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備戰先兆

建安二十四年,從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長安城商業繁榮,城內居民安居樂業,酒館爆滿,旅舍內商人往來不息,一派安寧祥和的氣氛。

入秋後,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內卻多了幾分肅殺之氣,軍隊在城門口的盤查明顯嚴格起來,幾乎每一輛進城的馬車都要嚴格搜查,嚴禁商人攜帶違禁兵器進城,很多經驗豐富的商人都不免有了幾分擔憂,這是大戰來臨前的先兆。

這天中午,一支商隊緩緩靠近長安城,這是一支由數百頭騾子組成的大商隊,滿載着各種貨物,僅夥計就有五十餘人,商隊的首領是一個四十餘歲的中年男子,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目光銳利,國字臉龐透出軍人般堅毅。

此時商隊距離長安東城門還有一里,官道兩邊已經變得十分熱鬧,各種店鋪林立,往來商人絡繹不絕,給兩邊的酒館和茶棚帶來了生意。

“過來休息吃飯吧!”

遠處一座茶棚的掌櫃熱情地向這支商隊招手,一名夥計奔上來,對商隊爲首的中年男子笑道:“現在進城有很多規矩,不如先到小店坐坐,我給大家說說。”

中年男子略一沉吟,便點點頭,回頭令道:“去茶棚休息!”

衆人紛紛向茶棚走去,茶棚內頓時熱鬧起來,幾名夥計將騾子和貨物領到後面飲水喂料,衆人要了飯食,喝水聊天,茶棚裡熱鬧異常。

這時,茶棚掌櫃走上前笑道:“這位商君,長安城有了規定,進城商隊都要開包盤查,嚴禁攜帶除了短刀和劍以外的各種兵器,若發現長矛或者軍弩則會當場抓捕,而且超過十人以上的商隊必須到官府備案,像你們這樣的大商隊估計會很麻煩,要麼分開走,要麼去西市,我勸各位最好不要進城。”

說到這,掌櫃指着他們攜帶的鷹和鴿子道:“像各位攜帶了鷹和鴿子,若被巡哨士兵看見,會被立刻抓捕,很危險!”

兩名商隊夥計連忙起身將鷹籠拿到後面去了,這時,中年男子眉頭一皺,“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規定?”

“有一陣子了,聽說鄴都那邊盤查更嚴格,你們應該也知道吧!”

中年男子點點頭,“你說得不錯,鄴都那邊已經不準商隊進城了。”

掌櫃嘆了口氣,“估計長安也快了,很多商人都說,這是大戰前的先兆,哎!戰爭到來,小店的生意就要受影響了。”

他拱拱手,轉身去了,旁邊兩名副手上前低聲道:“將軍,我們怎麼辦?”

這支商隊並非普通商隊,而是一隊曹軍斥候改扮,他們是來加強長安城內的斥候力量,沒想到卻不能進城了,爲首這名中年男子姓韓,是一名曹軍校尉,他沉思片刻,對兩名副手道:“先看看城內的情況再說。”

他招手叫來一名得力手下,囑咐他道:“你先去龍門酒館,和我們人聯繫上。”

手下答應,牽過一匹騾子,騎上騾子向城內奔去,衆手下依舊在吃飯聊天,十分熱鬧,但爲首的韓校尉卻陷入沉思之中。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手下返回了茶棚,神情十分緊張,他低聲對韓校尉說了幾句,韓校尉臉色大變,立刻喝令道:“快起來,馬上離開!”

衆手下紛紛起身,十幾人奔跑到後面去取騾子和貨物,可就在這時,城池方向傳來急促的馬蹄聲,越來越快,聲如悶雷,只見數百騎兵疾奔而至,不等曹軍斥候離去,數百騎兵便團團將茶棚包圍,舉弩對準了衆夥計,衆人目瞪口呆,皆慢慢舉起手。

這時,一名漢軍大將催馬上前,用長槍指着曹軍韓校尉,冷冷道:“你們還以爲天衣無縫嗎?實話告訴你們,你們休想進長安一步。”

韓校尉臉色極爲難看,他想不到自己是哪裡暴露了身份,他忽然若有所悟,回頭向掌櫃望去,掌櫃卻不見了蹤影。

漢軍大將喝令一聲,“將他們全部帶走!”

