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章程
“未嘗不可!”王芊有些躍躍欲試,自從她來到宿嶺縣後一直跟在陳矛身後,活挺輕鬆,工資也拿了不少,但她卻有點不滿這種生活,覺得有點太乏味沒有挑戰性了。
本來還有點失望郡王殿下暫且擱置了王宮的修建,但‘安定橋’這個工程的出現讓她大感興趣。
……
大宿稱郡,萬物百廢待興,不僅工部的事務繁忙,其他五部的官員同樣也不少的活,這次朝會則是圍繞這些問題一一做出章法來。
“郡王殿下,大宿領地擴大是件好事,但澤鹽、卓鯉縣原先的那些官員基本都被薅了下來,如今不少位置都空缺着,還得多提拔一些人才上位纔是。”林沙道。
邱柏水道,“這些地方的管理制度落後,比起提拔官員,更着急的是規範其管理方法,與我大宿中央接軌。”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這場會議足足持續三天,百位官員近乎是睡在了領主府。
最終確定了以下重點:
在中央。建立督察府,負責監察百官,防止腐敗和不正之風。
爲了更好的管理地方。中央下令在縣衙設六房,即吏房、刑房、工房、禮房、兵房。
吏房負責掌官吏的任免、考績、升降;刑房掌刑法;工房掌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戶房掌土地、妖靈、戶口、賦稅以及財政;禮房掌典禮、制書、學校、書院;兵房掌軍政。縣內亭長負責決策。
“幸好郡王殿下高瞻遠矚,早在大宿是個小鎮時便大致確定好了官職框架,不然,宿嶺突然稱郡,我等一時間根本無法管理這龐大的城池,非得引起不小混亂不可。”
林沙半趴在桌子上,眼下一片青黑,一邊對同僚說着,還一邊打了一個睏倦的哈欠。
……
領土面積一下子翻了數倍,急需大批人才。大宿特開科舉,宿嶺24年間,預計分批招納總一千賢士做官。
興教育,掃文盲;重修行,挖掘慧根之才。在卓鯉縣、澤鹽縣、青松縣開展公學、宿宏分校,預計次年春耕後正式開堂。
又因修行越早越好,天賦優異的弟子特殊對待,召令天賦青級以上、六歲以上十八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以試讀弟子的身份進入大宿主城——宿嶺城宿宏學院學習,未來三年中持續考察這些青級弟子的品行和成績,擇優留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姜苒的命令下,何小泠與其母親、契約獸嗜夢鼠搬到了宿嶺城。
爲了獎賞何小泠將於家人的秘密告知於宿嶺,姜苒在宿嶺城爲這一家找了一所房子。並且在資質水晶的檢測下,何小泠的修煉天賦達到了驚人的藍級,堪比天才的胡漣,現在已經進入了宿宏學院修行。
公學和宿宏學院擴張的同時,官府還頒佈了一條特令:即允許並且鼓勵開百姓私塾、書院、鼓勵有志之士建立自己的宗門。宗門創立需在縣級以上的官府的報備,以大宿的法條行事。
……
大宿的行政區範圍有所變動。主要考慮到讓幾家百姓更好的融合、也防止一地獨大,日後割據。 將澤鹽縣一半土地主要是整塊西淞平原歸到宿嶺城。
矢金鎮歸到澤鹽縣。
新建樺觀縣。將貝元鎮、靈橋鎮以及原屬於卓鯉縣的雲山鄉、仰川鎮劃分到樺觀縣進行管轄。
青松縣保持不變。
如此一來,大宿郡城如今的格局爲:一共五個縣城。宿嶺縣、樺觀縣、卓鯉縣、澤鹽縣、青松縣。其中,宿嶺縣作爲大宿郡城的主城,是權力中心。
……
時間轉瞬間來到一月二十二號,大宿郡王的生辰宴前夕。
“明日有不少大人物要來,你們好好鍛鍊禮儀,不可失了風範!”李福勝忙得團團轉,訓斥了幾句禮儀不達標的侍從。
也幸得當初多招了一些侍從,不然這大宴會沒有侍奉諸位大人的小廝,真是丟了郡王殿下的面子。
李福勝心裡想着人手還是不夠用,日後還得找一些伶俐人培養着,又轉身讓小廝檢查酒釀點心和食材有沒有備齊全,“拜託各位守衛好好巡邏,莫要讓奇怪的人靠近會場,特別是這些食物,若是有心之人往裡面弄了什麼東西,我等擔責不起。”
羽林守衛鄭重地點點頭,“總管放心,有我們在,一隻蚊子都別想靠近這些酒釀食材!”
“王總管,外面堆積了好多熱心百姓給郡王殿下送來的禮品,怎麼辦,房間一時間放不下來了。”一位穿着綠裙的秀美侍女擦了擦額頭的汗,着急跑過來問道。
要說城中百姓也是真心愛戴郡王殿下,加之領地稱郡,衆民狂歡,便一腦股往府中送禮品。
你說要是這些人別有用心,是求名賣乖也好,偏偏這些百姓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有一片赤誠的心。
別說,衆人還挺有規矩禮貌,個個排着隊送禮,丟下東西就跑,絕不多待。
送禮的人身份各異,除了當值的官員外,修士、富紳、農民皆有。禮品也是千奇百怪,有字畫文書、有自己做的木雕、竹鞭,有靈草丹藥、有活物雞鴨犬羊,有魔獸寵物:有吃的如禮糖、榨菜,甚至還有用紅紙包的一塊銀元。
衆人自是知道郡王並不缺這些東西,不過代表了自己的心意。
只是苦了府上的這些侍從,忙的團團轉,都沒地方停腳了。
王福勝見郡王殿下如此受百姓愛戴,心中有與榮焉,當即哈哈一笑道,“好歹也是衆人的一片心意。爾等先把禮品一一檢查一遍,沒什麼問題的分類放好,我去稟報郡王殿下,興許殿下對某些東西感興趣,會留在身邊。剩下的……記得新珩西郊有塊空置的別墅,到時候把東西先放置在那。荒災不好過,屆時我再向郡王殿下請命,以王上和送禮子民的共同名義,捐獻給各地受災的百姓,以彰郡王殿下和擁護殿下的那些百姓的仁義。”
王福勝說着,轉頭就去找了姜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