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蔡氏劍館

漢朝尚武之風源自於春秋戰國,漢朝男子幾乎人人佩劍帶刀,尤其是劍,自古就有‘君子武備’之譽。

配劍之風日盛,必然會有學劍練武的專門場所出現,東漢以後,春秋戰國時代十分興盛的劍館由此再次興起。

名爲劍館,自然是以學劍爲主,學劍以修身,學劍以健體,不過那只是剛開始,從古至今,任何規矩只要時間久了,都會變味,就像儲藏不好的酒一樣,年頭久了,並不是變得醇厚,而是會變酸。

剛開始朝廷規矩很嚴,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劍館學劍,只能是公卿子弟和名望士人才有這個資格,朝廷也要防止俠以武犯禁,防止普通庶民練武造反。

但漢末天下大亂,軍閥割據,爲了招收驍勇之士,各地便逐漸放開了對劍館招徒的限制,普通庶民也能進劍館學習武藝,也不再是學劍,搏殺格鬥,十八般兵器樣樣都有。

尤其在亂世,學武可以自保,連讀書士子也是文武兼學,稍有家產的普通庶民更是把子弟送進劍館學藝保命,這便使得民間劍館得以興盛,在襄陽和樊城的劍館就有不少,足有近三十家之多。

不過劍館雖多,但大多良莠不齊,多者有生徒數百人,少者只有四五人,也有些會幾斤笨力氣的騙子,打着授武之名開劍館騙取錢財。

在城東的白槐巷內坐落着襄陽城最大的劍館,佔地約二十餘畝,名叫試劍堂,實際上就是蔡家開設的私人劍館,專門培養驍勇之士。

試劍堂的生徒約兩百餘名,除了四十幾名蔡家子弟外,其餘都是蔡家從各地挑選而來的勇武少年,經過十年的苦練,這些少年長大後都將成爲蔡家的骨幹曲部家將。

下午時分,劉琮快步走進了試劍堂,劉琮畢竟是荊州主公之子,地位崇高,他穿越門廊,沿途引來了生徒們一片恭敬的態度。

劉琮也是在試劍堂學劍,學劍近八年,倒也學到一點劍術。

這次母親逼他奪回玄麟劍,他不敢出面搶奪,怕被父親責罰,所以他只能請人幫忙。

“二郎,你怎麼來了?”

旁邊便傳來一個粗獷的聲音,聲音悶響,彷彿打雷一般,劉琮眉頭一皺,眼中露出厭惡之色。

他回頭乾笑兩聲,“老虎,你怎麼今天也在劍館?”

從旁邊衝過來一名又高又胖的年輕男子,身材足有八尺四,體格龐大,儼如半截黑塔。

此人也是劉表之侄,不過他是從侄,從侄也就是劉表叔父的孫子,比起劉璟的血緣,要稍微隔了一層。

他名叫劉虎,今年十八歲,從小便和兄長劉磬來荊州投靠叔父,劉磬學文,他練武,雖然兩膀有千斤之力,不過頭腦卻十分愚笨,更不懂什麼人情世故,一天到晚,臉上就掛着傻笑。

劉虎像只大青蛙似的跳過來,一把抱住劉琮,像小孩似得把他抱在空中,大笑道:“二郎,我們練劍去。”

劉琮最恨之事就是每次劉虎把自己抱在半空,然後一路跑去劍館,偏偏他力大無窮,掙脫不掉,一路被人笑話,自己丟盡了臉,已經警告他無數次,他就是記不住。

今天劉琮有要緊事,他心中一急,喊道:“老虎,我有好事告訴你。”

“好事?”

劉虎嘴一咧,手鬆開了,劉琮頓時從空中落下,險些摔個跟頭,劉虎一把拉住他胳膊,“快說,有啥好事?”

劉琮的胳膊都快被被捏斷了,他忍住疼痛道:“你有個堂弟來了,你見到沒有?”

劉虎撓撓頭,他好像聽兄長說過,是有個堂弟來了,但名字他記不住,只記住一口井。

“你是說劉井來了?”

“對,就是他,他到處找人比武,你快去吧!”

