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這屆人民牛逼了

大雱展開YY的同時,只聽老陳相爺繼續道:“除了上述喜報,還有就是,近來大家都比較關注的煤炭權證交易。

我的天,還有喜報?

許多人已經無語了,原本準備了無數材料等着要落井下石的無數人這次感覺空激動一場,變成來聽少見的喜報大會,還要跟着不自在的吆喝?

陳執中道:“就是關於已經被大家詬病了許久的‘三司用國朝府庫介入煤炭權證操作’事宜。當時許多人擔心接不住,會永久性損害煤炭行業、從而讓朝廷血虧。但這個大家設想的局面並沒有出現,現在煤炭權證穩定維持在了合理價格上,而往後的整體行業預期仍舊爲良性。且在朝廷府庫介入的操作中,此番共計獲利八十七萬貫之多!”

“八十七萬貫!這得把朝廷的名聲如何毀!會被認爲是與民爭利!”文彥博又忍不住了。

王安石又和老文懟起來了,問道:“那下官要請教文公,炭交所玩的錢鈔的他們是民嗎?”

“你……”文彥博不禁也被嗝住了。

歐陽修出列質問道:“王安石此言差矣,不論是誰,只要在大宋有檔案記錄的,就是大宋子民,煤商或許富裕,不過他們當然是‘民’。”

王安石也不激動,偏着腦袋想了想道:“歐陽相公明見,若您之說法成立,那麼朝廷諸公也是民,張方平和王雱也是民,他們介入操作,民對民,銀錢對銀錢,公平交易買定離手,何來以民爭利之說?”

趙禎頓時嘴巴都笑歪了,覺得王安石絕了,這個回答還真是妙了,整了半天,這個大宋天下只有朕不是民,所以本着仁君名聲,本着不與民爭利的原則,朕整天就被這些傢伙欺負啊?

寒磣啊。

趙禎想到以往,只能看着這羣“權貴人民”在各個市場搶食而不能干涉,皇家每年撥付炭火費救助開封府百姓,但金額逐年增加,卻總是杯水車薪,那些錢若在淡季的確夠買不少炭火。可惜每到該救助的時候,總是出現煤炭價格翻幾個倍,導致效率出奇的低下,皇家的錢是出了,老百姓卻沒多少炭火,錢總是進入了權貴人民的口袋裡。

還不能碰,一碰就是不穩定,與民爭利益,干涉自由市場云云。

現在好,歐陽修被人抓住了把柄,王安石說張方平和王雱也是民,並且說這就是“兩夥平民”在賭大小,買定離手。這屆人民還真是牛逼了啊。

額,包拯偏着腦袋想了想,覺得王安石這傢伙多少有點詭辯嫌疑,便心理不高興了。但也沒有開口,因爲王安石沒大漏洞,還有些道理在其中。

“老臣不服。”文彥博又忍不住的道:“王安石顯然於大朝見有詭辯欺君之嫌,若張方平王雱都算民,那我朝何人不是民?依照祖宗規矩與陛下共治天下者怎能爲民?民衆粗鄙見識有限,喜歡人云亦云,喜歡跟風博傻,喜歡盲目跟隨,依靠他們怎能治國安邦?”

趙禎又是一陣鬱悶,文彥博這種說辭老實說趙禎已經習慣了。然而老文就是學不乖,尷尬的在於他此番過激了,竟然直接說王安石欺君,大老王只有點不服氣的詭辯而已,怎麼欺君了嘛。

由此,也在朝上的韓絳照樣忍不住了,出列冒着以下犯上的嫌疑道:“若王安石欺君的話,文公如此一說你是否有欺民之嫌呢?國以民爲本,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您覺得民真能欺嗎?”

“你……”文彥博一時啞口無言,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他。

見又來了個鐵頭指責文彥博欺民,還說出了民爲重君爲輕的說辭。對此趙禎更是一陣頭疼,再持續下去的話又要亂了。

汗,人都是有小心思的,雖然檯面上的說法是“民爲重君爲輕”的說法,然而趙禎還是喜歡反過來理解啊。那不是口頭語嗎?

