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

官場上的人物,向來很少有黑白分明的。之所以一開始李紹說要接收民權、兵權,丁一會沒去計較笑笑答應了,是因爲李紹這人先前給丁一印象還不錯,當時土木堡之役,英宗在貓兒莊的時節,多少朝廷官吏紛紛南遷家口,覺得大明藥丸了!丁某人門下第一走狗徐珵,不還跳出來說天象啓示得遷都麼?

而這位李紹,卻能說出“主辱臣死,奚以家爲?”的話,沒有跟着別人把家口往南遷。

就衝這一點丁一是敬他的,因爲這個時代的人,知道于謙能扛下也先十萬鐵騎的,也就丁某人了,別人是不知道這歷史走向,能有這骨氣扛住,這算是大節無虧。這樣的人物,所以丁一纔會沒在意他的冒犯。

但越過越後面就不對勁了,感覺這貨是要替士大夫階層來打臉的,那丁一自然也就不客氣了,別說李某人有骨氣,真到發現對方是要來打自個臉,便是嶽武穆當面,丁一也不能等着扇吧?

“我向來很講道理,汝說我欲行不臣之事,敢問從何說起?”丁一邊吃着一串類似章魚丸子的東西,踞腿而坐,就這麼很不客氣的向李紹問道。說完他隨意地扔掉了竹籤,拿了筷子夾起一塊生魚片,吃得有滋有味。

李紹習慣性要站起來戟指怒罵,結果看着一臉微笑的曹吉祥,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嚥了口唾沫纔開口:“殿下暗中下令軍民不聽下官調派,擁兵愚民以自重,這豈不是要圖謀不臣之舉麼!”

“噢。是這樣。”丁一看是吃夠了,放下筷子向曹吉祥揮了揮手。端起泡好的茶,喝了一口才慢條斯理地說道。“看來但凡考評中下的官吏,都可依着克述這腔調,向朝廷申訴,說是上一任官員要謀反了,要不然怎麼自己調派諸事不順,導致賦稅交不上去,民生也凋零,對吧?”

李紹被丁一這麼一嗆,對於他來說。真如手指被拗得骨折還痛,要知道打架這事,這年代士大夫在奉天殿都能上演全武行的,還真沒什麼,就是痛嘛,這瓦剌圍城敢不把家口南遷的李紹,痛過之後還能忍住的,不過被丁一這麼嘲諷,一時無言以對。卻就快要憋到內傷了。

不過他很快又尋着噴點:“公文上是寫得分明,由下官與項侍郎參贊軍民事,殿下直接行文,卻不把各級官吏與下官兩人引見。不將軍民事務一一交接,這卻就是殿下的不是!”至於先前他誣陷丁一要謀反,那似乎就被秋風吹過一樣。他選擇性就不提了。

丁一聽着點了點頭,對劉吉道:“把旨意取來。”於是劉吉就去架上把供着的聖旨取了過來。丁一指着李紹道,“克述看來怕是有耳疾。教他看真切了纔好。”說着又把剛纔李紹遞交的兵部、吏部公文也推了過去,向李紹道,“這旨意最後五字,克述識得麼?”

最後五個字,除了後面落款、日期、部閣簽押、御寶等等,就是“餘如故,欽此。”

丁一站了起來,又指着兵部和吏部兩份公文上同樣的字眼,向李紹問道:“克述可有眼疾?識得字麼?”丁一指着的字眼,是“參贊”兩字。李紹一下子就愣在那裡,一時想不出什麼反駁的詞句。

“上面寫着是‘參贊’啊!”丁一操起那案上的兵部和吏部公文,不停地往李紹臉上抽,“你瞎了麼?你是眼瞎還是心瞎?哪裡有叫你和項侍郎來總督軍民事?”丁一真是越說越火,邊問邊抽,李紹想躲,倒不是疼,公文嘛,能痛過剛纔手指骨折?而污辱性太重了,可哪裡躲得過去?講道理他說不過丁一,論動手他更不是對手,丁某人是一抽一個準,連着抽了十幾下,直是把臉都扇紅了。

“什麼叫‘餘如故’?你也是進士出身,你到底有什麼毛病?”丁一卻不放過他,把公文往他頭上一甩,連烏紗都抽落了,一巴掌就往李紹抽了過去,“啪”的一聲,極爲響亮的耳光,“哪一處說是教我卸了兩大都督府的差事?哪一處是說讓我停了代天徵倭的軍務?”

丁一說着,擡手指着文胖子和曹吉祥兩人:“你們這兩個孬貨,一點長進也沒有!聽着他說我要謀反,就高興得三歲小孩都看得出來。這種皇帝輪流坐的戲碼,華夏大地上演了這麼幾千年,還沒看膩?有本事就外面折騰去,一天到晚盯着華夏本土這一畝三分地,多大出息?”

文胖子和曹吉祥算是躺槍了,但丁一正在火頭,他們也不敢出言分辯。劉吉看着,心中不禁暗暗欽佩,方纔他覺得丁一這麼痛快就行文交割,還覺得太便宜李紹了,現在才發現,丁一是挖了坑讓丫跳啊!而且回頭想來,李紹就算明知是坑,還不得不往下跳!

