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父子交心

曹植與曹『操』坐上同一架馬車,緩緩向皇宮方向駛去。

馬車之內,曹植有些拘謹,遠沒有以前來的輕鬆。曹『操』坐車內,也是一言不發,父子倆一時之間竟沒有半句交流。

www★ttкan★c ○

良久之後,才由曹『操』開口道:“子建,壽春生活可好?”

曹植拱手答道:“剛開始時徹夜難眠,現則是夙興夜寐。”

曹『操』緩緩點了點頭,轉而笑道:“爲父好像很久也沒有看過子建的詩賦了,近可有作?”

曹植頷首道:“偶得幾篇,回去後送到父親案前。”

原本曹『操』是想找一下詩賦這個輕鬆點的話題,未想到曹植還是那麼拘謹,曹『操』忍不住皺了皺眉頭道:“子建,汝好像跟以前不同了。”

曹植猜不透曹『操』的意思,只能答道:“人始終會長大,過去之輕狂亦不再。”

輕狂不再,這話從一個十來歲的少年口中說出,若被旁人聽見總覺得有些好笑。然而曹『操』卻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年少老成,說出這話倒是正常。

有些落寞地嘆了口氣道:“其實有時爲父覺得,鄄城的時候的生活未嘗不好。若天下沒有大『亂』,只怕我曹家亦只會走到那一步。”

曹植聞言,眼眉挑了一條,他能感受到曹『操』這話的真情流『露』。於是也輕嘆道:“是啊,當初鄄城的時候,生活雖然簡單,然而大家卻和氣。大哥他事事都以照顧我們這些弟弟爲先,二哥他雖然沉默,然而心中如何我們都清楚。還有三哥,雖然好勇鬥狠了些,卻給我們帶來不少樂趣。可惜……”說到這裡,曹植嘆了口氣不住搖頭。

曹植目光一凝,問道:“子建以爲,現的曹家不好?”

曹植話匣子已經打開,也少了幾分顧忌,搖頭道:“不是不好,而是孩兒覺得,現的曹家很陌生。司空府雖大,然孩兒認識的人卻沒有幾個。不似鄄城之時,即便是一個僕人、丫鬟,孩兒也能說出他們的名,說出他們做過的事。”

曹『操』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道:“有些事做了便註定不能回頭。”

這次曹植卻是頷首道:“其位,謀其政。若能使百姓生活變好,我曹家犧牲一下又何妨?”

曹『操』聞言,目光綽綽地盯着曹植道:“子建真是如此想?”

這次曹植不再逃避,望着曹『操』那蒼老了許多的臉龐,凝聲道:“父親,若孩兒是如荀老師、奉孝先生那等身份,孩兒會仿效留侯。助父親定鼎天下,而後歸隱山林。每日有美相伴、『吟』詩作賦、撫琴弄畫這纔是孩兒所向往的生活。只可惜……”

說到這裡,曹植苦笑道:“其實孩兒很討厭權謀,終日活算計之中,真的很累。”

曹『操』聽着,『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道:“子建若想,爲父可以准許。”

曹植無所謂地聳了聳肩道:“若有人能管治世家,立制以興百世,孩兒現所作詩賦,就不止這麼一點了。”

曹『操』目光閃爍道:“子建真以爲,此事天下間無人能做到?”

曹植聳了聳肩道:“不是孩兒自大,一天下不難,真正難的乃是一天下。周公立制,周始安穩,傳四百餘載,天下『亂』。周公之制,實非周公一人所想,而是整理夏、商兩代之制而得之。武帝尊儒術,漢傳至今四百載,然漢制始於秦制,秦制由商君創至大成,歷二百餘載。由此可見,一套成熟的制度,大約可傳四百載,然創制之過程,則需耗時兩百載乃至多。父親要一天下容易,然若無成熟之制,則天下難以安穩,恐重蹈秦之覆轍。”

曹『操』聽完,臉『色』陰晴不定。曹植雖然只舉了兩個例子,但曹『操』卻知道曹植所言非虛。事實上整個中國歷史發展,大概亦如此。漢末至隋,經歷兩百餘載才重統一。而隋唐兩代大興,亦不過短短百多年。當然,這主要是因爲唐代制度到了中期已經徹底被破壞。

唐『亂』至宋興,又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宋制亦有缺陷,以至於屢受欺壓,然百姓生活畢竟算是富足。元興有百載而滅,至明傳兩百餘載乃滅。所經歷的幾乎類同,漢雖然說是興了四百載,事實上西漢與東漢,從制度上而言其實應該可劃分爲兩個朝代。

事實證明,要興盛兩百年並非容易的事,莫說是傳得久。然而以現漢制剛壞,而制未成熟,只憑歷史發展,曹家即便奪了天下,多也就能安坐百年。百年之後,就算沒有五胡,也必生內『亂』。

而曹植的自信,便是來自於他所多出的見識。淮南呆了兩年,制的基礎已經打下,接下來只要層層鋪設,大框架便能架構好。剩餘的,便是因應情況,作小幅度修改。

曹『操』聽完之後,皺眉道:“子建想做到哪一步?”

