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干

從雲盤嶺往北多爲低山丘陵,往北穿過叛軍的控制區,小隊精銳人馬通過有無數野徑可以選擇,便不用擔心叛軍斥候的封堵攔截。

韓謙與姜獲在趙無忌、奚發兒等侍衛的護隨下,僅用四天時間便有驚無險的從朗州西部的低山淺丘穿過,到江畔找了一艘漁舟渡江,進入荊州城先去見荊州刺史張蟓。

楊恩這時候恰好也剛剛從鄂州過來,準備從荊州乘船前往蜀軍控制的夷陵。

說實話,蜀軍即便再不願意大楚能將潭州徹底收入囊中,也不大可能會斬殺楚使,但是此去路途兇險,楊恩能如此風輕雲淡的面對此行,韓謙卻是欽佩他的膽氣。

“潭州以及樑軍即便猜不到朝廷與蜀議和的意圖,但楊侯踏入蜀地,潭州及樑軍潛伏在蜀地的間諜,聽得風聲必會蠢蠢欲動。我身邊有幾名少年,擅長斥候刺探之事,還請楊侯將他們帶在身邊,以防護衛之事出現漏洞。”韓謙在荊州刺史府後宅的宴廳裡,請楊恩同意將趙無忌、奚發兒等人帶到他身邊,保護他入蜀後的人身安全。

張蟓會派戰船將楊恩送到夷陵,到夷陵後的護衛工作主要由蜀軍負責,但蜀軍內部對和議必然充滿分歧、爭執。

一般說來,不管和議結果如何,楊恩與蜀主王建有舊誼,蜀軍上下不會公然加害楊恩,但倘若有人故意在侍衛之事上露出破綻,叫潭州或樑國的刺客得手,怎麼辦?

“楊侯莫要推辭,你要是在蜀地發生意外,和議難成,不知道要多犧牲多少將卒的性命。”張蟓作爲與杜崇韜同一級數的大將,對韓謙這樣的小輩人物自然沒有必要表現熱切,但對韓謙關切楊恩出使蜀地卻也是身有同感。

即便韓謙不派人,他也會從身邊派幾名精銳老將貼身護隨楊恩入蜀後的安全。

馬家也清楚潭州正面難以支撐太長時間,只能指望蜀軍、樑軍能鉗制住楚軍的主力,迫使朝廷默許他馬家割據潭州的事實。

這時候馬家便有使團在蜀地,他們知道楊恩出使蜀地的消息,怎麼可能不豁出命去破壞楚蜀和談?

至於韓謙主張對潭州用兵奇正相合,主張用樓船軍戰艦將一部分精銳兵馬送到辰州北部與武陵軍會合,張蟓卻不置可否。

用奇有用奇的好處,但這裡面的兇險也是極大,何況潭州內線調整兵力部署也是極快,最終從嶽東大營分精銳入沅江流域與武陵軍會合,未必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當然,即便出兵用奇,調動的也是郡王府的直屬精銳,出現慘重傷亡,也是郡王府的實力受挫,這個決心需要郡王府一系的將臣商議;張蟓作爲外人,就更不好說什麼了。

荊州這邊還是受朝廷直轄,張蟓作爲與杜崇韜同級數的大將,只需要聽從帝旨配合作戰便好。

韓謙與姜獲在荊州停留了半天,交流過荊州兵馬與武陵軍的現狀後,便與楊恩、張蟓辭行,乘荊州水營的戰船順江而下,趕到岳陽城東的大營,跟三皇子楊元溥他們會合。

韓成蒙、喬維閻也再次隨韓謙、姜獲返回嶽東大營。

雖然鄭暉去年九月中旬就離開金陵前往敘州,但天佑帝一直拖到年底才下詔削去馬寅、趙勝、羅嘉等人的官職,召他們入京,削藩之事才正式拉開大幕。

也到那時,韓謙奉旨“潛逃”,與其父韓道勳整並敘州的事情,纔算有一個公開的說法。

這事對韓家而言,真可謂是悲喜交加。

悲的是一年多時間擔驚受怕、惶惶不安,當中還不知道被郡王府敲詐走多少錢財,雖然三皇子事後說這些錢財都算是支借去開銷軍資的,但最終沒有歸還,還能硬着頭皮去討要?

喜的自然是三叔父子竟然是奉旨行事的“忠臣良將”,那韓家之前所以會受牽連,實際也是陛下想要誘騙潭州,那他們在此期間受了委屈,陛下自然會有一些補償。

韓道銘年後就調任吏部侍郎,雁蕩磯莊院重新賜歸到韓謙名下,暫時交由韓家代爲經營,還額外賞賜韓家千餘畝田宅,韓道銘的兩個成年庶子韓成蒙、韓建吉、兩個女婿喬維閻、陳致庸以及二房嫡長子韓端都賜了官身,還特地下旨着韓成蒙、韓建吉、喬維閻、陳致庸四人到郡王府擔任執乘、從事等職。

