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曹操的失落

南陽失守、曹純在淯水中伏陣亡的消息傳到了長安,先是夏侯淵在祁山陣亡,隨即又是曹純身死,都是曹操至親之人,也是他最爲倚重的左膀右臂。

而且南陽是中原的大門,南陽失守,意味着中原門戶大開,一連串的沉重打擊讓曹操再也經受不住,終於病倒了。

謀士董昭憂心忡忡地來到病房門前,見許褚正站在門前,他向許褚招了招手,兩人走到一旁。

“丞相的情況怎麼樣?”董昭低聲問道。

董昭原是袁紹的謀士,因被袁紹猜忌而投奔了曹操,深得曹操信賴,只是他主要對內而不對外,所以不像郭嘉、荀彧那樣出名,但很多政治上的重大事件他都參與了策劃,比如迎漢帝到許昌,比如曹操進封魏公、受九錫等等,這些都是董昭的建議,他的意見深得曹操重視。

許褚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他搖搖頭道:“赤壁大戰後,丞相的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一年不如一年,上次妙才之死他就徹痛於心,抑鬱而不得排減,這次曹純將軍陣亡,讓他再也經受不住打擊,先生,我真的很擔心。”

“軍醫怎麼說?”

“軍醫說,丞相身體衰弱,病勢沉重,體病可醫,但心病難治。”

董昭默默點了點頭,“我去勸勸丞相吧!”

董昭進了曹操病房,病房裡點着火盆,十分溫暖,只是半拉着簾子,光線稍顯黯淡,曹植垂手站在一旁,兩名侍妾正在服侍曹操喝藥,曹操頭上扎着白巾,身着寬袍,臉色蒼白,氣色非常不好,他見董昭進來,便笑着點點頭,“公仁來了。”

董昭躬身施一禮,“微臣前來探望丞相!”

“多謝公仁關心。”

曹操又對曹植道:“吾兒替爲父招呼董先生坐下。”

曹植連忙上前施禮,“先生請坐!”

董昭笑着點點頭,在旁邊坐了下來,曹操又對兩名侍妾,“你們退下吧!”

兩名侍妾慢慢退了下去,曹操又給曹植使了個眼色,曹植會意,向董昭行一禮,這才退了下去,待他們都走了,曹操這才嘆息道:“公仁,恐怕我不能長久了。”

董昭嚇得俯身跪下,連連磕頭道:“丞相萬萬不可說此話,望丞相保重!”

曹操苦笑一聲,“我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我也時常病倒,那有此次嚴重,我甚至感覺到生命將逝,公仁,這種感覺讓我很難過。”

董昭咬緊牙關道:“丞相併非是身體問題,而是心病,心病去了,丞相會比誰都康健。”

“這話說到根子上了。”

曹操輕輕嘆息一聲,“我的心病是劉璟,可是這個病根不容易去啊!”

董昭沉默了,這個問題他確實不好回答,曹操注視他半晌,問道:“你告訴我實話,你對劉璟奪取隴西怎麼看?”

董昭低下頭,又搖了搖頭道:“微臣不好說。”

“不好說也要說,我要聽實話。”

“微臣的意見,丞相還是不要去隴西了。”

這就是很含蓄地暗示曹操,隴西可能保不住了,曹操聽懂了他的暗示,沉默片刻問道:“你爲何會這麼說?”

“丞相想一想,劉璟攻打隴西快三年了,一次比一次成功,最影響他北征的糧食問題已經解決,現在他已拿下上方谷,兵進渭水,奪取冀縣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曹操黯然,他長長嘆口氣道:“我當年一念之差,放了此人,現在他卻成了我的掘墓人,這就是上蒼的安排,是我的命。”

“丞相身體不適,自然會感到壓力很大,等丞相身體康健,那時劉璟的威脅也不算什麼了,丞相不必再爲過去耿耿於懷。”

“或許你說得不錯。”

曹操想起一事,沉思片刻道:“上次公仁勸我進魏王,我這段時間反覆考慮,我覺得進魏王倒不急,先確定下世子倒是當務之急,我想聽聽公仁的意見。”

董昭心中一跳,這個問題讓他怎麼回答,從內心而言,他是支持曹植,曹植待人寬厚,不像曹丕那般刻薄陰毒,只是曹丕在爭奪世子的鬥爭中明顯佔據了上風,丞相已經封他爲副丞相,主管政務,這其實就是將魏國託付給他了,這個時候讓他董昭表態,不就是把他放在火上烤嗎?