曹植凝聲答道:“秦皇曾想遞萬世以爲君,他做不到的事,植想試試!”

聽到這話,曹『操』瞳孔微縮,目光綽綽地盯着他。曹『操』沒想到,如此豪氣之言,竟然是從相貌看起來儒雅的曹植口中說出來。這番話,即便是自己,也不敢說。頓了一頓,曹『操』凝聲道:“子建是否太過輕狂了?”

曹植擺手道:“非也,若能讓天下進入良『性』循環,未必不能做到。這便要制度上下功夫了。”

曹『操』凝聲問道:“子建早有設想?”

曹植頷首道:“正淮南推行,再過五年,應該能完善。”

聽到這話,曹『操』忽然一愣,隨即大笑道:“好!爲父就等你五年,五年之後就看子建成果!”

曹植聽得心中雖喜,表面上卻是恭敬地拱手道:“此事孩兒希望父親幫忙一二。”

曹『操』笑了笑道:“子建是說推行科舉之事吧?”

曹植認真地點頭道:“然也。此乃搗毀世家基礎之關鍵,科舉一出,三十年後天下將再無世家!”

曹『操』頷首道:“放心,這個爲父知道。”

頓了一頓,曹植卻是說道:“父親,淮南軍力不足,若江東有異……”

不等曹植說完,曹『操』卻是微笑道:“這個爲父早有預料,文遠不日就會率軍到淮南,以防孫策。”

曹植聞言拱手道:“多謝父親信任。”

曹『操』對此,只是笑而不語。很快,皇宮便到了。父子二人下了車,大步向主殿而去。

再次來到皇宮,曹植感慨萬分。與司空府不同,皇宮與幾年前沒多大變化,這裡彷彿只是爲了隨便給劉協一個居所,而不是將其當成大漢的核心一般。

當進入大殿之後,一名小太監卻是迎出來問道:“司空大人,陛下他還祭祖,煩請司空大人稍待。”

曹『操』看起來心情不錯,聽到之後微笑道:“陛下倒是有孝心。”頓了一頓,曹『操』便說道:“也不勞陛下前來,本司空去見找他吧。”說完不等那小太監說話,大步便往後殿而去,曹植見狀,立即跟上。

皇宮之中,自然有安放祖先靈位的位置。這皇宮曹『操』父子倆都熟悉得很,二人駕輕就熟就來到了那祖殿之前。

進去之後,便見到劉協還跪祖先靈位的棉墊上,二人沒有聲張。好不容易等劉協拜祭完,才轉過頭微笑道:“曹愛卿倒是來得早。”

也沒見曹『操』行禮,只是輕輕頷首道:“陛下能孝道,確實可喜。”

劉協對此,只是一笑置之,隨即問道:“不知曹愛卿可是有要事商量?”

曹『操』點了點頭,指着曹植道:“陛下,九江太守曹植,派人從交州尋找式稻種。這稻產量乃以往的一倍,而且只需兩月就能熟,現已淮南廣泛種植。農耕乃我大漢立國之基,此稻種植,讓我大漢糧食大大增加,如此大功實罕見,臣以爲當重賞之!”

聽完曹『操』的話,劉協只是淡淡地瞥了曹植一眼,點頭問道:“那曹愛卿以爲該如何封賞爲佳?”

曹『操』昂首道:“揚州刺史一職懸空甚久,臣以爲曹植才學名聲皆是當世一流,足堪擔此大任。”

劉協顯然對於這種安排,已經麻木了,點頭道:“一切就按曹愛卿意思行事吧。”

曹植聽得,連忙拱手道:“謝陛下!”

