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彈舉善惡

韓謙連夜在楊欽、奚荏的護送下,乘船沿漢水而下,趕往襄州城去見三皇子。

晨曦初亮時,在襄州城西四十里外,看到郭亮所部正停在一座小崗前,正派人四散砍伐樹木,準備在這裡紮營。

韓謙使船靠岸,登岸去見郭亮,希望他率部繼續西進,不要停頓下來,更不要浪費物資、人力及時間在這裡紮營。

“有什麼事情,還請韓大人去找殿下及沈漾大人,郭某人僅知奉命行事;郭某人昨日奉命到此處擇地紮營。”郭亮毫不客氣的拒絕了韓謙的要求,冷淡的說道。

郭亮坐了那麼多年的冷板凳,養成孤傲的性子,信昌侯李普都沒能將他拉攏過去,他對爲名利不擇手段的韓道勳、韓謙父子,從心底是瞧不起的。

大清早在郭亮這裡碰了一個軟釘子,韓謙也是氣得夠嗆,卻又拿郭亮沒有辦法。

在與越王董昌爭兩浙地盤時,因爲主將臨陣投敵,龍雀軍事後受到天佑帝的清洗。郭亮作爲龍雀軍的高級將領,當時能夠碩果僅存,沒有被清洗掉,個人品行是經得起嚴格挑剔的,要不然天佑帝纔不可能留下他看守龍雀軍的殘部。

也因此使得郭亮在龍雀軍的老卒之中,乃至在軍中頗有一定的聲望。

韓謙只得再次登船,往襄州城趕去,等見到三皇子及沈漾等人之後,再說其他。

…………

…………

韓謙趕到襄州城,楊元溥早就第一時間得知發生於滄浪城、鐵鱷嶺的戰事進展,他還沒有見識到戰事的殘酷血腥,對龍雀軍初戰就斬獲樑軍近六百首級,感到相當的振奮。

得知韓謙回來,楊元溥興奮得跑出中門相迎,詢問戰事的細節。

從樑軍在北線開戰以來,西北面行營在杜崇韜的主導下頗爲消極,早就將方城、宛城、新野、唐河一線的兵馬撤了下來,還是在天佑帝的嚴旨之下,才保留左前部、右前部的防線。

也因此,西翼的戰果,在昨天之前,累計都沒有斬獲樑軍六百首級。

而在此之前,集結於鄧襄的兵馬,可沒有誰更看好龍雀軍的戰鬥力。

楊元溥身爲副帥,在防禦使府更多是被供奉起來的角色,他說什麼話,沒有人會直接反駁他,但他心裡也很清楚,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將他的話當一回事。

昨日一夜,叫楊元溥大感揚眉吐氣。

見三皇子頗爲興奮,興致濃烈,韓謙坐下來喝了一口茶,便將滄浪城一戰前前後後的細節詳細說給他知道。

韓謙以往也沒有經過正而八經的攻防戰事,很多時候教導三皇子治軍用兵之法,多少有些教條主義,只是他的思路活,很多觀點新穎,要比飽經滄桑的沈漾進行刻板教導,更有說服力而已。

滄浪城一戰規模雖小,雙方準備都很不充分,卻也是活生生的案例。

韓謙也是藉此機會,更加叫三皇子認清到戰爭致勝的本質,更多在“錢糧”二字上。

韓謙趕回襄州城,除了建議郭亮所部能儘可能西移,還有一件事就是爲西線爭取更多的糧草物資。

以往防禦使府是按月調撥西線所需要錢糧物資,韓謙希望改爲兩個月甚至照一個季度,往西線調撥錢糧物資。

這麼一來,西線掌握更多的錢糧物資,在戰事緊迫時,甚至可以出高價招募山寨健勇參戰。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

樑軍如此堅決的進攻滄浪城,出乎韓謙事前的想象,滄浪城能夠守住,山寨民夫參戰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

要不然的話,左司斥候及奴兵即便都拼光掉,都未必能將滄浪城守住。

而滄浪城一戰,也說明生存條件極爲清苦簡陋的山寨,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願意接受徵募的。

這一切的前提,自然是龍雀軍在西線掌握更多能靈活調用的錢糧。

李知誥最初的建議,是希望郭亮所部能西進到滄浪城,韓謙則直接希望郭亮率部直接進駐到鐵鱷嶺去。

一方面鐵鱷嶺方向承受最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韓謙指揮不動郭亮這個人。

郭亮率部到滄浪城後,他與郭亮誰主誰副,恐怕並非一紙命令能夠決定的事情;在韓謙看來,郭亮這個人還是交給李知誥節制爲好。

韓謙希望三皇子直接給郭亮下令,然後知會杜崇韜一聲便好,但沈漾則堅持先知會杜崇韜,在得到杜崇韜的許可之後,由防禦使府直接簽署軍令發給郭亮。

沈漾視前朝末年以來藩鎮割據,最關鍵的一點便是法度廢馳,致使武夫擅權,楚國要想獲得長治久安,即便楊元溥身爲皇子,規矩也不應該隨便逾越;甚至韓謙每有議事,沈漾也是將陳德、柴建、張平、李衝等人召集過來。

這樣的沈漾,有壞處,就是韓謙獲得三皇子的完全信任之後,還是無法完全施展手腳,但也有好處,至少韓謙不在三皇子身邊,不用擔心沈漾會被柴建、李衝幾個壞種唆使着給他下絆子;也不用擔心三皇子重新落入柴建等人的控制之中。

沈漾堅持如此,韓謙便請三皇子及沈漾、郭榮三人,趕緊去見杜崇韜斡旋此事,樑軍往內鄉一線聚集兵力的速度很快,他們這邊也需要儘早做好萬全準備。

在三皇子府邸等了近一個時辰,三皇子、沈漾、郭榮三人才趕回來,看三皇子滿臉的不悅,韓謙咯噔一跳,迎上去問道:“怎麼,杜大人那邊堅決反對殿下的請求?”

