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花草皇帝

“火器肯定是不能給的,別說火藥了,連枚手雷都不可能給他們,不過我現在擔心的是高麗不聽話,萬一在咱們與遼國一起攻打党項時,他們在背後出兵偷襲遼國,從而使得遼國分心的話,可能會讓咱們的計劃受到影響。”趙禎這時撫着鬍鬚低聲道,自從他蓄鬚之後,就養成了這個小動作,有事沒事就喜歡捋兩把。

“咱們本來也沒指望遼國,不過高麗這個小國實在太不識擡舉了,這纔剛收回一點土地,就連咱們的命令也不聽了,甚至還覬覦咱們的火器,如果不給這幫高麗人一點教訓的話,我怕他們日後還會登鼻子上臉!”李璋這時對高麗的怒氣還沒有消,當下再次憤恨的道。

“這個表哥你不用擔心,我已經下旨讓人斷了對高麗的援助,另外派往高麗的使節也召回來,讓那幫高麗人冷靜一下再說!”趙禎當即開口道。

之前爲了鼓動高麗攻打遼國,大宋答應了對方一批援助,當然了,這批援助不是一次全給的,而是分批給的,之前給了幾次,現在高麗既然不聽話,自然也不用再給了,使節的召回也表明了他的態度,想必用不了多久,高麗就會派人來求大宋。

李璋聽後也點了點頭,雖然他對高麗十分惱火,但現在還不是對付他們的時候,一來高麗對大宋還有用,能夠幫他們牽制遼國,二來大宋也分不出兵力,畢竟連海軍都去了東南北島,陸軍更是準備着攻打党項的事宜,根本抽不出兵力來。

聊了幾句關於高麗的事,李璋兩人又商量了一下李朝的事,狄青那邊最新的戰報已經送回來了,戰事進行的十分順利,估計現在他們已經殺到升龍城下,而且李佛瑪也逃回了升龍城,召集了不少兵力,看樣子是想與他們在城下決一死戰。

對於這場戰爭的結果,李璋和趙禎都認爲李佛瑪根本沒有翻身的可能,這並不是他們太樂觀,而是對自身實力的自信,退一步講,就算是狄青戰事失利,但在大宋強大國力的保證下,他完全可以組織第二次、第三次進攻,而李佛瑪卻沒有這樣的機會。

所以李璋與趙禎現在已經開始商議如何治理打下來的李朝,本來李璋這種偏僻之地根本入不了大宋的法眼,但奈何現在要開發南洋,而李朝的位置就十分重要了,至少沿海一帶的港口要佔據,方便來往的船隻停靠,所以李朝也必須控制在手中。

這裡要說一些,因爲大宋這個時期航海業不發達,所以海船大都是近海航行,甚至可以說就是貼着海岸線航行,有時肯定會繞遠路,所以有些直線到達的航線還需要慢慢的摸索,當然這肯定需要時間。

半個月後,狄青那邊果然傳來捷報,升龍城被攻克,李佛瑪在看到城破之後不肯投降,帶着妻子兒女聚於皇宮,然後一把火燒了自己全家,說起來李佛瑪本來還有其它幾個兄弟,但早在多年前就因爲造反被他殺光了,現在他們一家全死了,李朝王族也算是徹底的斷根了。

不過李璋總感覺李佛瑪一家死的實在太徹底了,就算李佛瑪不願意投降,也用不着把全家都帶上,據說他的兒子中都已經有幾個成年了,完全可以逃出去,但狄青的戰報上卻說李佛瑪的所有兒子都死於火中,這就顯得有些異常了,畢竟以李佛瑪的智慧,不可能不給自己李氏王朝留一條退路。

當然這種情況雖然可疑,但對大宋來說卻是一件好事,李佛瑪和他的子嗣全都死了,日後也就不用擔心南越那邊有人借李家的名號搞事情。

李朝被破,大宋的南疆終於少了一個大威脅,不過這也嚇壞了南邊的另一個小國,那就是大理,雖然大宋對大理一直十分的冷淡,即不與其交往也不與其敵對,但面對越來越強大的大宋,而且還把李朝也給滅了,這讓大理也嚇的不輕,當即派出使節向大宋示好。

