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走投無路

董允快步走出帳,去後帳尋找記錄,片刻他拿一本文書走了回來,翻到具體的一頁,呈給劉璟,劉璟看了一遍,問董允道:“徐長史建議在學士基礎上再設立學吏之職,再提高錢糧補助,休昭有什麼想法嗎?”

董允看過這本文書,他笑道:“徐長史的真正意圖,應該是想建立一種官員候補制度,學士再通過考試後,獲得爲官的資格,但一時沒有空缺,他們就先在書院中研究學問,等待有實缺後再補上去,在候補期間,他們的錢糧補助就不能和學士一樣了。”

劉璟負手走了幾步,緩緩道:“其實我倒不在意增加一點補助,我只是覺得這種考試選官制度不太合適。”

“州牧是說由江夏書院考試選官不合適嗎?”

劉璟點點頭,“既然是候補官資格,就應該由軍政署統一考試,交給江夏書院做這種事,有點越俎代庖了。”

董允笑了笑道:“這個問題我曾經和徐長史討論過,我們都認爲現在推行統一考試還不是時候,畢竟現在官員都是以舉薦孝廉爲主,一下子取消孝廉舉薦制,很容易遭到北方士族的反對和抵制,對我們引進人才不利。

所以徐長史就想用一種委婉的辦法,設立學吏,名義上是爲了提高錢糧補助,實際上是爲荊州選官,以後荊州普通官員都從學吏中挑選,這樣漸漸就成了一種約定,也可以被士族們接受,將來再推行統一考試也就容易很多。”

劉璟沉思良久,徐庶的方案也不能說不對,先讓考試深入人心,然後再定製度,這樣循序漸進確實是穩妥之道。

但徐庶是從選拔人才的角度來考慮,而他劉璟不是,他是想籠絡北方士族,要利用一次面向天下士子考試的機會,將北方大世家的子弟引入荊州爲官。

徐庶顯然沒有明白他的真實意圖,他不缺人才,缺的是北方士族的支持。

劉璟從桌案上取過文書遞給董允道:“這件事我批准,退回去,讓徐長史他們再斟酌一下,另外告訴徐長史,我要求在今年秋天舉行面向天下的公開取士!”

停一下,他又對董允道:“還有....我需要一份北方各郡望族的名單,你準備一下。”

董允點點頭,“微臣會盡快準備,同時也會把主公的要求轉達給徐長史。”

這時,劉璟回頭看一眼門口的親兵,“什麼事?”

“啓稟州牧,秭歸城內有使者到來!”

簡雍心情忐忑地跟着士兵向軍營深處走去,雖然他們封鎖消息,不讓荊州知道秭歸城的糧食已絕,但簡雍覺得那不過是掩耳盜鈴,巫城都被荊州軍攻下了,劉璟怎麼可能不知道秭歸城的糧食情況,否則也不會這樣困而不打了。

還有城內混亂局面,荊州軍的大木臺上看得清清楚楚,那麼他的求和還有什麼意義,除非投降,否則劉璟不可能有任何讓步,劉封偏偏不肯投降,一定要讓他和劉璟討價還價,簡雍心中無奈地嘆了口氣。

不多時,他們來到中軍大帳前,一名士兵高聲稟報道:“啓稟州牧,秭歸使者已到!”

“進來!”

簡雍被士兵們帶進了大帳,大帳內正面坐着劉璟,旁邊坐着一名頭戴高冠的文士,正是軍師司馬懿,簡雍認識劉璟,卻不認識司馬懿,簡雍快走兩步,躬身施禮道:“簡雍參見州牧!”

劉璟笑了笑,“原來是簡先生,我們好久不見了。”

簡雍苦笑一聲道:“大概有五年了。”

“但簡先生卻風采依舊,看得出很受皇叔器重,這次先生受皇叔之託,爲何而來?”劉璟笑眯眯問道。

簡雍愕然,連忙解釋道:“下官是從秭歸城內而來,並非是從江對岸過來。”

“原來如此,看來是我誤會了,那先生是來下戰書嗎?”

簡雍聽出劉璟語氣中揶揄之意,他緊咬一下嘴脣道:“我並非是來下戰書。”

“那是來投降囉!”劉璟毫不給他機會,搶斷他的話頭。

簡雍從劉璟的咄咄逼人的氣勢中,忽然意識到劉璟完全知道自己是來求和,所以才強勢壓制住自己,他嘆了口氣,一言不發,他實在不知該怎麼開口。

這時,旁邊司馬懿笑道:“或許簡先生是來議和,我說得對吧!”