曹操笑了笑道:“我也聽人說過,公仁比較支持植兒,怎麼,現在想法有變了嗎?”

“微臣確實是支持植公子,但植公子經驗不足,這是他很明顯的弱點,爲此很多人”

不等董昭說完,曹操擺了擺手道:“我知道他經驗不足,這個問題不大,我只是想知道,你爲什麼支持三公子,而不支持長公子。”

董昭居然從曹操口中聽到‘經驗不足,問題不大’,這讓董昭頓時看到了一線希望,從曹操的語氣中,似乎植公子也有可能繼承世子之位,他便小心翼翼道:“微臣支持植公子,是因爲他寬厚仁德。”

“你的意思,長公子不夠寬厚,也不夠仁德,是吧!”

董昭沒有說話,也就是默認了曹操的意思,曹丕何止不夠寬厚仁德,簡直就是陰狠毒辣,曹操點了點頭,“我明白公仁的意思了,你退下吧!”

“微臣告退!”

董昭起身慢慢退下了,曹操又躺了下來,這時,曹植又走進來,關切地問道:“父親要休息嗎?”

“植兒,爲父問題,假如爲父有一天不在人世,把魏國交給你,你準備怎麼對付劉璟?”

曹植嚇得跪下了,“父親何出此言?”

曹操有些不耐煩道:“人總是要死,劉璟比我年輕三十歲,自然會死在我身後,我就問你,你若爲魏主,怎麼對付他?”

“孩兒孩兒不擅軍事,但孩兒會用名將名臣,比如張遼、徐晃、張郃、荀攸、董昭等大臣,全權交給他們。”

曹操又半撐起身子,目光銳利地注視曹植問道:“你怎麼知道他們可靠?他們都是外人,萬一他們爲了自身家族利益,投降了劉璟,幾十萬軍隊不就全完了嗎?”

曹植緊咬嘴脣,又道:“孩兒以誠相待,以心換心,相信他們不會背叛,就像父親信任荀軍師一樣。”

曹操注視曹植半晌,又慢慢躺下,“爲父想睡一會兒,你退下吧!”

曹植退了下去,曹操凝望屋頂半晌,又從旁邊玉盒裡取出一封信,這是夏侯惇今天送來的快信,曹操緩緩打開信,只見信中寫道:‘荀攸並未和荀彧有書信往來,所動用兵力弟都一一知曉,暫無不妥,從目前看,荀攸尚無異心.....’

曹操慢慢閉上眼睛,心中充滿了無比的失落。

三天後,曹操命曹仁率五萬軍駐防武關,又任命曹植爲徵西大將軍,坐鎮關中,命董昭和鍾繇輔佐,他趁病勢稍好,便啓程赴許昌而去,南陽失守,威脅最大的是許昌,曹操無法顧及隴西戰局,親自去許昌坐鎮

劉璟已經在一個月前返回了成都,漢軍兵分兩路,一路由趙雲率四萬軍駐紮在上邽城,一路由黃忠率八萬軍駐紮在祁北堡。

時間漸漸到了十二月,正是一年中最寒冷之時,隴西連下兩場大雪,渭水冰凍,天地間,一片冰雪世界,戰爭停止了,雙方軍隊都在寒冬中等待,等待明年開春。

........

冬去春來,時間又漸漸到了建安十八年的春天,山巒解凍,冰雪融水,到處溪水潺潺,鳥語花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但對於冀城而言,春天的到來,意味着新的戰役即將拉開。

軍衙內,一名士兵拿着一封信,小心翼翼地走進房內,輕輕推了推伏在桌案上入睡的荀攸,“軍師,醒一醒!”

荀攸坐起身,身上的毛毯刷地落下,他連忙一把抓住,有些疲憊地問道:“什麼時辰了?”

