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儒家的手筆

“儒家仲由、卜商、澹臺滅明、公治長,見過諸位天人同道。”

四道身影從天道長河中顯現,朝衆人躬身行禮道。

除了沒有收到邀請,以及收到邀請卻沒來的部分天人以外,這次總計到場四百餘位天人,全部將目光落在了儒家四人身上。

衆人此時腦海裡就一個想法,儒家想要幹嘛?

林澤望着儒家四人,暗中想道:“兩個天人第二境,兩個天人第一境,看來秦皇說的沒錯,以孟軻等人的傷勢,要休養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修爲。”

“不然的話,如此重要的事,儒聖不可能只派這四人過來。雖說儒家勢大,可光憑這四人,要想鎮住四百餘名天人,其中還包括四名天人第三境,還差的遠。”

如林澤所想,一名天人第二境絲毫不客氣問道:“儒家此次故弄玄虛召集我等前來,究竟所爲何事?”

儒家四人當中的仲由回道:“儒家給諸位的請帖上寫的很清楚,此次召集各位會盟,只爲商議應對大劫之計。”

卜商在一旁應和道:“吾師儒聖念各位成道不易,若因遭逢大劫而隕落實在可惜,因此好心好意召集各位來此,還望各位領情。”

此言一出,在場衆人頓時變的寂靜無聲。

連剛剛那位語氣不善的天人第二境,聽到儒聖的名頭,雖有心再問,卻很識時務的閉上了嘴巴,眼神在墨翟四人身上飄過。

林澤見狀不由暗罵了一句“慫比”。

好在墨翟幾人沒讓林澤失望,彼此交換了眼神後,墨翟挺身而出問道:“老夫斗膽問一句,儒聖所謂的大計又是什麼?四位儒聖高徒何不當衆說個明白?”

仲由回顧衆人,朗聲說道:“不瞞諸位,吾師儒聖認爲,自古以來大劫都避免不了爭鬥,而爭鬥往往是造成天人隕落的元兇。”

“就說萬年前的封神大劫,若不是商周兩大世俗王朝相爭,以至於大劫愈演愈烈,天人怎會被席捲其中,以至於不少同道身死道消?”

“此次大劫再起,若是諸位聯合一起,不嗔不怒,無論發生什麼,都能忍住不動手,大劫自然波及不到諸位。”

“如此一來,只待大爭之世過去,大劫自然消弭無形,諸位豈不是安然度過,又能逍遙自在?”

有人冷笑道:“說的簡單,誰人不知大劫亦代表大機緣,在場恐怕有不少人是藉着封神大劫才得以成道,如今儒家想憑几句話就讓我等放棄機緣,未免太過想當然。”

“據在下所知,今日可是有不少同道不曾到來,縱然在場所有人都認可你儒家,沒來的那些人認嗎?若是那些人主動挑起爭鬥,儒家打算一力承擔嗎?”

“更何況,儒家此舉有問過道門和佛門嗎?三家道門爲首,實力最強,道門尚未表態,儒家覺得以一己之力,能讓此事順利進行下去嗎?”

林澤聽了這幾句,不由撫掌讚道:“好一個靈魂三問。”

雖然知道有人會反對,可聽見有人如此不客氣的拆臺,儒家四人臉色均有些不好看。

仲由沉聲回道:“這位道友所提三個問題,自然難不倒我儒家。”

“先說道門與佛門的態度,諸位完全不用擔心,只要大家能聯合起來,屆時吾師儒聖會親自上門拜訪道聖與佛祖,一力促成此事。”

“再說有人反對一事,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吾觀在場天人同道四百有餘,佔據大多數。只要在場諸位聯合起來,同氣連枝,大勢所趨,剩下那幾個豈敢逆流而上?”

“諸位想要獲得機緣的心思,吾師儒聖亦有所料,併爲此特意準備不少機緣,打算贈予各位。”

仲由最後一句話剛落音,便有十幾個人先後問道:“不知儒聖爲我等準備了什麼機緣?”

