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增兵

在入關作戰之前,趙東雲和王英楷以及段祺瑞三人所商定的初步作戰計劃裡頭,就是把如何應對列國干涉作爲了主要目標,相對而言,如何攻克京師就是一個次要目標而已,至於攻克京師後幹掉滿清王朝,那更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了,充其量只能說到時候會順手而爲。

所以王段趙三人雖然手中有着不少軍隊,比如趙東雲手下就足足有三個滿編制的鎮,但是爲什麼只是抽調了一個第三鎮以及臨時編組了一個第一騎兵協入關呢?就是因爲趙東雲需要在奉天留下兩個鎮來,防備日俄兩軍的異動。

同樣的在進攻京師的時候,王段趙三人也是極爲重視天津方面的各國列強,段祺瑞就是在廊坊留下了一個標,而王英楷也是在天津馬廠附近留下了一個標,而趙東雲更是直接把第一騎兵協部署到了南邊,雖然距離天津還有幾十公里,但目的非常明顯,那就是用來防備天津以及保護後方的唐山。

以上三人不約而同的做出這種軍事部署,其中固然有穩固大後方、保住大軍退路等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爲了防備各國列強的干涉軍。

而王段趙三人爲了防備各國列強可能出現的干涉軍,可以說是抽調了相當多的兵力,尤其是防備日俄的主力趙東雲所部,更是被牽制了大量的兵力在錦州以及唐山一帶,可以說是嚴重影響了進攻京師的行動。

當然,這也和趙東雲之前的樂觀有所關係,他在入關前信心非常充足,認爲哪怕是有着馮國璋和王士珍的背叛,但是自己聯合段祺瑞和王英楷的話,攻克京師應該不成問題,所以他入關前後考慮最多的不是怎麼說攻克京師,而是入關後如何和段祺瑞以及王英楷爭奪北洋之主的位置。

但是他也沒有想到,王士珍和馮國璋竟然也學期了日俄戰爭時期的俄軍,玩起了戰壕防禦戰,搞的自己就像前兩年的日軍一樣,你說打不過第六鎮吧,偏偏前頭打起來的幾場小規模戰役也能小贏,而且不管從那個角度來說,自己都是佔據了戰略主動權的一方,而對面的第六鎮已經陷入了極爲被動的態勢。

但你要說能夠輕易攻克敵軍防線那也是扯淡,在戰壕和機槍以及鐵絲網面前,就算第三鎮的戰鬥力高於第六鎮,也是沒有太好的辦法,想要強行進攻的話基本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這種情況下,趙東雲要想在通州前線上有所斬獲,甚至是快速突破敵軍防線攻入京師的話,那麼就得考慮其他辦法了。

而所能夠採用的辦法其實也不算多,第一個就是增兵,換句話說就是從關外繼續抽調兵力入關,繼而形成更大的兵力優勢。第二個就是抽調第一騎兵協加入進攻京師的序列。

然而不管是抽調關外部隊入關還是抽調第一騎兵協,那麼裡頭都涉及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萬一各國要是腦袋發熱了派軍前來干涉怎麼辦?

這個可能性實際上並不小!

自從庚子年後,1902年的廣宗叛變時期,列國就派兵想要干涉,當初列國已經是集結起來了六千多餘人的兵力南下,要不然當初袁世凱也不會那麼緊張,直接派遣自家新軍去廣宗鎮壓了,就是防止列國干涉軍再一次找到藉口發起戰爭。

現在只是1906年而已,這剛過去沒幾年呢,所以不管是趙東雲還是段祺瑞又或者是王英楷,實際上他們都是防着列國重演庚子年舊事。

一旦被他們找到藉口的話,說不準八國聯軍又來了,到時候這聯軍裡英法美德這些國家因爲距離遙遠不可能派遣太多兵力,估計也就幾百人意思意思而已,但是日俄卻是可以派遣大軍過來的。

別看日俄前幾年打的那麼慘,但是日俄戰爭剛結束沒有多久,日俄兩國陸軍雖然已經按照協議退出了東三省,但是日軍在*、俄軍在海參崴等第依舊有數十萬大軍,完全可以再來一次庚子年的進軍,連動員都省了。

而且他們一旦干涉成功,逼迫中國簽訂第二個辛丑條約的話,他們所能夠收穫的利益會非常大,所以單純從利益角度上來說,他們派軍來干涉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考慮軍國大事,就得瞻前顧後,謹慎又謹慎,所以趙東雲寧願只帶第三鎮和第一騎兵協入關,也不願意減少錦州的防禦力量。而入關後他寧願只帶着一個第三鎮攻打京師,也要讓第一騎兵協回援唐山、天津一線。

怎麼講呢,退一萬步說,打不下京師其實趙東雲也損失不了什麼東西,大不了就是僵持一段時間然後談判,再怎麼談也壞不到那裡去。

如果實在倒黴被打敗,自己頂多灰溜溜的逃回到東北,但是隻要自己把山海關一鎖,那麼關內的紛爭就影響不了他,屆時他再臥薪嚐膽幾年,還是有機會謀圖入關的。

但是這有個前提就是,自己得先把老家東北給守住了先,所以他不可能把奉軍主力一股腦都抽調到關內來的,他可不像和張學良那敗家子一樣當喪家之犬。

一個合格的軍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把自己的地盤給守住了,然後你才能談什麼統一啊,國家和民族之類這些東西。要是一槍不發把地盤直接送給別人,甭管你是送給日`本人還是送給蔣光頭,那都是不可原諒的事!