說起來當年趙匡胤沒有攻打大理,並不是他不想打,而是當時打下蜀中後,國力已經不濟,再加上大理也算老實,所以大宋對大理的態度一向是冷處理,雖然大理多次派使節請求向大宋朝貢,但大宋就是不答應,甚至可以說兩國基本上沒有什麼國家層面上的交流。

對於大理的這次示好,大宋依然採取冷處理,事實上李璋也能理解大宋對大理的態度,一來大理不是個小國,至少比李朝強大多了,甚至光從國土面積來看,它其實不比歷史上的西夏小多少,而且它地處西南,地形十分的複雜。

對於大理這樣的國家,你說要是打吧,恐怕消耗的人力物力都是個天文數字,特別是西南的山地實在太多了,根本不利於大軍展開,如果同意了大理的朝貢,對這麼大的一個屬國,大宋也不會放心,也許一不小心,就可能養出第二個遼國來,因此只能採用現在這種冷處理了。

不過最近幾年大理的日子也不太好過,現在當政的大理皇帝名叫段素興,此人是大理歷史上有名的“花草皇帝”,所謂花草,並不是說這個人喜歡沾花惹草,而是字面上的意思,段素興愛花草成癡,整個皇宮全都種滿了花草,每天就是讓舞女戴着花草唱歌跳舞,根本不理朝政,爲此大理也是民怨沸騰。

一個皇帝被人稱爲昏君,有可能是因爲好色,也有可能是因爲好酒,更有可能是因爲好大喜功四處發動戰爭,但偏偏有人因喜歡花草而成爲一個昏君,此人倒是可以與後世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相比。

李璋對於大理倒是十分感興趣,託後世武俠小說的福,他在後世曾經查過大理的資料,知道這位花草皇帝段素興在幾年後就會被高氏廢掉,也從那一刻起,高氏就把持了大理的大權,甚至一度廢掉段氏稱帝,哪怕後來段氏奪回皇位,但高氏也依然沒有被清算,反而照樣把持着大權,宰相之位幾乎全都出自高家。

