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女皇的密使

金城王宮,早朝,玉蘊殿。

新羅女王金善德問道:“衆位愛卿,天朝(對唐朝的尊稱)太子殿下頒發了諭令,決定由西北王李佑爲帥,發動征討倭奴國的戰爭,讓我新羅國給予配合。大將軍,你先把情況說一下吧。”

新羅大將軍福罡是金善德的表弟,32歲,中等個,身材粗壯,濃眉大眼,留着連鬢胡,頗爲威武,他把唐朝兵部下達的公文的內容傳達了一遍。

唐朝兵部公文的主要內容是讓新羅國出兵2萬,提供價值200萬貫的糧草,並隨時調動民夫配合李佑的這次東征作戰。

大將軍福罡的話音一落,大殿上頓時傳來了一陣議論聲。

金善德沒有打斷衆人的議論,她想借此觀察一下衆人的真實的態度。人們常常會在閒談之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如果讓他們發表意見的時候,他們會權衡各種利弊,說出來的話和自己真實的感受往往大相徑庭。

金善德聽出來了,大殿上的聲音基本上是對唐朝表示不滿的。

大臣們議論了一會兒,沉默了下來,望着金善德女王,等待她開口。

金善德問道:“衆位愛卿,對於這件事情,你們大家有什麼意見?”

財政大臣首先出來說道:“陛下,去年大唐皇帝陛下御駕親征高句麗,我新羅國支援其糧草和出兵的軍費就達到了420萬貫,不久前爲大唐皇帝陛下修建永安宮又支出了100萬貫,僅僅這兩項開支就已經耗費了我國10年的國庫結餘。

這纔剛剛過去了多久,馬上又要有如此大的開支,恐怕會耗盡您登基以來千辛萬苦積累下來的財富,這樣下去可如何得了啊?”

他跟高靜明一樣,對於花錢那是痛徹心扉的感受。

民政大臣出來說道:“陛下,天朝攻打高句麗,從我國去年累計徵調青壯民夫達到22萬人次,已經對我國的民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眼下春耕在即,又要徵調大批民夫參加戰爭,將會嚴重的影響夏收收入,將會導致民怨沸騰。這樣下去可真的不是辦法啊。”

“是啊,陛下,天朝這樣做,等於是在搜刮我國的財富,這樣下去可真的不是辦法啊!”

“是啊,陛下……”

大臣們一片抱怨之聲。

宰相金番敏有些擔憂地望着大臣們,欲言又止。他很擔心今天朝堂上的談話會傳到唐朝人的耳中,畢竟如今的大唐就是一隻張着血盆大口的壯年猛虎,新羅不過是一隻長着犄角的綿羊而已。

眼下,唐朝在高句麗仍然駐紮着6萬唐軍,還有12萬高句麗新軍,百濟有3萬唐軍,還有8萬百濟新軍,海上有強大的大唐無敵海軍,他們依靠海上的運輸能力很快就可以從國內運輸過來大批的援軍,李佑又要帶領部分唐軍前來百濟,在這種情況下,新羅能夠有什麼想法呢?

宰相金番敏欲言又止,終於沒有說話。

金善德讓大臣們充分發表意見,衆人七嘴八舌,只是抱怨了一通唐朝對新羅的不公平,沒有人能夠提出什麼實際有用的意見。

最終是民政大臣建議向唐朝提出新羅的困難,要求減輕新羅的負擔,大臣們也提不出比這個更好的意見了,於是一直贊成了這個意見。

大將軍福罡是去年年底剛剛上任的,是軍方的少壯派的代表,他們對於目前的這種局面十分不滿,可是礙於唐朝過於強大的軍力,一時也想不到什麼更好的辦法,只好暫時隱忍不發。

女王金善德沒有表態,散朝後悶悶不樂地回到了後宮。寢殿裡放置着許多炭盆,異常溫暖,空氣中卻微微散發着木炭燃燒產生的氣味兒,令她感到有些憋悶。

女王金善德走到了後面一扇窗前,說道:“把它打開。”

幾名侍女急忙上前打開了寬大的窗戶。

朝鮮的初春依舊寒冷,寒風颳在臉上有些刺痛。可是金善德似乎沒有感覺到。她的目光越過後面的宮牆,落在了遠方白雪覆蓋的山頂上。

這時,她的身後傳來了熟悉的聲音:“見過姐姐。”

來人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她20歲出頭,是女王金善德的妹妹金真德。在歷史上,這也是一位厲害人物,她後來接替了金善德的位子,成爲了新羅的第二任女王。

金善德沒有回頭,望着遠方白雪皚皚的山頂說道:“真德,你來看那山頂。”

金真德走上前來,落後半步站在金善德的身邊。

金善德輕聲吟道:“

鬢毛無奈歲華催,一笑登臨亦樂哉!

