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長阪坡(三)

劉備兵分兩路,連夜撤出樊城。

近十萬人,倉皇而走,一路東進,一路南下,只留下空城一座。

東進,自然是往江夏;南下,則直奔江陵。面對着即將到來的二十萬曹軍,面對着日益親近曹操的荊襄世族,劉備也不是傻子,非常清楚,憑藉樊城一座小小縣城,根本無法抵禦。

唯有撤走,以謀日後。

反正這種事情又不是第一次做,劉備也是輕車熟路。

可他這一分兵,給曹朋帶來的困擾,卻是無比巨大……劉備,究竟是要撤往江夏,還是逃奔江陵?

“劉玄德裹挾七萬樊城百姓撤離,罪該萬死。”

文聘大怒,暴跳如雷。

劉備手中有多少兵馬,他心裡最清楚。

加起來也不過一兩萬人而已,所謂十萬,那肯定包括了樊城百姓。

自古以來,華人最終鄉土之情,講究一個家園難捨。就算劉備的聲望再高,也不可能出現舉城百姓隨行的局面。而今出現了,也只有一個可能,那邊是劉備裹挾百姓而走,其心可誅。

“劉備,意欲以七萬樊城百姓,延緩我等追擊。”

文聘看着曹朋,急切說道:“友學,咱們立刻追擊,絕不能放過這大耳賊。”

在此之前,文聘對劉備還有些好感。可是裹挾百姓撤離的局面一出現,頓時讓他感到憤怒。

這劉皇叔,還真真個不擇手段。

與此同時,曹朋也陷入兩難之中:劉備兵分兩路,他究竟走的哪一路?

三國演義中,說劉備逃往江夏。可是,而今卻兵分兩路撤退,讓曹朋難以決斷。他猶豫了一下,立刻帶着文聘,來到虎豹騎大營之中。

“令明,立刻點起兵馬,準備出擊。”

“喏!”

龐德二話不說,領命而去。

曹朋則帶着文聘,直奔後營小帳,拜會賈詡。

“賈先生何時到來?”

文聘如何不知賈詡之名,乍見賈詡也在,不由得大吃一驚。

曹朋解釋道:“丞相有命,不可放走大耳賊。又擔心我非那大耳賊之對手,所以派都亭侯前來,爲虎豹騎軍師祭酒。仲業將軍,咱們還是把情況,和軍事說一說,請他爲我等解惑……”

文聘不再追問,和曹朋把情況解說了一遍。

賈詡眉頭一蹙,立刻命人取來了一副地圖,仔細查看。

“友學,你如何以爲?”

曹朋沒有回答,而是直勾勾,盯着地圖。半晌之後,他心中一聲暗歎:羅貫中誤我多矣!

“江陵,劉備必走江陵。”

“何以見得?”

“這個……”

曹朋不知該如何解釋,他之所以如此肯定,只因爲在那地圖上,他看到了一個地名:當陽縣。

張翼德喝斷當陽橋!

這個典故,在後世可謂人盡皆知。

歷史上,劉備敗走樊城之後,應該是走的江陵,而非江夏。

否則,也不可能出現長阪坡七進七出,張翼德喝斷當陽橋……曹朋在思忖如何解釋,一旁的文聘,卻露出一抹凝重之色。他盯着眼前這幅地圖,片刻後突然開口,“友學,可還記得前些時日,劉備密謀襄陽,曾有五溪蠻也參與其中?劉玄德走江陵,所謀可着實不小啊。”

曹朋,有些跟不上文聘的思路。

反倒是賈詡,眼中閃過一抹寒光。他在地圖前站立半晌,對文聘道:“仲業,枝江縣可有兵馬駐守?”

“枝江?”

文聘一愣,想了想立刻回答說:“枝江長名叫蔡陽,是夫人族弟,是個守成之人……距離枝江西三十里,便是虎牙山,屯紮有一營鄉勇,差不多有四千人左右,就歸於蔡陽所掌控。”

賈詡又問道:“若從襄陽出發,至虎牙山需幾多時辰?”

“若輕騎而出,明日晡時可至。”

“仲業,你而今手中,有幾多兵馬?”

“步卒八千,騎軍三千。”

賈詡深吸一口氣,扭頭對曹朋道:“友學,我記得你說過,你已派人前往江陵,是否可靠?”

