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公主回家了

秋風起時,完顏虎別了丈夫、母親、哥哥、叔嬸等親人,離開會寧南下。

她母親大唐括氏不捨,要留她多住半年,完顏虎道:“遼南的農忙時節快到了,我不回去看看心裡不安。那些種子都是我播下的,我好歹得看到它們收入倉庫才放心。”

大唐括氏知道勸不住,只好放她離開,卻留下了她一對兒女以娛膝下。兒女暫時留在母親那裡完顏虎倒也放心,會寧上下對她這兩個寶貝照看得緊,何況她丈夫也還在會寧。

她曉行夜宿,到東京時正是中午,她也不進城歇腳,繼續催馬南下。

蕭鐵奴在鞍坡聽說完顏虎經過,連忙率領一百輕騎奔了出來,一路護送她到遼口才回去。

到遼口時天色尚早,但完顏虎還是進城來看——這裡不比東京,因爲遼口已是丈夫的轄地,更是進出遼東半島的兩大入口之一!

此時遼口已經頗具規模。鞍坡附近的煤泥鐵石從遼河南下,在這裡停一停,將鐵石粗粗加工後便換了海船去津門,煤團則另有一批人加工成蜂窩煤餅等成品,連同煤爐一起南下。

津門夏季的繁華曾一度令遼南燃料供不應求,這種龐大的需求大大刺激了遼口的經濟,光是搬運和制煤便養活了一大幫人。這些工人以及遼口的駐軍都需要吃,需要穿,需要住,一個產業繁榮起來後又帶動了另外一個產業。加上此處既是交通要道,又有大軍坐鎮,治安較其他地區爲好,商賈都願意到此置業、貿易。這種良性循環讓遼口在短短一年間由一個靠河的純軍事小城寨發展成爲一個軍事與工商並重的瀕海城鎮。其規模雖然遠遠不能和大宋的名鎮相比,但活力則或有過之。

完顏虎在曹廣弼和楊樸的陪伴下騎馬繞遼口走了一圈,慨嘆道:“你們真能幹。去年經過的時候,這裡還只是一片荒蕪,這麼短的時間內,怎麼會聚攏這麼多人?造起這麼多房舍?”

楊樸微笑道:“大遼爲了對付我們大金,大舉徵發兵馬糧草,把原本就睏乏的國家搞得民不聊生。許多人在老家過不下去了就都往這邊跑。那些帶着點財物的就租賃一塊地方做點小買賣,沒錢的就賣手藝,沒手藝的就賣力氣。一個地方只要能讓人過得好一些,周圍的人就會聚攏過來的。有了人,還怕蓋不起房子?”

完顏虎道:“這裡再過一年半載就比會寧漢村還熱鬧了,只是地方太雜、太亂了一點。”

楊樸道:“這是個新城,大家都纔來,有些事情自然沒會寧漢村那麼規矩秩序。不過我們會努力教化他們的。”

忽聞一陣悠揚的聲音傳來,完顏虎從來沒聽過,便問是什麼,楊樸道:“是鎮海寺的暮鍾。”

“鎮海寺?”

“是一間和尚廟。”楊樸道:“那些和尚是津門那邊來的,帶着七將軍的書信來求一塊地建寺。這小廟才建起來不足兩個月,便已經有了許多信徒。他們來了之後勸人爲善,從富裕人家那裡募錢賑貧,收養各地流浪來的孤兒,委實做了不少好事。公主你剛纔還嫌這裡亂呢!其實幾個月前更亂!到處都是垃圾,南來北往的人各操一種口音,往往各依各的籍貫種族而居,常常生事。幸虧事這些和尚,把我們漢部的規章編成了歌訣……”

完顏虎插口道:“歌訣?”

“就是可以唱的變文,一時說不清楚,若公主有興趣可以叫一個和尚來唱唱。”

完顏虎搖頭道:“不用了,你繼續說。”

楊樸繼續說道:“這些歌訣都是勸人和睦相處、辛勤勞作、舉止禮貌的歌訣。我一聽,這些歌訣唱的不是我們在會寧漢村時的規矩?不過內容又有所不同,似乎這些和尚又羼了許多因果報應的東西,我雖然不是很喜歡,但很多部民卻願意信。有好多事情我們下告示晃刀子都彈壓不下,這些和尚竟然用一張嘴就擺平了!想到這點我有時候真不知該說什麼好!一開始二將軍並不贊成讓這些和尚建廟,只是卻不過七將軍的意思。不過見這些和尚來了以後,遼口的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風氣習俗日有所進,才知道讓他們來這裡大有道理。”

完顏虎聽得出神,就要去佛寺看看,楊樸道:“鎮海寺規模簡陋,沒什麼可看的。要看不如等到了津門去看看他們的祖寺。”

完顏虎問道:“祖寺?”

