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後記四十五內閣那些改革派們

皇家學會的副總會長呂概,帶着滿頭霧水進城,稀裡糊塗的進了秦國敬大長公主第。

大長公主以前也經常邀請學者,但從沒有單獨邀請過誰啊。

而且,本會長最近很忙有沒有。

“呂概拜見殿下。”

“呂會長請坐。”

爲了避嫌,會面不在室內,而是那處名叫立雪閣的水榭。

極品綠茶端上來,呂概朝侍女點頭致謝。

朱棠溪接過青鸞拿來的袋子:“聽說雲南也開始廣種菸草,但最好的菸絲還是出自南洋。這是一位長輩從南洋帶回來的,我分辨不出好壞,還請呂會長嘗一嘗。”

又是好茶,又是好煙,呂概感覺事情有點難辦。

他也不繞彎子,直接問道:“殿下有什麼吩咐,儘管說一聲便是。”

朱棠溪問道:“如今的水泥需要改進嗎?”

呂概回答:“現在市面上的水泥有兩種,各有優劣,皆須改進。這幾十年來,着手改進水泥的人很多。也陸陸續續取得一些成果,比如加入某些物料煅燒,但總體上還未取得質的突破。”

朱棠溪又問:“現在最好的冶煉爐是哪種?”

呂概說道:“高爐和轉爐。工人攪拌鐵水,過於危險和辛苦,於是在四十年前,有人提出了轉爐的想法。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轉爐鋼材,早期轉爐的爐溫相對較低。”

“直至七年前,萬、何、徐、薛四位先生,終於成功製得穩定可用的轉爐用鋼。萬先生連跳四級晉升翡翠學士,何、徐、薛三位工匠也破格錄爲碧玉學士。”

朱棠溪說:“我記起來了。萬先生晉升翡翠學士那年,我剛從皇宮裡搬出來住。可否留下萬先生的通信地址?”

呂概提醒道:“殿下直接召見都可以,但這種轉爐用鋼是朝廷機密。目前全國只有四處官營鋼廠可以製造,私人膽敢仿造形同謀反。”

“那民間就沒有轉爐了?”朱棠溪問。

呂概說道:“其他官營鋼廠和民間鋼廠,可以花錢向那四大鋼廠定製轉爐。但不能打聽鋼材配方,防止被泄密到海外。”

朱棠溪又問:“可生產轉爐的官營鋼廠,距離洛陽最近的是哪家?”

呂概說道:“徐州鋼廠。萬學士便在徐州鋼廠做知監,別看其官職不是很高,但他的官銜已是從一品。就連他那娘子,也獲封了一品誥命。”

朱棠溪要問的已經問完了,親手把一袋菸絲遞過去。

這是在送客。

呂概致謝接過,拿着菸絲告退,稀裡糊塗離開公主家。

他一路上都在馬車上思考,結合公主提出的那些問題,猜到是有誰想改進水泥。

呂概對此沒啥研究。

轉爐屬於大明的頂級機械設備,雖然可以花錢向四大鋼廠訂購,但每訂購一臺都需要提交工部審批!

泄露轉爐用鋼的配方,民間私自仿製轉爐,都跟私藏軍火一個罪名。

這是鼎泰帝頒佈的法令,他擔心有人悄悄大規模打造軍械。

……

謝衍接到公主的書信,着實被驚了一下。

這個時空的大明,居然已經搞出轉爐鍊鋼法了?

不過“轉爐”二字,讓謝衍喚醒類似記憶。

土木老哥們的必修課《土木工程材料》裡面,有一章專門講如何製備水泥。雖然基礎配方講得很細,但製造水泥的機械,卻一句話配一張圖片就帶過。

謝衍只知道,製備水泥需要用到“迴轉窯”,圖片是一個長長的大管子。

除了大管子的外殼,什麼也看不到,鬼知道水泥迴轉窯裡面長啥樣。

謝衍心想:水泥迴轉窯,會不會跟轉爐一樣會轉呢?