天佑帝如此安排的用意,韓家人心裡自然是心知肚明。

姜獲從嶽東大營出發潛往辰州,韓成蒙、喬維閻也是不顧兇險,硬着頭皮隨行穿過敵境,便是希望見韓謙及三叔韓道勳一面。

奈何韓謙在雲盤嶺並不待見他們,甚至拒絕他們前往黔陽去見其父韓道勳。

韓謙決定親自到嶽東大營見三皇子,他們便只能硬着頭皮,再一路跟隨北上。

一路上韓謙都沒有主動跟他們說過話,他們硬湊上去,韓謙也是愛理不理。

嶽東大營設於幕阜山西北麓的餘脈之上。

這一帶低山丘陵僅有三五十丈高,相比較武陵山、雪峰山上千丈高的雄奇峰絕算不上高,但山勢直逼江畔,卻也顯得崎嶇險陡。

嶽東大營沿山勢而建,綿延近十里,東面乃是云溪渡,也是岳陽城東面頗爲主要的一個驛站。

目前大軍在丘山的西坡建立大營,形成進逼岳陽城之勢,而大批的糧秣以及更多的人馬,則在東面的云溪驛集結。

目前三皇子楊元溥在這裡,除了近五萬戰兵外,從各地徵調的從軍民夫也多達五萬餘人,加上近萬匹騾馬,每日消耗的糧食馬料便高達四五千石之多。

這麼大規模的戰事,荊州、洪州以及武陵軍三個方向不算,僅嶽鄂方向,半年的開銷就得要一百四五十萬緡錢才抵得住。

韓謙坐船到云溪驛前的碼頭才下船登岸,看到這邊舟楫雲集、車水馬龍,暗感也是虧得天佑帝查抄馮家狠狠賺了一筆,才能在彌補荊襄戰事開銷後還有餘力發動對潭州的削藩之事。

沈漾、李普、楊澗等人都在西面的大營,云溪驛大寨主要是陳景舟及周元、張潛等人率部駐守、梳理糧草轉運。

韓謙登岸,陳景舟、周元、張潛都親自出寨迎接,此外還有韓建吉率領的一隊侍衛。

“殿下有令,待你登岸,便請你去西山大營相見。”韓建吉硬着頭皮說道。

韓謙瞥了堂兄韓建吉一眼,未置可否,而是先與陳景舟、周元、張潛等人寒暄。

周元心裡對韓謙自然是深深的怨意,但也不得不承認,韓家父子確是能他人所不能。

雖然朝廷年前在正式部署削藩時,沅江方向的作用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重視,還遠不如洪州、荊州方向重要,然而到這時其他三個方向進展都遲緩,唯有武陵軍順沅江而下,勢如破竹。

韓家父子在敘州不僅化解掉潭州聯絡五溪番蠻的擔憂,在殲滅潭州精銳逾四千之餘,還成功將潭州近萬兵馬牽制在沅江下游,削減朝廷在其他三個方向的壓力。

要不然的話,潭州至少還能多抽出兩萬兵馬,用於加強荊州、嶽州、衡州三個方向上的防禦。

周元作爲郡王府倉曹參軍,這次在軍中也主要是他輔助沈漾負責後勤輜重等事,他很清楚三殿下派姜獲到辰州問策之事,並沒有一定要韓謙來岳陽,自然也就能隱約到韓謙親自趕來岳陽的意圖。

對於後續要在哪個方向加強用兵,周元自有他的看法,但他心裡也明白,在韓謙面前,他的意見如何已不重要,最終能在三皇子面前決定下一步用兵方向,則是韓謙、沈漾、侯爺及楊澗四人。

要是他們爭執之下,便只能派人趕往金陵請旨了。

寒暄片晌,韓謙便與陳景舟、周元、張潛等人告辭:“我這便去見殿下,待閒下來再與諸位敘舊。”

韓謙與姜獲身邊還有數名護衛相隨,也不理會帶着郡王府侍衛過來迎接的韓建吉,等護衛牽來馬匹,便要直接上馬趕去西山大營。

喬維閻與韓建吉嘀咕了一陣,這會兒又硬着頭皮湊過來說道:“二叔他親自押運數船糧谷過來,人這時候就在云溪驛,也準備動身去見三殿下。”

“韓道昌在不在云溪,與我何關?”韓謙看了堂姐夫喬維閻一眼,面帶煞氣的問道。

喬維閻一怔,見韓謙當着衆人毫無顧忌的直呼二叔的名字,顯然輕易不會放下舊怨。

“你們既然都到殿下身邊任事,那我便勸你們小心翼翼一些,莫不要犯什麼過錯讓我知道,要不然我很不介意世人誇我大義滅親的。”

韓謙丟下這麼句話,翻身上馬,馳上云溪驛西邊的驛道,往西山大營策馬趕去……

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八十二章 辭行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陽殘地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六百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忍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營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六百章 宮中(三)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四十章 故作鎮定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四百四十一章 去留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營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樑國劇變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五百八十三章 條件第八十七章 變速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闋殘詞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三百七十章 岳陽零三百一十章 迎親使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三百三十九章 與謀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六十九章 破綻第五百九十六章 鰲山島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一百一十七章 謠言
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八十二章 辭行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陽殘地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六百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忍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營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六百章 宮中(三)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四十章 故作鎮定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四百四十一章 去留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營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樑國劇變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五百八十三章 條件第八十七章 變速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闋殘詞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三百七十章 岳陽零三百一十章 迎親使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三百三十九章 與謀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六十九章 破綻第五百九十六章 鰲山島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一百一十七章 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