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選

韓謙、信昌侯李普連夜在百餘侍衛的護隨下,帶上文瑞臨趕到漢壽城,與鄭暉會合。

韓謙同時還將武陵縣令王大治、縣丞陳璐、縣尉周處、主簿趙際成等破武陵城後捉拿住的幾名主犯,也一併帶到漢壽城。

鄭暉除了率週數、範祥、周憚等將在漢壽城外,還有降將張瀚乃是石首張氏子弟。

不能聽信文瑞臨的一面之辭,自然是要將張瀚、王大治、陳璐、周處、趙際成等與白茅城守將高隆有過接觸的降將俘吏召集過來詳細問話。

當然,鄭暉他們也都覺得這個險值得冒。

首先文瑞臨是在武陵城直接落網的,沒有在白茅城提前佈下陷阱的可能。

而從漢壽往白茅城,除了有馳道相通,水路也僅有一百三四十里;有什麼問題,來去也方便。

即便沒有文瑞臨,鄭暉他們不費吹灰之力拿下漢壽城後,也在考慮是否往白茅城或者東南方向的資陽、桃江等城進軍。

只是馬元衡率部所守的江安城還沒有攻下,他們過早往位於湘江口的白茅城進軍,有可能提前驚動馬寅父子提前放棄岳陽城逃回潭州。

到時候嶽東大營以及荊州的兵馬在外圍,短時間內趕不過來,他們又不能及時攻下白茅城,倉促間在白茅城外的湘江口湖灘之地與叛軍主力野戰,實在沒有多大的勝算。

要是能說服白茅城守將高隆投降,他們佔據湘江門戶之地白茅城,將馬寅父子南逃潭州的退路切斷,確實是將戰事快速往前推進的關鍵節點。

當然,寄希望高隆能投降獻城,僅讓文瑞臨孤身回去,是無法取信於高隆的,該由誰陪文瑞臨前往白茅城?

鄭暉、週數、周憚等人皆有領兵之責,不能無故丟下兵將,隨文瑞臨前往白茅城說降。

張平看了看左右,現在是信昌侯李普主張用文瑞臨,知道韓謙不會擔當此事,他站起來說道:“我陪文先生前往白茅城說降高隆。”

“我要是說張大人資望略有不足,或許不足以取信高隆,張大人不會不高興吧?”韓謙笑着說道。

原本也贊同張平與文瑞臨去遊說高隆的李衝,這時候看韓謙的笑容,怎麼看都覺得有幾許陰險,心裡咯噔一跳:張平一直都說韓謙沒那麼容易看透,韓謙這次主動將文瑞臨讓給他們,是不是在這裡設下陷阱,等着父親跳下去?

張平作爲監軍使,韓謙都說他資望略有不平,不足以說降高隆,鄭暉作爲行營總管不能擅離大軍,韓謙又一副袖手旁觀的樣子,豈非只有父親纔是唯一合適的人選?

然而他還不能說韓謙這話一定不對。

張平早年在內侍省僅僅擔任正七品的內寺伯一職,調到三皇子身邊,於荊襄戰事後纔出任正六品郡王府椽。

韓謙“潛逃”離開金陵,張平出京到敘州傳旨,留下來出任敘州防禦使府監軍使、武陵軍監軍使以及沅江行營監軍使。

不過,監軍使僅僅是臨時的授官,並無對應的官階,而張平這個監軍使從頭到尾都沒有什麼實權,任職時間又短,自然也就沒有什麼資望可言。

張平之前攜旨遊說洗英沒有問題,一方面洗英的地位以及對戰局的影響,都沒有高隆這麼突顯,另一方面對辰州土籍大姓的處置,天佑帝在傳到敘州的第二道御旨就已經言明。

然而此刻時機稍縱便逝,現在他們根本來不及派人去金陵請旨,就必須得有信昌侯李普這一級數的人出面,纔有可能說服高隆獻城出降。

要不然的話,高隆、馬元衡這些人即便有投降之意,也會堅守到天佑帝下旨赦免其罪,有一定保障之後,纔會獻城投降的。

張瀚率部投降,那是不投降就被會鄭暉、李知誥他們聯手圍殲,而投降後還要立即參與對武陵城的強攻,損兵折將千餘人之後,才獲得初步的信任,但對他這樣的降將最終要怎麼安置,還得看金陵的旨意。

想到這一切極有可能是韓謙給他們設下的陷阱,李衝雙拳握緊,關節都捏得發白。

“看來也只有本侯親自走一趟,才能取信於高隆。”信昌侯李普看了韓謙一眼,鎮定的說道。

“孩兒代父親過去。”李衝手摁住身前長案說道。

信昌侯李普搖了搖頭,堅持他親自隨文瑞臨前往白茅城見高隆。

定下計策後,鄭暉便着人找來幾套染血的潭州兵服給文瑞臨、信昌侯李普以及幾名貼身侍衛換上,以便他們假扮逃兵能順利進入白茅城中見到高隆,而能不能說降高隆,就要看信昌侯李普命夠不夠硬了。