早期水泥燒製,用的是傳統立窯,想盡各種辦法增加爐溫。

波特蘭水泥發明出來之後,雖然廣受追捧,但由於爐溫不穩定,水泥質量也良莠不齊。

又過了半個世紀,纔有人造出第一臺水泥迴轉窯,水泥工業才宣告基本成型。

謝衍決定行動起來。

他先去江左村拜訪老會長,又進城拜訪工部陳尚書,接着再次前往公主家裡做客。

拿着老會長、陳尚書和大長公主的三封推薦信,謝衍又帶上自己的芙蓉學士玉佩,終於成功進入工部的資料庫。

有一位工部主事全程陪同,既方便幫謝衍查找資料,也監督防止謝衍帶走絕密資料。

謝衍請這位工部主事,找出全國各種爐、窯的圖紙。

一連好幾天,謝衍都在查閱資料。

……

朱棠溪卻是等着太后接見。

直至兩天之後,葉太后纔派人來召見她。

陶金鳳正在旁邊輔導小皇帝做作業,葉太后把朱棠溪叫去隔壁的偏廳。

“聽說你邀請那位謝學士打馬球了?”葉太后一臉吃瓜表情。

朱棠溪說:“還請他到家裡坐了坐。”

葉太后問道:“他志不在仕途?”

朱棠溪點頭:“謝六郎一心鑽研學術,最近還忙着改進水泥工藝。”

葉太后微笑道:“何時需要賜婚,你儘管進宮來說一聲。”

朱棠溪問:“內閣還在吵嗎?”

葉太后嘆息:“唉,吵了好幾年。吵出一個結果,就頒佈一道政令,然後又關起門來繼續吵。”

七位閣臣,至今意見不統一。

他們全都同意改革,但具體怎麼改,卻有着巨大分歧。

尤其是跟土地有關的!

……

內閣,又一次會議。

出身低級軍官、號稱勤王首義的袁懷義,此刻老態龍鍾坐在那裡,眼睛半眯着似乎隨時都能睡着。

他來自黑龍江畔,根基實在太淺,如今連軍權都沒了,入閣之後就一直裝聾作啞。

隨便你們怎麼吵,別打擾老子睡覺就行。

“先改革工商,農業不能動,尤其是田畝不可清丈!”副相葛從信大聲嚷嚷。

首相鄧公武說:“可以先不動農業,但最遲三五年內必須對農業下手。如今不但兼併加劇,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也捲土重來。若非有大量海外糧食可以調來救災,每逢災荒年月不知會出現多少民亂。”

葛從信說:“既然能從海外調糧,那就先別去碰它。恆河入海口一帶,已經驅使印度土著墾殖數十年,如今把漢民遷徙過去又是大糧倉。”

幾十年前,大明出兵幫助犀那王子復國,犀那王子便把恆河三角洲贈送給大明。

爲啥獻土那麼爽快?

因爲中世紀的恆河三角洲,遍佈紅樹林和沼澤地,根本就不是什麼大糧倉,反而瘴氣橫行死亡率極高。

大明在那裡建了一個港口,駐軍也不是很多,離港口較遠的地方根本不管。

但有一件事情,卻堅持做了幾十年。

即以南亞次大陸東岸的中部沿海地區爲殖民地,不斷往那裡的總督府遷徙漢民。被漢民搶佔土地的本地人,則扔到恆河三角洲去開墾。

同時,運用自古以來對付草原民族的辦法,對印度諸國進行分化拉攏。說白了,就是英國攪屎棍那套。

大明不允許印度有強國出現,稍微哪個邦國有崛起的徵兆,就拉着一大堆小國去圍毆。大明只須出一兩千精銳,剩下的全是印度各邦國部隊。

打仗獲取的戰爭俘虜,大明也會低價購買,一股腦兒扔去恆河三角洲墾荒。

幾十年過去,恆河三角洲已出現大片的肥沃農田。

葛從信的施政理念很簡單,就是吸海外殖民地的血,給土地兼併加劇的大明續命。而漸漸耕熟的恆河三角洲,即爲大明的下一個血庫。

鄧公武質問:“如果出現全國性的天災,本土各省皆流民匯聚,海外糧食還能管用嗎?救得了一省的災,可同時救得了十省災荒?”

葛從信說道:“十省災荒,還是救得了的,不過需要出動一下軍隊平亂。自古至今,那種情況再正常不過。國朝現在雖然兼併加劇,但老百姓過得算是極好,自秦漢以降哪個盛世比得過當下?”