簡雍點點頭,“請問閣下是?”

“在下司馬懿。”

“原來是司馬軍師,失敬了!”

簡雍不再和劉璟說話,而是對司馬懿道:“司馬先生說得不錯,我確實是來議和,我家公子希望能和荊州軍達成妥協,兩家罷兵。”

劉璟冷冷道:“劉封想怎麼議和,先生直接說吧!”

“我家公子願意交出秭歸縣,條件是準我們的軍隊撤到對岸,我們放棄秭歸和巫城。”

劉璟搖了搖頭,“你們只能放棄秭歸,巫城已經不屬於你們了,另外,我最多允許不超過十人撤去對岸,多一人都不行。”

簡雍臉色大變,這就等於軍隊全部投降,怎麼可能?他嘴脣動了動,“那帶走一半軍隊”

“不行!”

不等簡雍說完,劉璟便斷然拒絕,“我說過了,最多十人離去,多一人都不行!”

簡雍無奈,只得施禮道:“那我回去和公子商量一下。”

劉璟立刻命令手下,“送簡先生出營。”

簡雍告辭而去,劉璟和司馬懿對望一眼,司馬懿淡淡笑道:“今晚劉封必然突圍!”

劉封臉色鐵青地聽完簡雍的稟報,劉璟的苛刻條件令他怒火萬丈,他捏緊拳頭咆哮道:“我寧可戰死,也絕不受辱!”

“公子息怒,現在不是發怒之時,我們要冷靜想想對策。”

劉封長長吐了一口悶氣,恨聲道:“還能有什麼對策,難道還要我掉頭去打巫城嗎?那隻會讓我死得更快。”

簡雍思慮半晌,他也無計可施,他們除了突圍外,就只能接受劉璟苛刻的條件,那實際上就等於投降,可留在城中沒有糧食,三天後也會全軍崩潰,簡雍左思右想,一時也拿不出一個合適的方案。

這時,劉封冷笑一聲道:“或許我可以驅民爲先鋒,這樣突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簡雍大驚失色,連連擺手,“不可!那樣會把皇叔的名聲毀壞殆盡,要鑄下大禍。”

劉封只是一時之言,他也知道父親把名聲看得極重,自己驅民作戰,就算一時成功,父親絕不會饒恕自己,或許還會殺自己向秭歸人謝罪,劉封負手走了幾步,他在考慮怎麼向父親交代,如果不打一仗,六千軍隊就丟掉了,巫城和秭歸也完了,父親同樣不會饒他。

想到這,他停住腳步,咬牙切齒道:“左右是個死,若不打一戰,我怎麼甘心!”

夜幕降臨,高高木臺上,荊州軍石砲攻勢依然在繼續,整個城內瀰漫着嗆人的粉塵,在靠近東城門處,六千軍隊已經全部集結完畢。

劉封將一部分糧食分給了士兵,每人只分到兩合米,這讓所有的士兵都憂心忡忡,就算衝出重圍,這點米又能讓他們支持多久。

“弟兄們放心,前面還有信陵縣,那裡沒有什麼守軍,還有足夠的糧食,只要我們衝出重圍就有希望了。”

劉封頂盔披甲,手執一杆亮銀槍,胯下一匹雄駿的白馬,他不停地安撫士兵。

或許士兵們被他迷惑,但軍官們卻不傻,信陵縣怎麼可能沒有守軍,就算殺過信陵縣,那西陵縣怎麼辦?殺過西陵縣,他們又怎麼渡江?根本就沒有一點希望。

這時,劉封將心腹大將趙威叫到一邊,低聲對他道:“你率五百軍守住秭歸,等我返回後,你可立刻關閉城門,不準讓荊州軍殺進來。”

趙威抱拳應道:“請公子放心,卑職不會有任何閃失。”

“開城門!”

劉封低低一聲令下,城門緩緩開啓了,士兵們開始列隊向城外奔去,劉封長槍一揮,“給我殺出去!”