其實丁一沒有劉吉想得這麼猥瑣,他就是覺得李紹這人氣節還行,那他要是能搞定倭國這邊的戰後安撫重建工作,就讓他幹吧,東亞的土地,丁一真沒有什麼留戀的,再過幾年小冰河就來了,他現在想着是快點回廣州,看看杜木把那兩廣工場的搬遷,進行到了哪一步。

但是這李紹自己沒本事,還要來把屎盆子扣到丁某人頭上,那丁一當然就不能容忍了。

“說吧,這倭國民事,你有什麼章程?”丁一也懶得再抽他,要想出手,怕就把這手無縛雞之力的李紹抽死了,所以回身坐定之後,對曹吉祥說道,“這杯茶喝完,他要還說不出個章程,就不用說了,報個通倭賣國。然後老曹留下來撫民,等朝廷那邊派了人手過來,你再去廣州跟我會合。”

曹吉祥諂媚地躬身答道:“老奴遵命!”

不過李紹卻就讓曹吉祥失望了,當絕了作怪的心思,這人於民事上,還是有一定本事了。

只是他說的辦法,卻就沒有什麼新意了,不外又是大明設置宣慰司之類的手段。

“這樣的話,爲何還要你治民?兩件事,一個是銀子;一個是教化。若是這兩項辦不到的話,你也就不用回華夏了。”丁一也很直接了,搞那些什麼萬邦來朝的虛名有什麼用?得實際控制得了這區域,收得上來賦稅才行啊!

人總歸是逼出來的,這麼在死亡的威脅之下,李紹卻就咬牙道:“那便不理會誰來治理這地方,教倭人自治也可,反正每年賦稅交不上來,就換人;每四年,這九州數國,各派五人去華夏諸府城赴試,若中秀才者不足二人,則此後四年賦稅加重,如有二人以上中了秀才,則可酌情減免賦稅!”

丁一不予置否,只是對項文曜說道:“若有反明之舉,那便族誅連坐在所不惜,除此之外,駐於九州的軍馬,不得涉及倭國內政。”又仔細叮囑了,駐在倭國的軍兵,一定要保證海外服役的補貼,當然這補貼是要加在增收的賦稅上。

不過李紹緊接着又向丁一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如若倭人交不上賦稅,四年一度去赴考,又不能得中秀才,賦稅又勢必要加重,這如何是好?”他問的是對點的,治民之事,總要把各可能都考慮周全纔是。

“交不齊稅賦就讓他們交人,差多少稅賦,就殺多少人。”丁一對這個問題很冷冰,甚至向李紹說道,“若是我聽聞,稅賦不夠,你又殺不夠人,朝廷不治你,我回來治你,殺差多少,從你身上算起,五服之內,有一個算一個,殺到夠數爲止。”

李紹聽着打了個寒磣,喃喃道:“上天有好生之德……這最後人都殺光了,不是成赤地了麼?那、那如何是好?”交不起稅,差多少人的稅就殺多少人,他擔心要年景不好,這不是越殺趙少麼?

“不用殺光,他們不是劃了幾個國麼?”丁一冷笑着把殘茶喝盡了,似乎說起倭國的事,總會教他熱血沸騰,以至不得不用這涼了的茶水,去冷冷那熾熱的心血,“八年爲限,凡交不齊賦稅之國,全皆爲奴,從華夏移民過來,將其一國之人,盡配華夏人爲奴!”

李紹聽着當真忍不住了,他是也先圍城都不認慫的人,剛纔那是又打不過又說不過,不是他怕死,聽到這節,他忍無可忍站了起來向丁一問道:“殿下欲絕倭國血脈麼?如此嗜殺,與武悼天王何異?”武悼說的是冉閔,也是十六國時期的一條血性漢子。

“武悼有什麼不對?”丁一猛然一拍桌子,毫不避讓瞪着李紹,“若生彼時,某當爲武悼!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這句就是冉閔的名言了,不過丁一又加了一句,“此時非十六,華夏之內,不論關內關外皆是大明子弟,華夏本土之外,凡敢稱兵杖者斬之!”

李紹望着丁一良久,長嘆了一聲:“若鎮守倭國九州官吏昏庸,豈不是隻要敢黑下心來殺人便成了?”

“這就是你的事了,章程我給你定下來,怎麼這實施都要我來想,你這參贊是白領朝廷俸祿的麼?”丁一也沒什麼好臉給他,對曹吉祥道,“幫他把指骨正好,帶他下去,交接民事,自即日起,筑前民事由李紹操持,入冬之前,艦隊返回廣州府。”

看着曹吉祥領了李紹下去,丁一對楊守隨道:“七日蕩平九州,入冬之前,完成戰略目標。”

沒有等楊守隨回答,門外卻就有身着黑色軍服的女兵入內來,向丁一跪下磕頭:“予我一萬朝鮮軍兵,二百華夏虎賁,入冬之前,巫都幹要教倭皇跪在那顏面前,爲您脫鞋!”