幾名曹軍斥候想反抗,韓校尉卻喝住了他們,衆曹軍斥候垂頭喪氣地被漢軍騎兵押走了,這時,掌櫃從房間內慢慢走出,望着騎兵將曹軍斥候抓走,不由冷笑一聲,吩咐茶棚夥計道:“收拾一下,繼續招攬客人。”

長安東城門附近的大街小巷早已佈滿了數千漢軍士兵,千餘名漢軍士兵將龍門酒館團團包圍,自從魏國御史中丞楊添被處死後,曹軍全面整頓漢國的情報組織,所有探子都被撤回鄴都,重新換了一批探子,而且改變了情報點。

曹軍對情報組織的大調整,使漢軍失去了曹軍探子的線索,但漢曹兩軍的暗戰依然在繼續,漢軍在半個月前加強了城門處的盤查,但這只是一個釣魚手段,真正的漢軍探子卻部署在東西兩座城門之外。

一大半的茶棚酒館都部署了漢軍探子,嚴密監視往來的商人或者旅客,所以當韓校尉率領的曹軍斥候商隊剛抵達東門,便被漢軍探子盯住了,茶棚掌櫃監視着他們的一舉一動,韓校尉派人進城和城內情報點聯繫,無疑就暴露了城內的情報點。

龍門酒館被包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這時,爲首大將王平一聲令下,百餘漢軍士兵衝進了酒館,不多時,便將掌櫃和十幾名酒保抓來出來,其餘漢軍士兵在酒館內全面搜查。

這時,一名軍侯奔出來稟報道:“啓稟將軍,弟兄們在地窖裡發現了兵器盔甲。”

數十名漢軍士兵將一捆捆長矛和軍弩搬了出來,還有數十副漢軍士兵盔甲,酒館掌櫃臉色慘白,嚇得渾身發抖,他知道自己要大難臨頭了。

一個時辰後,漢軍在長安城、咸陽縣和杜縣全面搜查,連續端掉曹軍三個情報點,抓捕了近百名曹軍探子,將曹軍設在長安的情報組織破壞殆盡。

但漢軍對長安城內曹軍情報組織的清網行動只是漢軍備戰的一部分,在潼關、蒲津關、宛城、壽春,乃至江東,三十餘萬漢軍開始陸續集結。

........

壽春,一場秋雨不期而至,大地上籠罩着白色霧靄,遠處樹林變成灰黑色,樹葉落盡,幾隻烏鴉在樹林上空盤旋,天地間一片蒼涼蕭瑟。

寬闊的、滿是泥漿的官道上,排滿了從淮南郡和廬江郡各縣過來的車隊,遮着油布的糧車、裝有麥杆和乾草的大車、輜重車,還有巨大的輜重貨船,搖搖擺擺地、吱吱嘎嘎地向前移動。

天空中細雨飄飛,正是江淮多雨的深秋季節,剛剛收割的田畦和路邊的水溝都積滿了雨水。遠方的密林顯出模糊的輪廓。

各縣的輜重隊踏着泥濘、冒着細雨,伴着吆喝和詛咒,雜着皮鞭的劈啪聲和車軸的吱嘎向北挺進,聲勢浩大,有如海潮。

不時可以看到官道兩旁,躺着奄奄一息的牲口或牲口屍體,還偶爾有一輛輪子朝天的大車。

有時一隊騎兵衝入這股人流於是士兵們就不斷地叫喊、詛咒,馬也立起身子不停地嘶叫,一輛滿載糧草的大車,就會滾下斜坡,車上的人也跟着滾下去。

前面,車輛的洪流中間,士兵排成長長的隊列,踩着粘滑的泥濘艱難地行進。人流中夾雜着運載刀槍、弓弩等輕武器的馬車,押運兵就趴在車蓬,不斷地有人跑出隊伍,鑽進田野,蹲下去。

