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 一臉懵逼

於是,爲而來防止明軍狗急跳牆,不顧一切地突圍,多爾袞立刻下令,全軍急行軍,騎軍先走,步軍跟上,務必要用最快的時間趕去耀州驛。

這一戰,多爾袞原本的打算,只是把明國皇帝留在遼東。可是,要能消滅整個明軍的話,他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明國的精銳就會損失殆盡,如此一來,大清的未來,就又有了無限的可能。類似以前的好日子,說不定就又會來到了!

真要做到了這點,一個攝政王,不是,叔父攝政王算什麼,直接禪讓稱帝,又有誰敢反對?

想到興奮處,多爾袞就忍不住一催再催,恨不得立刻就趕到耀州驛,把明軍包了餃子。

…………

與此同時,在耀州驛的城頭上,一羣總兵簇擁着崇禎皇帝,就在觀看着建虜的步軍,正遠遠地繞過耀州驛,去和他們的騎軍會合。

雖然離耀州驛所在的官道遠了,路就非常難走,因此,建虜步軍拋棄了他們攜帶的楯車之類,而糧草物資什麼的,全都是靠人力揹着的。可他們每個人,似乎都很興奮一般。

對於這種情況,有總兵就想不明白了,其中周遇吉雙手抱拳,向崇禎皇帝請戰道:“陛下,末將願領軍衝擊建虜,殺他一陣!”

崇禎皇帝聽了,搖搖頭說道:“建虜騎軍候着呢,沒必要出去打,就讓他們過去好了!”

聽到這話,非常擔心皇帝安危的太監,御馬監的監軍之一劉元斌就忍不住也跟着奏道:“陛下,建虜越過耀州驛,明顯是斷了我軍退路。他們的兵力,甚至比我軍還要多一些。如果回頭要突圍的話,怕是會……會困難重重!”

他本來是想說,會有突不出去,全軍覆沒的危險。但想起皇上的英明神武,不可能不知道這點,就改口說困難重重了。

崇禎皇帝一聽,便笑着用手一指說道:“你們看,建虜帶過去的糧草多少,知道得一清二楚了吧?就讓他們圍着好了,朕原本就沒打算要突圍的。”

一聽這話,周圍的人都是打慣了仗的,立刻便嗅到了皇上的用意,很可能是等着建虜的糧草用盡,自己退兵?

雖然之前大明對建虜的基本策略,就是揪着建虜糧草物資短缺這點作戰。可是,這畢竟是在建虜勢力範圍,軍隊所帶糧草要是快沒了的話,建虜頭目肯定會提前去收集糧草過來的吧?

這麼想着,一衆人等,都是有點擔心。不過看到崇禎皇帝卻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們便又放心了不少。皇上英明神武,既然能想到這些,肯定是有妙計破之吧?

於是,耀州驛這邊,明軍不突圍的情況下,十來萬大軍聚集地,竟然難得地出現了平靜。

嶽託、豪格和多鐸所部全都越過耀州驛之後,就立刻封鎖了耀州驛和蓋州的聯繫,然後令步軍開始挖掘破壞道路。就算明軍之後想突圍,也要增加他們的難度,最終保證明軍突圍不出去!

站在遠處,遙望着耀州驛,嶽託忽然有點擔心地說道:“明軍爲何點都不慌,不但不突圍,反而在修築防禦工事,看這樣子,好像是要在耀州驛堅守下去。那明國皇帝,到底在搞什麼鬼把戲?”

“哈哈,你還真是疑神疑鬼!”豪格一聽,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需要擔心個屁啊,明國皇帝來不及逃走,那當然只能是堅守了,還能怎麼辦?”

多鐸卻沒有像他這麼樂觀,也是收了笑容,盯着耀州驛明軍在鞏固防禦陣線,皺着眉頭說道:“我也有點擔心,明國皇帝這架勢,有點不合常理。難道……難道是還有明國援軍?”

明國地大物博,百萬軍隊都是有的。如果還有軍隊來援的話,似乎也不稀奇。

“跨海而來麼?這好像不大可能吧?”嶽託聽了,跟着分析道,“之前運送這支明軍過來,船隊要返航,然後再運兵過來,且不說天氣怎麼樣,光是時間,要想援軍到達,那也得好久,不現實吧?”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又接着道:“難道是關寧軍?也不應該啊!自從祖家軍被我大清消滅之後,就剩下的那些關寧軍,守城有餘,想要進攻我大清,怕是做夢。而且我大清對關寧軍那邊一向防範慎嚴,探馬隨時監視着,如果有動靜,會第一時間趕來稟告的啊!”