當一羣人不顧事實上的矛盾,只拿着紙面理論性的東西自欺欺人的時候,就是典型的掩耳盜鈴和訴棍模式。此點趙禎清楚。

某種程度上,現在趙禎又覺得韓絳可惡了些。文彥博或許是個棒槌不太會說話,但他基本也算“實事求是”了,說法僅僅是說法,事實上趙禎就從來不認爲真的有過“民爲重君爲輕”的事實,千年以來都沒有,憑啥要朕來背這個鍋呢?

並且趙禎可以肯定一千年後也沒有,也僅僅只會是個說法。但凡出現能“實事求是”的人不論他能耐再大再有信仰,一定會被以士大夫爲中心的文彥博們打倒在地的。這不是誰和誰有仇,而是階級立場必然會發生的排斥。

真話永遠沒人愛聽,追求真理的人也總是會視爲異類。

所以現在沒人說話了,就連趙禎都尷尬了起來。

包括大雱也都覺得韓絳這傢伙屬於腦子進水了。奇怪的又在於,王安石卻異常驚訝的看着韓絳,投去了惺惺惜惺惺的眼神。

汗,一看這形勢王雱就很無語。原來大老王和韓絳的感情就是這麼來的啊?

說起來韓絳這鐵頭就是王安石一生的好基友,正是兩人一起做聯席“CEO”進行變法的,並且有一陣子兩人輪流做宰相,誰的罵聲大,就暫時的退居幕後讓另外一個來頂着。

到最後兩人的分歧在於“人事任用”。

說白了就是因爲呂惠卿蔡京這類傢伙了,韓絳是個眼睛揉不得沙子的人,問題人物不想要就是不想要。而大魔王講求效率,認爲打天下時候容錯率高,是可以暫時任用的,先追求量,然後再來改變質。

歷史上的龐籍就是被韓絳整倒的。只是說這次因爲大雱穿越所產生的蝴蝶效應,變爲了另外一個鐵頭包拯來做刀手而已。

韓絳還是王安石的同窗,是同一科的進士及第。王安石第四名,韓絳第三名探花及第。所以早期的仕途上老韓要順利的多,第一次放官就是陳州通判,而王安石這個茅石頭是十年才走到舒州通判任期上的。

但壞處在於老韓初期仕途太順利,很快就做了京官,性格固執,離的近,就和皇帝之間慢慢的有了毛病。毛病就在於他的頭太鐵,甚至比包拯還可惡,專們說趙禎不愛聽的,於是就進入了仕途波折期,讓趙禎離不開他,卻又不放心重用他。

歷史上趙禎任命韓絳爲左諫司的時候,是專門私下召見警告曰:“你是朕親自提拔起來的人,你得對朕貼心,有些事是原則問題你當然可以講,但是不能過激、不能不顧大局,不能讓朕下不來臺,否則你說的太嚴重的頂了出來,朕若不同意你,不聽你的,就成爲了不聽諫言的昏君,會導致臺諫制度形同虛設。但若聽你的,政治就要亂,要陣痛。所以你要領悟政治正確,要領悟朕的苦心。”

趙禎私下召見這樣警告過韓絳的時候,大抵就是這個意思了。因爲老趙他就這德行,喜歡和諧和平衡,專門把老包從御史臺整下去就是這個原因,還因爲包拯這傢伙哪壺不開提哪壺。而趙禎又真的不能禁止御史諫官說話,所以麼,但凡心情不好的時期,趙禎同志的御史臺一般就沒有領導了,這是故意的。

