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0547【王者無外】

胡安國捧着太子增批的《禮記》,精神恍惚走到外邊,擡頭一看感覺太陽過於刺眼。

孟昭見狀笑了笑:“先生何必如此,太子增批的只是《內則》,又沒有強行增批《大傳》。一點小事,無傷大雅。”

胡安國緩了一口氣,點頭說:“確實。”

兩人又聊幾句,各自回去辦公。

《禮記》是對先秦禮法的總結,進而引導確立後世兩千年來,中國人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教育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美學思想等等。

其中,《王制》講的是治國理念、學校教育、喪葬養老等等。

《大傳》講的是宗法制度,這玩意兒也是有積極意義的,甚至可說能夠推動中華文明發展。

《內則》講家庭內部的禮儀規則,同時還包含飲食制度。但它講得太細了,具體到個人行爲準則,近現代批判的吃人禮教,很多都可以在這篇找到影子。所以朱銘也對其頗不認可,非要增加批語不可。

朱銘對於婚姻的增批,並非以男性視角搞雙標,它有着具體的社會道德背景。

夫妻和睦,父母讓離婚,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底層貧苦家庭,因爲兒子討媳婦是要考慮經濟成本的。它肯定發生在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家庭,而女方的孃家也會有一定社會地位,朱銘的增批給女方孃家提供了火力。

這樣保護婚姻,就算公婆日常刁難,也會礙於女方孃家和社會輿論壓力,不敢做得太過明目張膽。真被刁難得過不下去了,女方也可以提出和離,而不是遭到公婆命令休妻。

和離與休妻,還是有區別的。

而夫妻不睦,父母卻不讓離婚。在巨大的家庭壓力和道德壓力下,丈夫還要堅持離婚並鬧到官府的,要麼是對妻子不忠、對父母不孝的王八蛋,要麼就是夫妻倆確實矛盾重重過不下去。

這種情況,朱銘讓判案官員酌情判決離婚,而官員礙於傳統道德,在多數情況下是不會判離的。

兩處增批,都是在給弱勢方增加砝碼,並且還不一定能夠成功。

《國朝禮記正義》這本書,胡安國只是擔任總編而已,屬於翰林院內好幾個學派的妥協產物。

胡安國拿回翰林院,讓諸派學者慢慢觀看。

衆人看完太子增批,大部分都沉默了,少數憤怒或歡喜的,也不敢當衆表露出來。

唉,還是慢慢編《春秋傳》吧,胡安國悄無聲息回到辦公室。

歷史上那本《春秋傳》,是胡安國受靖康刺激而編成的。他身爲“秦黨黨魁”,當時搞得裡外不是人,在秦檜正式主持議和時,胡安國其實已經辭官隱居了,並在隱居期間把這本書給寫出來。

通篇總結就四個字:尊王攘夷!

大一統是尊王,當時兵頭子遍地,農民起義頻發,胡安國說大家要聽皇帝的話。

大復仇是攘夷,反對議和,號召報仇。

而且,胡安國把很多《公羊傳》都沒註解爲復仇的句子,強行理解爲是在宣揚復仇。

整體的復仇觀點,說白了就是宣揚抗金思想:

第一,臣子對君父有討賊復仇的義務;

第二,不能跟仇國恢復邦交,更不能議和;

第三,與仇國作戰,雖敗猶榮;

第四,反對九世復仇,因爲這一代不復仇,下一代多半會忘了仇恨,就算沒忘也缺少切膚之痛。這一代如果不能復仇,下一代還是算了吧,不要把子孫拖入無休無止的復仇深淵。

現在的胡安國,更側重於闡述大一統。

趙佶、趙桓曾經是他的君父,但朱銘並未弒君,這兩位前朝皇帝還活着呢,所以胡安國用不着給君父復仇。

胡安國甚至主動爲朱銘造反找理由,譬如“國之所以爲國者,德也”,批評趙桓、趙佶爲“君失其德而故失其國”。

又說大明爲新朝正碩,國內割據勢力應該放棄抵抗,包括宋徽宗、鐘相都該歸順朝廷完成大一統。又言燕雲、河套、西域、大理、交趾,皆爲華夏故土,必須完成國土統一,同時這也是在對蠻夷展開復仇。

胡安國坐在辦公桌前,閉目回憶今日的對話,再聯想到皇帝、太子的種種政令。

猛地,胡安國彷彿看到董仲舒站在自己面前。

他知道自己該寫什麼了!