劉虎最喜歡就是和人比武,只是他下手沒輕沒重,已經沒有人願意和他比武了,使他有點高手寂寞之感。

聽說新來的堂弟在找人比武,他頓時心花怒放,‘哈!’地大叫一聲,轉身便向大門跑去。

劉琮見他走遠,不屑地撇了撇嘴,轉身向主堂走去。

.........

在試劍堂的主堂上,數十名生徒正在較量劍術,一片喝喊之聲,數十人圍坐一圈,中間兩名生徒正手執鈍劍較量。

劉琮的目光落在爲首的一名高個子少年身上,此人名叫蔡進,是蔡瑁族侄,今年也是十六歲,是蔡氏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

蔡進身高七尺六,長得膀大腰圓,能使一把三十斤重的長刀,他雖在劍館學藝,但實際上他是文聘之徒,去年曾參與過對曹軍的南陽之戰,勉強算得上一名少年戰將。

更重要是,蔡進不僅武藝高強,頭腦也不錯,讀書學文,算得上是文武雙全,深得家主蔡瑁的器重。

蔡進在試劍堂其實也是半師半徒,一方面他和師弟們一起練武學藝,另一方面他也要負責教授年幼的蔡家子弟們。

兩支鈍劍在空中相撞,火星四濺,蔡進大喝一聲,長劍一絞,另一名少年的劍頓時脫手而飛,嚇得周圍觀戰的一羣少年一片驚呼,紛紛起身躲閃半空中落下的劍。

“我怎麼告訴你們的,要猛似孟賁,捷如慶忌,看看你們,一個個軟軟綿綿,哪有半點孟賁慶忌的樣子?”

蔡進怒視衆人一圈,長劍一揮,厲聲喝道:“下一個!”

半天沒有人敢上前,這時,蔡進看見了門口的劉琮,重重哼一聲,“自己練習,一個時辰後我再來抽查,膽敢偷懶,我嚴懲不殆!”

他丟下劍,快步向劉琮走來,神情也變成了笑臉,“二郎,好事成了沒有?”

他指的就是玄麟劍之事,他和劉琮關係極好,很清楚劉琮的心思。

劉琮嘆了口氣,發狠道:“用刀換他不肯,讓他來劍館也不肯,看來只有來硬......”

不等劉琮說完,蔡進便擺手打斷了他話頭,“這裡不是說話之地,二郎跟我來。”

蔡進把劉琮領到後院的一間屋子裡,這裡是他的練劍房,他得到文聘真傳,也知道武藝的深奧之處是要用心去體會,蔡進便是在這間屋子裡體會劍術的精微。

兩人坐了下來,蔡進便問道:“他爲什麼不肯來劍館?”

其實蔡進對劉琮以刀換劍的想法並不贊成,畢竟那是州牧所賜之劍,劉璟怎麼可能輕易換給劉琮。

而提出讓劉璟來劍館便是蔡進的主意,因爲從百年前起便有一條不成文的比劍規矩,雙方比劍,輸者需要把自己的佩劍作爲敗禮獻給勝者。

只要劉璟來劍館,他的劍就肯定會留下,不過他不肯來,蔡進也沒有辦法了,總不能上門送劍書吧!

約人比劍,上門送書,這從漢初以來的傳統做法,蔡進也不是沒有做過,只是....給一個沒怎麼練武的新人送書,這合適嗎?

倒不是擔心欺負弱者,也不是因爲劉璟是劉表之侄,而是怕壞了自己的名聲,蔡進從十二歲開始便被譽爲荊襄少年第一高手,既然是高手,又豈能隨意和人比武。

這就像後世當領導,當領導的第一要務,並不是需要懂業務,而是要學會擺架子。

蔡進很看重自己的名聲,他已經不屑於和少年進行比劍了,讓他爲一柄劍和劉璟比武,那會壞了他的名聲。

只是劉琮也不能得罪,他想了想便道:“這樣,我讓蔡宏和他比劍,蔡宏也是劍堂高手,一樣可以替你奪下玄麟劍,你看如何?”