現在這下好了,歐陽修也很賴皮的跑回來,作爲著名噴子他人氣是有的,還真是御史中丞的理想人選呢。

事實上韓絳早前已經讓趙禎難堪了幾次,所以他現在任職“在京糾察刑獄司”,沒做諫官了。

職級上,現在老韓和王安石這對基友的級別差不多,算個要害部門說了算的副部級吧。副部級在後世不算什麼,因爲後世有幾十個部委,然後副職也很多,若不是主持工作的第一副職那通常就是等候退休的醬油。但是大宋的部委不多,尤其是這種全面主持工作、只是部門建制算副部級的人就很牛逼了。

韓絳的在京糾察刑獄司這個部門,說白了就是御史臺建制下的“上訴法庭”,或者叫仲裁院也可以。

專門負責複審較爲大型的錯案和冤案,在大宋,接待楊乃武這類人的機構就是在京糾察刑獄司。

御史臺在大宋擁有“最終司法判斷權”,是的大宋的御史臺理論上不是司法機構,但他擁有對大宋最高司法機構的二次判定權,即平時不過問司法,但若刑部和大理寺存在問題時候,御史臺可以否決掉刑部和大理寺決定,而這個過程,就是御史臺的下屬部門在京糾察刑獄司執行的,所以韓絳就是大宋的最高仲裁官,在沒有御史中丞的現在他就沒有領導,等於大宋最高司法判官。

大宋就是這麼蛋疼,這方面的制度非常完善也非常牛逼,甚至比後世的美利堅還要完善。

大宋的刑部其實就是最高檢察院,而大理寺是最高法院。那麼針對這兩要害部門的節制和監督也是雙軌制,中書門下可以否決它們,這叫“行政否決”,因爲他們是中書的建制。御史臺也可以否決高檢和高法,叫司法否決。因爲御史臺是針對它們的監察機構。

所以現在場面就真的尷尬了,文彥博只是有點萌不會說話而已,卻被韓大仲裁官抓住了把柄、扣上了“欺民”的帽子。

這就是不實事求是的壞處。民真是用來欺負的這是事實存在的,古往今來都是,可這事偏偏不能說,在大宋更是尤其不能說,商紂王治下倒是可以經常說說。

所以趙禎嘴巴都氣歪了,很顯然這成爲了一個可大可小的事。文彥博既然沒辯駁,以韓絳的御史臺大佬身份在大朝見這麼頂出來,已經算是御史臺啓動彈劾宰臣的程序了。

文彥博是參知政事就是宰臣,依照規矩,接下來文彥博若沒有足夠理由的抗辯,那就要辭職了。

那麼這就是一次無心之下引發的地震了。

若無心之下說錯了一句“實事求是”的真話,文彥博就要罷相,那朕成什麼了?乾剛獨斷的暴君嗎?趙禎是這麼想的。

作爲韓絳的上一任老領導,包拯也覺得他過頭了,眉頭大皺。老包也都有點開始懷疑人生了,由此一來,讓老包想起當時龐太師就是被韓絳盯上的,且韓絳這個下屬把黑料彙報給了我老包,於是我老包這才啓動了調查程序,強勢拉了仇恨的。不會是……真的被韓絳矯枉過正了吧?

是的作爲一個厚道人,哪怕老包一直和龐太師不對付,但想到這些的時候心理也是有些噓噓的。可惜詭異的在於當時老龐沒抗辯就辭職了,興許那算是願賭服輸有錯認罰,但也有機率是現在文彥博面臨的“有口難言”。

“這難道就是所謂的訴棍危害?”到此包拯也不禁從這個角度開始思考。

“韓絳!”趙禎語氣很不好的忽然喊了一聲。

“臣在。”韓絳低着頭出列。

“朕重新問你,你好好的說,你身爲在京糾察刑獄司,真要這樣說文彥博?”趙禎道。

韓絳想到了當年皇帝的警告:有些事該說要說,但不要上綱上線讓朕下不來臺。

然而韓絳仍舊迴應道:“陛下容稟,朝廷之討論氣氛早已不對,早已偏離,這樣的思維蔓延下去要不得。臣不認爲文彥博是無心之失,因爲類似言論他不止有過一次,不止臣一人聽到。幾次三番,反反覆覆,這足以說明他不是言語過失而是本心如此,臣敢肯定,他沒把社稷和民衆當做一回事。”

