑現在已經開始暢想着將來廣收徒弟的場景了。
李悠南將拍好的視頻,發給了JK龍,然後頗爲得瑟地說:“龍哥,你看我徒弟炒的火鍋底料,差不多已經深得我真傳了。”
JK龍發了一個鄙視的表情過來,然後才說道:“這個小哥沒想到年齡不大,炒火鍋底料還挺有一手的,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的樣子。嗯,僅僅是這個火鍋底料的視頻,就足夠吸引人來吃了。這火鍋店,你真的入股了?”
李悠南迴復消息道:“那可不是嘛,接下來我還要爲火鍋店引流呢!”JK龍沉默了一下,問道:“這樣也好,你投了多少錢啊?”
李悠南說:“我沒投錢,就只是提供了這個火鍋底料的配方,還有免費幫忙裝修。”
JK龍這一次發的是翻白眼的表情,說道:“你入戲太深了,這火鍋底料的配方也是你的了是吧?就和玩積木學會木工一個道理對吧?”
李悠南發現,龍哥現在越來越喜歡發表情包了,他原本高冷的形象似乎越來越跑偏了,或許這傢伙實際上是個搞笑男。
JK龍接着說:“這個炒制火鍋底料的視頻,其實可以單獨發一個視頻,剪輯起來也比較簡單。反正你拍攝的素材已經很齊全了,給我一個小時,我就能搞定。剪好之後你直接發就行。”
李悠南迴復表示ok,沒問題。
一個小時以後,JK龍果然發來了視頻。
李悠南看了一遍,確認沒什麼問題,便選擇上傳。
在視頻的配文裡,他寫着:“徒弟在我的調教下,炒的這個火鍋底料真不錯,大家覺得呢?”
不出意料,當這個視頻發出去以後,李悠南收穫了一整個評論區的嘲諷。
其中點贊最高的一個評論是:“哦喲喲,他說他的徒弟!”
其他幾個高讚的評論,同樣是圍繞着“徒弟”這個說法來玩梗的。
大家的核心意思都是在吐槽他吹牛。
沒人信的。
李悠南看着大家的評論,覺得十分好笑,也不進行反駁。
沒想到這個視頻評論的數量,竟然是他所有視頻裡面增長速度最快的。
第二天,黃曉陽幫忙訂購的那批木料也終於送到了。
李悠南讓陳坤傑給自己拍攝視頻,又去附近租借了一套木工的工具,就在火鍋店裡哼哧哼哧地開始幹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