第3章 永鎮廣西(七)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三)第100章 只待東風(四)第18章 大禍(二)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3章 心如鐵(十六)第63章 更有強中手(八)第56章 更有強中手(一)第1章 舊部(二)第5章 租界(七)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34章 收徒(二)第13章 江山萬里煙(三)第5章 奪門(四)第94章 天子賜顏色(六)第3章 心如鐵(十五)第2章 遠航(十)第1章 入埃及(十八)第2章 絕戶計(十二)第3章 爪哇(十八)第32章 幽懷恨無句(二)第56章 更有強中手(一)第1章 入埃及(十六)第53章 謀遺產(一)第28章 或言堯幽囚(一)第88章 萬事皆備(七)第6章 傷別離(三)第1章 伴君如虎(一)第2章 篳路藍縷(二十)第82章 雄雞一唱(二十)第107章 天子賜顏色(十九)第2章 遠航(十)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第7章 辭京(三)第66章 更有強中手(十一)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一)第6章 傷別離(十一)第3章 心如鐵(九)第1章 入埃及(十四)第8章 轉進(十七)第9章 風*流*眼(二十一)第3章 立儲(五)第55章 離別易銷魂(六)第8章 轉進(二十)第4章 萬山在握(七)第1章 舊部(二)第1章 入埃及(十六)第51章 離別易銷魂(二)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三)第2章 篳路藍縷(十九)第82章 萬事皆備(一)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八)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6章 歐洲(一)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一)第104章 天子賜顏色(十六)第6章 歐洲(六)第4章 出印度洋(二十)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四)第6章 歐洲(二十)第2章 絕戶計(十一)第9章 風*流*眼(二)第3章 飛地(七)第5章 奪門(五)第8章 轉進(十四)第9章 風*流*眼(六)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七)第52章 淡馬錫(二)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七)第82章 雄雞一唱(七)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六)第4章 萬山在握(五)第1章 督廣西(十八)第83章 贏取自由身(八)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一)第76章 翻雲覆雨(七)第4章 新君(九)第3章 萬事開頭難(三)第3章 永鎮廣西(十五)第1章 舊部(三)第12章 洗劍血成川(一)第1章 溫柔鄉(二)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九)第7章 猙獰(十)第65章 更有強中手(十)第2章 定埃及(二)第4章 萬山在握(十六)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七)第5章 憑陵雜風雨(五)第7章 辭京(三)第2章 篳路藍縷(九)第6章 歐洲(十七)第5章 租界(五)第111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三)第1章 溫柔鄉(十)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七)第6章 歐洲(十一)第6章 傷別離(六)第83章 其血玄黃(二)
第3章 永鎮廣西(七)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三)第100章 只待東風(四)第18章 大禍(二)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3章 心如鐵(十六)第63章 更有強中手(八)第56章 更有強中手(一)第1章 舊部(二)第5章 租界(七)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34章 收徒(二)第13章 江山萬里煙(三)第5章 奪門(四)第94章 天子賜顏色(六)第3章 心如鐵(十五)第2章 遠航(十)第1章 入埃及(十八)第2章 絕戶計(十二)第3章 爪哇(十八)第32章 幽懷恨無句(二)第56章 更有強中手(一)第1章 入埃及(十六)第53章 謀遺產(一)第28章 或言堯幽囚(一)第88章 萬事皆備(七)第6章 傷別離(三)第1章 伴君如虎(一)第2章 篳路藍縷(二十)第82章 雄雞一唱(二十)第107章 天子賜顏色(十九)第2章 遠航(十)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第7章 辭京(三)第66章 更有強中手(十一)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一)第6章 傷別離(十一)第3章 心如鐵(九)第1章 入埃及(十四)第8章 轉進(十七)第9章 風*流*眼(二十一)第3章 立儲(五)第55章 離別易銷魂(六)第8章 轉進(二十)第4章 萬山在握(七)第1章 舊部(二)第1章 入埃及(十六)第51章 離別易銷魂(二)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三)第2章 篳路藍縷(十九)第82章 萬事皆備(一)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八)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6章 歐洲(一)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一)第104章 天子賜顏色(十六)第6章 歐洲(六)第4章 出印度洋(二十)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四)第6章 歐洲(二十)第2章 絕戶計(十一)第9章 風*流*眼(二)第3章 飛地(七)第5章 奪門(五)第8章 轉進(十四)第9章 風*流*眼(六)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七)第52章 淡馬錫(二)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七)第82章 雄雞一唱(七)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六)第4章 萬山在握(五)第1章 督廣西(十八)第83章 贏取自由身(八)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一)第76章 翻雲覆雨(七)第4章 新君(九)第3章 萬事開頭難(三)第3章 永鎮廣西(十五)第1章 舊部(三)第12章 洗劍血成川(一)第1章 溫柔鄉(二)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九)第7章 猙獰(十)第65章 更有強中手(十)第2章 定埃及(二)第4章 萬山在握(十六)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七)第5章 憑陵雜風雨(五)第7章 辭京(三)第2章 篳路藍縷(九)第6章 歐洲(十七)第5章 租界(五)第111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三)第1章 溫柔鄉(十)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七)第6章 歐洲(十一)第6章 傷別離(六)第83章 其血玄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