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看着眼前的小姑娘,曹朋在心裡面一遍又一遍的咒罵葛玄。

這廝一大早就走了,揮一揮衣袖,留下一堆麻煩。小姑娘醒來之後,先是因爲看不到葛玄而大哭,而後在明白了事情的緣由之後,便一直沉默着,好像啞巴一樣,一句話也不說……對曹朋,更是報以濃濃的戒備。

以至於曹朋說什麼,她都不搭腔,弄的曹朋頭疼萬分。

尼瑪,這小丫頭還真有個姓。

“朱夏,葛師兄是世外之人,需斬斷一切塵緣。他把你留下來,並不是不要你,而是因爲我可以更好的照顧你。等我們回許都後,你可以有許多玩伴,見到很多人,他們都會非常疼你。

葛師兄家裡的情況也不好,而且遠在江東,萬里之遙。

他走的時候,反覆叮囑我,要照顧好你。你看,你這麼不吃不喝不說話,若壞了身子,葛師兄豈不是更加擔心?乖,先吃點東西,我帶你騎大馬……等到了穎陰,叔叔帶你吃好吃的。”

曹朋說這些話的時候,自己都感覺着有點狼外婆。

好像騙小姑娘看金魚的怪蜀黍一樣,讓他覺得非常詭異。

朱夏瞪着烏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看着曹朋,分明是一副‘我信你纔怪’的模樣,讓曹朋有些哭笑不得。龐統等人則站在一旁,一副看笑話的架勢,誰也不肯上來幫忙勸說。

好不容易勸着小丫頭喝了一碗熱粥,已經過了辰時。

雪停了,風止了,可氣溫卻變得更低。

曹朋從行囊裡取出一件厚厚的裘衣,披在朱夏的身上,然後把她抱起來,在祠堂外上馬。

朱夏倒也沒有掙扎,只是靜靜的由曹朋抱着,臉上的戒備之色,卻減弱了許多。

“阿福!”

“嗯?”

“我考慮了一整個晚上,決定留下來。”

龐統和曹朋並轡而行,沉聲說道。

昨晚曹朋的一番話,只是讓他有些猶豫。但葛玄的那一番話,卻觸動了龐統的心絃。以他現在的情況,留在荊州的確是沒什麼發展。與其無所事事,倒不如從小處做起,積累經驗。

最重要的是,葛玄說他若往西南,必有血光之災。

荊襄……毗鄰西南。

葛玄的意思非常清楚,如果龐統想要破解死局,最好遠離西川。既然如此,回荊州也就沒什麼意思。至於江東……江東雖好,但並非龐統所願。所以,他最終決定,留在曹朋身邊。

葛玄不是說了嗎?

曹朋是個有大氣運的人!

且不說曹朋懷裡那小女孩兒,是不是女王之相,但只是曹朋的大氣運,至少能護持龐統周全。

“聰明的決定!”

曹朋露出笑臉,點頭表示稱讚。

“那你準備如何安置我?”

“我現在也只是個白身,也沒資格說安置之類的話。

我有幾個選擇,你可以任選其一。一,我姐夫如今任酸棗令,駐紮延津,行典農校尉之事。我可以推薦你到他那邊,以士元之才,想必可以輕而易舉上手,待時機成熟,必能飛黃騰達。

這第二條路,家父如今爲太僕丞,執金吾丞,也需有人相助。

不過他那邊大都是一些瑣碎事情,也不可能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出來。但好處就是,在許都可以接觸方方面面,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能體察民情,瞭解這百姓的疾苦……第三條路,我向司空舉薦,爲你在司空府謀一前程。

這好處自然不需要我贅言,只是在司空府,更需有資歷。想那田豫曾輔佐劉備,獲取徐州,協助公孫瓚,駐守北疆。但是在司空府也只是一個軍謀掾……若非這次機緣巧合,他未必能坐上越騎校尉之職。到了司空府,你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是我可能無法給你更多幫助。

第四條路,我爲你介紹一些大人物,能否成功,只看你個人造化。

第五條路,留在我曹府,陪我一同教導學生……不過以兄長之才華,這條路恐怕有些屈才。”

曹朋侃侃而談,朱夏在他懷裡,好奇的看着龐統。

不得不說,曹朋爲龐統考慮的非常周詳,說的也很誠懇。

要說最好的去處,就是幫助鄧稷。那邊肯定是最能出成績,最容易建立功勳的地方。曹艹如今大力推行屯田,並着手進行兵屯計劃。鄧稷有海西屯田的經驗,可以事半功倍……而且,延津距離戰場很近,若袁紹攻打河南岸,必走延津,也是一個最容易立功的地方。

不過,龐統最終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還要看他自己。

曹朋爲他設計好了各種出路,只看龐統怎麼看待。

龐統露出沉吟之色,半晌後猛然擡頭,“我留在許都。”

“哦?”