“就是津門的孤山寺。鎮海寺的主持是孤山寺主持慧觀和尚的徒弟。”

完顏虎想了想便打消了去鎮海寺的念頭,在遼口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走。這段時間楊樸一直在辰州、開州以及曷蘇館部三地來回奔跑,督促協辦三地政務,可以說他是楊應麒的分身。現在秋收在望,正好要去津門去向楊應麒述職,便領了一班文武人員,和完顏虎一起回津門。

他們沿途南下,隔不多遠就會看見一片片待收的莊稼。遼口雖然繁華,但完顏虎對那些煙飄塵障的嘈雜其實並不十分喜歡。這時見到這些長勢甚旺的田壟纔打心裡高興起來。

漢部對遼東半島的大規模開發纔剛剛開始,半島原來的居民大都能從漢部公家那裡租到牛馬鐵器,學到耕作技術,得到作物種子,但畢竟人口太少,連同之前南下的漢部移民,整個遼東半島的在籍農夫業不過萬戶,因此完顏虎眼中看到的農田是有一片,沒一片,尚不是百里麥穗相連不斷的景象。

晚間他們一行人在原寧州的治所、新安縣城外的一個小村中休息。這個小村實在小得出奇,只有二十五戶人家。村長聽說公主來到連忙跑出來迎接。

完顏虎看着他眼熟,問道:“你是會寧舊部,是吧?”

那個村長大喜道:“公主你還認得我啊!我以前在周勝大隊長手下幹活的!現在是這個小村的村長。”

完顏虎道:“啊,原來升官了啊,恭喜恭喜。”

那村長也有些得意:“謝謝公主。我是種田種得好,又認得字,所以就派下來管這些新招的遊民。這些人都是西邊北邊逃過來的,種起田來,那叫糟蹋地方!要按他們那種漫撒種,等收糧,一井地別想收個百來斤!”

完顏虎回望了夕陽下的玉米田道:“不會啊,長勢很不錯嘛。”

那村長道:“哼!還不是叫我給打出來的!”

“哎呀!”完顏虎叫道:“你怎麼打人?”

那村長懾懦道:“以前我笨手笨腳的,不也是給公主你打醒的麼?”

完顏虎奇道:“我打過你?”

那村長道:“是啊,我是遼軍敗俘來着,被分到民部種田。有一次胡撒亂播的糟蹋種子,公主你看見就來打我一棒,又手把手做給我看。我是從那時候起才用心種田的。”

完顏虎哦了一聲說:“真對不起,我竟然不記得了。”

那村長忙陪笑說:“公主您快別這麼說,我們好多人都捱過你棒子、得過你的指點呢。幾千號人,你哪裡能一一記得?不過大家時候談起都說你那是愛深責切。”

衆人一聽都笑了,楊樸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會用成語了,看來果然有讀過一點書啊。”

當晚一行人便在這個小村落住下,那個村長奉上番薯飯,不好意思地說道:“豬才養了三個多月,漢部的規矩,不敢殺。”

完顏虎道:“你做的對。我也不貪口,能吃飽就行。”吃完飯又問起他老婆日子過得如何?

這位村長夫人卻是個高麗人,當初作了女真的俘虜,被這位村長花了兩斤茶買回來做老婆,這位村長夫人人長得粗,話說的卻流:“離開會寧後,蠻苦的。”

那村長罵了她一句道:“你懂什麼!今年自然苦些,但明年就好了!”

完顏虎慍道:“你怎麼能這麼對老婆!”又問那村長夫人怎麼個苦法,村長夫人說糧食不大夠吃,有錢也沒地方買去。問她爲什麼糧食不大夠吃,她又說“都被南邊的人騙着買走了”。跟着回屋捧出一大把宋錢來道:“當初聽說是津門的人,那是七將軍坐鎮的地方,想來是七將軍的意思,我們才肯換。可換了這堆東西,吃又不能吃,穿又不能穿,有什麼用處?”