再前面是高級將領的隊伍,大隊親兵擁自己的將軍,不時還可以看見幾輛馬車,裡面坐的是文官和謀士。

隊伍一會走過一片密林,因爭奪休息地方而騷亂起來,一會兒又展開隊列,跨過小河,接着便有新的馬車滿載糧食、乾草和各種兵器從兩邊涌入,偶然還有一小隊斥候騎兵搶到這個隊列的最前面。

再往前面是一個廢棄的鎮子,當初合肥大戰後的慘景依舊曆歷在目,瓦礫和燒焦的木頭堆中一堵殘破的山牆搖搖欲墜;破碎的油燈,變形的窗戶上扯着一張破布在風中撲騰。還有一個掉隊的傷兵,綁着骯髒的紗布蹲在一輛癱倒的大車上,眼神陰鬱而憂傷。

與官道平行的二里外便是濡須水,數千民夫正艱難地拉着一隊數千石大船,發出低沉地、有節奏地、震人心魄的號子。大船上裝載着各種重型攻城器和一箱箱打磨好的石彈,尚未組裝雲梯、巢車、樓車,船舷兩邊還擺着一排巨大的地聽,船上還有可怕的一桶桶火油,都被重兵護衛着。

這支隊伍是遠道而來的荊州軍,約有五萬餘人,主將是老將黃忠,他們的目的地是兩百里外的壽春,行軍十分緩慢,隊伍已走了整整十天。

“老將軍,前面就是壽春城了!”一名士兵指遠方一座高大的城池喊道。

黃忠眯眼看了片刻,點了點頭,漢王殿下應該已經到壽春了。

.........

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223章 有才至遠方來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54章 兩個方案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922章 黃家之恩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219章 東撤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645章 特殊棋子第517章 迎頭痛擊第942章 爭奪烏程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771章 江東風雲(十五)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1109章 中原大戰(八)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257章 賈詡請辭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853章 雍縣軍議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90章 血戰突圍第563章 氐胡使者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574章 連環雙計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355章 蘄春風雲(三)第674章 聲東擊西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350章 抓俘司馬第990章 敦煌馬岱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463章 孫尚香的選擇(中)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764章 江東風雲(八)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232章 出兵反擊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730章 曹憲心事第135章 出人出錢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356章 蘄春風雲(四)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272章 後院起火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1130章 四面楚歌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609章 血戰西城(上)第129章 飛來橫禍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338章 江陵陷落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45章 矛盾激化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426章 蜂弩問世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218章 危機突發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481章 族兄劉璉第431章 皖水之戰第835章 家事煩憂
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223章 有才至遠方來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54章 兩個方案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922章 黃家之恩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219章 東撤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645章 特殊棋子第517章 迎頭痛擊第942章 爭奪烏程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771章 江東風雲(十五)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1109章 中原大戰(八)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257章 賈詡請辭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853章 雍縣軍議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90章 血戰突圍第563章 氐胡使者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574章 連環雙計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355章 蘄春風雲(三)第674章 聲東擊西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350章 抓俘司馬第990章 敦煌馬岱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463章 孫尚香的選擇(中)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764章 江東風雲(八)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232章 出兵反擊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730章 曹憲心事第135章 出人出錢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356章 蘄春風雲(四)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272章 後院起火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1130章 四面楚歌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609章 血戰西城(上)第129章 飛來橫禍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338章 江陵陷落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45章 矛盾激化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426章 蜂弩問世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218章 危機突發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481章 族兄劉璉第431章 皖水之戰第835章 家事煩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