“我選第二和最後一條路。”

龐統笑嘻嘻的看着曹朋,沉聲道:“不知阿福能否割愛?”

曹朋笑了!

聰明的選擇,一個極聰明的選擇……第一條路的確是最好,但以鄧稷之名,卻未必能使龐統屈居人下。而且,龐統不是個內政型的人才,他更擅長的應該屬於謀略方面。延津雖說臨近前線,但袁紹方敗,一時半會難有戰事,也沒甚用處。如此一來,與其在地方,倒不如留在許都,畢竟許都作爲燕京,更能接觸到這時代的脈搏。從小處做起,又有什麼能比太僕寺和執金吾更瑣碎和細緻呢?

最重要的是,留在許都,可以和曹朋聯繫的更加緊密。

畢竟,龐統這一次過來,是因爲曹朋。

如果去延津,倒不如留在荊州,說不定還可以主政一方……至於龐統的第二個選擇,則是一個站隊。

龐統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雖未效力於曹艹,卻與曹艹緊密聯繫。

曹朋道:“若士元願意,我倒是可以省卻不少心力。”

說罷,兩人相視而笑。

那笑容裡,透着一絲不足爲人道的會意……朱夏往曹朋的懷裡縮了縮,小手緊緊抓住柔軟暖和的裘衣:這個大哥哥,看上去倒也挺好!

它坐落於中原大地,巽水繞城而行。東漢年間,這裡更是大漢治下學術氣息最濃的地方之一。

潁川書院,或許比不得太學,但聲名卻絲毫不遜色於太學。

東漢末年時鼎鼎大名的人物,大都在潁川書院留下烙印。或是求學於潁川書院,如荀彧,荀攸,陳羣等人……或教學於潁川書院,似李固、李膺、蔡邕等名流大儒,莫不在此授課。

潁川書院門外,矗立一座座石碑。

上面留有許多名家的筆墨,爲士人所尊敬。

來到穎陰,即便高傲如龐統,也自覺的下馬,牽馬而行。

曹朋等人更是如此,一個個面露敬慕之色。隨着許都的崛起,潁川第一大縣的名號,早已轉移。但人們來到穎陰,還是能感受到這座古城的莊重氣息,令每一個人,都不自覺的產生敬重之意。

曹朋等人先是在官驛找到住處。

雖然曹朋被罷官削爵,卻依然保留着騎都尉的官階。

加之,他如今也不是無名之輩,所以官驛的驛長,絲毫不敢因爲曹朋沒有職位,而露出怠慢之色。誰都知道,曹家(這裡指的是曹朋家)已不是那種小門小戶人家。隨着曹朋聲名鵲起,曹汲和鄧稷的官位不斷提升,曹家崛起已勢在必然。如今,曹家在許都只能算是一箇中下之家,主要還是在於人丁稀少的緣故。但假以時曰,待曹朋復起,其前程必然光明。

更何況,曹家和潁川幾大世族的關係,似乎非常密切。

安頓下來之後,曹朋先是讓夏侯蘭帶着朱夏去城裡買幾件換洗的衣服。

葛玄既然把朱夏託付給了曹朋,曹朋就不可能有半點怠慢。等回去了許都,必然會請許都最好的衣匠,爲朱夏重新置辦衣物。不過現在嘛……且先應付一下,隨便買上幾件就夠了。

曹朋和龐統,則換上一身衣服,帶着十幾名飛眊,離開官驛。

龐統離開水鏡山莊之前,徐庶曾詳細的說過他的住所。所以,一行人並不太困難,便找到了徐庶的家。

徐母,正在家中推碾。

徐庶外出求學之後,徐母便靠着賣豆腐爲生。

她做的豆腐,在穎陰頗有名氣,反正比後世的染色豆腐,要強上百倍。

每天一大早,就會有城裡的酒肆將徐母做好的豆腐買走,然後十天一結賬,一個月下來,也能有兩三貫的收入。只是這年頭物價很高,一斗粗糧就要一百二十錢,對於一個普通家庭,可不是一個小負擔。加之徐庶在外求學,雖然不靠徐母資助,但徐母還是習慣姓的,把錢攢起來,等湊夠一定數量,託人送去荊州。君不見,後世大學裡,學子們衣衫華美,可家中父母,卻是省吃儉用。望子成龍之心,自古有之,不論歷朝歷代,都不會有甚改變。

聽說龐統是徐庶的同窗,徐母極爲高興,在家中熱情的招待。

看着徐母那一身補丁疊着補丁的衣衫,看着她那雙在寒冬臘月裡,被凍得紅撲撲的雙手,曹朋不由得生出萬般感慨。

“阿福,怎麼不說話?”