平地忽成三尺雪,遶湖何啻萬株梅。

雪山疊疊朝憑閣,簾幙沉沉夜舉杯。

節物鼎來方自此,酥花彩勝待春回。

(宋代 陸游)”

她說道:“這位西北王李佑,看上去極有修養,詩寫的也這般好,其人卻是個陰狠狡詐之人,極難對付。”

當年在百濟,李佑霸氣地逼迫金善德讓步,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真德沒有見過李佑,對他的事情卻聽說過不少。她說道:“唐朝這些年來迅速強大,跟這位西北王李佑的長幹是分不開的,唐朝周邊的國家也大部分是被這位西北王殿下征服的,他就是咱們新羅的大敵啊。”

金善德微微點頭沒有說話。

金真德說道:“不久前,唐朝都城長安發生了鉅變,大唐皇帝陛下已經退到了幕後,目前由太子監國,扶持太子上位的就是這位西北王殿下。

這位西北王殿下是大唐第二號人物,他的影響力並不亞於監國的太子殿下,甚至超過了他。

原本唐朝朝廷已經制定了撫民以靜的政策,不再對外征戰,就是這位西北王殿下,竟然爲了自己的兒子,推翻了唐朝制定的政策,悍然發起了這次對倭奴國的戰爭。”

“哦,還有這事兒?”金善德有些好奇地問道。

金真德就把高橋九美子如何向李佑哭訴,李佑又是如何說服大唐朝臣們同意發動戰爭的事情講了一遍。

金善德身體不太好,本身有沒有子嗣,她早就有將來讓金真德接班的想法,很早就讓她參與朝中事務,外交方面的事情就是交給她管理的。

李佑是長安朝野之間關注度最高的人,跟他有關的事情,隨時都會成爲長安百姓茶餘飯後八卦的最好內容之一,這次出兵倭奴國被說成了西北王殿下是爲了自己的兒子,百姓們都感到威風提氣,因此被傳的沸沸揚揚的。

這次新羅派出了使團參與李世民的祝壽慶典和泰山封禪大典,人就在長安,能夠聽到長安的消息很正常的。

金善德也認爲這件事情很正常,並沒有多想。

她問道:“對唐朝出兵倭奴國這件事情,你有什麼想法?”

這時,一股寒風吹來,金善德不由得咳嗽了幾聲。

金真德關切地說道:“姐姐,你的身子骨弱,咱們到裡面去談吧。”

金善德點點頭,朝着寢殿裡面走去。

金真德陪在她的身邊,邊走邊說道:“姐姐,自從臣服了唐朝以後,新羅就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卻不斷地爲唐朝出兵出錢去打仗,高句麗和百濟是滅亡了,新羅表面上是沒有人威脅了,可是唐朝卻實際上成爲了新羅最大的威脅。

高句麗滅亡之後,唐朝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高句麗舊軍隊編入了唐朝軍隊,成爲所謂的高句麗行軍之後,不斷地被調往各地,大批的高句麗青年遠離家鄉,他們的家人也跟着離開了。”

兩人來到裡間,坐下來後,金真德對周圍服侍的宮女們說道:“你們都下去吧!不叫你們不要過來。”

宮女們走後,金真德接着說道:“

唐朝的西北道是唐朝移民政策的試點,前往西北道的2萬高句麗新軍,他們在當地分到了土地,跟當地居民以及從內地遷移漢人混居在一起了,他們在高句麗遺留下來的土地,分給了從唐朝內地自願報名前來的漢人。

