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重掌大權

“朕回來了。”

秦皇注視着羣臣,輕描淡寫說了一句。

可就這麼短短四個字,在殿中羣臣聽來,充滿了自信和威嚴,讓人忍不住沉浸其中。

朕回來了,從此過去種種,煙消雲散,天下將翻開新的篇章。

如果說,在看到秦皇那刻,羣臣還有人會懷疑,眼前之人會不會是他人假扮,但這句話一出,本能讓他們產生一種信服感,下意識就覺得,是真人沒錯了。

只不過羣臣的反應,沒有想象的那麼激動,除了某些老臣,回想起這些年發生的事,會抑制不住淚流滿面以外。

新晉升爲朝官的官員們,心緒雖有些激動,卻遠遠達不到熱血沸騰的程度。

假若秦皇早出現一段時間,不用太早,只需早在一年前出現,那時天下之亂還沒被平定,羣臣的表現都要比現在激烈很多。

因爲對比之下,他們會覺得,秦皇在時,秦國是何等的風光,威壓四海,莫敢不從。

六國餘孽,如地溝裡的臭蟲老鼠,終日惶恐,不敢輕易得見天日。

四方屬國,費盡心思敬獻王女與奇珍異寶,以保全宗廟。

秦皇“歸天”後,四方皆反,舉世伐秦,天下至此大亂。

待到秦皇橫空出世,力挽狂瀾,收拾山河,結束亂世,讓天下重歸安寧,百姓信服。

秦皇的偉大和重要性,屆時會被放大無數倍。

天下稱頌,莫過於此。

偏偏不巧的是,已經有個人,把這些事,都做完了。

六國餘孽建立的王國,滅了,西域各國,滅了,趙佗的南越國,滅了,北地胡人,也滅了。

只剩下南詔和遼東楊端和,躲進深山老林,苟延殘喘。

簡單一點,就是秦皇對秦國而言,看上去沒那麼重要了。

秦皇的出現,除了將一個腦袋不清醒的皇帝,換成英明神武的皇帝以外,好像沒什麼其他事做的。

對文武百官來說,他們就真的需要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嗎?

恐怕不見得,尤其秦皇獨斷專行,手段激烈,帶來的壓力,是胡亥不能比的。

若不是秦皇餘威震於殊俗,在場的某些人,說不定就敢動歪心思。

羣臣的面部表情,肢體小動作,絲毫不差落入秦皇眼裡,以他的敏銳程度,如何猜不出羣臣的心思?

只不過,秦皇的意志,從不會因爲一羣臣子的想法而轉移。

“傳朕旨意,立胡亥爲太子,可招募門客幕僚,開衙建府。”

只此一句,就否定了胡亥皇帝的身份,貶爲太子。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該作何反應。

秦皇見狀,面色一冷:“爾等這是對朕的太子不滿嗎?連句恭喜的話都沒有?”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頓時心下凜然,感覺到一絲殺機悄然綻放。

索性經過幾次變故,幾次清洗,殿中羣臣,對胡亥早就滿心失望,忠誠度不高,哪有人出來替他叫屈。

先前只不過顧及門庭變換太快,怕面相太過難看,引起反感。纔沒有第一時間貼上秦皇。

直到秦皇第二句說出來,羣臣立刻轉變立場,紛紛向胡亥拱手道喜:“恭喜胡亥公子被立爲太子,帝國後繼有人。”

胡亥聽着秦皇的話語,看着羣臣的表現,面色木然,只覺得心不斷下墜,身體微冷。

雖然胡亥在心裡不斷安慰自己,父皇是對的,他纔有資格做秦國皇帝,自己才智低下,富貴一生足以。

卻又有另外一個聲音在胡亥腦海裡咆哮:“這是你的,皇位是他傳給你的,傳下來的東西,怎麼能說拿走就拿走呢?”

哪怕心亂如麻,胡亥都沒有多餘動作,任由秦皇施爲。

因爲胡亥知道,反抗也好,不滿也罷,對鐵石心腸、意志堅定的父皇而言,根本無濟於事。

羣臣的識趣,倒讓秦皇省了不少事,免了一番殺雞儆猴。

對秦皇來說,殺人立威這種事,可有可無,只要人聽話就行,沒必要刻意做點什麼。

“接下來,你們誰來告訴朕,爲何長安凋零如斯,百姓爲了吃口飯,都得出去搶糧?”

“朕不在的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細細道來,不得遺漏。”

有心思敏捷者,當即橫跨幾步,站在大殿中間,搶着行禮開口:“臣願毛遂自薦。”

秦皇看着爭先恐後的十幾名官員,無聲笑了笑,說道:“衆卿倒積極的很,官升一級,以示嘉獎。”

主動出來的一衆官員,頓時面露喜色,躬身道:“臣等謝過陛下恩賞。”

秦皇揮了揮手道:“退下吧,不用你們說,朕自有暗衛監控天下。”

朝堂上沒有了李斯,沒有了趙高,以秦皇之智,要是感覺不到不正常,纔是不正常。

說句不好聽的,這朝堂之上,包括胡亥在內,秦皇一個都信不過。

之所以讓羣臣開口,只不過是一個小試探罷了,再說秦皇又不是沒有後手。

只聽秦皇威嚴的聲音響起:“大司命何在?”

