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藍布褂兒

竹布褂兒,黑裙子,北平的女學生。

一位在南方生長的畫家,有一年初次到北平。住了幾天之後,他說,在上海住了這許多年,畫了這許多年,他不喜歡一切藍顏色的布。但是這次到了北平,竟一下子改變了他的看法,藍色的布是那麼可愛,北平滿街騎車的女學生,穿了各種藍色的制服,是那麼可愛!

剛一上中學時,最高興的是換上了中學女生的制服,夏天的竹布褂,是月白色——極淺極淺的藍,燙得平平整整;下面是一條短齊膝蓋頭的印度綢的黑裙子,長統麻紗襪子,配上一雙刷得一乾二淨的籃球鞋。用的不是手提的書包,而是把一疊書用一條捆書帶捆起來。短頭髮,斜分,少的一邊撩在耳朵後,多的一邊讓它半垂在鬢邊,快蓋住半隻眼睛了。三五成羣,或騎車或走路。哪條街上有個女子中學,那條街就顯得活潑和快樂,那是女學生的青春氣息烘托出來的。

北平女學生冬天穿長棉袍,外面要罩一件藍布大褂,這回是深藍色。誰穿新大褂每人要過來打三下,這是規矩。但是那洗得起了白碴兒的舊衣服也很好,因爲它們是老夥伴,穿着也合身。記得要上體育課的日子嗎?棉袍下面露出半截白色剔絨的長運動褲來,實在是很難看,但是因爲人人這麼穿,也就不覺得醜了。

陰丹士林布出世以後,女學生更是如狂的喜愛它。陰丹士林本是人造染料的一種名稱,原有各種顏色,但是人們嘴裡常常說的“陰丹士林色”多是指的青藍色。它的顏色比其他布,更爲鮮亮,穿一件陰丹士林大褂,令人覺得特別乾淨、平整。比深藍淺些的“毛藍”色,我最喜歡,夏秋或春夏之交,總是穿這個顏色的。

事實上,藍布是淳樸的北方服裝特色。在北平住的人,不分年齡、性別、職業、階級,一年四季每人都有幾件藍布服裝。爺爺穿着緞面的灰鼠皮袍,外面罩着藍布大褂;媽媽的綢裡綢面的絲棉袍外面,罩的是藍布大褂;店鋪櫃檯裡的掌櫃的,穿的布棉袍外面,罩的也是藍布大褂,頭上還扣着瓜皮小帽;教授穿的藍布大褂的大襟上,多插了一支自來水筆,頭上是藏青色法國小帽,學術氣氛!

陰丹士林布做成的衣服,洗幾次之後,縫線就變成很明顯的白色了,那是因爲陰丹士林布不褪色而線褪色的緣故。這可以證明衣料確是陰丹士林布,但卻不知爲什麼一直沒有陰丹士林線,忽然想起守着窗前方桌上縫衣服的大姑娘來了。一次訂婚失敗而終身未嫁的大姑娘,便以給人縫衣服,靠微薄的收入,養活自己和母親。我們家姊妹多,到了秋深添製衣服的時候,媽媽總是買來大量的陰丹士林布,宋媽和媽媽兩人做不來,總要叫我去把大姑娘找來。到了大姑娘家,大姑娘正守着窗兒縫衣服,她的老媽媽駝着背,咳嗽着,在屋裡的小煤球爐上烙餅呢!

大姑娘到了我家裡,總要待一下午,媽媽和她商量裁剪,因爲孩子們是一年年地長高了。然後她抱着一大包裁好了的衣服回去趕做。

那年離開北平經過上海,住在嫺的家裡等船。有一天上街買東西,我習慣地穿着藍布大褂,但是她卻教我換一件呢旗袍,因爲穿了藍布大褂上街買東西,會受店員歧視。在“只認衣裳不認人的”洋場,“自取其辱”是沒人同情的啊!

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63章 奔向光明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31章 一張地圖第67章 玫 瑰 (2)第8章 惠安館 (7)第5章 惠安館 (4)第29章 賣凍兒第4章 惠安館 (3)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68章 會唱的球第13章 蘭姨娘 (2)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35章 我的童玩第58章 墮胎記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3章 惠安館 (2)第74章 蟹殼黃 (1)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3章 惠安館 (2)第70章 貧非罪第74章 蟹殼黃 (1)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92章 遙念胡蝶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27章 文津街第92章 遙念胡蝶第31章 一張地圖第65章 冬青樹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68章 會唱的球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8章 惠安館 (7)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29章 賣凍兒第22章 換取燈兒的第3章 惠安館 (2)第57章 小紅鞋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53章 初 戀 (1)第29章 賣凍兒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49章 愛與牽手第45章 相思仔第54章 初 戀 (2)第57章 小紅鞋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63章 奔向光明第8章 惠安館 (7)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28章 擠老米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章 惠安館 (2)第32章 虎坊橋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4章 惠安館 (3)第40章 友 情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14章 蘭姨娘 (3)第13章 蘭姨娘 (2)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55章 一件旗袍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45章 相思仔第6章 惠安館 (5)第68章 會唱的球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30章 臺上臺下第5章 惠安館 (4)第44章 臺南“度小月”
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63章 奔向光明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31章 一張地圖第67章 玫 瑰 (2)第8章 惠安館 (7)第5章 惠安館 (4)第29章 賣凍兒第4章 惠安館 (3)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68章 會唱的球第13章 蘭姨娘 (2)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35章 我的童玩第58章 墮胎記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3章 惠安館 (2)第74章 蟹殼黃 (1)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3章 惠安館 (2)第70章 貧非罪第74章 蟹殼黃 (1)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92章 遙念胡蝶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27章 文津街第92章 遙念胡蝶第31章 一張地圖第65章 冬青樹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68章 會唱的球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8章 惠安館 (7)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29章 賣凍兒第22章 換取燈兒的第3章 惠安館 (2)第57章 小紅鞋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53章 初 戀 (1)第29章 賣凍兒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49章 愛與牽手第45章 相思仔第54章 初 戀 (2)第57章 小紅鞋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63章 奔向光明第8章 惠安館 (7)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28章 擠老米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章 惠安館 (2)第32章 虎坊橋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4章 惠安館 (3)第40章 友 情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14章 蘭姨娘 (3)第13章 蘭姨娘 (2)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55章 一件旗袍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45章 相思仔第6章 惠安館 (5)第68章 會唱的球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30章 臺上臺下第5章 惠安館 (4)第44章 臺南“度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