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左相

武平一月二十五,御史大夫祖珽再次上參,請求以吏部考評、刑部卷宗,對一部分德行有虧、貪贓枉法的官員予以罷免,皇帝準允。二十六日,祖珽再次上奏,言文宣以來,律法敗壞,先帝雖修撰《齊律》爲治國章典,然豪強跋扈,不以爲警。請求皇帝勒令司法部門加大法治力度,對不法人等予以重大打擊,當日夜間,皇帝加印的詔書就送到了刑部和大理寺、衛尉寺,這場從上部捲起的驚濤駭浪,終於席捲到了下層!

祖珽時機抓得很對,對那些戀權的六鎮子弟步步緊逼,一層層將權力盤剝而去,找的理由也是皇皇正大,只要是早在計劃中要踢出朝局的,早就蒐集好了足夠的案底,正好在彈劾時發力。不服?不服試試看,看是你頭鐵,還是大理寺和刑部的刑具厲害?抄家蒐證,這都不行,那就捏造證據再加上刑訊逼供,一條龍服務保管犯人服服帖帖!

不是這夥人力量不行,晉陽六坊,在利益問題上同氣連枝,作爲整個大齊的中堅階層,他們的力量毋庸置疑,他們不是沒有反抗過,可反抗過後換來的就是更加鐵血無情的鎮壓,祖珽這老貨豁出去的時候簡直就是油鹽不進,對他施加壓力沒有用,血書上奏也不管用!他們寫的奏疏何止上百,可都是毫無例外的石沉大海,上面給出的說辭是,皇帝在呂梁山行獵,這些無關內閣的奏疏,皇帝是沒有時間觀閱的。這時候,段孝言的倒戈,成爲了壓倒這個小集團的最後一顆稻草!

武平正月二十六,正在他們鼓起勇氣要與內閣死扛到底的時候,段孝言上了一封辭呈,說自己年邁,有病在身,已經不適合位列中樞了,請求回姑臧老家養老……段孝言身份和地位都足夠分量,是這個利益集團的代言人,領頭人物,核心所在!本身,勳臣們就對於要不要反抗皇帝的意志有些猶豫不決,之所以抱成團,也就是不想輕易捨棄那點權位和影響力罷了,同時,這也是他們對於皇帝底線的一種試探!

六鎮執國家權柄已經多年,是這個國家的特權階級,高氏歷代先帝,莫不是優容六鎮子弟,甚至草菅人命,有謀反之嫌,也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朝堂上、前線上,高氏君王對於六鎮的倚仗就更多,他們不會輕易的就開罪六鎮,往往給予這些勳門出身的子弟高官厚爵,加以籠絡。

可是這位皇帝偏不,他要做些什麼不會聽別人多說,任你如何求情,如何反抗,都在他的謀算之中,反彈越激烈,他鎮壓的就越殘酷。琅琊王謀逆,當天斬殺四千餘人,數家勳門被滿門抄斬,十數個家族一擼到底,遠躥邊州服役,胡長仁貶爲庶民,一度榮寵之極的陸令宣母子誅除三族,婁睿貪墨百萬之巨的軍餉(外人這麼覺得),當天便賜了一杯酒,賜死了事,平鑑與皇帝唱反調,意見相左,直接從閣臣遠放爲平州刺史,元景安、元文遙違制,剝除王爵,以待罪之身戍守邊州,僞周奸細禍亂朝廷,其中也不乏高官大臣,皇帝連問都不問,數百人被拉上街頭就地處死,近日內,又有一個足夠分量的大臣被押解進晉陽,捉拿下獄,進了大理寺審判,這人便是以才能高卓著稱的吏部尚書馮子琮!慢慢的,直到了這個時候,人們才慢慢意識到,在皇帝溫文親和的外表之下,藏着的是一顆多麼冷酷的心,他比歷代先君都要講道理,卻比歷代先君都要狠!

一時間滿朝風雨戛然而止,風住雨停,滿朝文武戰戰兢兢,不敢再冒頭爲背後之人搖旗吶喊,內閣加大工作的力度,十二個部門已經被整改完畢,有“問題”的朝臣,幾乎就是這樣走程序一般被清洗裁撤掉,從頭到尾無人敢有異議。尤其是,在汾州斛律光上奏自請解除左相一職之後,這種偏向於反抗的聲音就越來越小,到後來連意見也不敢有,內閣經過前期的艱苦,終於順風順水起來……

似乎已經獲得了勝利,但這還沒完呢。說要整頓法治,就要整頓法治,法律不是拿來當成擺設的,自此之後,皇帝以下,全都要遵循《齊律》!於是以下情況就時有發生,以往草菅人命的、惡意劫掠的、橫行不法的,統統抓了起來,更可怕的是大理寺、刑部的主官們甚至會一條條、一件件的搜查這些人以往的案底,數罪併罰,大牢裡只不過兩天而已,就已經趨於飽滿,有人心裡暗暗希冀,大牢塞不下了,這些鐵面閻王總該消停了吧?事實證明他們太天真了,刑部堂官們還有大理寺少卿厙狄士文一人給他們發了一個鏟子,不僅擴建了大牢,還在大牢裡的空白地帶玩命挖坑、砌磚、壘石頭,居然把大牢硬生生改造成了兩層的地牢!這下空間充裕了!六鎮二世祖們欲哭無淚,一時間大牢里人擠人,哀嚎聲震天……