六千士兵衝出城門,直向荊州大營殺去,在夜色中,劉封卻漸漸放慢速度,他壓根就沒有打算突圍,他只是想作戰一次,給父親一個交代,然後他再答應劉璟的條件,丟下軍隊回對岸,這些士兵的死活,他纔不會管。

士兵們剛衝出一里,對面忽然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戰鼓聲響,“咚!咚!咚!”喊殺聲震天,三萬荊州軍從南北兩個方向殺來,聲勢浩大,瞬間便和劉備軍迎面撞在一起,瞬間便殺得劉備軍隊哭爹叫娘,調頭逃命。

劉備軍士氣早已低迷到冰點,再加上對方早有準備,更使他們膽寒,軍隊一觸即潰,在軍官們的帶領下,士兵們紛紛跪地投降,後面的軍隊則無心戀戰,掉頭向城內奔逃,劉封見對方早有埋伏,他第一個調轉馬頭回城。

不料城門已緊閉,士兵們奔回卻無法進城,劉封急得大喊:“城上快開門!”

城頭上出現一員大將,正是他留下的守將趙威,他率五百軍守城,當大軍剛出城,他便立刻關閉了城門,趙威在城頭冷冷道:“長公子,我已決定投降荊州軍,你要突圍,自己去吧!恕我不奉陪。”

劉封氣得幾乎暈倒,他又哀求道:“趙將軍,我一向待你不薄,你何必斷我後路?”

“呸!”

城上趙威大罵道:“你爲一己之利出賣將士,還有臉回來?去死吧!”

他暗暗張弓搭箭,猛地一箭射向劉封,劉封急躲,卻慢了一步,被一箭射中肩窩,他大叫一聲從馬上栽落。

就在這時,廖化率領三千軍掩殺而來,士兵們見大勢已去,無路可逃,紛紛跪地投降,趙威也下令開啓城門,率軍出降。

秭歸城破,鋪天蓋地的荊州軍殺進了城內,這時,劉璟在數百騎兵護衛下縱馬疾奔而至,他忽然看見被俘的簡雍,便勒住戰馬,緩緩來到簡雍面前,簡雍雙手被縛,垂頭喪氣,不敢擡頭看劉璟一眼.

劉璟笑了笑,“簡先生不必害怕,我們是老相識了,我不會爲難你,煩請先生過江一趟,替我給劉備送一封信,如何?”

簡雍有點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就這麼放自己嗎?劉璟微微一笑,“如果先生是諸葛亮,或許我就不會放了。”

簡雍臊得滿臉通紅,劉璟這是在暗示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一用,他長長嘆了口氣,“簡雍確實是無能之輩,南征北戰二十年,卻不能替主分憂,罷了,簡雍願爲州牧送信。”

劉璟看了他一眼,隨即令道:“放了他,給他一艘船送他過江!”

第39章 化解危機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563章 氐胡使者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179章 反攻柴桑第336章 施壓江東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769章 江東風雲(十三)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411章 火燒編城第83章 進營第997章 貴霜騎兵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973章 徐州失守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240章 痛惜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976章 假道滅虢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571章 攻城之戰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960章 狙殺胡使第1050章 升職風波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39章 化解危機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101章 積極營救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225章 特殊嫁妝第698章 最後的收穫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862章 戰爭到來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802章 啓程北上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275章 鑽入圈套6第399章 天子封爵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256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243章 鐵騎來襲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011章 難言之喜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第624章 千里救援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73章 獲封新職第55章 元日到來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694章 孫思曹慮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272章 後院起火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769章 江東風雲(十三)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173章 局勢複雜的江夏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679章 攻取隴西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1051章 難容政敵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103章 關鍵證人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338章 江陵陷落
第39章 化解危機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563章 氐胡使者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179章 反攻柴桑第336章 施壓江東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769章 江東風雲(十三)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411章 火燒編城第83章 進營第997章 貴霜騎兵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973章 徐州失守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240章 痛惜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976章 假道滅虢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571章 攻城之戰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960章 狙殺胡使第1050章 升職風波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39章 化解危機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101章 積極營救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225章 特殊嫁妝第698章 最後的收穫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862章 戰爭到來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802章 啓程北上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275章 鑽入圈套6第399章 天子封爵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256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243章 鐵騎來襲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011章 難言之喜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第624章 千里救援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73章 獲封新職第55章 元日到來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694章 孫思曹慮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272章 後院起火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769章 江東風雲(十三)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173章 局勢複雜的江夏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679章 攻取隴西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1051章 難容政敵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103章 關鍵證人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338章 江陵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