《春秋》除了宣揚尊王攘夷,搞大一統、大復仇之外,還可以是改革制度之書。

董仲舒當年使用《春秋》時,就陰戳戳賦予其改革意義。後世康有爲搞維新變法,便順着董仲舒的思路,宣稱“《春秋》專爲改制而作”。

胡安國臉上露出微笑,提筆寫道:“《春秋》微言大義。大義者,尊王攘夷也。微言者,改立法制也。”

只要不跟自己的核心理念相悖,胡安國在學術上願意變成太子的形狀。

這廝寫完一篇文章,翌日便去求見太子。

朱銘看完頓時展露笑容,點頭讚許:“胡先生不愧是當世大儒!”

在胡安國的文章裡,朱國祥、朱銘的改制創新,跟王安石的變法改革完全不同。

王安石變法,變的是大宋祖宗之法。

朱國祥、朱銘屬於新王改制,是合理合法合乎儒家精神的。“通三統”是聖賢之言,新王創立新的法制就是在履行聖人教誨。 因爲隋唐宋的制度,都有其缺點,所以它們纔會亡國。

同時它們又各有優點,所以它們才能取代前朝。

通三統的意義在於,採納前面幾個朝代的優點,摒棄那些朝代的缺點,根據現有的情況進行統合,從而創立最適合新朝的法度。

所以,朱氏父子不管怎麼改變制度,那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有的地方改錯了還可以再改回來。

大明版的胡安國《春秋傳》,正式確立其思想基調,即:通三統(改革制度)、大一統(皇帝集權)、大復仇(領土擴張)。

胡安國說:“昨日受太子殿下言語啓發,臣於《春秋》又有領悟,因此才寫出這篇拙文。”

朱銘畫大餅道:“等先生寫成《春秋傳》,我定向陛下舉薦先生爲觀文殿大學士。”

“不敢有此殊榮,臣實惶恐。”胡安國面帶微笑,顯得那麼雲淡風輕。

北宋皇宮裡的大殿,名字暫時都沒有改。

觀文殿大學士屬於加官,榮譽稱號而已,宋代一般授予給宰相。

但也有例外,比如徐處仁,就以大名知府的身份,獲授觀文殿大學士頭銜。

www¤Tтkд n¤C○

此大明非彼大明,一來就給閣臣定下官職品級,不用依靠大學士的名頭做事。所以大明新朝的殿閣大學士,跟閣臣宰相有所聯繫,但兩者並未進行綁定。

朱銘反覆閱讀這篇文章,猛地喊道:“拿彩幣來!”

彩幣,其原意並非錢幣,是皇帝賞賜大臣的財帛統稱,它可以是刀劍、駿馬和布匹。

但到了大明新朝,它就真的變成錢幣。

胡安國捧着剛領到的彩幣,忍不住仔細打量起來。

五枚金幣,五枚銀幣,並非傳統的外圓內方形制,而是厚厚的圓形錢幣。正面爲日月圖案,背面印着“壹兩”字樣,側面還有鋸齒防止故意磨損。

朱銘笑着說:“這是新朝的金銀幣,分爲御賜和民用兩種。御賜彩幣,日月圖案有略微不同。一個金銀幣爲法定一兩,裡面摻了些雜質,免得金銀過軟易變形。”

胡安國問道:“今後民間也用嗎?”

朱銘點頭道:“銅錢過於沉重,金銀又使用不便,於是鑄造這種金銀幣,用來方便民間大額交易。”

鑄造金銀幣的鑄錢監,目前只設立了兩所,一在漢中,二在洛陽。

等山東徹底穩定之後,山東也會設一所,因爲那裡盛產金銀。

說是鑄幣,其實是用水力鍛壓的。

一枚金銀幣,金銀含量只有85%,既能防止錢幣變形,也能靠鑄幣來賺錢。

朱銘說道:“舊宋鑄造的金銀銅錢,依舊可以使用,但不會再行鑄造。官府收到的舊錢,會逐步熔了另鑄新錢。”

胡安國連忙說:“統一貨幣,此亦新王通三統也。”

宋徽宗時期搞出許多大額銅錢、夾錫銅錢,大明新朝是不予認可的。

別說大明朝廷,就連舊宋朝廷自己都不認。明明是朝廷鑄造的錢幣,收稅時官府卻不要,因爲那玩意兒的實際幣值太低了。

不過從北宋中期開始,由於貨幣需求量劇增,而銅產量又嚴重不足,導致全國都在鬧錢荒。

大明新朝也銅儲量不足,所以在收稅的時候,允許百姓用大額銅錢折價交稅。收上來的老式銅錢,逐步進行熔鍊重鑄,可以回收許多鑄幣原料。

具體怎麼折價,按當地實際幣值計算,這種做法可操作空間極大,肯定有官吏欺上瞞下從中漁利。

但從長遠來看,短時間的損失可以接受。

當然,夾錫錢、夾鉛錢堅決不收!

