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東方尋頭疼這件事情怎樣解決的時候,後面的一位老人站了出來。
“自己造的孽自己承擔,當日是我將你們趕了出來,今日就由我來結束這件事情!”老人說道。
“哼,你當然要承擔!但是就算你今日瞭解自己也彌補不了你當時所犯下的罪孽!”老者憤怒的說道。
原來這就是當年趕人的縣長,如今已經白髮蒼蒼,經過災難,人已經顫顫巍巍的。
“是,當年將你們趕出去是我被金錢迷住的雙眼,欠你們的幾條人命,我來生再還,我只求你們能夠收容他們,你們所有的怨氣都發泄在我的身上吧!”縣長說道。
“收容?想得容易,當時我們苦苦哀求你們,只求能夠有一個容身之處,我們沒有要你們接濟,我們會找事情做,可是當時的你們是怎麼做的?看見我們衣着寒磣,沒有錢,你們將我們趕出去,老人跪在地上求你們,你們不僅不抱着一顆同情之心,還打老人,使他們不治身亡!”老者心中的怨氣積蓄了這麼多年。
“你們落得今日這個下場,是你們自己自作自受!所以說,凡事都會有因果循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老天爺的眼睛是看得清楚你們都做過些什麼,今日你們休想要踏進安智縣!”老者的口氣很決絕。
東方尋站在兩位老人的中間,尋思着這件事情應該怎樣解決,兩個縣城的淵源頗深,裡面還牽扯到人命。
“兩位,請容我說一句。”東方尋開口說道,東方尋將身體轉向身後的老人說道。
“當時你用如此不容情理的手法將他們趕出去,甚至還鬧出了人命,所作所爲天理難容,如今有此下場也只能夠說是老天給予你的懲罰!”說罷又將身子轉向老者。
“敢問老人家你當真不要他們進縣城?”東方尋問道。
“當然不讓!我也要他們嚐嚐當時我們所受的滋味!”老人很果斷。
東方尋猜到老人會這樣說,就繼續問道。
“好,今日你不讓他們進城你可會想到會有什麼後果?他們會因爲沒有食物與水而慢慢餓死、渴死。會因爲沒有醫生給他們治病而病死!”東方尋說得都是實話。
“那又怎樣,這只是他們應該承受的!他們當時又有沒有想過,我們也許也會餓死、渴死或者是病死?哪怕是一丁點有人性的人都不會將我們趕出!”老者回答道。
“你這樣說不就對了!你也知道有一丁點人性的人都不會將受苦受難的人趕出,那你此時的行爲又算什麼呢?”東方尋藉着老者的話反問懂到。
老者被問倒了,一時半會兒答不上了,過了一會兒回答到:“不論你今日怎樣幫他們說話,他們都是進不了安智縣的,他們是餓死也罷,渴死也罷,或者是病死也罷,我們都不會將他們放進安智縣!”
“那我想問問你們,你們真的覺得這樣報復了他們就結束了?”東方尋問着老者後面的人。
“他們這樣只是體會着我們當時的痛苦!”
“我們是不會將他們放進來的!”
“只要他們死了才能解我們的心頭之恨!”後面的人紛紛說道。
“真的只要他們死了才能解你們的心頭只恨?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冤冤相報!如果他們其中有人活了下來,像你們一樣從新開創家園,你們也因爲此時沒有收容他們而受災難,你們又像現在我們這樣去求他們收容自己,他們就像你們這樣決絕!這樣的因果循環是要到何時才能夠罷休?”東方尋說道。
大家聽到東方尋的話頭沉思了。冤冤相報何時了?
“今日我只求你們能夠將他們收容,我用性命來了解這件事情,希望這件事情能夠終結與此”縣長說道。
“你們難道還不說些什麼?難道你們真的要人來填命嗎?”東方尋大呼到。
“可是我們老人的性命就這樣算了嗎?”有人不服氣的說道。
“當時打傷老人,我想也是失手,如果真要一命償一命你們才肯放行嗎?你們現在的所作所爲更加令人髮指!你們現在
是在逼人死!”東方尋說道。
老者說話了:“是啊,冤冤相報何時了,我們今日若將他們趕出去,那麼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爲和當時的他們又有什麼不同呢?我不想近日我的所作所爲讓我的子孫來承擔,好!我讓他們進來!”