“自然可靠。”

“那好,你立刻率虎豹騎追擊,務必要趕在江陵失守之前,追上劉備。

我會派人前往白水鄉,命俊乂出兵襄助……仲業,你立刻調集襄陽所有可以徵調的輕騎,連夜出發,趕往虎牙山。我敢斷定,大耳賊必是前往江陵。此獠果非等閒,他所謀者,乃荊南四郡。”

曹朋,聞聽啞然。

劉備有這麼大的野心嗎?

他有這個能力,謀取荊南四郡?

在歷史上,他可是惶惶如喪家之犬,只爲求一棲身之地。莫非自己重生之後,竟使得歷史發生了變化?

見曹朋和文聘不解,賈詡索性解釋清楚。

“我一直在留意大耳賊,此獠在退守樊城以後,看似老實本分,可是暗中的小動作卻是不絕。過去一段時間,江夏和長沙書信往來頻繁;而且有細作告之,江夏與江東往來密切,特別是從年初開始,劉備數次派人秘密前往江東,似有與江東聯手之意。劉磐與劉琦,有兄弟之誼。劉表在世時,劉磐不顯山露水,可是在暗地裡,常與劉琦往來……此人和劉琦同時進駐荊州,論感情,遠比琮公子深厚。而今,劉琦與劉備親近,若劉備奪取江陵,則劉磐必反。

此其一也。”

劉磐,爲長沙郡太守。

劉表頭七喪祭,按道理說劉磐應該前來弔祭,可是卻未見蹤影。

曹朋心頭不由得爲之一震,“先生之意,尚有其二?”

賈詡點頭,“正是。”

這一下,連文聘也有些緊張了。

更不要說隨同前來,想要增長見識的劉琮。

文聘連忙道:“還請先生指點。”

賈詡說:“友學、仲業,不以爲江東此時攻佔泊羅淵,有些蹊蹺嗎?”

“此話怎講?”

劉琮愕然詢問。

賈詡微微一笑道:“孫權以周泰爲主將,徐盛爲副將,突然兵出柴桑,進攻武陵,佔居泊羅淵,此中意味,頗不尋常。丞相徵遼大勝,袁氏已難有作爲。剩下一個高幹,根本不足爲慮……今丞相使叔孫出掌河東,並非沒有原因。

友學,你與子廉頗有生意往來,而河東衛氏在過去幾年中,憑藉與你的協議,開闢河西商路,大發其財,可稱得上是你京畿同盟。子孝在河東雖沒有受到什麼阻礙,卻不代表,他能指揮得當。而叔孫不一樣,他背後有你襄助,勿論子廉還是衛覬,皆不會與之爲難,甚至會竭力襄助。而河西之地,又是你一手建立,河西太守龐統,也會給予叔孫最大的幫助。

更不要說,令尊爲涼州刺史。

所以,有叔孫出掌河東,足以令高幹難有作爲。

這北疆再無任何牽制,孫權又豈能看不出,丞相接下來的目標?無非荊襄與江東兩地耳……孫權,只有兩個選擇。

或歸降丞相,或聯合他人,憑藉大江天塹,與丞相相爭。

他這時候進攻武陵,只怕也別有用意。而今江東,尚難以吞下荊南,他又不會心甘情願坐視主公謀取荊州,所以使助劉備佔居荊南,也可以牽制丞相。若我猜測不錯,不數日,劉磐必出兵援救武陵,而劉先也不可能拒絕,定然極力歡迎。到時候,劉磐佔居武陵,就可迎劉備入主荊南。憑藉江陵一地,東聯江夏,南鎮荊南,與江東連爲一體,而後與巴蜀結盟。

如此一來,則大江天塹橫於前,丞相再想征伐,只怕要費一番手腳。

只要劉備坐穩荊南四郡,必與武都馬超勾結。馬超到時候兵進關中,則丞相必然會撤兵返還。

此合縱之術,想來孫權身邊,也有能人看出了端倪。”

一番話,說的劉琮目瞪口呆。

曹朋沉吟片刻,便明白了其中的奧妙。

諸葛亮的孫劉聯盟,終於還是出現了……孫權身邊有魯肅魯子敬,必然也能夠看出端倪……赤壁,終究是難以避免。

曹朋嚥了口唾沫,二話不說,拱手便退出了小帳。

文聘帶着劉琮返回襄陽,而曹朋則立刻點起三千虎豹騎,追擊劉備。

可以肯定,劉備的目標是江陵,這一點不會有假。可是,曹朋心中還是忐忑……往江夏的兵馬,無需他去費心。想來賈詡既然露面,一定會說服蔡夫人,出兵追擊。有王威在,問題不大。而賈詡使文聘前往虎牙山,一開始也讓曹朋感到不解。按道理說,讓文聘和曹朋一起追擊,不是更好?可是,曹朋轉念一想,便想清楚了其中的關鍵。賈詡爲何讓文聘前往虎牙山?只因爲文聘說,在劉表頭七之日,有五溪蠻協助劉備行事,隨後賈詡便有了決斷。

五溪蠻!