這還不算啥,大理寺幾乎每天都有被鞭笞至死的人被擡出來,最可怕的是隻見進不見出,大理寺正卿南陽王高綽不愧是高家的種兒,別的本事不敢說,折磨人倒是很有天分,一時間什麼甕中鱉、老虎凳、梳洗、剝皮抽筋各種花樣統統傳出來了,還不帶重樣的!連冷硬心腸的厙狄士文都覺得看不下去,更何況是那些養尊處優的官老爺、二世祖們了,一聽說大理寺提審,各個都腿肚子發軟,抱着公人的大腿痛哭流涕,死活不肯挪窩,哭着喊着要去刑部,給點銀子打點說不定上洛王還能照顧一點,誰要跟南陽王那瘋子玩啊?!

六鎮有些人向來無視律法,殺漢人不用償命,罰款就行,而且他們沒錢的時候甚至會自動化身爲土匪強盜,公然搶劫,然後丟下“一錢漢,死不足惜”、“漢狗唯需殺卻”揚長而去,一種沒殺你已經夠意思了的感覺,就連這,司法部門居然都不敢過問!豈有此理!

這只是一個開端,從今往後,鮮卑人騎在漢人頭上作威作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高緯對於眼下局勢其實已經不太關心,他只是稍稍注意了一下,很快就覺得沒有多大意思了,事情比他想象之中的要好很多,他觀察了那麼久,其實已經明瞭了,六鎮早就不是過去的那個六鎮了,他們開始朝皇帝妥協,逼退他們一步,就可以逼退千萬步,讓他們一退再退,到死,都不會有勇氣翻出多大的浪花來,既然只是冢中枯骨,待宰羔羊,高緯又何必再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呢?

他開始將目光放向其他地方,比如,岳父斛律光的辭呈。其實這也早在高緯的預料之中,高緯看重斛律光,卻不想給斛律光過重的權柄,高緯一邊通過北周奸細朝斛律一家施壓,另一邊卻對皇后榮寵有加,明面上,充分給予了信任,連大齊最精銳的兵馬都盡操於斛律光之手,另行分封徵西大都督,節制五州兵事,可謂榮寵之極……這麼一些政治信號下來,斛律光也不能裝瞎子,當然要投桃報李,本來嘛,他身爲徵西大都督,從此要常年防守汾州、河東,根本不能入朝履行左相之權責,遞上辭呈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左相一職,該由誰來擔任?

段韶第一個排除,但剩下的那些人都不合適,不是太年輕,便是拿不出多好的資歷,一時間高緯到陷入了兩難境地,最後,他將目光鎖定了兩個人。一個是慕容儼,一個是皮景和,這兩個人比段韶的資歷還要高上幾分,不折不扣的開國元老。

慕容儼賞罰分明,善用兵馬,沙苑大敗,慕容儼全身而退,北齊伐樑、陳之時,也曾率軍征討,高洋對他評價頗高,言道:“自古忠烈,豈過此矣?”;皮景和自不用說,也是一個老怪物,高歡的時候,皮景和就是高歡的親信都督,後來征討奚人、契丹他都有份,精於騎射,弓馬嫺熟,彎弓射獵,箭無虛發,百步穿楊都是小意思,後來他在平定琅琊王餘孽上面也立過功勞,本來,高緯最中意的左相人選是他……不過……

高緯的眉蹙起,皮景和是他安置在淮北坐鎮的,將來伐陳伐樑,少不得要另置一方大都督,在高緯的棋盤之上,高寶寧坐鎮幽燕,震懾蠻夷,斛律光、高長恭鎮守汾州、河東,伺機西征,段韶、高延宗鎮壓晉陽,王琳穩坐鄴城,而南邊,則是皮景和、盧潛總舵全局,窺伺江陵和健康……那麼,這個人,就不能挪動了,高緯最終選定了慕容儼,詔書直抵光州,敕命慕容儼任左相之職!