完顏虎一聽這話,回視楊樸要問他是怎麼回事,楊樸問了那村長夫人當初用多少糧食換了多少錢,又問她家裡的糧食夠不夠吃到收成,聽她說“緊巴巴的”,便對完顏虎道:“公主,這位大嫂的糧賣得不虧!之前津門缺糧,所以商販到處買糧食去津門賣。只要她家的糧能吃到收成就好。等莊稼收起來,她想再賣這個價錢只怕也不行了。她手頭的這些錢,夠他全家過個肥年的了!”

完顏虎的神色這才緩了下來,那個村長道:“就是!楊大人說的極在理!公主,你別聽她婦道人家的胡說八道!我當初賣糧之前是進縣城看過告示的。告示上說只要我們有餘糧就儘管賣,錯不了。告示上還有說明一斤番薯能換多少錢,一斤玉米能換多少布,都明明白白的。那是七將軍手底下的人寫的,能虧了我們?”

遼南各個縣城都個專門的物價欄,標有各種重要物資的官方價格,同時會貼出一些政府對農人的指導性意見。這個物價欄看似簡單,其實作用甚大,是楊應麒調節遼南物價的手段之一。此時漢部政府在民衆間信用甚高,政令執行起來十分順暢。

第二日完顏虎離開時,楊樸付了飯宿錢給村長,村長知道這是應有的規矩,也不推辭。

接下來的路完顏虎走得很慢,她並不急着回遼南,每來到一個村都要停一停,有時候特地過夜。村民們手頭糧食緊張,但見是公主過訪個個笑着臉供應飯宿。

不久進入復州境內,復州西北部永寧河一帶是完顏虎當初帶頭開發的,這裡聚集着遼東半島一半的農夫,其中會寧舊部又佔據了五六成,因此莊稼長勢和其它地方又不一樣:一眼望去,不但旺盛,而且整齊。牧場農場錯落有序,建設雖然還沒有會寧漢村那般成熟,但規模之大則猶有過之。

完顏虎等人來到這裡的時候,一些莊稼已經開始收割,永寧河邊等着許多小船,將糧食一船船往海面的永寧小港運。完顏虎問楊樸這些糧食要運去哪裡?楊樸告訴她目的地是遼口。

完顏虎聽了心道:“那是要備戰了。幸好契丹來得慢,要不然我們如何捱過去?”

出了永寧縣境內,南邊的一切對完顏虎來說又開始陌生起來。當第一次踏足津門時,完顏虎覺得自己簡直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此時的津門已經過了交易旺季,市集比四五月時蕭疏得多,然而商家正好藉機修葺店鋪,興建館舍,因此這個港口小城市簡直變成了一個工地。

公主要來津門的消息早在半個月前就傳到津門了,不但自盧克忠以下的官方人馬緊張準備着迎接事宜,就是趙觀、劉從、黃旌等商人,慧觀、證因等和尚都翹首以待。

完顏虎入城這天,津門北邊的道路上打掃得乾乾淨淨,盧克忠居中,商人在左,僧人在右,百姓在後擁簇,熱熱鬧鬧地把這個看起來半點不像公主的公主接進城去。

城內大排宴席,主持的是盧克忠,出錢的卻是趙、劉、黃、李、林等商人。完顏虎從來沒經歷過這種陣仗,在會寧時候雖然也參加過大規模宴會,然而她從來都是躲在父叔、兄長或丈夫的身後,而這次她卻是整個宴席的核心,每個人都看着她,每個人都恭維她,每個人都奉承她。

會寧的禮俗極爲樸陋隨意,就算是在大金皇帝阿骨打面前,大臣重將失禮瘋鬧的事情也時有發生。然而在這個場合裡所有人都顯得那麼禮貌,所有動作都顯得那麼拘束,整個氛圍讓地位最爲尊崇的人也不敢輕易失範。

完顏虎在周到的安排中像一個木偶一樣被禮數扯來扯去,手足無措地經歷了一天的流程:漢部猛安府第的酒宴、市集的視察、孤山寺的禮佛祈禱……

一天下來,完顏虎覺得比干一整天的農活還累!她忽然發現:會寧漢村那種平靜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她陪着丈夫、陪着漢部一路走來,到最後卻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這晚在漢部猛安府內,完顏虎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着。她總覺得今天似乎少了什麼人似的。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來:“應麒呢?他今天怎麼沒來?”