“縣長,你真要放這些人進來?”後面的縣民們問道。
“今日我將他們放進來不是因爲我原諒了他們,而是我不想做着和他們一樣的事情,將災難降臨到我們今後的子孫身上!”老者說道。
縣民們聽到他所說的話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紛紛向後退,讓出了一條道路出來,東方尋知道這個問題是解決了。
縣長帶領後面的人跪了下來說道:“我們自知罪孽深重,今日你們肯讓我們進城,以德報怨,我們做牛做馬來報答此恩惠!謝謝你們!”
老者說道:“你們不必這樣說,放你們進來我也是有私心的,你們進縣後可以找份工作來維持,我只能做到這樣。”
縣長他們一直磕頭感謝,東方尋將他們扶到車上,進縣了。問題終於是解決了。
第二天一大早,魏龍早早就起身了,下去準備吃過早飯就離去。
“哎呀,這位客官,您昨晚去哪裡了?還好你不在,昨晚可真是嚇得我出了一身的冷汗啊!”店小二看見下來的魏龍說道。
魏龍昨晚在屋頂上聽到了所發生的一切,但是隻能裝傻似的說道:“昨天晚上我睡不着,就出去走走,心情好了就回屋裡睡覺了,怎地,昨晚發生什麼事情了?”
“哎,這說起也真夠晦氣的,我在這驛站不說做了十多年,這六七年也是有的,我還是頭一回遇到這樣的事情!”店小二將手上的帕子搭在肩膀上後繼續說道。
“昨晚有一羣人,冒冒失失的跑進來,我就上前去招呼到,這一開始是問我有沒有見過一個和他差不多身高還受傷的男子,我就說沒有,結果他還不相信,硬要闖進來,還挨個挨個的搜!”店小二搖着頭說道。
“你說這大半夜的,客人們都已經休息了,被他們這麼一鬧,客人們都很氣惱!掌櫃和我也就只能儘量的安撫,這羣人是在是太過分了!你猜最後怎麼着?”店小二買了個關子問着魏龍。
“無功而返?走了?”魏龍繼續裝傻。
“你就猜對了一半,走是走了,不過是被打走的,就住你對面的那位客官,那魁梧的身材和他那身手可不是蓋的!那麼多人都不是他的對手,這一掌就將他們打飛!看得我們是大快人心啊!”店小二眉飛色舞的說着昨晚的經過。
“那還好我不在房間裡面,我可不是那些人的對手啊!”魏龍打趣道。
“對了,客官是要吃過早飯再走還是直接走?”店小二問道。
“你給我上些清淡的早飯就好,我吃過再走。”魏龍說道。
“好嘞客官,您先去坐下,我這就去給您上菜!”店小二說道就走向廚房去了。
魏龍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這拂姑娘的藥還真是有用,今早塗藥的適合傷口已經沒有那麼疼了,而且還有結痂的趨勢。
“來,客官,這是您的早飯!”店小二的速度可真是夠快的!
“好的,謝謝你了!”說罷魏龍就開始吃了起來,傷口還在復原中,不宜吃太過辛辣的食物。
吃過早飯後,魏龍走到掌櫃面前將銀子給了後走到門前,看見店小二拉着一匹馬走了過來,魏龍走上前與店小二交換到。
“客官,這是您昨天吩咐我要給你準備的馬,您看看這匹怎麼樣?”店小二問道。
“嗯,不錯,這是給你的!”魏龍將碎銀子遞給店小二,這是他應得的,跨上馬後揮着馬鞭離開了。
“謝謝客官!客觀慢走!”店小二拿着魏龍打賞的碎銀子欣喜的說道,看見魏龍離開後,繼續他的店小二的生活。
“駕!駕”魏龍騎着馬奔跑着,馬上就可以抵達京城了。只要進了京城,黑衣人們就不敢再對自己下手。
京城的人們一大早就開始熱鬧的
起來,早上的早市是最熱鬧的,人們拿着自己種植的菜吆喝着客人來買,魏龍終於進到了京城,不敢有一絲的懈怠,目標很明確的朝着皇宮騎去。
來到皇宮門口,被看守城門的侍衛攔下。
“來着和人,這裡是皇宮重地,閒雜人等速速離去!”侍衛說道。
魏龍亮出太子殿下當日給他的令牌說道:“我是奉太子殿下的命令要面見皇上,你們快點放行!”