胡安國拿着金銀幣,面帶春風回到翰林院,他是第一個獲賜新式彩幣的人。

只賞賜五兩金幣、五兩銀幣,這並非朱銘太摳門,反而是古代賞賜的常態。動輒賞賜金銀千兩,那才屬於反常呢。

胡安國離開之後,朱銘再次閱讀此文。

他極爲喜歡這篇文章,雖然扭曲了《春秋》原義,但經典不就是用來扭曲的嗎?

漢武帝當年重用董仲舒,就是爲了統一思想,爲自己北擊草原提供理論依據。

當時用“大復仇”來對外戰爭,實際上非常牽強,因此還加上一句“天下爲一,春秋之義,王者無外”。

王者無外,就是漢武帝時期,對《春秋》大一統、大復仇的新定義。

在這種思想的加持下,估計今後的大明使節,會跑去國外故意挑事兒,爲大明擴張提供“大復仇”藉口。

第71章 0067【大宋周亞夫】第829章 0824【完顏宗翰提前發動】第77章 0073【陸提學】第696章 0691【朱皇帝要辦神童班】第1189章 後記四十五內閣那些改革派們第132章 0127【與科舉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第415章 0410【師旅團營】第14章 0013【三字經】第263章 0258【準備鑄炮】第183章 0178【當衆表揚】第479章 0474【宗澤 王彥與岳飛】第270章 0265【提親】第153章 0148【殿試考“煉丹”】第1028章 1023【移民的鄉愁】第957章 0952【攻城拔寨】第439章 0434【可憐夜半虛前席】第437章 0432【發明和教育】第1175章 後記三十一新聞學的魅力第173章 0168【賜官賜號賜宅賜錢賜車賜僕】第532章 0527【大人,時代變了】第180章 0175【李浪子】第1146章 後記三大明已開國131年第50章 0048【造反要從娃娃抓起】第1006章 1001【懷璧其罪】第46章 0044【祝主簿的謀劃】第1109章 1104【新金山】第1234章 後記九十不解風情謝老六第78章 0074【真假夜襲】(求首訂)第1115章 1110【三十斤?】第894章 0889【三人御前論戰】第692章 0687【秦檜愛種菜】第636章 0631【降將的用法】第1254章 後記一百一十新式律度量衡頒佈第417章 0412【故友迴歸】第907章 0902【斯里蘭卡和南印度】第1147章 後記四變法派裡的牆頭草第964章 0959【西夏飛將軍】第989章 0984【軍正監】第13章 0012【牀前看月光】第153章 0148【殿試考“煉丹”】第886章 0881【華林書院有真儒】第730章 0725【耶律大石的西遷之念】第862章 0857【首都改造】第269章 0264【互相試探】第1165章 後記二十一孟昭的後人第899章 0894【江西田畝越丈越少】第1247章 後記一百零三終於還是變成現代鋼琴第468章 0463【宋金合作剿賊?】第931章 0926【西遼的請求】第1052章 1047【遭殃的永遠是百姓】第415章 0410【師旅團營】第1008章 1003【高麗之事】第16章 0015【男主人的書房】第792章 0787【成吉思汗他四大爺】第725章 0720【這也叫騎射】第291章 0286【關勝的首戰】第1250章 後記一百零六十二平均律會導致亡國第1088章 1083【轉攻爲守】第129章 0124【金丹要修,物理也要學】第565章 0560【又是明字旗?】第1020章 1015【去了大明,能頓頓吃肉嗎?】第1147章 後記四變法派裡的牆頭草第509章 0504【高太尉回京】第1117章 1112【僞鈔引起的滅國戰】中秋快樂第412章 0407【南陽襄陽現狀】第1026章 1021【黃帝紀元】第703章 0698【請神容易送神難】第1209章 後記六十五公主很喜歡這聘禮第754章 0749【朱皇帝要煉丹】第1041章 1036【中國大祭司之子陸游】第1256章 後記一百一十二請大明幫我們匈牙利打造海軍第766章 0761【畏罪自殺】第391章 0386【長腿高太尉】第560章 0555【李寶又在發神經】第427章 0422【休戰】第600章 0595【亮出爪子】第1217章 後記七十三化學標準與滄州二駿第61章 0058【退休文吏來練兵】第1160章 後記十六西方的局勢第1048章 1043【突擊型重裝合成旅】第664章 0659【兩個猛人合作】第397章 0392【張叔夜建功】第1076章 1071【魚肉鄉里】第722章 0717【西夏獻土?】第577章 0572【是否該保留凌遲】第196章 0191【陪知州耍耍】第323章 0318【宋江招安】第447章 0442【舊友重聚】第1000章 0995【太學突擊測驗】第932章 0927【耶律大石再度擴張】第771章 0766【人心惶惶】第1243章 後記九十九隻要快樂就好第492章 0487【金國行記】第759章 0754【臆想中的大明】第750章 0745【大明寶鈔】第412章 0407【南陽襄陽現狀】第534章 0529【雜牌騎兵全體換裝】第38章 0037【受教了】第1177章 後記三十三萬惡的舊社會啊我好喜歡