由於政策比較優厚,這些移民獲得了比以前多的土地,並且朝廷在稅收方面給與減免,目前是受到了他們的歡迎。

就這樣,大批的高句麗新軍前往各地,將來大部分會落戶在當地,在當地他們是少數人,會逐漸地融合在當地的社會生活當中的,高句麗作爲一個整體的民族,逐漸地就會消失在整個唐朝的社會生活當中的……”

在西北王李佑的主導下,唐朝開始逐漸地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民族融合政策,每個縣都要接受移民,按照一里(百戶)接受10戶少數民族的比例安置移民,確保漢人佔大多數,鼓勵通婚,加速民族融合。

歷史經驗證明了,這是確保拓土開疆成果的唯一辦法。

按照這個政策下去,幾代人以後,新佔領的地區的人口結構中漢人就會佔據大多數,這些領土才能夠真真正正地成爲唐朝的國土。

唐朝採取的政策是胡蘿蔔加大棒,一方面給那些自願移民的人提供相對優厚的待遇,對那些不服從朝廷移民政策的人依法給予打擊。

對於唐朝來說是好事,可是對於少數民族來說卻是一件不太容易接受的事情。

尤其是對於新羅這樣的臣屬國來說,在將來就是滅頂之災,他們的國家會逐漸被唐朝取締,就像是高句麗和百濟一樣,被併入大唐的版圖。

對於百姓來說,或許可以接受,可是對於貴族們來說,他們將會失去自己的特權。新羅女王這樣的權貴也會像其他被唐朝滅掉的國王們一樣,成爲無職無權的寓公的。

金真德分析了唐朝對待被佔領地區和臣屬國的政策之後說道:“按照唐朝的移民政策,新羅遲早也會被唐朝徹底地吞沒的。咱們也要儘早地想好對策才行。”

對唐朝來說,民族融合這是大勢所趨,對於新羅貴族來說,他們內心深處充滿着牴觸情緒。

新羅女王金善德很想破壞唐朝的移民政策,可是曹軍的強大令她望而生畏。

她無奈地問道:“明知道是這個樣子,可是什麼又有什麼辦法呢?”

金真德下意識地向四周看了看,悄聲說道:“姐姐,倭奴國女皇派人來了。”