楊應麒自然知道完顏虎要來,也知道盧克忠等人安排了好大的陣仗等着這位大金公主,他不喜歡那種敲敲打打的大場面,然而也不好澆滅津門對公主到來的激情——楊應麒懂得:在豐收過後,必須有這樣一件喜慶的事情來讓這個港口的新居民們發泄他們心中的衝動。於是他自己躲了起來,卻把完顏虎給犧牲了。

公主去孤山寺禮佛時,楊樸來到了初成規模的管寧學舍,向楊應麒稟告了辰州、開州和曷蘇館部的情況。這一年來兩人一直有書信往來,因此楊應麒對這三個地方的政務其實也不陌生,三言兩語間便說到了重點:張浩和王政都十分配合地在政務上接受津門方面的節制,並且已經在政制上將這兩個州納入遼南整個大局中來;曷蘇館部由於在與津門的貿易中得到不少好處,也十分樂意接受楊樸的指點來治理本族。比起大金其它地方存在着或叛或抗的隱患,遼南地區的治理可以說非常成功。

短短一年間,遼南的在籍人口比漢部最後一撥南遷人口到達時翻了一倍有餘。新增人口有一半是來在隱匿人口的顯性化,另一半則於南北各地的新移民。由於整個半島的庶政管理體系已經搭建起來,所以源源不斷流入的新人口很容易地被納入治理之內。在這個亂世,新流入的人民對生活的期望普遍較低,大部分人基本上只要有口飯吃便已經滿足了。因此,整個半島很快就實現了內部的和平與大治。

不過對楊應麒來說,南遷之後最讓他喜出望外的莫過於得到大批的渤海讀書人。這些人的加入讓漢部的整個文官系統運轉得更加流暢。

“樸之,”楊應麒問道:“你說我們下一步該幹什麼?”

楊樸道:“整頓兵甲,西向攻伐。”

楊應麒還是搖頭:“大遼疆域萬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吞併的。大金也需要時間來消化已經攻佔了的土地,所以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再打一兩次雙方就都需要停下來休養生息了。這段時間我們該幹什麼好呢?”

楊樸想了片刻說道:“修政安民,韜光養晦。”

楊應麒搖頭道:“那還不夠。而且遼南三州一部都已經走上正軌,不用我們去推動,整個行政系統自己就可以運作得很好了。”

楊樸問道:“那七將軍的意思是……”

楊應麒站起來走處門外,楊樸也跟了出來,見他指着西南說:“大海的那邊,就是華夏正統所在。樸之,你敢不敢上船渡海,到中原去走一遭?”

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五九章 人心軍心士心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一二零章 移運轉興亡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涼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約新議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四十四章 東京平定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七章 去向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三五六章 蝶夢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問密使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八章 伏擊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第三十一章 造船之業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五十九章 公主回家了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爲先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二二八章 牙疼之惱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九十三章 書生仗劍北遊第三零七章 理想與現實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難言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十一章 夜遁第九十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第八十五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第二八一章 南北兩種人心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約新議第一五六章 帶月歸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爲先第一零九章 新官陳少宰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一八六章 窮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十章 絕地第二九四章 大漢如日方中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二三八章 棋盤大變幻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六五章 陰陽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三十四章 海賊水兵第七十八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一二一章 說甚親且貴第六章 邊關第五十七章 狡政與黠商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三二九章 羣龍動第九章 塞外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一七五章 間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三五一章 囚君第二七八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第八十二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三二八章 胡虜會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一六二章 講演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
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五九章 人心軍心士心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一二零章 移運轉興亡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涼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約新議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四十四章 東京平定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七章 去向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三五六章 蝶夢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問密使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八章 伏擊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第三十一章 造船之業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五十九章 公主回家了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爲先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二二八章 牙疼之惱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九十三章 書生仗劍北遊第三零七章 理想與現實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難言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十一章 夜遁第九十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第八十五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第二八一章 南北兩種人心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約新議第一五六章 帶月歸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爲先第一零九章 新官陳少宰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一八六章 窮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十章 絕地第二九四章 大漢如日方中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二三八章 棋盤大變幻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六五章 陰陽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三十四章 海賊水兵第七十八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一二一章 說甚親且貴第六章 邊關第五十七章 狡政與黠商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三二九章 羣龍動第九章 塞外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一七五章 間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三五一章 囚君第二七八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第八十二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三二八章 胡虜會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一六二章 講演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