一道身影漸漸在承天殿中央浮現,全身籠罩在黑袍之下的大司命,朝着秦皇躬身一禮道:“臣在。”

“當着衆人的面,告訴朕,這五年,發生了些什麼?”

“臣遵旨,”大司命聞言,挺拔而立,將秦皇消失後的事,娓娓道來。

當聽到六國餘孽造反時,關東之地皆失,叛軍甚至西進扣關時,秦皇忍不住冷哼了一聲。

當聽到李斯謀反,胡亥狼狽出逃時,秦皇狠狠瞪了一旁站着的胡亥一眼。

當聽到楊端和率軍出走,滅掉高麗,自立國主;趙佗公然自立南越王,與秦國劃清界限;王離率軍消失,至今渺無音訊時,秦皇的臉色,已經由陰沉變作了平靜。

坐擁百萬精銳的秦國,到頭來,平叛主力只是一羣徵召而來的勞役,真是諷刺至極。

就連邊陲蠻夷南詔,都敢向秦國伸爪子,進入南雲蜀地兩省肆意燒殺搶掠,這又是何等屈辱?

“夠了,先不說了,回頭朕在詳細問你。”

秦皇突然開口打斷大司命的話語,他怕忍不住,會一巴掌將胡亥在內,朝堂上所有人全部拍死。

雖然秦皇心裡清楚,這些事跟幕後的六國餘孽,乃至儒家和佛門脫不了干係,但他還是忍不住想罵一句:“廢物,全都是廢物。”

“朕想知道,那位力挽狂瀾的少年冠軍侯林澤在哪?爲何今日沒來朝見朕,莫非心懷不滿?”

細數這些事,秦皇發現,如果大司命沒有說謊的話,若不是因爲林澤,秦國都滅了好幾次了。

可今日朝堂上,分明沒有此人,因而特意問了一句。

誰知秦皇此言一出,承天殿內罕見陷入了寂靜之中,針落可聞。

大司命輕咳一聲道:“幾個月前,那位冠軍侯與胡亥公子有些不愉快,這會他帶着大軍去了西域,據說是打算向西開疆拓土。”

“什麼不愉快?朕要聽實話。”

秦皇目光灼灼開回看向大司命和胡亥。

“胡亥公子在大婚宴席上,勾結佛門,暗害林澤。林澤識破後,殺了佛門兩名強者,廢了胡亥公子武道修爲,南下對佛門大開殺戒。”

“打的佛門上書請罪,才善罷甘休。”

“就在幾個月前,林澤帶着心腹手下,離開長安,去了西域,同時帶走了國庫內大多物資,對外宣稱遠征極西之地。”

“這便是陛下初次進城,發現百姓在街市搶糧的根本原因。”

大司命身爲秦皇忠犬,自然不會爲胡亥和林澤任意一方開脫,而是如實說出了真相。

秦皇看胡亥的眼神,越發不善。

在秦皇看來,功高震主,臣強主弱,胡亥要殺林澤無可厚非,可親自下場,勾結外人做這種事,簡直傻的無可救藥。

尤其是胡亥非但沒能做成此事,反而因此被臣子反噬,廢了武道,更是丟臉之極。

“秦國混亂如此,看來朕得好好肅清朝堂,讓宇內重回安寧。”

“大司命,朕命你從今日起,入主廷尉府,率領暗衛重新構建黑衣衛,向上監察百官,向下清理亂民,你可有異議?”

大司命對此當然沒有異議,對他來說,這都是老本行了。

“微臣遵旨。”

秦皇再次看向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冷聲道:“從明日起,朕會對爾等進行考覈,能者得居高位,庸者收拾鋪蓋,回家種地,望爾等好自爲之。”

“臣等遵旨。”

至此,秦皇輕輕鬆鬆將大權收回,發號施令,衆臣俯首。

“至於那林澤,衆卿以爲,該如何處置?”