武平一月二十九日,零星細雪落下,皇輿擺駕回宮。

新的朝局,忽然就拉開了序幕……

第二百七十九章望長安(二)第一百四十五章出乎意料第八章和士開的末日第一百一十九章突厥未來的展望第四百零九章詢問第一百七十四章北地烽煙(二)第一百七十八章長安亂(一)第三百章插翅難逃(三)第一百六十九章冬日小記(一)第八十六章宜陽——汾北之戰!(七)第三十五章醞釀第二百九十七章第五十六章後知後覺的徐陵一百一十二章第三百五十四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二)第二百六十六章梟雄的落幕(上)第二百六十七章梟雄的落幕(下)第六十六章考官人選第二百一十四章議和(中)第三百二十九章帝王城府(二)第十六章胡太后第三百零四章無非求碗熱湯喝第十一章糟老頭子壞得很第一百八十一章難眠第三百八十三章口袋第四百一十三章禪位(完)第二十二章小糯米糰子和元韻第八十章宜陽——汾北之戰!(一)第一百六十章尾聲(三)第一百五十五章議和(二)第二百九十二章金狼旗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歸(中)第五十一章出征(下)第十七章問罪胡長仁第二百一十四章議和(中)第一百八十三章五大詔第二百五十四章決戰:破圍之戰第三百八十九練兵第四百二十章朝貢(上)第一百三十五章雙方應對第一百零三章露出的獠牙!第三百三十章帝王城府(三)第三百五十二章多少寒光照鐵衣第二百零三章常平五銖錢第七十九章斛律光的盤算第一百零三章露出的獠牙!第四百一十七章岷州之戰(續)第一百三十七章傳授第一百二十九章流言可畏第一百三十三章平隴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運籌第二百零三章常平五銖錢第三百七十章碾輪第三百六十九章天道(上)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二百七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九章火藥第二百章坊市(一)第二百七十一章強盜第二百三十章首戰(一)第一百七十七章長安醉(三)第一百六十五章晉陽(上)第十八章聽候發落第三百七十章碾輪第三百八十五章赤心第二百六十二章獻捷第三十七章篡第三百八十六章義氣第三百九十七章決戰(二)第一百三十九章姚襄告破第三十七章篡第三百八十七章匹夫第十三章高緯的錢袋子第三百七十九進退第三百九十章三板斧第九十六章野望第三百三十七章劍指關中(一)第一百四十九章無歸(下)第三百一十三章議和(上)第二十六章樞密院第九十三章無題第二百二十三章取地於塔廟之下第一百九十七章左相第七十五章獨孤永業第三百八十五章赤心第一百八十三章五大詔第四百二十九章鉅變(上)第一百四十四章退路第四百零七章人選第三十一章拷問第三百二十四章悲歌(二)第三百六十六章國士第三百一十三章議和(上)第五十二章世家的力量第三十一章拷問第三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三十章鉅變第二百三十一章首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轉戰汾北第四百零二章決戰(尾聲下)
第二百七十九章望長安(二)第一百四十五章出乎意料第八章和士開的末日第一百一十九章突厥未來的展望第四百零九章詢問第一百七十四章北地烽煙(二)第一百七十八章長安亂(一)第三百章插翅難逃(三)第一百六十九章冬日小記(一)第八十六章宜陽——汾北之戰!(七)第三十五章醞釀第二百九十七章第五十六章後知後覺的徐陵一百一十二章第三百五十四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二)第二百六十六章梟雄的落幕(上)第二百六十七章梟雄的落幕(下)第六十六章考官人選第二百一十四章議和(中)第三百二十九章帝王城府(二)第十六章胡太后第三百零四章無非求碗熱湯喝第十一章糟老頭子壞得很第一百八十一章難眠第三百八十三章口袋第四百一十三章禪位(完)第二十二章小糯米糰子和元韻第八十章宜陽——汾北之戰!(一)第一百六十章尾聲(三)第一百五十五章議和(二)第二百九十二章金狼旗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歸(中)第五十一章出征(下)第十七章問罪胡長仁第二百一十四章議和(中)第一百八十三章五大詔第二百五十四章決戰:破圍之戰第三百八十九練兵第四百二十章朝貢(上)第一百三十五章雙方應對第一百零三章露出的獠牙!第三百三十章帝王城府(三)第三百五十二章多少寒光照鐵衣第二百零三章常平五銖錢第七十九章斛律光的盤算第一百零三章露出的獠牙!第四百一十七章岷州之戰(續)第一百三十七章傳授第一百二十九章流言可畏第一百三十三章平隴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運籌第二百零三章常平五銖錢第三百七十章碾輪第三百六十九章天道(上)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二百七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九章火藥第二百章坊市(一)第二百七十一章強盜第二百三十章首戰(一)第一百七十七章長安醉(三)第一百六十五章晉陽(上)第十八章聽候發落第三百七十章碾輪第三百八十五章赤心第二百六十二章獻捷第三十七章篡第三百八十六章義氣第三百九十七章決戰(二)第一百三十九章姚襄告破第三十七章篡第三百八十七章匹夫第十三章高緯的錢袋子第三百七十九進退第三百九十章三板斧第九十六章野望第三百三十七章劍指關中(一)第一百四十九章無歸(下)第三百一十三章議和(上)第二十六章樞密院第九十三章無題第二百二十三章取地於塔廟之下第一百九十七章左相第七十五章獨孤永業第三百八十五章赤心第一百八十三章五大詔第四百二十九章鉅變(上)第一百四十四章退路第四百零七章人選第三十一章拷問第三百二十四章悲歌(二)第三百六十六章國士第三百一十三章議和(上)第五十二章世家的力量第三十一章拷問第三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三十章鉅變第二百三十一章首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轉戰汾北第四百零二章決戰(尾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