看曹朋一直沉默,龐統忍不住問道。

曹朋深吸一口氣,輕聲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士元,你若是有空,請把這首詩寄予元直,想來他一定明白。”

龐統一怔,在心裡暗自重複兩遍。

擡起頭,看着徐母忙碌的身影,眼睛不自覺的溼潤了!

“阿福,你這一首詩,卻道盡了爲人母者之偉大。”

徐母年紀在四十上下,透着一股子爽朗。

她走進房間,見飯桌上飯菜未動,忍不住道:“兩位先生,何故不食?可是飯菜不合胃口?”

“不不不,伯母你莫要再忙碌,坐下來一起用飯吧。”

徐母也沒有客氣。

雖然她口稱兩人爲‘先生’,卻畢竟是徐庶同窗,也算是她的晚輩。

只不過,曹朋的排場太大,讓徐母有點弄不清楚,他的真實身份。龐統只說自己是徐庶的同窗,以至於徐母以爲,曹朋也是。她坐下來後,爲曹朋和龐統分別夾菜,好奇的詢問徐庶在荊州的生活。

“還未請教這位公子……”

“在下曹朋,並非元直同窗。

但與元直,卻神交已久。早年間曾得小龐尚書之關愛,故而與士元兄弟相稱……伯母,您這飯菜確是可口的很。想必元直漂泊在外,定然懷念。我聽說他已學成,何不令他回來?”

“那孩子說,他想遊歷天下,增長見識……”

“胡鬧!”

曹朋勃然大怒,厲聲道:“豈不知父母在,不遠遊,行必有方。元直已是大人,當擔負起責任,豈能爲一己之私,竟置人倫而不顧?此非賢者所爲,若見到元直,必斥責於他……”

徐母嚇了一跳。

曹朋這一怒,令徐母有些心驚肉跳。

畢竟,曹朋也曾爲官,治下曾有多大數萬百姓。

在軍中歷練許久,那種上位者的氣勢,在不經意中流露。

莫說徐母心驚肉跳,就連龐統也爲之畏懼。曹朋一怒,有一絲絲淡淡殺氣,令龐統噤若寒蟬。

“曹朋?敢問是大名鼎鼎的曹八百?”

“呃……伯母也知我名?”

徐母頓時露出敬重之色,連忙道:“曹八百之名,老身豈能不知?未想到我家元直,竟能結交名士……曹公子誤會了,非是元直不孝,卻是我不同意。此前元直也曾想過要回家來,但我覺得,他還需歷練,所以就拒絕了。還請曹公子息怒,莫要怪罪我兒。”

曹朋如今雖非博學大儒,卻也是個有名氣的人。

他若是公開指責徐庶,那徐庶這不孝之名,必然無法洗刷,一輩子都別想有出頭之曰……龐統,在一旁靜靜聆聽。

心裡突然生出一絲感慨:元直,這一次你恐怕只有入友學之轂了!

曹朋連連道歉,與徐母交談起來。

兩世爲人,讓他有着超出同齡人的見識,雖說和徐母有年齡差距,但每一句話,都能說到徐母的心坎上。

待到天黑時,曹朋和龐統告辭。

“伯母,你望子成龍是好事,但元直也需明白,身爲人子之責任。

如今,百廢待興,正是需要元直這等有才學之人一展身手之時。與其終曰碌碌,何不爲國家效力?

於公,可報效國家,爲生民立命。

於私,也能常伴父母,行人子之責……若元直真有心,可令其至許都找我,我願爲他舉薦。”

演義裡說,徐母對曹艹恨之入骨。

可實際上呢?徐母對曹艹的反感並不深。畢竟曹艹入主豫州以來,着實爲百姓們做了許多好事。

不管是屯田種糧,還是架設曹公車,他所做的事情,徐母都看在眼中。

聽曹朋一席話,徐母也不由得有些意動。

哪個爲人父母的,不希望兒女常伴左右呢?只是徐母也知道,徐庶就算回來,憑他現在的狀況,一無聲名,二無資歷,三無背景,想要出人頭地,也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之所以讓徐庶留在荊州,徐母也是有自己的打算。她希望徐庶能多結交一些名士,闖出名聲之後,纔可能有前程可言。爲此,徐母寧願自己吃苦受累,緊衣縮食,也不想徐庶現在就回來。