鄧公武大怒:“你這就是裱糊匠做法!”

“還能怎樣做?”葛從信說道,“大明的官員,哪個沒學過前宋的變法史。從王臨川到那蔡京,哪次清查田畝不搞得一團糟?王臨川清查田畝,那是不得不爲之,因爲趙宋朝廷已經沒錢了!”

“現在的大明國庫,息兵多年已漸漸充盈。既然國庫有錢,你查那田畝作甚?你我二人,還有在座諸君,誰能像太宗朝那樣清查田畝?必然搞得天下大亂!”

鄧公武也知對方說得有道理,他語氣稍緩說:“事情再難做,總得有人去做。你我不查,難道留給後人,在難挽頹勢的時候去查?”

葛從信說:“一點小亂子我不怕,我怕的是天下大亂啊!怕的是我們好心辦壞事!”

鄧公武看向其他閣臣,視線所及之處,衆人紛紛低頭。

有王安石和蔡京的前車之鑑,所有閣臣都小心翼翼,能不碰田畝就儘量不碰。因爲,他們擔不起攪得天下大亂的罵名。

而且大明有工商稅撐着,還能從海外領地持續吸血,根本沒有到必須清查田畝的地步。

查不動的。

一查就亂,而且亂起來之後,必然是無數小民買單。

說不定還會因此加劇兼併!

朱國祥、朱銘搞的攤丁入畝,已然徹底掉入“黃宗羲定律”的陷阱。

攤丁入畝時廢除大量苛捐雜稅,把剩下的雜稅全部攤入田畝。現在,攤進去的雜稅理所當然要收,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捲土重來。

而且由於在土地兼併的同時,出現大量“飛灑”之類現象,許多百姓莫名其妙要承擔不屬於自己的雜稅。

排名第五的閣臣楊正夫,見正副宰相都沒說話了,於是發言道:“我覺得還是用上次討論出的辦法。第一,整頓工商稅,用增加的工商稅,去充盈中樞和地方財政;第二,地方財政因工商稅而充盈之後,勒令地方取消各種違規雜稅。”

“至於農業,還是先擱置吧。”

排名第三的閣臣候光,立即附議道:“我贊成擱置農業方面的改革。”

“我也贊成。”

“附議。”

“我也贊成。”

“……”

一位位閣臣陸續表態,只剩鄧公武和袁懷義。

袁懷義睡着了。

鄧公武一聲嘆息,他無法違抗衆意,有太后和皇帝支持也不行。

他跟這些大臣一樣,大家的根基都還不穩,需要抱團才能推行改革。

這一屆的閣部院大臣,跟工商業暫時牽扯不深,但一個個都出自士紳之家。

他們支持改革,是改革工商業,尤其是提高某些行業的工商稅。

這次改革的本質,是大地主對資本家的一次反撲!

等他們再發展幾年勢力,就會漸漸跟資本融合,到時候連工商業都不會再針對了。

葛從信也不好跟鄧公武鬧翻:“鄧相公,擱置爭議是最好的結果,否則再吵十年也吵不出所以然來。不如先談點實際的,譬如早就變成一紙空文的工商法令,如何把它們真正落實或者乾脆廢除。”

排名第六的閣臣張育說:“禁止權貴和官員的近親經商,這個就可以廢止。他們隨便找個奴僕,就能推出來經營工商業,藏起來彎彎繞繞還不好查。索性只禁止本人經商,真出了事情,一查一個準。”

鄧公武掃了張育一眼,知道這些傢伙迫不及待了,想名正言順讓親屬經營某些早就盯上的產業。

這玩意兒攔不住的,就像張育所說的那樣,隨便扔個奴僕出來就能繞開禁令。只要主人的權勢不倒,那些奴僕就不敢私吞股份。

不如擺在檯面上!

“誰支持廢除這道禁令?”鄧公武問。

閣臣們紛紛舉手贊成。

只有袁懷義老先生還在睡覺。

鄧公武說:“既然都同意了,那我擬個陳條稟奏陛下。從去年撤換地方官員至今,地方吏治已經有所好轉,改革工商稅也可以着手了。接下來半個月,彙總討論閣部院遞交的稅改方案。散會!”