劉琮搖了搖頭,“劉璟的武藝也不低,我親眼見他一刀劈斷了大碗口粗的樹幹,而且那只是一把普通刀,你想想吧!”

蔡進眉頭一皺,劉璟有這麼大的力量嗎?他心中的輕視之意頓時去了幾分,沉吟一下道:“好吧!這件事讓我再考慮考慮。”

蔡進之所以比較慎重,是因爲這場比劍關係到玄麟劍的歸屬,也牽涉到劉表之侄,他不敢任性妄爲,必須要向家主請示。

..........

書房裡,蔡瑁聽完蔡進的稟報,忍不住冷笑起來,這個劉琮爲了一把玄麟劍,不惜讓外人來對付自己的族弟,這種人若爲荊襄之主,必然是孤家寡人。

“家主,侄兒不知該不該答應劉琮,請家主明示。”

蔡瑁沉思一下,起身道:“你跟我來吧!”

他帶着蔡進向後院走去,一直走到老家主蔡訓修行的院子前,在院牆外便可以看見蔡訓在院角的一畦菜地裡翻鬆土壤。

蔡瑁讓蔡進在院外等着,他進了院子,上前跪拜行禮,“二叔,侄兒有事要煩擾祖父。”

蔡訓看了他一眼,緩緩問道:“有什麼事?”

蔡瑁便將妹妹所說之言一一敘述一遍,又道:“侄兒也考慮過,如果蔡家押注劉琮,更符合家族的利益,侄兒也想把少妤許給劉琮。”

半晌,蔡訓才緩緩道:“我上次就說過,只要是劉表之子,長幼無妨,既然你是家主,具體是劉琦還是劉琮,你自己決定吧!不過你也要尊重州牧夫人的意見,她可是我們蔡家的關鍵人物。”

“是!侄兒明白了。”

蔡瑁理解了叔父的意思,叔父的意思就是可以選擇支持劉琮,停一下他又道:“還有一件事,也要請示叔父。”

。。。。。。。。

第80章 初獲良才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704章 奇兵出擊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357章 蘄春風雲(五)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582章 木牛問世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101章 積極營救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532章 漢中風雲(二)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75章 許都之謀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1017章 戰雲籠罩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652章 大戰合肥第1107章 中原大戰(六)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415章 北路使者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173章 局勢複雜的江夏第500章 漢中出兵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702章 一觸即發第440章 無奈撤軍第824章 痛擊烏桓第816章 初戰匈奴第1038章 歸途論戰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99章 黃忠授藝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919章 調兵遣將第658章 金蟬脫殼第13章 無妄之災第691章 關中收官(上)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361章 不穩定因素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476章 收藏之器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998章 折戟姑臧第1044章 再搬新家第767章 江東風雲(十一)第240章 痛惜第388章 赤壁大戰(中)第353章 蘄春風雲(一)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543章 韓遂的心思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218章 危機突發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280章 謀長沙第303章 夏口議戰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539章 返回襄陽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253章 蔡瑁搶功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968章 以兵換將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661章 血戰木門(上)第357章 蘄春風雲(五)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
第80章 初獲良才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704章 奇兵出擊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357章 蘄春風雲(五)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582章 木牛問世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101章 積極營救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532章 漢中風雲(二)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75章 許都之謀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1017章 戰雲籠罩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652章 大戰合肥第1107章 中原大戰(六)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415章 北路使者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173章 局勢複雜的江夏第500章 漢中出兵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702章 一觸即發第440章 無奈撤軍第824章 痛擊烏桓第816章 初戰匈奴第1038章 歸途論戰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99章 黃忠授藝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919章 調兵遣將第658章 金蟬脫殼第13章 無妄之災第691章 關中收官(上)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361章 不穩定因素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476章 收藏之器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998章 折戟姑臧第1044章 再搬新家第767章 江東風雲(十一)第240章 痛惜第388章 赤壁大戰(中)第353章 蘄春風雲(一)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543章 韓遂的心思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218章 危機突發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280章 謀長沙第303章 夏口議戰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539章 返回襄陽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253章 蔡瑁搶功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968章 以兵換將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661章 血戰木門(上)第357章 蘄春風雲(五)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