劉協艱難地擠出一點笑容道:“子建大才,朕是知道的。如今做下這麼一番成績,若是不賞恐世人不服。”

曹『操』聞言高聲道:“陛下英明!”頓了一頓,曹『操』卻是說道:“子建曾是陛下侍讀,亦是陛下益友。主政淮南,應該頗有心得,不妨與陛下交流一二,好讓陛下知道民間疾苦。”

曹植聽得,連忙說道:“是,大人。”

曹『操』輕輕捋髯道:“如此,老臣先去安排。”

劉協連連點頭道:“曹愛卿請便。”

曹『操』走得很快,當殿中只餘下曹植和劉協時,氣氛倒是變得有些尷尬。現曹家與劉協早已是勢成水火,劉協的曹植是清楚得很。現敵對雙方留一起,二人一時之間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劉協也是乾脆,說道:“子建隨便坐一下吧,待曹愛卿叫喚,再走亦不遲。”

曹植聞言,輕輕頷首,到一邊坐下。此時已經與幾年前不同,隨着曹家聲勢,劉協已經預感到自己的命運,故而對曹家沒甚好面『色』。

而曹植心中雖然對劉協沒什麼成見,但他的敵意卻是清楚,沒理由去自討沒趣。不過這麼坐着也是無聊,於是曹植便靜靜打量這座很少踏足的祖殿。

只見殿中除卻放有大漢歷代皇帝的靈位之外,牆壁上還掛着歷代皇帝的畫像。、這時代的畫雖然沒有後世來得那麼精彩,然這些皇帝的畫像倒是精品。

曹植看了一會,目光忽然落到左面第一幅畫像上,暗驚道:“這畫像的人,怎麼和六弟如此相像?”帶着不解,曹植卻是來到畫像前,希望看個仔細。

劉協見狀,也跟着上前。當看見曹植盯着畫像猛看的時候,卻是小聲說道:“這是光武皇帝畫像。”

曹植聽得,目光一凝,心中暗驚道:“光武帝?六弟的相貌竟然跟光武帝相像?”想到這裡,曹植臉上『露』出了然的神『色』,暗道:“父親如此喜愛六弟,原來還有這原因。”

曹植的想法倒是沒有錯,歷史上曹『操』如此喜歡曹衝,確實跟曹衝長得像光武帝有關。曹『操』這人的『性』格,曹植也『摸』到不少。可以說,曹『操』還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一方面,他想當大漢的忠臣,這是他少時的理想。而另一方面,隨着權位的增長,他亦清楚自己不可能當大漢的忠臣。並非曹『操』不想當,而是爲了他曹家後代,他也當不得。

歷來當權臣的,沒一個有好下場。霍光這個輔政大臣夠忠心,夠賢明吧。奈何他的霍氏一族,其死後亦難逃滅族的命運。

曹『操』雖然想當忠臣,然而不想曹氏一族步霍氏一族的後塵。故此,他可以不篡漢,然而卻將機會留給了兒子。

不過當要面臨篡漢這個無奈的選擇時,曹『操』還是有幾分不忍。而這時候,曹衝這個自小聰明,且相貌與光武帝極爲神似的傢伙,卻是能夠排解曹『操』心中的不安。這時代已經有轉世一說,曹衝的相貌與光武帝相似,自然會被說爲是光武轉世。

光武帝乃是東漢的建立者,如若是光武帝轉世投於曹家,那麼即便曹家奪漢家天子之位,也不算是篡漢。

當然,這僅僅是曹『操』一人的想法,或者說是排解他心中不安的想法。故而,歷史上曹『操』對曹衝百般疼愛,以至於屢次衆子面前提及,以後自己的權位將傳給曹衝。

不過可惜,天意弄人,曹衝終還是難逃病魔,十餘歲便去世了。可以說,如果不是曹衝病死,那麼歷史上坐天下的未必會是曹丕。

然而由於曹植的到來,歷史已經改變。家天下與千秋百姓福祉的問題上,曹『操』選擇了後者。故而,曹『操』也沒有歷史上那麼顧忌和心有愧疚,當然他究竟會不會有生之年篡漢,曹植還猜不透。

本站地址:

第255章 朝堂對楊修(下)第398章 取幷州之議第511章 鳳雛的逆襲第283章 兵指淮南第143章 回家(中)第54章 棲遲巖書院第243章 神醫華佗第272章 大仁第383章 田豫的計較第150章 兄弟(上)第286章 偏師襲淮北第505章 雲長,你敗了!第239章 車隊遇襲第282章 全沒了第51章 曹操的應對(下)第153章 蝗蟲(上)第466章 回許昌第55章 憑什麼?第113章 包圍第175章 誤會第228章 袁曹兩家的戰略第383章 田豫的計較第128章 屍橫遍地第83章 交換(上)第187章 曹操敗歸第492章 錦帆甘寧第305章 誤會?還是乖乖上賊船吧!第408章 呂布VS馬超第424章 狠辣破營法第336章 兄弟夜談第143章 回家(中)第419章 此女何人?第278章 佈局刺殺第340章 武裝到鞋子第221章 青釭和倚天(下)第16章 郭嘉的重要性第18章 浪子郭嘉第397章 虎豹騎到第117章 驚聞蝗災第266章 格局大變第147章 選書第29章 算術(下)第292章 勸降向縣第480章 “闊”楊修之智第317章 出兵徐州第73章 戰書第297章 袁術覆亡第50章 曹操的應對(上)第32章 夜襲彭城·曹休第486章 天子當盾牌第10章 箭囊與酸梅湯(中)第361章 袁尚之謀第404章 前往涼州第279章 失敗第294章 賈詡的毒計第508章 入主襄陽第88章 讓徐州(上)第272章 大仁第497章 青州與遼東第252章 陰謀與陽謀的結合第361章 袁尚之謀第281章 燒你宗卷第206章 許褚VS張合第294章 賈詡的毒計第309章 收得關平第368章 袁尚奪權第69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426章 再拼一把第188章 丁夫人與卞夫人第132章 曹昂的困境第285章 人口問題第230章 重建潁川書院第193章 河北來使第257章 許昌商業第372章 甄宓回河北第450章 曹植與司馬懿的暗鬥第180章 成平的反應(下)第233章 商業構思(下)第51章 曹操的應對(下)第405章 大兄?第473章 曹丕的打算第476章 再爆經濟戰第49章 曹軍退第275章 城外狩獵(上)第96章 有勇無謀第424章 狠辣破營法第471章 父子交心第72章 放入城的原因第192章 閃擊汝南和《心術篇》的影響第352章 雙戰文丑第414章 趙雲與馬雲祿第107章 硬氣第27章 定計第218章 司馬孚認主第87章 殺機第482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156章 辯荀彧(上)第57章 三問(上)第49章 曹軍退第301章 才子!佳人!琴詩劍酒!
第255章 朝堂對楊修(下)第398章 取幷州之議第511章 鳳雛的逆襲第283章 兵指淮南第143章 回家(中)第54章 棲遲巖書院第243章 神醫華佗第272章 大仁第383章 田豫的計較第150章 兄弟(上)第286章 偏師襲淮北第505章 雲長,你敗了!第239章 車隊遇襲第282章 全沒了第51章 曹操的應對(下)第153章 蝗蟲(上)第466章 回許昌第55章 憑什麼?第113章 包圍第175章 誤會第228章 袁曹兩家的戰略第383章 田豫的計較第128章 屍橫遍地第83章 交換(上)第187章 曹操敗歸第492章 錦帆甘寧第305章 誤會?還是乖乖上賊船吧!第408章 呂布VS馬超第424章 狠辣破營法第336章 兄弟夜談第143章 回家(中)第419章 此女何人?第278章 佈局刺殺第340章 武裝到鞋子第221章 青釭和倚天(下)第16章 郭嘉的重要性第18章 浪子郭嘉第397章 虎豹騎到第117章 驚聞蝗災第266章 格局大變第147章 選書第29章 算術(下)第292章 勸降向縣第480章 “闊”楊修之智第317章 出兵徐州第73章 戰書第297章 袁術覆亡第50章 曹操的應對(上)第32章 夜襲彭城·曹休第486章 天子當盾牌第10章 箭囊與酸梅湯(中)第361章 袁尚之謀第404章 前往涼州第279章 失敗第294章 賈詡的毒計第508章 入主襄陽第88章 讓徐州(上)第272章 大仁第497章 青州與遼東第252章 陰謀與陽謀的結合第361章 袁尚之謀第281章 燒你宗卷第206章 許褚VS張合第294章 賈詡的毒計第309章 收得關平第368章 袁尚奪權第69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426章 再拼一把第188章 丁夫人與卞夫人第132章 曹昂的困境第285章 人口問題第230章 重建潁川書院第193章 河北來使第257章 許昌商業第372章 甄宓回河北第450章 曹植與司馬懿的暗鬥第180章 成平的反應(下)第233章 商業構思(下)第51章 曹操的應對(下)第405章 大兄?第473章 曹丕的打算第476章 再爆經濟戰第49章 曹軍退第275章 城外狩獵(上)第96章 有勇無謀第424章 狠辣破營法第471章 父子交心第72章 放入城的原因第192章 閃擊汝南和《心術篇》的影響第352章 雙戰文丑第414章 趙雲與馬雲祿第107章 硬氣第27章 定計第218章 司馬孚認主第87章 殺機第482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156章 辯荀彧(上)第57章 三問(上)第49章 曹軍退第301章 才子!佳人!琴詩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