第71章 0067【大宋周亞夫】第829章 0824【完顏宗翰提前發動】第77章 0073【陸提學】第696章 0691【朱皇帝要辦神童班】第1189章 後記四十五內閣那些改革派們第132章 0127【與科舉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第415章 0410【師旅團營】第14章 0013【三字經】第263章 0258【準備鑄炮】第183章 0178【當衆表揚】第479章 0474【宗澤 王彥與岳飛】第270章 0265【提親】第153章 0148【殿試考“煉丹”】第1028章 1023【移民的鄉愁】第957章 0952【攻城拔寨】第439章 0434【可憐夜半虛前席】第437章 0432【發明和教育】第1175章 後記三十一新聞學的魅力第173章 0168【賜官賜號賜宅賜錢賜車賜僕】第532章 0527【大人,時代變了】第180章 0175【李浪子】第1146章 後記三大明已開國131年第50章 0048【造反要從娃娃抓起】第1006章 1001【懷璧其罪】第46章 0044【祝主簿的謀劃】第1109章 1104【新金山】第1234章 後記九十不解風情謝老六第78章 0074【真假夜襲】(求首訂)第1115章 1110【三十斤?】第894章 0889【三人御前論戰】第692章 0687【秦檜愛種菜】第636章 0631【降將的用法】第1254章 後記一百一十新式律度量衡頒佈第417章 0412【故友迴歸】第907章 0902【斯里蘭卡和南印度】第1147章 後記四變法派裡的牆頭草第964章 0959【西夏飛將軍】第989章 0984【軍正監】第13章 0012【牀前看月光】第153章 0148【殿試考“煉丹”】第886章 0881【華林書院有真儒】第730章 0725【耶律大石的西遷之念】第862章 0857【首都改造】第269章 0264【互相試探】第1165章 後記二十一孟昭的後人第899章 0894【江西田畝越丈越少】第1247章 後記一百零三終於還是變成現代鋼琴第468章 0463【宋金合作剿賊?】第931章 0926【西遼的請求】第1052章 1047【遭殃的永遠是百姓】第415章 0410【師旅團營】第1008章 1003【高麗之事】第16章 0015【男主人的書房】第792章 0787【成吉思汗他四大爺】第725章 0720【這也叫騎射】第291章 0286【關勝的首戰】第1250章 後記一百零六十二平均律會導致亡國第1088章 1083【轉攻爲守】第129章 0124【金丹要修,物理也要學】第565章 0560【又是明字旗?】第1020章 1015【去了大明,能頓頓吃肉嗎?】第1147章 後記四變法派裡的牆頭草第509章 0504【高太尉回京】第1117章 1112【僞鈔引起的滅國戰】中秋快樂第412章 0407【南陽襄陽現狀】第1026章 1021【黃帝紀元】第703章 0698【請神容易送神難】第1209章 後記六十五公主很喜歡這聘禮第754章 0749【朱皇帝要煉丹】第1041章 1036【中國大祭司之子陸游】第1256章 後記一百一十二請大明幫我們匈牙利打造海軍第766章 0761【畏罪自殺】第391章 0386【長腿高太尉】第560章 0555【李寶又在發神經】第427章 0422【休戰】第600章 0595【亮出爪子】第1217章 後記七十三化學標準與滄州二駿第61章 0058【退休文吏來練兵】第1160章 後記十六西方的局勢第1048章 1043【突擊型重裝合成旅】第664章 0659【兩個猛人合作】第397章 0392【張叔夜建功】第1076章 1071【魚肉鄉里】第722章 0717【西夏獻土?】第577章 0572【是否該保留凌遲】第196章 0191【陪知州耍耍】第323章 0318【宋江招安】第447章 0442【舊友重聚】第1000章 0995【太學突擊測驗】第932章 0927【耶律大石再度擴張】第771章 0766【人心惶惶】第1243章 後記九十九隻要快樂就好第492章 0487【金國行記】第759章 0754【臆想中的大明】第750章 0745【大明寶鈔】第412章 0407【南陽襄陽現狀】第534章 0529【雜牌騎兵全體換裝】第38章 0037【受教了】第1177章 後記三十三萬惡的舊社會啊我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