必然是這個原因……劉備聯合了五溪蠻人,所以賈詡纔會讓文聘駐守虎牙山。

枝江,在江陵以西,而虎牙山,就在枝江以西。過虎牙山再往西,便是荊門山,便屬於五溪蠻的區域。如果劉備勾結五溪蠻人,那麼他必然會使五溪蠻人出擊,奪取枝江,協助他佔領江陵。如此一來,就等於在荊南四郡的大門,上了一把鎖。想要再攻取荊南,難度增加。

怪不得這段時日,劉備如此安靜。

曹朋之前也在奇怪,按道理說,劉備偷襲襄陽失敗之後,理應有所行動。

那時候,荊襄正處於混亂,他爲何按兵不動?雖說而今仍舊混亂,可畢竟荊州已有了主人……對於荊州人而言,他們的未來已經明確,不至於像剛開始那樣,迷茫而不知所措……原來,是爲了謀取荊南!

好手段,好心計!

曹朋頂盔貫甲,跨上獅虎獸。

“傳我將令,豹騎當先,虎騎隨後……令明,你親率豹騎追擊,我領虎騎跟進。若追擊上劉備,不必客套,直接給我殺過去便是。

從之。”

“末將在。”

“你即刻前往江陵,告訴漢升將軍,請他行動起來,奪取江陵縣,而後出兵增援,不得有誤。”

曹朋發出命令,旋即深吸一口氣。

“出發!”

第478章 雲動(五)第35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717章 遼東亂(下)第391章 無題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277章 中山蘇氏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436章 河西第三彈(二)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338章 五禽功第671章 白衣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687章 封王第92章 小八義第151章 大地震之商屯(四)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417章 河西第二彈(六)第7章 鯤鵬定有乘風日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20章 橐(一)第203章 論戰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483章 涼州大決戰(二)第585章 羊衜第599章 奪宛城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691章 春潮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258章 陸渾山第100章 宿衛之責第596章 間隙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670章 序幕第705章 論道第571章 南陽之豪強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540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54章 漢時雒陽城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397章 亂(二)第253章 葛仙翁第272章 黑眊到第433章 是時候結束了!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145章 千古紅顏第644章 亂戰第691章 春潮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92章 小八義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674章 殤(二)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691章 春潮第203章 論戰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548章 生死之謎第240章 生擒第545章 不知天地,焉論天下?第67章 重逢第18章 父子夜話(一)第18章 父子夜話(二)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365章 周良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588章 壯哉,傅將軍第692章 新紮西北王第472章 趙偉章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23章 火神歌(二)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345章 潁川訪友第167章 陋室銘第139章 照夜白(一)
第478章 雲動(五)第35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717章 遼東亂(下)第391章 無題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277章 中山蘇氏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436章 河西第三彈(二)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338章 五禽功第671章 白衣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687章 封王第92章 小八義第151章 大地震之商屯(四)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417章 河西第二彈(六)第7章 鯤鵬定有乘風日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20章 橐(一)第203章 論戰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483章 涼州大決戰(二)第585章 羊衜第599章 奪宛城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691章 春潮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258章 陸渾山第100章 宿衛之責第596章 間隙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670章 序幕第705章 論道第571章 南陽之豪強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540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54章 漢時雒陽城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397章 亂(二)第253章 葛仙翁第272章 黑眊到第433章 是時候結束了!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145章 千古紅顏第644章 亂戰第691章 春潮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92章 小八義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674章 殤(二)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691章 春潮第203章 論戰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548章 生死之謎第240章 生擒第545章 不知天地,焉論天下?第67章 重逢第18章 父子夜話(一)第18章 父子夜話(二)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365章 周良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588章 壯哉,傅將軍第692章 新紮西北王第472章 趙偉章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23章 火神歌(二)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345章 潁川訪友第167章 陋室銘第139章 照夜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