多鐸聽得點點頭,顯然認同嶽託的這個分析。因此,他聽了嶽託的分析之後,反而更是不解了,這個明國狗皇帝到底要幹什麼?

“你們想那麼多幹什麼?”豪格卻是不在意,伸手指着耀州驛道,“我們只要圍着耀州驛,早點叫來攝政王,攻下耀州驛,割了明國狗皇帝的狗頭,就夠了!”

嶽託和多鐸聽了,想着方圓幾十裡,甚至上百里地方都是大清的探馬,如果有動靜,肯定會第一時間知悉。而且蓋州那邊,雖然是盧象升坐鎮,可知道蓋州的兵力絕對不多,想要救援,那是不可能的。

想來想去,他們兩人互相看看,難得一次地認同了豪格的想法,便決定再派人去催多爾袞,讓他儘快趕到耀州驛。

他們當然不會知道,崇禎皇帝的殺手鐗,並不在耀州驛,而是在遠方!

此時,遼河平原,麥子已經金黃,孔有德沒法再拖下去,只能是下令收割。

站在田間地頭上,看着兩萬左右的大明百姓,在爲建虜收割糧食,他心中就非常擔心。

之前的時候,多爾袞已經下旨全國動員,龐大的兵力趕去海州那邊,也不知道皇上能否頂得住。

這吸引建虜注意,確實是到位了,可會不會吸引地太過頭,讓皇上有危險了呢?還有,遲遲不見皇上派來接應的動靜,萬一這邊糧食收割完了,建虜就會把糧食都運走,那自己到底是要燒還是不燒這些糧食呢?

如果要燒的話,那就沒有回頭路了。而且這麼多人,如何能逃回大明去?建虜是全國動員了不假,可留守各地的兵力還是有的,不可能抽調的一個不剩!

想着這個,孔有德看着正在收割麥子的這些大明百姓。一個個都是青壯,可是卻瘦得皮包骨頭,讓他們反抗建虜,去和建虜廝殺,實在是有心無力。就是放開了讓他們先逃,又能逃多遠,被建虜追上了照樣是死路一條的!

在孔有德的視線所及之處,正在收穫糧食的這些大明百姓,這一次不用建虜監工,一個個都幹得起勁。能收穫糧食,哪怕這些糧食最終不屬於自己的,可他們還是趕到開心。或者,這是他們辛勤耕耘的成果,又或者,建虜的糧食充足了之後,也能讓他們喝點湯吧?

不過只有孔有德自己知道,如果不是他奉了崇禎皇帝的密旨,力保這些大明百姓的話,估計現在還活着的,連一半都沒有。遼河平原的糧田已經有收穫,這次要是不能逃回大明,那這些百姓絕對會被多爾袞調去更遠的北方繼續開荒種田,一直到死。想着有收穫之後能活得好點,那是做夢!

想着這些,孔有德格外的憂心,心中忍不住就有點想罵娘:你個陳紹安,就不能好好地待在這裡,也好讓自己放心一下,如今什麼情況都不知道,心裡一點都沒底啊!

他正這麼想着,忽然聽聞有吵鬧聲傳來。聞聲擡頭看去,卻是兩個正在收割糧食的大明百姓似乎在爭吵。

孔有德原本心情就不好着,看到這一幕,正想發火時,忽然一下就傻了,因爲其中一個吵架的,不是他剛在思念的陳紹安,還能是誰?

“你們是吃飽了撐的麼?”一名監工的軍卒已經走過去,訓斥喝道,“還不快點幹活,是不是皮癢了?”

孔有德聽到,連忙大聲命令道:“來啊,把他們兩人都給本王押過來,本王要親自問話!”

他明白,陳紹安絕對是找自己,要不然,不會在這個時候鬧出動靜。而且陳紹安出現,那就說明,很可能皇上派來接應的人,已經到附近了。

看到王爺似乎有點興奮的樣子,他的親衛有點不解,不過還是遵照命令,過去把那兩個吵架的大明百姓給押了過來。

孔有德自然知道陳紹安有話要說,正想把親衛都遣開之際,卻聽到陳紹安說道:“這些都是你的親衛,應該都是信得過的人,不用迴避了!”