說到這裡,韓絳比包拯還固執的樣子,取下了官帽抱在懷裡道:“臣認爲這樣的本性或許不罪,但絕不應該於國家中樞行走執政。否則就是臣的失職,臣負責且認真的不改初衷,正式以御史臺、在京糾察刑獄司公事之身份,彈劾參知政事文彥博:不適合在朝執政。”

我@#¥

趙禎頓時就醉了,他韓絳還相反取下官帽威脅了?

於是趙禎猛的站起身來,鐵青着臉。可惜呢大宋的老夫子們就這德行,不會妥協。

無奈下,趙禎看向了王安石。可惜老王也拗,沒心沒肺的不迴應,表示我支持韓同學。

到此一來趙禎嘴巴氣歪了。無奈的在於王安石是樞密院秘書長和畜牧局局長,不是相關口,所以之前王安石當然可以說,那隻算意見不是彈劾。但就此引出了相關口韓絳的火力,程序就真的啓動了。

“小臣不服。”大雱忽然開口了,穿着尷尬的綠袍,尤其顯眼的走至了大殿中央。

趙禎嘆息了一聲,看着王雱微微搖頭。意思是:你貼心,你的好意朕領了,但這種程序不是你一個孩子芝麻官能抗住的,別生事。

汗,大雱根本就沒能力生事,也沒打算生事,現在出列表示不服只是站隊,表示少爺我和皇帝大叔乃是一夥的,其他都特麼是異端。

效果達到了就行,皇帝領了心意就行,於是,王雱又乖乖的回去末尾站在打瞌睡了。做到這一步,我大雱此番的大朝見就及格了,至於他們是韓絳咬文彥博,還是文彥博咬韓絳,大雱關心個蛋啊。