當軍閥當成這樣,還混個屁啊,直接上吊自殺算了。

嗯,清末民初數十年裡,張學良算是國內軍閥裡的反面典型,嗯,不是說他好或者壞,只是因爲他實在太傻,都得讓他懷疑他的智商到底正不正常了。

趙東雲的智商自然是正常的,所以別看他跑到關內來掀起了這片腥風血雨,但實際他最優先考慮的還是自家地盤的安全!

“第一騎兵協不好動的,畢竟唐山那邊不能不守,不說別的,就算是爲了福元機器廠,我們也得在那裡部署一定的兵力!”趙東雲皺眉說着。

而一旁的楊德明卻是繼續道:“第一騎兵協乃是機動兵力,如果限制在南線怕是要限制他們的戰鬥力,如果唐山一線實在要守,能否從山海關那邊再抽調一個標過來協防唐山,唐山那邊的空缺可再從關外抽調一標部署!”

楊德明繼續堅持的向趙東雲建議抽調兵力增援京師一線。

趙東雲聽罷沒有說話,而是轉頭問了方壁永:“第四混成協和第五混成協現在情況怎麼了?”

方壁永道:“現在第四混成協已經接受了教育處的兩個營新兵以及火炮一隊,目前正在錦州進行緊急訓練中,第五混成協已經接受一營新兵,根據司令部的命令,目前正在準備前往奉天、遼陽一帶佈防。”

趙東雲聽罷點點頭:“看樣子編練的工作還是有所進展的!”

第四混成協和第五混成協是屬於典型的應急產物,袁世凱被刺殺後趙東雲一揮手就是要擴張兩個混成協,而且爲了儘快成軍,採取了北洋擴軍的傳統辦法,那就是直接抽調一部分的現役部隊爲基幹,然後以此爲基礎擴編一支新部隊。

第四混成協和第五混成協就是分別抽調了奉天第一鎮、第二鎮的一個步兵標以及一個炮兵隊,其他的輔助兵種也抽調了少許,以此爲基幹再進行擴編。

“奉天和遼陽那邊沒有正規部隊也不行,這第五混成協還是要繼續過去佈防的,至於這第四混成協嘛!”趙東雲說到這裡略微停頓了下來,他之前是準備把這個第四混成協派往營口一帶佈防的,但是現在關內這邊兵力緊張,所以也只能改變原來的計劃了。

“給何宗蓮去電,讓他率部移防山海關!”

“再讓第十二標的兩個營從山海關移防唐山!”

“調老孟的騎兵協北上配合第三鎮作戰!”

這一番部署,最爲核心的就是把何宗蓮的第四混成協調往山海關,不過這個第四混成協說是混成協呢,但實際上現在也就一個步兵標可以打的,新招募的部隊還沒有來得及訓練呢!

得益於關內外鐵路,趙東雲調動部隊的速度還是非常迅速的,何宗蓮的第四混成協得到趙東雲的電令後,次日就是登上了火車前往山海關接替防務,而原本駐防山海關的第十二標兩個營也是在交接防禦後繼續西進,隨後抵達唐山,正式接替唐山一帶防務。

而孟恩遠的騎兵協也是終於能夠抽出身來,然後迅速機動北上,不過他們並沒有在通州停留,而是繼續北上到了馬坡一帶,然後轉道向西直插沙河、陽坊等地,在連續端掉了京師北部的幾個小規模駐點後,成功把京師的北部也給封鎖了起來,並且和從西部發起進攻的王英楷部第一鎮騎兵部隊會師於蘇家坨一帶。

這個時候,整個京師已經算是被王段趙三人聯軍給徹底包圍了起來!