秦皇突然問了一句。

第五百一十八章強勢的陳涉第十章武道之路優化第一百二十章收買人心第一千零四十四章佛儒變故第八百五十三章泰山神君第一千零三十七章試探及建議第九十八章番號“天狼”第二十章毒計二第八百五十四章儒家謀算第五百四十九章霸王覺醒第一千零六十一章何爲佛?何爲祖?第八百九十四章南詔天神第二百七十九章林澤的心思第一百八十七章李由尚公主第五百六十五章舉世伐秦(本卷終)第三百二十八章退讓第九百七十九章列寇第二十章毒計二第五百三十九章應對第六百三十二章背鍋俠第六十三章總督?算什麼東西第四百六十七章大秦的反應第六章武道築基(二)第八百七十九章借運第四十八章處罰第九百七十四章拒絕第一千零十三章策略與道聖出關第二百七十四章蒙恬的心思第九百七十七章盛宴第七百零六章儒家來人第九百四十二章福從天降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告密第一千零八十三章監軍歸來第六百九十三章可想長生否?第五百三十三章宗師林澤第七百五十八章削運,至道宮第七百零四章呂后第五百九十八章林澤出手,拜占庭敗第八百四十四章天地屏障碎裂第一百七十五章霸氣的徐福第八百零一章兵臨城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拒絕與被算計。第八百零五章返程第一百三十一章到達淮陰第四百一十九章星夜入長安第四百六十五章陳涉王第六百二十一章積極的劉季第九百二十八章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第六十二章學堂第三百六十七章全部革除第五百一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七百九十章默契第九百五十一章登門第九百二十章兵出函谷關第四百三十三章扶蘇之死第三百六十二章各有心思第一千零九十六章強硬拒絕第五百九十七章大戰起,林澤至第五章武道築基(一)第八百三十七章落幕第三百七十九章會面第二百四十七章善後第一百二十章收買人心第九百七十五章別的手段第五百二十三章李斯至第二百六十七章順水推舟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寧予兄友,不予敵寇第四百六十三章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四百八十二章善後(加更)第六百零二章西域各國的選擇第二百六十三章相繼突破(第三更)第九百七十五章別的手段第四百八十章試探?第六百九十四章師徒反目第五百零六章大敗第二十五章洞庭水君第二十一章講義氣的胡亥第四百九十四章大戰將起第五百九十九章坑殺第七百零七章第一件事了結第四百三十五章底氣第八百二十一章通天之謀第二百一十三章請君討之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爭執第八百零五章返程第三百三十八章晚宴第六百四十四章八品之路(求月票)第一百零五章桀驁的禁衛預備軍第九百二十七章道聖的警告第三百三十四章下山第九百九十七章大爭之世,不爭則死第七百二十五章四月春雨,血流成河第七十八章燕子營和夜梟營第九十二夫妻第七百一十七章情分?第七百零四章呂后第七百七十二章孤的臣民何在?第七百零三章見胡亥第九百八十七章漏網之魚第四百五十六章收服陵衛
第五百一十八章強勢的陳涉第十章武道之路優化第一百二十章收買人心第一千零四十四章佛儒變故第八百五十三章泰山神君第一千零三十七章試探及建議第九十八章番號“天狼”第二十章毒計二第八百五十四章儒家謀算第五百四十九章霸王覺醒第一千零六十一章何爲佛?何爲祖?第八百九十四章南詔天神第二百七十九章林澤的心思第一百八十七章李由尚公主第五百六十五章舉世伐秦(本卷終)第三百二十八章退讓第九百七十九章列寇第二十章毒計二第五百三十九章應對第六百三十二章背鍋俠第六十三章總督?算什麼東西第四百六十七章大秦的反應第六章武道築基(二)第八百七十九章借運第四十八章處罰第九百七十四章拒絕第一千零十三章策略與道聖出關第二百七十四章蒙恬的心思第九百七十七章盛宴第七百零六章儒家來人第九百四十二章福從天降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告密第一千零八十三章監軍歸來第六百九十三章可想長生否?第五百三十三章宗師林澤第七百五十八章削運,至道宮第七百零四章呂后第五百九十八章林澤出手,拜占庭敗第八百四十四章天地屏障碎裂第一百七十五章霸氣的徐福第八百零一章兵臨城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拒絕與被算計。第八百零五章返程第一百三十一章到達淮陰第四百一十九章星夜入長安第四百六十五章陳涉王第六百二十一章積極的劉季第九百二十八章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第六十二章學堂第三百六十七章全部革除第五百一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七百九十章默契第九百五十一章登門第九百二十章兵出函谷關第四百三十三章扶蘇之死第三百六十二章各有心思第一千零九十六章強硬拒絕第五百九十七章大戰起,林澤至第五章武道築基(一)第八百三十七章落幕第三百七十九章會面第二百四十七章善後第一百二十章收買人心第九百七十五章別的手段第五百二十三章李斯至第二百六十七章順水推舟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寧予兄友,不予敵寇第四百六十三章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四百八十二章善後(加更)第六百零二章西域各國的選擇第二百六十三章相繼突破(第三更)第九百七十五章別的手段第四百八十章試探?第六百九十四章師徒反目第五百零六章大敗第二十五章洞庭水君第二十一章講義氣的胡亥第四百九十四章大戰將起第五百九十九章坑殺第七百零七章第一件事了結第四百三十五章底氣第八百二十一章通天之謀第二百一十三章請君討之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爭執第八百零五章返程第三百三十八章晚宴第六百四十四章八品之路(求月票)第一百零五章桀驁的禁衛預備軍第九百二十七章道聖的警告第三百三十四章下山第九百九十七章大爭之世,不爭則死第七百二十五章四月春雨,血流成河第七十八章燕子營和夜梟營第九十二夫妻第七百一十七章情分?第七百零四章呂后第七百七十二章孤的臣民何在?第七百零三章見胡亥第九百八十七章漏網之魚第四百五十六章收服陵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