第608章 神堂上的大魔王第163章 怕是糟糕了第153章 巔峰思維即是奧義第188章 廢物利用第362章 藍雨公主的名器第325章 嘉佑年的第一場雪第1章 開局一隻蘿莉第138章 哎吆我去第83章 大腕範第368章 包拯變身了第549章 公關基本失敗第539章 第一場雪第604章 喪屍圍城:自動率形成第265章 李參的腦殼沒毛病第98章 葉先生第30章 自微言而明大義第193章 真難知如陰第84章 不溫柔的歷史第431章 又是腚眼交易第134章 青柳山的拜帖第271章 西北震驚黨第104章 被老媽抓到了第378章 關於路權第266章 罰酒三杯第82章 誤入藕花深處第133章 越來越複雜(第七更)第40章 被查水錶了第35章 全民吃雞的展望第41章 楊文廣也被查水錶了第268章 年度大朝見、皇帝的強心針第151章 亂天下者第296章 燧發槍第598章 第一次全會第439章 威望持續看漲第306章 老韓琦雞血了第185章 凜冬真至第344章 這次幫您,以後就不幫了第109章 皇帝喜歡這個腦洞第395章 執政官的使命第352章 戰略忽悠局第246章 關於三步走的規劃第77章 訴棍懟訴棍第428章 血仍未冷第334章 被威脅了第41章 楊文廣也被查水錶了第468章 兵至湟水第192章 神機變第139章 衙內威武第249章 被鎖定第158章 “班師”第110章 皇帝的金扁擔第110章 皇帝的金扁擔第187章 真不要臉第135章 牛鬼蛇神第354章 與老沒蔵達成意向第261章 神蹟第37章 天理何在第251章 最壞的打算、光明的起點第156章 急轉直下第29章 兩個都猥瑣第486章 大的麻煩來了第488章 即將醒覺第46章 張方平厲害了第465章 火力全開第377章 葉姑娘的黑科技第186章 文彥博這混球第639章 工業的王座第403章 老趙想歪了第437章 怕是要被弄進去了第351章 誰勾引誰第435章 分久必合合就必分第530章 嚴打行動第250章 給他們記着第521章 就這麼定了第76章 要爭風吃醋第95章 京城來人第280章 試錯戰術第550章 威脅楊首長第409章 技術節點的定調第367章 兩個宰相的難題第186章 文彥博這混球第246章 關於三步走的規劃第13章 上街記得戴頭盔第630章 年號治平第241章 又陰損又老辣第212章 人性博弈第506章 無視娘娘召見第385章 臨夏大捷第403章 老趙想歪了第351章 誰勾引誰第138章 哎吆我去第382章 義氣雱的底氣第311章 威震天試車第638章 特使蕭阿蘇第59章 宋押司的維穩建議第272章 一羣暴走工人第610章 呂惠卿的心思第413章 致天怒人怨的韓琦第236章 大宋B2C模式第473章 卓洛蘭的戰後總結
第608章 神堂上的大魔王第163章 怕是糟糕了第153章 巔峰思維即是奧義第188章 廢物利用第362章 藍雨公主的名器第325章 嘉佑年的第一場雪第1章 開局一隻蘿莉第138章 哎吆我去第83章 大腕範第368章 包拯變身了第549章 公關基本失敗第539章 第一場雪第604章 喪屍圍城:自動率形成第265章 李參的腦殼沒毛病第98章 葉先生第30章 自微言而明大義第193章 真難知如陰第84章 不溫柔的歷史第431章 又是腚眼交易第134章 青柳山的拜帖第271章 西北震驚黨第104章 被老媽抓到了第378章 關於路權第266章 罰酒三杯第82章 誤入藕花深處第133章 越來越複雜(第七更)第40章 被查水錶了第35章 全民吃雞的展望第41章 楊文廣也被查水錶了第268章 年度大朝見、皇帝的強心針第151章 亂天下者第296章 燧發槍第598章 第一次全會第439章 威望持續看漲第306章 老韓琦雞血了第185章 凜冬真至第344章 這次幫您,以後就不幫了第109章 皇帝喜歡這個腦洞第395章 執政官的使命第352章 戰略忽悠局第246章 關於三步走的規劃第77章 訴棍懟訴棍第428章 血仍未冷第334章 被威脅了第41章 楊文廣也被查水錶了第468章 兵至湟水第192章 神機變第139章 衙內威武第249章 被鎖定第158章 “班師”第110章 皇帝的金扁擔第110章 皇帝的金扁擔第187章 真不要臉第135章 牛鬼蛇神第354章 與老沒蔵達成意向第261章 神蹟第37章 天理何在第251章 最壞的打算、光明的起點第156章 急轉直下第29章 兩個都猥瑣第486章 大的麻煩來了第488章 即將醒覺第46章 張方平厲害了第465章 火力全開第377章 葉姑娘的黑科技第186章 文彥博這混球第639章 工業的王座第403章 老趙想歪了第437章 怕是要被弄進去了第351章 誰勾引誰第435章 分久必合合就必分第530章 嚴打行動第250章 給他們記着第521章 就這麼定了第76章 要爭風吃醋第95章 京城來人第280章 試錯戰術第550章 威脅楊首長第409章 技術節點的定調第367章 兩個宰相的難題第186章 文彥博這混球第246章 關於三步走的規劃第13章 上街記得戴頭盔第630章 年號治平第241章 又陰損又老辣第212章 人性博弈第506章 無視娘娘召見第385章 臨夏大捷第403章 老趙想歪了第351章 誰勾引誰第138章 哎吆我去第382章 義氣雱的底氣第311章 威震天試車第638章 特使蕭阿蘇第59章 宋押司的維穩建議第272章 一羣暴走工人第610章 呂惠卿的心思第413章 致天怒人怨的韓琦第236章 大宋B2C模式第473章 卓洛蘭的戰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