第兩百七十章 鮑貴卿投誠第八十五章 珍倚樓夜談第四百三十三章 擴軍再擴軍第一百七十章 滾開第一百零四章 迫擊炮裝備計劃第四百二十六章 吳淞之戰第兩百三十四章 軍貿和炸藥第七十六章 李家大戲第四百三十七章 張段聯合第兩百八十二章 入主京師第兩百二十七章 老子不幹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反貪行動第一百零三章 內部派系之爭第六十六章 吹牛誰不會啊第九十章 呂雙槍(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死戰不退(二)第兩百八十八章 濟南攻堅戰(一)第三百章 組建第三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第兩百五十八章 視察前線第兩百三十四章 軍貿和炸藥第九十九章 第三鎮之擴編第三百四十三章 王佔元的野望第四百三十二章 接管江南第三十一章 督辦機槍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第一百六十一章 203高地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洋六鎮第五十一章 舊軍兵變第一百三十章 軍費之困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203高地第兩百三十四章 軍貿和炸藥第兩百五十五章 援軍抵達第兩百三十二章 南方戰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架設浮橋第兩百五十二章 韓河莊血戰(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蘇系初顯第一百八十七章 插手唐山第一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豫亂困局第四百四十五章 九江之戰(二)第七十四章 李家的野心第兩百二十八章 文武之爭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啓第二十七章 伏擊第三百一十六章 重建第八師第兩百六十章 進攻(一)第兩百七十七章 王佔元的危機感第兩百六十章 進攻(一)第九十八章 第三鎮統制之爭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統一之戰第四百一十七 洪浦濤的提案第三百八十章 渡江作戰方案(一)第十二章 新建機槍營督辦(一)第兩百三十七章 人才爭奪(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二十一章 練軍大敗第一百二十章 北方資本大聯合第兩百七十三章 霸州戰役(二)第三百零八章 安東警備司令部第三百九十三章 迂迴和勝利第四百五十一章 梧州之戰第三百零八章 安東警備司令部第兩百三十二章 南方戰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清丈和招墾第三百九十三章 迂迴和勝利第一百六十三章 奉天決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第八十三章 擴編補充標第三十二章 回保定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第一百三十二章 增祺的招攬第三百七十三章 債多不愁第三百七十五章 財政之蘇北第三百八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兩百三十一章 瀋陽兵工廠第兩百二十七章 老子不幹了第兩百七十九章 招兵和增援第兩百三十二章 南方戰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兩百六十九章 王佔元北上第九十章 呂雙槍(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易第一百五十一章 黃海大海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張國泰反正第三十章 疑似被貶第三百零五章 敵情不明第四百四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三百六十四 利益拆分第兩百六十八章 騎兵之奔襲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邊倒賣第三百一十九章 增援蘇北第三百二十七章 湖北驚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關(二)第兩百六十九章 王佔元北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上馬拔刀第六十八章 錦州看客第四百二十五章 危機和機會
第兩百七十章 鮑貴卿投誠第八十五章 珍倚樓夜談第四百三十三章 擴軍再擴軍第一百七十章 滾開第一百零四章 迫擊炮裝備計劃第四百二十六章 吳淞之戰第兩百三十四章 軍貿和炸藥第七十六章 李家大戲第四百三十七章 張段聯合第兩百八十二章 入主京師第兩百二十七章 老子不幹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反貪行動第一百零三章 內部派系之爭第六十六章 吹牛誰不會啊第九十章 呂雙槍(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死戰不退(二)第兩百八十八章 濟南攻堅戰(一)第三百章 組建第三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第兩百五十八章 視察前線第兩百三十四章 軍貿和炸藥第九十九章 第三鎮之擴編第三百四十三章 王佔元的野望第四百三十二章 接管江南第三十一章 督辦機槍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第一百六十一章 203高地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洋六鎮第五十一章 舊軍兵變第一百三十章 軍費之困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203高地第兩百三十四章 軍貿和炸藥第兩百五十五章 援軍抵達第兩百三十二章 南方戰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架設浮橋第兩百五十二章 韓河莊血戰(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蘇系初顯第一百八十七章 插手唐山第一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豫亂困局第四百四十五章 九江之戰(二)第七十四章 李家的野心第兩百二十八章 文武之爭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啓第二十七章 伏擊第三百一十六章 重建第八師第兩百六十章 進攻(一)第兩百七十七章 王佔元的危機感第兩百六十章 進攻(一)第九十八章 第三鎮統制之爭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統一之戰第四百一十七 洪浦濤的提案第三百八十章 渡江作戰方案(一)第十二章 新建機槍營督辦(一)第兩百三十七章 人才爭奪(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二十一章 練軍大敗第一百二十章 北方資本大聯合第兩百七十三章 霸州戰役(二)第三百零八章 安東警備司令部第三百九十三章 迂迴和勝利第四百五十一章 梧州之戰第三百零八章 安東警備司令部第兩百三十二章 南方戰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清丈和招墾第三百九十三章 迂迴和勝利第一百六十三章 奉天決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第八十三章 擴編補充標第三十二章 回保定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第一百三十二章 增祺的招攬第三百七十三章 債多不愁第三百七十五章 財政之蘇北第三百八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兩百三十一章 瀋陽兵工廠第兩百二十七章 老子不幹了第兩百七十九章 招兵和增援第兩百三十二章 南方戰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兩百六十九章 王佔元北上第九十章 呂雙槍(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易第一百五十一章 黃海大海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張國泰反正第三十章 疑似被貶第三百零五章 敵情不明第四百四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三百六十四 利益拆分第兩百六十八章 騎兵之奔襲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邊倒賣第三百一十九章 增援蘇北第三百二十七章 湖北驚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關(二)第兩百六十九章 王佔元北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上馬拔刀第六十八章 錦州看客第四百二十五章 危機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