一直冷眼旁觀的林澤,見狀猛然精神一振,重點來了。

只見仲由傲然道:“世人皆知,我儒家以仁義禮智信五條大道聞名於世,吾師儒聖以仁入道,開創儒家,立地成聖,永垂不朽。”

“我儒家亞聖孟軻以義入道,聖賢顏回、荀況、曾參分別以禮智信入道,成就天人第三境,足以代表我儒家之道不凡。”

“不瞞諸位,吾師儒聖近日新開闢了兩條大道,分別爲忠和孝。這兩條大道,本應由我儒家弟子鑽研,並藉此直達天人第三境。”

“吾師儒聖爲了消弭大劫,打算將這兩條大道贈予諸位,只要諸位能聯合一起,安然度過這次大劫,吾師儒聖將會公然開壇講道,直到有人領悟這兩條大道爲止。”

仲由此言一出,宛若驚雷,在衆人耳邊炸開。

沒想到儒家爲了達到目的,竟然不惜拿出晉階天人第三境的機緣。

這種明晃晃的晉階天人第三境的機緣,足以讓在場大多數天人爲之瘋狂。

晉階天人第三境有多難?

除了三教弟子以及受聖人指點的以外,如今尚存的四百多名天人,加上在大劫中隕落的天人,少說也有六百多。

這六百多天人,誰不是沉浸修道萬年以上,可真正晉升第三境的才幾個?滿打滿算也就墨翟他們四個。

要知道能入道晉升天人的,哪個不是資質悟性逆天?

然而沒辦法,法侶財地,沒有聖人指點,一般人晉升天人第三境難如登天。

“在下鳳凰山琴心,願響應儒聖號召,聯合起來共同度過大劫,堅決不參與爭鬥。”

“還有我,梧桐觀布穀,願響應儒聖號召。”

“還有我,還有我……”

人羣中時不時有人應喝,似乎被儒家條件打動,迫不及待想要加入其中。

林澤全神貫注盯着在場所有人,但有一個說要響應儒家的,就將位置和人記住。

沒過多久,林澤赫然發現,應和的十幾人成某種規律散佈在人羣中,頓時心下了然,儒家果然早就收買了一批人當託。

突然有人不屑說道:“在場天人同道四百有餘,儒家給的兩條大道,最多讓兩人晉升天人第三境,誰能保證自己就能分到?”

林澤聞言一愣,這是誰,怎麼把我的臺詞搶了?

仲由笑着回道:“吾師儒聖早就考慮了這點,待大劫過後,除了公開講述兩條大道以外,在場諸位每人將有三次問道於吾師的機會。”

“無論各位問的是什麼道,吾師儒聖都會傾力解答。”

“各位可知,哪怕是我等親傳弟子,想要聆聽吾師儒聖傳道,都屬難得,如今這等機緣擺在各位面前,諸位還會想着打生打死去爭奪那難以確定的機緣嗎?”

開口詢問那人連忙應道:“在下堅決擁護儒聖的決定。”

林澤臉色微變:“特麼原來這也是個託。”