鄧公武轉身離去,其餘閣臣都面帶微笑。

等所有閣臣全部離開,會議書記官才喊道:“袁相公,袁相公,該醒醒了。”

袁懷義慢慢睜開眼睛:“會開完了?”

“開完了。”書記官笑道。

袁懷義顫顫巍巍站起,拄着柺杖慢吞吞走出會議室。

三年多以前,這位還活蹦亂跳呢,領着陝西兵馬直取洛陽,甚至親自騎馬衝到潼關勸降守軍。

不知咋的,一進京就老邁不堪了。

第1249章 後記一百零五謝老六終於有自己的小窩了第908章 0903【不對稱海戰】第348章 0343【傳檄天下】第1056章 1051【死兵衝鋒也無解】第1010章 1005【武人內訌】第549章 0544【趙桓的思想覺悟】第1237章 後記九十三買這胡姬一文錢沒花第552章 0547【王者無外】第492章 0487【金國行記】第787章 0782【奸臣的謀劃】第59章 0056【追悔莫及】第1190章 後記四十六我來養你啊第289章 0284【征討蠻夷】第365章 0360【滿朝賢良】(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83章 0678【大理西夏互吹牛逼】第1143章 1138【終章】第413章 0408【PUA大師朱院長】第131章 0126【宋雜劇】第1217章 後記七十三化學標準與滄州二駿第1240章 後記九十六無憂洞每隔二三十年就要清理一回第1178章 後記三十四金陵十二釵之黛玉寶釵第335章 0330【兵臨城下】第731章 0726【出海出海】第449章 0444【徽宗禪位】第209章 0204【誘捕】第1070章 1065【帶路黨纔是仁人義士】第851章 0846【遷都準備】第796章 0791【皇位交接】第968章 0963【我逃走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26章 0025【公私】第249章 0244【搗毀淫祠】第730章 0725【耶律大石的西遷之念】第756章 0751【道家吐納術之吸氧派】第1056章 1051【死兵衝鋒也無解】第511章 0506【財政確權】第38章 0037【受教了】第80章 0076【悲天憫人朱院長】第1185章 後記四十一誰是誰的獵物?第583章 0578【一個比一個激進】第149章 0144【元宵前夜】第963章 0958【四個3遇到滿手炸彈】第103章 0098【涮羊肉】第369章 0364【夔州與夔門】第427章 0422【休戰】第443章 0438【春社首演】第272章 0267【立道】第133章 0128【解元】第496章 0491【處理軍隊】第1108章 1103【熱情的土著】第1097章 1092【段譽的手段】第477章 0472【又換宰相唄】第282章 0277【回回炮】第35章 0034【殺人放火受招安】第562章 0557【大食商人】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87章 0082【行酒令】第1108章 1103【熱情的土著】第1166章 後記二十二大明不夜城之洛陽第377章 0372【奇襲變陣戰】第36章 0035【控水旱育秧】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1200章 後記五十六第一次進皇宮第1032章 1027【用假金礦騙人去馬六甲】第719章 0714【進軍平型關】第555章 0550【耶律大石的人】第369章 0364【夔州與夔門】第347章 0342【討獨夫趙佶檄】第257章 0252【寡婦收割者?】第778章 0773【海盜來襲】第364章 0359【觀政七】第483章 0478【系巾爲號】第487章 0482【東京之亂】第569章 0564【範氏起兵】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84章 0079【有本事的陸提學】(求訂閱)第278章 0273【品官婚禮】第1083章 1078【顧家好男人】第963章 0958【四個3遇到滿手炸彈】第546章 0541【爹做人質兒掌兵】第703章 0698【請神容易送神難】第509章 0504【高太尉回京】第187章 0182【進獻大補丸的蠢道士】第46章 0044【祝主簿的謀劃】第212章 0207【深深的無力感】第813章 0808【人心渙散】第49章 0047【投奔】第1216章 後記七十二辦公室play第439章 0434【可憐夜半虛前席】第451章 0446【天駟監】(爲盟主龍翔升騰加第341章 0336【一塌糊塗的利州】第816章 0811【追殺變血戰】第511章 0506【財政確權】第102章 0097【山寨裡的女人】第88章 0083【王炸】第981章 0976【將軍射虎】第294章 0289【苴猛出兵】第950章 0945【李察哥對陣韓 嶽】第400章 0395【未戰先撤】(爲盟主孤獨症貓第256章 0251【蜀地望族】(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68章 0663【合扎猛安又死幾百】