孔有德的親衛一聽這人的說話,頓時就有點傻了,這是什麼情況?隱隱地,他們就感覺到有什麼不對。

之前的時候,事關重大,孔有德是連親衛都不敢讓他們知道的。畢竟出了耿仲明的事情,連兒子都不能相信了,親衛中有沒有被建虜暗中收買的,還真難說。

不過此時,陳紹安這麼說,卻是有把握,就算他們中的人有問題又如何?

孔有德隱約也明白這點,不由得大喜,連忙問道:“來了?”

“來了!”陳紹安自然知道他問什麼,當即笑着說道,“不過需要孔參將把這裡的百姓和軍卒,在午時之前都集中起來,免得到時候會亂!”

孔有德一聽,不由得大喜,連忙說道:“沒問題,午時時分,剛好是休息吃飯時候,來了多少人?”

說實話,他一直非常好奇,到底皇上會派多少人過來,才能把這麼多人都救出去?

陳紹安聽了,微笑着說道:“放心,到時候就知道了!”

孔有德的親衛看着他們兩人在對話,很是迷糊了,來了什麼人?

要知道,這裡可是遼東腹地,是比盛京還遠的北方。要不然,他們第一時間,就因爲耿仲明的事情而聯想到什麼。不過此時,他們卻是沒想到這點去。

孔有德用手指了下週圍的親衛,見陳紹安點點頭,便對他的親衛介紹道:“他就是耿大哥手下的陳紹安,如果你們沒聽說過,那大明皇上用禮親王代善等人來換他母親回大明的事情,總該聽說過吧?”

一聽這話,頓時,這些親衛一個個驚訝萬分,其中有兩人更是用手指着陳紹安,忍不住叫了起來:“難怪看着眼熟,原來是你?”

耿仲明手下的將領,孔有德的親衛見過也不奇怪,但是,他們玩玩沒想到,這個普通大明百姓打扮的人,會是那個在遼東已經非常有名了的陳紹安。因此,雖然覺得面熟,卻一直沒有往陳紹安身上想,也就沒有認出來。

此時,孔有德一介紹之後,他們便立刻明白,原來自家王爺也和耿仲明一般,想要回歸大明,這是早就在聯繫着的呢!

說實話,就連孔有德本人在之前都被建虜給欺壓,那孔有德的親衛,自然就不用多說了。如果能迴歸大明,也是他們心中埋着的心願之一。

因此,在孔有德介紹完了之後,他們頓時就興奮了起來。

在得到孔有德的命令,讓他們立刻去召集軍卒和大明百姓集合時,更是興奮地飛奔而去。

孔有德陪着陳紹安,就站在那看着親衛去執行命令,同時有點擔心地問出了心中的疑問道:“皇上爲了吸引建虜的注意,討伐海州,卻沒想到建虜起全國之力前去會戰海州,皇上那邊,還好麼?”

“呵呵,你放心好了。”陳紹安聽了,一點都不擔心地說道,“皇上神機妙算,建虜就是再折騰,也不會有什麼事。而且,我感覺啊,建虜越折騰,就死得越快!”

一聽這話,孔有德立刻明白了崇禎皇帝是什麼打算,頓時大喜過望。

遼東的情況,他自然一清二楚。如今建虜又發動全國兵力去海州會戰。如果皇上那邊能確保沒事的話,那他這邊把糧食一燒,就等於斷了建虜過冬的期望。如此一來,就算建虜在海州會戰損失不多,那這個冬天也沒法過了!

換句話就是說,這一戰之後,遼東就會被大明光復了!而他在這其中,立下的功勞也不小!