第六百二十一章 跟着王爺去發財第三百一十七章 齊王殿下的面子第一百零九章 刀削麪第九百九十七章 烏鴉船第三百四十八章 可信賴的朋友第八百六十九章 美人如玉第六百六十三章 對等的待遇第三百八十四章 今後你就是我的兄弟第七十三章 專門禍害御史第三百六十八章 就讓他猖狂吧第一百八十六章 薛仁貴第七百七十八章 做事的底線第六百六十五章 泱泱大國王霸之氣第五百九十五章 脫胎換骨第四百六十二章 聰明的海盜第九百六十九章 無敵鉅艦第六百九十一章 女王賴賬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世民的尷尬第三十六章 被人欺負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李佑要納妾第九百四十七章 勝利者第五百九十章 計劃有變第五十一章 椰風擋不住啊第九百八十二章 坑人的套路第八百九十九章 強扭的瓜也甜第四百二十六章 您可別辜負她啊第三百七十六章 欺人太甚第七百六十八章 簡直是可笑第九百九十三章 可怕的希臘火第五百零五章 長孫皇后的賭注第三百一十三章 還有什麼意外第三百四十八章 可信賴的朋友第六十九章 熱血第八百三十三章 忠貞不二的岑文本第二百一十四章 盜墓賊引出的神物第十五章 吃,還是吃啊第四章 宜陽王傻了吧第三百六十三章 武則天的智慧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佳演員獎第五百二十二章 天下唯一可以指望的人第四百七十章 帝王心思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仗能發財啊第五百二十四章 溫柔的計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發狀況第四百七十章 帝王心思第九百零七章 裴迪蘭的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毛頭的問題第三百五十四章 父皇,您的聖旨不管用啊第九百三十六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七章 英雄混不吝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理戰第九百零四章 人品高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少年名將第三百九十三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百七十四章 神奇的功能第一千零六章 鐵甲艦首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世民的尷尬第八十一章 打回了原形第四百五十六章 救出李泰的方法第九十七章 各方心思第三百一十二章 絕對想不到第八十九章 男人要有秘密第五百九十九章 可怕的阿拉伯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要有大格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泰出題第五百四十八章 吃貨的煩惱第六百一十八章 諺語怎麼說的第七百九十章 竹鼠第二百六十章 禁不住唸叨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佑的任務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最大限度的成果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泰的殺招第七百七十七章 鬼使神差第八百零一章 敢給老子上眼藥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宣良的心思第一百一十四章 動物們很配合啊第一百七十五章 全城震動第四十一章 皇子們的謀劃九百七十九章 大國心態第七百三十四章 移民政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都不是簡單人物第三百二十五章 這就是王爺做事的水準第三百七十七章 過年的玩法第六十四章 數腳趾頭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能看,後果很嚴重第七十八章 劫道者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二十五章 洗錢妙招第三百三十七章 今後有棉花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倭國海盜第六百三十八章 是非的分水嶺第六百二十五章 下馬威第五百八十六章 武則天的怒火第七百三十六章 高橋雅美子第五百零七章 賺錢門道第四百六十四章 一碗摔面足以第八百一十四章 意外的原因第四百五十三章 訓練有素的海盜第三十三章 發財的隊伍在壯大
第六百二十一章 跟着王爺去發財第三百一十七章 齊王殿下的面子第一百零九章 刀削麪第九百九十七章 烏鴉船第三百四十八章 可信賴的朋友第八百六十九章 美人如玉第六百六十三章 對等的待遇第三百八十四章 今後你就是我的兄弟第七十三章 專門禍害御史第三百六十八章 就讓他猖狂吧第一百八十六章 薛仁貴第七百七十八章 做事的底線第六百六十五章 泱泱大國王霸之氣第五百九十五章 脫胎換骨第四百六十二章 聰明的海盜第九百六十九章 無敵鉅艦第六百九十一章 女王賴賬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世民的尷尬第三十六章 被人欺負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李佑要納妾第九百四十七章 勝利者第五百九十章 計劃有變第五十一章 椰風擋不住啊第九百八十二章 坑人的套路第八百九十九章 強扭的瓜也甜第四百二十六章 您可別辜負她啊第三百七十六章 欺人太甚第七百六十八章 簡直是可笑第九百九十三章 可怕的希臘火第五百零五章 長孫皇后的賭注第三百一十三章 還有什麼意外第三百四十八章 可信賴的朋友第六十九章 熱血第八百三十三章 忠貞不二的岑文本第二百一十四章 盜墓賊引出的神物第十五章 吃,還是吃啊第四章 宜陽王傻了吧第三百六十三章 武則天的智慧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佳演員獎第五百二十二章 天下唯一可以指望的人第四百七十章 帝王心思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仗能發財啊第五百二十四章 溫柔的計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發狀況第四百七十章 帝王心思第九百零七章 裴迪蘭的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毛頭的問題第三百五十四章 父皇,您的聖旨不管用啊第九百三十六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七章 英雄混不吝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理戰第九百零四章 人品高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少年名將第三百九十三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百七十四章 神奇的功能第一千零六章 鐵甲艦首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世民的尷尬第八十一章 打回了原形第四百五十六章 救出李泰的方法第九十七章 各方心思第三百一十二章 絕對想不到第八十九章 男人要有秘密第五百九十九章 可怕的阿拉伯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要有大格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泰出題第五百四十八章 吃貨的煩惱第六百一十八章 諺語怎麼說的第七百九十章 竹鼠第二百六十章 禁不住唸叨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佑的任務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最大限度的成果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泰的殺招第七百七十七章 鬼使神差第八百零一章 敢給老子上眼藥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宣良的心思第一百一十四章 動物們很配合啊第一百七十五章 全城震動第四十一章 皇子們的謀劃九百七十九章 大國心態第七百三十四章 移民政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都不是簡單人物第三百二十五章 這就是王爺做事的水準第三百七十七章 過年的玩法第六十四章 數腳趾頭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能看,後果很嚴重第七十八章 劫道者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二十五章 洗錢妙招第三百三十七章 今後有棉花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倭國海盜第六百三十八章 是非的分水嶺第六百二十五章 下馬威第五百八十六章 武則天的怒火第七百三十六章 高橋雅美子第五百零七章 賺錢門道第四百六十四章 一碗摔面足以第八百一十四章 意外的原因第四百五十三章 訓練有素的海盜第三十三章 發財的隊伍在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