第七百五十九章 分擔壓力第一百九十九章 告御狀(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雷允恭被抓第六百三十七章 第一場雪第二百九十章 恩寵過甚第三百四十二章 李璋的選擇第三百零九章 錢行的前景第一百零三章 妙元的封地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處逢生第一百二十九章 電腦小白第二百零七章 西北還是河北?第七百四十三章 西域?第二百八十六章 宮中御用錢鈔(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流放慶州第二十九章 開封城吳起街第二百八十章 交子第六十三章 皇帝的大表哥第五百章 時政十議第三百四十九章 范仲淹上書第三百五十二章 武學第三百六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九十四章 宰相的人選第五百九十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四十三章 女大不中留第六十三章 皇帝的大表哥第五百三十八章 帽妖重現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禎與周美第四百四十二章 男兒拜、女兒拜第六百八十六章 南洋航線圖第五百三十章 火炮的初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分歧第二百二十四章 爲李元昊設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聖二軍(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范仲淹(下)第六百八十章 魚死網破第三百四十六章 尷尬第三百九十章 遂城(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李璋的選擇第四百零一章 燕孃的弟弟第七百四十六章 慘敗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元昊瘋了第九十七章 披着仙俠皮的UFO事件(第三更)第五百七十五章 進宮第三百六十八章 探望第三百四十三章 武后臨朝圖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識破了第五十七章 鵝肝第七百四十六章 慘敗第十六章 再遇韓縣尉第三百三十七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零五章 東華門唱名(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晚節不保”的寇準第三百九十九章 送禮第二百九十三章 上元夜遊第二百二十八章 嵬名?李元昊!第六百六十七章 官吏合流?第四百四十四章 腎虛的趙禎第二百三十七章 党項人來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二十四章 爲李元昊設局第二百六十三章 續絃第五百四十五章 帽妖之謎(五)第六百三十九章 皮室軍造反第三百七十四章 婚前夜第五百一十七章 反殺第四百九十六章 聖二軍(上)第三十九章 呂武的本事(求推薦收藏)第三百三十八章 假的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大同第三百九十五章 抵達捺鉢第六百二十九章 固執的耶律宗真第七百二十一章 幹陀利港攻防戰(下)第三百九十章 遂城(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津府城中的韓琦第四百一十五章 見官第四百三十四章 心態的變化第四百三十章 拱宸門外第五百五十八章 聽憑母后做主第五百四十三章 帽妖之謎(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遷都?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彈劾的趙振第七百二十八章 京城的讀書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范仲淹上書第六百四十五章 戰後(上)第六百六十八章 喊冤第六百零七章 遼國漢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又見李植第二百九十四章 題詞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味齋第五百七十三章 復仇?第三百七十九章 悠閒的小夫妻第三百零六章 東華門唱名(下)第五百七十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酒樓第二百四十四章 鬼馬道(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整頓邊市第二百四十六章 李成遇的殺心第十四章 搶攤位第七百零四章 佛逝海峽第七百六十五章 城破(下)
第七百五十九章 分擔壓力第一百九十九章 告御狀(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雷允恭被抓第六百三十七章 第一場雪第二百九十章 恩寵過甚第三百四十二章 李璋的選擇第三百零九章 錢行的前景第一百零三章 妙元的封地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處逢生第一百二十九章 電腦小白第二百零七章 西北還是河北?第七百四十三章 西域?第二百八十六章 宮中御用錢鈔(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流放慶州第二十九章 開封城吳起街第二百八十章 交子第六十三章 皇帝的大表哥第五百章 時政十議第三百四十九章 范仲淹上書第三百五十二章 武學第三百六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九十四章 宰相的人選第五百九十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四十三章 女大不中留第六十三章 皇帝的大表哥第五百三十八章 帽妖重現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禎與周美第四百四十二章 男兒拜、女兒拜第六百八十六章 南洋航線圖第五百三十章 火炮的初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分歧第二百二十四章 爲李元昊設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聖二軍(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范仲淹(下)第六百八十章 魚死網破第三百四十六章 尷尬第三百九十章 遂城(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李璋的選擇第四百零一章 燕孃的弟弟第七百四十六章 慘敗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元昊瘋了第九十七章 披着仙俠皮的UFO事件(第三更)第五百七十五章 進宮第三百六十八章 探望第三百四十三章 武后臨朝圖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識破了第五十七章 鵝肝第七百四十六章 慘敗第十六章 再遇韓縣尉第三百三十七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零五章 東華門唱名(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晚節不保”的寇準第三百九十九章 送禮第二百九十三章 上元夜遊第二百二十八章 嵬名?李元昊!第六百六十七章 官吏合流?第四百四十四章 腎虛的趙禎第二百三十七章 党項人來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二十四章 爲李元昊設局第二百六十三章 續絃第五百四十五章 帽妖之謎(五)第六百三十九章 皮室軍造反第三百七十四章 婚前夜第五百一十七章 反殺第四百九十六章 聖二軍(上)第三十九章 呂武的本事(求推薦收藏)第三百三十八章 假的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大同第三百九十五章 抵達捺鉢第六百二十九章 固執的耶律宗真第七百二十一章 幹陀利港攻防戰(下)第三百九十章 遂城(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津府城中的韓琦第四百一十五章 見官第四百三十四章 心態的變化第四百三十章 拱宸門外第五百五十八章 聽憑母后做主第五百四十三章 帽妖之謎(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遷都?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彈劾的趙振第七百二十八章 京城的讀書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范仲淹上書第六百四十五章 戰後(上)第六百六十八章 喊冤第六百零七章 遼國漢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又見李植第二百九十四章 題詞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味齋第五百七十三章 復仇?第三百七十九章 悠閒的小夫妻第三百零六章 東華門唱名(下)第五百七十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酒樓第二百四十四章 鬼馬道(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整頓邊市第二百四十六章 李成遇的殺心第十四章 搶攤位第七百零四章 佛逝海峽第七百六十五章 城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