侍衛們看着魏龍亮出來的令牌後立馬跪地說道:“小的不知道是太子殿下派來的!請恕罪,我們這就開門!”說罷便打開了城門。
魏龍騎着馬使了進去,來到中央的時候下了馬走向殿堂,門口的公公攔下魏龍問道:“你是什麼人?皇上正在和衆位大臣商討國事,你快離開,我可當沒有見過你!”
“公公,是這樣的,我是奉太子殿下的命令有份太子殿下親手寫的信函要交予皇上!”魏龍道明來意。
“那你交給我,我替你交給皇上,這是殿堂,你們是不能呆太久的!”這位公公說道。
“太子殿下有令,信函要由我親自交到皇上手中!我這就離去!”魏龍說罷離開了。
看們的公公看見魏龍離開後,左右看了看就走開了。
“啓稟娘娘,枯公公求見!”門口的太監說道。
“讓他進來!”娘娘說道。
“老奴參見酈妃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枯公公說道。
“枯公公,這個時間你不是應該在大殿上候着嗎?怎麼跑到本宮這裡來了?”酈妃端着茶杯喝着茶說道。
“娘娘,大事不好了!老奴今日在殿外候着的時候,太子殿下下屬前來面見皇上,老奴將其攔了下來,問其來意,他回答說太子殿下寫了奉信函要他親自交到皇上手中,老奴本想騙他將信函給老奴,老奴帶他交到皇上手中,這樣就可以交到娘娘手中,好看看這信函寫了什麼,可誰知他拿着信函離開了。”枯公公說道。
“信函?”酈妃聽到枯公公的陳述,思考着這信函到底是一封怎樣的信函。
“老奴就先離開了。離開太久會讓人起疑心的!老奴告退!”枯公公離開了。
酈妃想着這東方尋會寫什麼樣的一封信給皇上?
魏龍在前面沒有見到皇上,就來到御書房等待着皇上,沒等多久,皇上的身影就進入了魏龍的視線中。
魏龍走上前去跪下說:“奴才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膽奴才,你這樣冒失的上前,就不怕驚擾了聖駕?你擔待得起嗎?”皇上身邊的安公公上前訓斥到。
“奴才之罪,奴才這樣做只因太子殿下交託奴才有封信函一定要親自交到皇上的手中!”魏龍道明自己的來意。
“太子?您將信函遞上來!”皇上吩咐道。
魏龍從身上拿出一封信,遞到皇上手上。
皇上將信函拿出,上面寫到:“啓稟父皇,而且已經來到了災區,但是這災區的景象和朝廷上報的景象完全不同,這裡不僅進過大水的衝擊,致使他們家園盡毀,大水過後又是大旱,兒臣來到這裡的時候,地面已經是龜裂了,沒有辦法栽種食物,等兒臣來到裡面的時候發現到處都是災民,災民大多數都是老人小孩,如果沒有食物來就他們,等待他們的就只有餓死。兒臣這次所帶的食物已經不足以撐過兩天了,請父皇看見此信函後,請人帶着食物前往災區,在前往災區的路上,兒臣在離災區不遠的安智縣落腳過,兒臣會盡力將人帶往安智縣!東方尋上!”
皇上看了信函大致明白了,吩咐到魏龍。
“朕派你將食物帶上,儘快抵達安智縣救濟,事情完成後你與太子速速回京!”皇帝說道。
“奴才領命,定不負皇上所託”說罷就和安公公離開了。
從水災變成旱災,這其中沒有上報的原因定是其中有人阻撓,難道有人要讓太子死在災區?和人所爲?皇上思考着。幸好太子機智,知道派人回來找支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