“軍師,天已經亮了。”

荀攸點點頭,天居然已經亮了,他只覺頭一陣疼痛,便起身長長伸一個懶腰,又推開了窗,頓時大片陽光灑進房間,一股清新而寒冷的空氣撲面而來,荀攸精神爲之一振。

“軍師,有您的信!”士兵提醒他道。

荀攸這才注意到桌上有一封信,他走過拾起,不由一下愣住了,竟然是荀桀寫來的信,他擺了擺手,“你退下吧!”

士兵點燃火盆,便退了下去,荀攸這纔打開信,仔細看了一遍,眉頭漸漸皺了起來,信中說他們父子二人在宛城,父親荀彧得到了名醫張仲景的治療,身體漸漸好轉,一些多年的沉珂也慢慢消除,讓他不要掛念。

儘管只是一些家常小事,但荀攸還是從中讀到了很多深意,宛城已經被漢軍佔領成爲荊州一部分,荀彧爲何不離開?信中說他們還去一趟襄陽,拜訪隆中老友,這說明荀彧並沒有被限制自由,只是他不想離開宛城。

而且張機是南郡醫學的學正,要教授上千弟子,非常忙碌,如果沒有劉璟的面子,張機怎麼可能專程去宛城給荀彧治病。

荀攸放下書信,心中着實有些憂慮,他知道荀志跑去襄陽考試,並錄取任官,這件事事先得到過荀彧的默許,荀彧已經開始偏向劉璟了,當然,荀攸知道叔父爲何做出這樣的選擇,實在是他對劉協失望了,一心指望劉璟能中興漢朝。

其實這也是荀攸痛苦之處,他也是忠心於漢朝,他明明知道劉璟是爲了復興大漢,也明明知道曹操受九錫、建魏國,就已經有了代漢之心,這又是他絕不能接受的現實,只是曹操還沒有晉封魏王,還留有最後一點操節,令他心抱幻想。

同時也是他礙於曹操對他多年的恩德,他還依然幫助曹操對付復興漢朝的劉璟,這種違揹他內心意願的做法着實令他深感痛苦,常常也不能眠。

荀攸又看了一遍荀桀的信,他相信這封信是得到荀彧的默許,其實就是荀彧對自己的一個暗示,當然,荀彧並不是因爲投降了劉璟而來勸自己,他相信荀彧的操守,他不會投降劉璟,如果他投降劉璟,現在就應該身在益州,而不是宛城。

他暗示自己,只是希望自己能堅守忠漢的原則,可是荀攸不由露出一絲苦笑,讓他怎麼選擇,難道讓他故意輸掉這場戰爭嗎?怎麼可能。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隨即有人問:“軍師在嗎?”

第117章 劍法如謀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844章 孫權遇刺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843章 連夜救人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131章 婉拒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507章 上兵伐謀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754 陸遜獻計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92章 脣槍舌箭第991章 夫妻交心第472章 甘露寺相見(下)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920章 宛城異動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255章 二戰于禁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816章 初戰匈奴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347章 賈詡之謀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894章 遷都議事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105章 大恩於陶313章 蔡族紛爭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614章 南陽消息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247章 耀武揚威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673章 南陽牽制第760章 江東風雲(四)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213章 青衣小帽雨中人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521章 武陽不利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1090章 驚天劇變第973章 徐州失守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89章 同進共退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433章 聚財之令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355章 蘄春風雲(三)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198章 告密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940章 意外發現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59章 二見甘寧第1006章 失之桑榆
第117章 劍法如謀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844章 孫權遇刺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843章 連夜救人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131章 婉拒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507章 上兵伐謀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754 陸遜獻計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92章 脣槍舌箭第991章 夫妻交心第472章 甘露寺相見(下)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920章 宛城異動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255章 二戰于禁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816章 初戰匈奴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347章 賈詡之謀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894章 遷都議事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105章 大恩於陶313章 蔡族紛爭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614章 南陽消息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247章 耀武揚威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673章 南陽牽制第760章 江東風雲(四)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213章 青衣小帽雨中人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521章 武陽不利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1090章 驚天劇變第973章 徐州失守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89章 同進共退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433章 聚財之令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355章 蘄春風雲(三)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198章 告密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940章 意外發現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59章 二見甘寧第1006章 失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