這麼想着,孔有德感覺從未有過的興奮,沒想到,給予建虜的致命一擊,竟然是自己給的。

沒過多久,軍卒一個方陣,大明百姓一個方陣便已經集結完畢。不過絕大部分人,都是一臉懵逼。

370 這次不一樣了!592 不對勁啊532 朕以你們爲榮976 煮酒論英雄831 意氣風發374 勝利非常渺茫啊818 迎頭一棒322 好機會731 心中發毛188 助紂爲虐,罪該萬死 (爲堂主相逢即相殘加更1/2)384 大明的八百里加急965 兵不血刃395 各自打着算盤160 保重(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2/4)40 東廠之痛250 人心364 皇上明天白天怕是不好和大家見面了254 懵了542 飛車898 大明皇家學院368 自己打自己臉了61 威風凜凜672 封賞436 百感交集745 來得好510 給建虜一個大大的“驚喜”438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6 皇帝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的649 血淚教訓663 釜底抽薪879 困境422 皇太極的懊悔756 內附851 心不在焉11 這種文官太少了268 馬祥麟和吳三桂的安排870 老套路172 軍功章(爲月票300加更)319 盼王師久矣408 血債血償339 一口老血吐了出來303 皇帝已非當年的皇帝659 紅夷大炮435 記憶深刻的一段話887 波蘭來使613 倭寇小矮子,蹲那尿尿呢?859 苦啊7 懸而未決79 二麼?465 敗家啊758 豪格之威816 沙賈汗442 典型474 會師889 整體局勢850 明奸912 鋼七營959 那是什麼?607 神秘的信74 懟東廠169 罪己詔77 天塌下來本官頂着504 傾國之戰803 抱怨99 節操呢52 新的錦衣衛指揮使人選733 嚇到了385 並沒有推波助瀾807 明軍變了啊488 皇上特旨交代的206 打死數典忘祖之輩(爲推薦票一萬五加更)676 計中計591 可一不可二683 見識724 術業有專攻23 猛虎262 流賊的處理49 刀山火海154 拿下(爲唐鐵光盟主加更9/11)690 豁出去了957 巴黎會議150 抄家奪爵(爲唐鐵光盟主加更7/11)253 潰散224 明狗太囂張了319 盼王師久矣354 求援218 好日子還能不能過了?497 新一代戚家兵12 他也配學楚霸王369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887 波蘭來使855 這是怎麼回事282 皇子的教育問題436 百感交集858 坐山觀虎鬥111 又得種子784 完了完了740 王師南下呂宋島181 晉商有麻煩了(爲堂主文淵閣大學士餘加更1/2)
370 這次不一樣了!592 不對勁啊532 朕以你們爲榮976 煮酒論英雄831 意氣風發374 勝利非常渺茫啊818 迎頭一棒322 好機會731 心中發毛188 助紂爲虐,罪該萬死 (爲堂主相逢即相殘加更1/2)384 大明的八百里加急965 兵不血刃395 各自打着算盤160 保重(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2/4)40 東廠之痛250 人心364 皇上明天白天怕是不好和大家見面了254 懵了542 飛車898 大明皇家學院368 自己打自己臉了61 威風凜凜672 封賞436 百感交集745 來得好510 給建虜一個大大的“驚喜”438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6 皇帝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的649 血淚教訓663 釜底抽薪879 困境422 皇太極的懊悔756 內附851 心不在焉11 這種文官太少了268 馬祥麟和吳三桂的安排870 老套路172 軍功章(爲月票300加更)319 盼王師久矣408 血債血償339 一口老血吐了出來303 皇帝已非當年的皇帝659 紅夷大炮435 記憶深刻的一段話887 波蘭來使613 倭寇小矮子,蹲那尿尿呢?859 苦啊7 懸而未決79 二麼?465 敗家啊758 豪格之威816 沙賈汗442 典型474 會師889 整體局勢850 明奸912 鋼七營959 那是什麼?607 神秘的信74 懟東廠169 罪己詔77 天塌下來本官頂着504 傾國之戰803 抱怨99 節操呢52 新的錦衣衛指揮使人選733 嚇到了385 並沒有推波助瀾807 明軍變了啊488 皇上特旨交代的206 打死數典忘祖之輩(爲推薦票一萬五加更)676 計中計591 可一不可二683 見識724 術業有專攻23 猛虎262 流賊的處理49 刀山火海154 拿下(爲唐鐵光盟主加更9/11)690 豁出去了957 巴黎會議150 抄家奪爵(爲唐鐵光盟主加更7/11)253 潰散224 明狗太囂張了319 盼王師久矣354 求援218 好日子還能不能過了?497 新一代戚家兵12 他也配學楚霸王369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887 波蘭來使855 這是怎麼回事282 皇子的教育問題436 百感交集858 坐山觀虎鬥111 又得種子784 完了完了740 王師南下呂宋島181 晉商有麻煩了(爲堂主文淵閣大學士餘加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