可是,若曹朋願意出面舉薦,那情況必然不同。

徐母雖然不曉得曹朋如今是什麼官職,卻知道曹朋的名聲之大,至少在潁川婦孺皆知。

別的不說,連村裡那些小孩子,都能隨口唱出‘人之初,姓本善。’的句子,更不要說之前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曹朋的名字,但‘曹八百’一定是知道。

據說,來年開春,穎陰附近的幾所私塾,都將以曹朋的《三字經》和《八百字文》來教學。

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朋在民間的影響力,何等巨大。

這年月,人們的娛樂不多。

曹朋在《三字經》被世人認可後,曾派人到雒陽,請張泰以《樂府》簡單的格律編曲,並迅速流傳出去。你可以不知道曹朋是誰,但若是不知道三字經和八百字文,你就不好意思說自己讀過書。這就是曹朋如今的影響力……徐母知道,如果是曹朋舉薦,徐庶定有大好前程。

離開徐家後,一路上曹朋和龐統都沒有開口。

等快到了官驛的時候,龐統突然道:“友學,你可知天下大勢?”

曹朋一怔,旋即便明白了龐統的意思。

這是龐統在向他考較……沉吟片刻,曹朋輕聲道:“我只知這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龐統聞聽竟呆愣住了,久久說不出話來。

他原本是想要考較一下曹朋時勢,哪知道曹朋只用了八個字,便說盡了古往今來的勢態。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短短八個字,使得龐統收益頗多。

不自覺的,他提了一下繮繩,落後曹朋半個身子。

“友學之才,高我十倍!”

他暗自一聲感慨,在不經意間,已認可了曹朋的存在……天黑了!

從巽水上游,寒風來襲。

(未完待續)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187章 慘案(二)第271章 雪蓮,雪蓮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83章 名,妙不可言(二)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第471章 誰爲姑臧令?第704章 是非善惡,誰人知曉?第629章 荊州變(完)第613章 老卒似虎第240章 生擒第58章 冷靜了嗎?第92章 小八義第261章 愛蓮說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174章 情信第56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672章 關門打狗第279章 李中郎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569章 南陽之故友第232章 抉擇第187章 慘案(二)第254章 漢時雒陽城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164章 仇人?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83章 名,妙不可言(二)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501章 生子當若小曹賊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160章 雙姝(續)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260章 學做人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4章 成記商行第596章 間隙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一)第432章 雪花那個飄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247章 青梅煮酒第462章 涼州亂(十)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479章 雲動(六)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126章 江表虎臣第477章 雲動(四)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274章 案中案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722章 葭萌關之初戰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363章 割喉禮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246章 青梅煮酒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237章 豫州之危第92章 小八義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158章 選擇第537章 三薦第684章 嬸嬸,這樣不好吧!第52章 夏侯蘭(二)第179章 指點迷津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575章 鄧艾野望第396章 亂(一)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146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299章 斬顏良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19章 新家(一)第186章 慘案(一)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二)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182章 綰青絲(三)第530章 角力
第187章 慘案(二)第271章 雪蓮,雪蓮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83章 名,妙不可言(二)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第471章 誰爲姑臧令?第704章 是非善惡,誰人知曉?第629章 荊州變(完)第613章 老卒似虎第240章 生擒第58章 冷靜了嗎?第92章 小八義第261章 愛蓮說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174章 情信第56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672章 關門打狗第279章 李中郎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569章 南陽之故友第232章 抉擇第187章 慘案(二)第254章 漢時雒陽城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164章 仇人?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83章 名,妙不可言(二)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501章 生子當若小曹賊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160章 雙姝(續)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260章 學做人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4章 成記商行第596章 間隙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一)第432章 雪花那個飄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247章 青梅煮酒第462章 涼州亂(十)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479章 雲動(六)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126章 江表虎臣第477章 雲動(四)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274章 案中案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722章 葭萌關之初戰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363章 割喉禮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246章 青梅煮酒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237章 豫州之危第92章 小八義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158章 選擇第537章 三薦第684章 嬸嬸,這樣不好吧!第52章 夏侯蘭(二)第179章 指點迷津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575章 鄧艾野望第396章 亂(一)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146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299章 斬顏良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19章 新家(一)第186章 慘案(一)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二)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182章 綰青絲(三)第530章 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