第1249章 後記一百零五謝老六終於有自己的小窩了第908章 0903【不對稱海戰】第348章 0343【傳檄天下】第1056章 1051【死兵衝鋒也無解】第1010章 1005【武人內訌】第549章 0544【趙桓的思想覺悟】第1237章 後記九十三買這胡姬一文錢沒花第552章 0547【王者無外】第492章 0487【金國行記】第787章 0782【奸臣的謀劃】第59章 0056【追悔莫及】第1190章 後記四十六我來養你啊第289章 0284【征討蠻夷】第365章 0360【滿朝賢良】(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83章 0678【大理西夏互吹牛逼】第1143章 1138【終章】第413章 0408【PUA大師朱院長】第131章 0126【宋雜劇】第1217章 後記七十三化學標準與滄州二駿第1240章 後記九十六無憂洞每隔二三十年就要清理一回第1178章 後記三十四金陵十二釵之黛玉寶釵第335章 0330【兵臨城下】第731章 0726【出海出海】第449章 0444【徽宗禪位】第209章 0204【誘捕】第1070章 1065【帶路黨纔是仁人義士】第851章 0846【遷都準備】第796章 0791【皇位交接】第968章 0963【我逃走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26章 0025【公私】第249章 0244【搗毀淫祠】第730章 0725【耶律大石的西遷之念】第756章 0751【道家吐納術之吸氧派】第1056章 1051【死兵衝鋒也無解】第511章 0506【財政確權】第38章 0037【受教了】第80章 0076【悲天憫人朱院長】第1185章 後記四十一誰是誰的獵物?第583章 0578【一個比一個激進】第149章 0144【元宵前夜】第963章 0958【四個3遇到滿手炸彈】第103章 0098【涮羊肉】第369章 0364【夔州與夔門】第427章 0422【休戰】第443章 0438【春社首演】第272章 0267【立道】第133章 0128【解元】第496章 0491【處理軍隊】第1108章 1103【熱情的土著】第1097章 1092【段譽的手段】第477章 0472【又換宰相唄】第282章 0277【回回炮】第35章 0034【殺人放火受招安】第562章 0557【大食商人】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87章 0082【行酒令】第1108章 1103【熱情的土著】第1166章 後記二十二大明不夜城之洛陽第377章 0372【奇襲變陣戰】第36章 0035【控水旱育秧】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1200章 後記五十六第一次進皇宮第1032章 1027【用假金礦騙人去馬六甲】第719章 0714【進軍平型關】第555章 0550【耶律大石的人】第369章 0364【夔州與夔門】第347章 0342【討獨夫趙佶檄】第257章 0252【寡婦收割者?】第778章 0773【海盜來襲】第364章 0359【觀政七】第483章 0478【系巾爲號】第487章 0482【東京之亂】第569章 0564【範氏起兵】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84章 0079【有本事的陸提學】(求訂閱)第278章 0273【品官婚禮】第1083章 1078【顧家好男人】第963章 0958【四個3遇到滿手炸彈】第546章 0541【爹做人質兒掌兵】第703章 0698【請神容易送神難】第509章 0504【高太尉回京】第187章 0182【進獻大補丸的蠢道士】第46章 0044【祝主簿的謀劃】第212章 0207【深深的無力感】第813章 0808【人心渙散】第49章 0047【投奔】第1216章 後記七十二辦公室play第439章 0434【可憐夜半虛前席】第451章 0446【天駟監】(爲盟主龍翔升騰加第341章 0336【一塌糊塗的利州】第816章 0811【追殺變血戰】第511章 0506【財政確權】第102章 0097【山寨裡的女人】第88章 0083【王炸】第981章 0976【將軍射虎】第294章 0289【苴猛出兵】第950章 0945【李察哥對陣韓 嶽】第400章 0395【未戰先撤】(爲盟主孤獨症貓第256章 0251【蜀地望族】(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68章 0663【合扎猛安又死幾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