第七百二十二章左袒右袒第一千零六十三章道聖出手第四十八章處罰第七百九十七章莊周的擔憂第六百五十六章劉項聯手,各懷鬼胎(8/10)第五百七十八章重要嗎?第三百二十二章契機第四百二十九章爭鋒相對第五百七十二章南下第八百二十五章兵臨長安第四百六十四章震驚與應對第一千零五十章妖帝之眼第七百一十八章婚變第八百五十五章諸派雲集第六百六十五章佛子與壓力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一筆交易達成第八百二十五章兵臨長安第五百九十一章蹲守與修煉(四更求月票)第八百五十章關中初定第八百八十三章極西一戰落幕第一千零三章意動及隱秘第一百六十四章天狼軍營閒事第一千零十三章策略與道聖出關第七百九十五章張良與劉季第一百九十六章誰是傻子?第四百八十一章奪關第一百八十章呂春秋之死第七百零五章經書第一千零四十章怨念第四百九十八章對峙第六百四十一章西楚霸王?(擺碗求月票)第四百三十四章震動第二百六十九章諸事皆順第九百一十一章道宮爭執第一百零五章桀驁的禁衛預備軍第六百零九章對付莫道夫的手段第七百八十二章張良計推薦一本《終極大武神》第四十二章人才之論第四百零八章回蜀地第九百九十一章詭異之事第七百一十章選擇第六百九十六章神與念合,魂隨心動第九百零四章佈置第九百三十章漢軍內爭第八百八十章欠人情第三百四十九章試探第八百六十六章天人鎮守第三百七十九章會面第五百二十二章李斯出長安第三百四十一章唯有蜀地第一千零十五章異常的道聖第五百零二章狠辣的周市第八百五十六章儒家的手筆第五十三章長安閒事第一百四十五章水淹三軍第二百三十五章呂雉的選擇第一百五十八章籠中鳥?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提醒與佈局第三百七十一章鄭家覆滅第九百八十五章收尾第九百三十章漢軍內爭第九百四十四章爭論第二十章毒計二第六百九十二章徐福攔路第一百六十三章回營第三十五章二期考覈第五百三十三章宗師林澤第九百零七章天人第三境第一千零五章分化之策第八百九十八章反覆第八百五十六章儒家的手筆最新章節分卷問題第九百二十五章是殺是廢?第二百七十一章反應第六十六章年輕霸王的實力第一百一十章大秦特種兵——隱匿第六百零二章西域各國的選擇第一千一百零四章原始道人第一章 初識武道世界第四百六十七章大秦的反應第二十五章洞庭水君第一千零六十五章猶豫,暫且落定第一百四十二血戰第五百三十六章李斯的想法第八百七十一章輸贏之論第三百四十五章將星隕落第二百三十四章呂雉與劉季第七百零四章呂后第七百七十八章西北望第五百三十二章丹藥到手第八百八十七章發狂的通天第四百一十二章歲月靜好(本卷終章)第五百一十章破許縣第一千零五十二章一年後第四百四十八章新官上任第七百五十五章關東無儒第五百五十章一敗塗地的章邯第八十四章劉季回鄉第一百七十一章交惡
第七百二十二章左袒右袒第一千零六十三章道聖出手第四十八章處罰第七百九十七章莊周的擔憂第六百五十六章劉項聯手,各懷鬼胎(8/10)第五百七十八章重要嗎?第三百二十二章契機第四百二十九章爭鋒相對第五百七十二章南下第八百二十五章兵臨長安第四百六十四章震驚與應對第一千零五十章妖帝之眼第七百一十八章婚變第八百五十五章諸派雲集第六百六十五章佛子與壓力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一筆交易達成第八百二十五章兵臨長安第五百九十一章蹲守與修煉(四更求月票)第八百五十章關中初定第八百八十三章極西一戰落幕第一千零三章意動及隱秘第一百六十四章天狼軍營閒事第一千零十三章策略與道聖出關第七百九十五章張良與劉季第一百九十六章誰是傻子?第四百八十一章奪關第一百八十章呂春秋之死第七百零五章經書第一千零四十章怨念第四百九十八章對峙第六百四十一章西楚霸王?(擺碗求月票)第四百三十四章震動第二百六十九章諸事皆順第九百一十一章道宮爭執第一百零五章桀驁的禁衛預備軍第六百零九章對付莫道夫的手段第七百八十二章張良計推薦一本《終極大武神》第四十二章人才之論第四百零八章回蜀地第九百九十一章詭異之事第七百一十章選擇第六百九十六章神與念合,魂隨心動第九百零四章佈置第九百三十章漢軍內爭第八百八十章欠人情第三百四十九章試探第八百六十六章天人鎮守第三百七十九章會面第五百二十二章李斯出長安第三百四十一章唯有蜀地第一千零十五章異常的道聖第五百零二章狠辣的周市第八百五十六章儒家的手筆第五十三章長安閒事第一百四十五章水淹三軍第二百三十五章呂雉的選擇第一百五十八章籠中鳥?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提醒與佈局第三百七十一章鄭家覆滅第九百八十五章收尾第九百三十章漢軍內爭第九百四十四章爭論第二十章毒計二第六百九十二章徐福攔路第一百六十三章回營第三十五章二期考覈第五百三十三章宗師林澤第九百零七章天人第三境第一千零五章分化之策第八百九十八章反覆第八百五十六章儒家的手筆最新章節分卷問題第九百二十五章是殺是廢?第二百七十一章反應第六十六章年輕霸王的實力第一百一十章大秦特種兵——隱匿第六百零二章西域各國的選擇第一千一百零四章原始道人第一章 初識武道世界第四百六十七章大秦的反應第二十五章洞庭水君第一千零六十五章猶豫,暫且落定第一百四十二血戰第五百三十六章李斯的想法第八百七十一章輸贏之論第三百四十五章將星隕落第二百三十四章呂雉與劉季第七百零四章呂后第七百七十八章西北望第五百三十二章丹藥到手第八百八十七章發狂的通天第四百一十二章歲月靜好(本卷終章)第五百一十章破許縣第一千零五十二章一年後第四百四十八章新官上任第七百五十五章關東無儒第五百五十章一敗塗地的章邯第八十四章劉季回鄉第一百七十一章交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