“杜崇韜卻是同意郭亮率部前往鐵鱷嶺,也同意增撥兩個月的軍資給西線,以防止戰事緊密起來,首尾難以相顧,多做些準備,也是好的。”楊元溥憤憤不樂的說道。

杜崇韜那邊從善如流,韓謙不清楚三皇子爲何還這般模樣,沈漾卻在旁邊勸說起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當運籌於心、帷幄千里,此時西線戰況甚烈,殿下要去滄浪城、鐵鱷嶺、荊子口巡兵,徒然攪亂軍心,不要說杜大人,我也是堅決反對的。”

韓謙這才知道三皇子跟沈漾在鬧什麼彆扭,原來是想跟他一起去滄浪城,卻爲杜崇韜、沈漾所阻,這才悶悶不樂。

韓謙是希望三皇子能親臨一線,唯有直面戰事的血腥跟殘酷,親眼看到一支龐大軍隊運轉的繁瑣跟破綻百出,才能真正對應以往的所學,洞悉人心與事物的奧秘。

什麼君子坐不垂堂,不立危牆之下,韓謙是不屑一顧的。

韓謙他也怕死,而且怕得很,但這一年多來他最大的感悟,就是越怕死越死得快。就三皇子楊元溥而言,他此時有什麼不立危牆之下的資格?

不過,眼下韓謙並不想跟沈漾起分歧,便跟三皇子說道:“此時西線守備殘缺,鐵鱷嶺甚至連座完整的軍寨都沒有,殿下欲往,叫敵軍得知消息,恐怕會加倍進攻鐵鱷嶺。殿下在襄州稍安勿躁,我每日詳細寫下軍情,派人送入襄州城中,殿下一樣能及時掌握西線每天戰事詳盡的進展——待西線戰事稍稍緩和些,殿下再過來激勵士氣爲好!到時候殿下訓練的侍衛親兵,也可以上陣見一見血。”

“侍衛營我已經操訓一個多月,大家都說好,但正如韓師所說,沒有上戰場見血,到底好不好,也不能全憑他人空口所說。”楊元溥知道難以事事如意,勉爲其難的點頭答應,不無惋惜的說道。

韓謙看了沈漾一眼,見沈漾眼神頗爲堅決,心想怕是難勸服這倔強小老頭。

沈漾卻不會因爲韓謙在這事讓步,就不會得寸進尺,繼續說道:“殿下欲知西線更詳細的情況,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李參軍可以隨韓謙去滄浪城,代殿下巡兵。”

韓謙就頭頓時就大了三分,沒想到沈漾竟然想出這樣的主意!

郭亮已經桀驁不馴,李知誥或能勉強壓制住他,但沈漾此時還要將事事看他不順眼的李衝派過去,這不是給他們添堵嗎?

“李衝留在襄州城有用。”楊元溥也第一時間就想否決沈漾的建議。

“錄事參軍總錄諸曹文簿,有彈舉軍中善惡之職,殿下要是不想用他,那就寫函遞給樞密院,撤換他人擔當此職!”沈漾堅持說道。

沈漾怕三皇子遇險,阻止他去西線巡兵,但龍雀軍增援襄州的兵力,有四分之三集結於西線,加上這次將有大批的糧秣物資運往滄浪城集結中轉,照規矩必需派人過去監察。

沈漾並沒有跟韓謙過不去的意思,甚至知道韓謙的能力之強,是龍雀軍能走到今天的一個關鍵因素,但法度始終是法度。

沈漾對韓謙寄望甚高,希望他能真正成爲匡扶大楚社稷的一代名臣,而不希望看到他權勢滋長失去控制,最終成爲禍亂天下的權臣。

郭榮作爲監軍使,理應留在三皇子及他這邊,監察龍雀軍的整體運轉,而具體到諸都、諸曹監察軍務運轉,則是錄事參軍的職責。

韓謙不想李衝過去,李衝他自己還不願意過去呢。

侍衛營的指揮權被剝奪後,李衝身邊甚至連個能信任的扈衛都沒有,他沒事跟着韓謙到滄浪城受虐去?

韓謙暗感當初推沈漾到三皇子身邊主事,真是作繭自縛,但可惜當時除沈漾之外,他與李知誥沒有其他選擇。

見沈漾態度如此強硬,並無迴旋的餘旋,韓謙只能硬着頭皮應承下來,反過來勸三皇子聽從沈漾的建議,說道:“沈漾先生此言有理——滄浪城、鐵鱷嶺的軍功,也需要殿下派人覈驗,才合規矩。”

第二百二十七章 靜觀其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七百六十章 洛陽(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陽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三百零三章 決斷之策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二百九十四章 長鄉侯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四百九十四章 變化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四百五十五章 雞鳴寨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圍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賞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靈堂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機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七百五十五章 關中(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四百四十三章 進城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九十九章 會戰在即第四百二十章 秘議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六章 山居第一百七十六章 條件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
第二百二十七章 靜觀其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七百六十章 洛陽(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陽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三百零三章 決斷之策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二百九十四章 長鄉侯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四百九十四章 變化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四百五十五章 雞鳴寨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圍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賞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靈堂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機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七百五十五章 關中(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四百四十三章 進城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九十九章 會戰在即第四百二十章 秘議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六章 山居第一百七十六章 條件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