這時候天下起如注大雨,一隊騎兵護送信昌侯李普、文瑞臨離開漢壽城,守了一個多時辰,雨勢收小,都虞候週數及番將洗英率五千兵馬也離開漢壽城,沿溼滑的驛道往東南方向行去。

信昌侯李普、文瑞臨要是能說服高隆獻城投降,週數、洗英將首先率部進入白茅城,然後鄭暉纔會再率主力過去,徹底切斷岳陽叛軍逃往潭州的退路。

即便這個過程中會有波折,他們也會將損失控制在最低,保證原有的戰事節奏不會受到多大的衝擊。

待週數、洗英所部消失在煙雨盡頭,韓謙才撐着一把油紙傘,與奚荏走下登城道。

“噔噔噔”,韓謙轉回身看到姚惜水撐着傘從後面追過來,而李衝帶着幾名侍衛站在十數步遠處。

韓謙停下腳步,與奚荏往城牆腳避開兩步,讓姚惜水、李衝他們先過去。

“文瑞臨在爲馬循招攬之前,都在雪峰山深處的一座古廟裡隱居潛修,與馬循妻兄結識,才被引薦到馬循跟前……”姚惜水在韓謙身前站定,這時候雨勢又稍稍大了起來,隔着雨線盯着韓謙的眼睛說道。

而李衝帶着侍衛站在十數步,攔着其他人靠近,方便姚惜水與韓謙單獨說話。

“怎麼,有什麼問題嗎?”韓謙問道。

“韓大人是不是早就知道文瑞臨的來歷有可疑之處?”姚惜水問道。

“姚姑娘你想多了,”韓謙打了個哈哈說道,“神陵司當年耳目廣及天下,即便隨前朝覆滅受創嚴重,但實力依舊不容小窺,說不定馬寅身邊就有你們暗布的眼線,我對潭州的瞭解,怎麼可能比你們更多?再說了,我還沒有在文瑞臨身上看出什麼問題啊,世間高人無數,難不成稍微有些能耐的人物,就能叫你們如此驚疑不定,你們是不是也太不自信了?你們這幾年,看走眼的人還不夠多嗎?”

韓謙知道神陵司的秘密,姚惜水也不覺得奇怪,繼續追問道:“真不是你設下的圈套?”

“姚姑娘是要我將心剖給你看啊?”韓謙叫屈道,“潭州大局已定,即便高隆不願投降,將侯爺扣押下來,交給馬寅父子,馬寅父子也不敢直接殺掉侯爺。雖然事情有可能會多添些波折,但侯爺的大勇之名已然成全。我對侯爺、對姚姑娘赤膽忠心,日月可鑑,姚姑娘你卻百般猜疑我,真真叫韓謙無語相對啊!”

韓謙表演再精彩,姚惜水也不會相信,但她實在無法從整件事裡看出一絲破綻,當下也只能與李衝先離開。

…………

…………

張平、李衝、姚惜水在漢壽焦躁不安的等候了兩天,一名扈衛才持信昌侯李普的秘信趕回漢壽。

信昌侯李普在信裡說高隆同意投降,但白茅城作爲潭州北入洞庭湖或從洞庭湖南進湘江的門戶之地,即便是漢壽逃過去的兩千兵馬,也都是眷屬家小安排在潭州長沙縣的嫡系部兵,高隆並沒有把握帶領四千守軍一起歸降朝廷。

馬家父子優柔寡斷,早年又因爲內亂不得不依附於天佑帝,這些年擔心手下大將擅權背叛,一方面限制大將私兵規模,一方面頻繁調動大將,限制大將對軍隊的控制權,這也是實情。

高隆約定好兩天後深夜使部屬打開東城門,放楚軍入城。

高隆爲了表示誠意,沒有扣押信昌侯李普及文瑞臨。

信昌侯李普、文瑞臨此時與週數、洗英會合,五千多精銳兵馬停到距離白茅城約三十里的一座村寨觀望形勢。

即便高隆沒有詐降的意圖,想要不驚動白茅城內其他忠於馬氏的守將,他們也必須兩天後入夜時分藉着夜色的掩護出發,纔有可能悄無聲息的抵達白茅城東門前,等候高隆打開東城門。

不過,考慮到高隆還是有詐降的可能,那樣的話,信昌侯李普僅率週數、洗英兩部五千餘將卒,想要將計就計奪下白茅城,兵力就有所不足。

而即便高隆沒有詐降之意,信昌侯李普率週數、洗英兩部趁亂奪城後,也必然會驚動到百里外潭州城的守軍。

他們倘若想着高隆能進一步配合他們引誘潭州城守軍過來增援白茅,也需要更多的兵馬在半道伏擊潭州城的守軍。

爲防止萬一,鄭暉與監軍使張平率周憚、降將張瀚兩部人馬走陸路前往白茅城。

此戰對信昌侯府非同小可,李衝也不可能坐得住,先一步趕過去跟其父會合。

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爲明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五十章 互爲一體第一百零七章 送禮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一百四十章 增減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九十章 破寨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贖人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荊子口第五百八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負荊入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九章 處置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四百四十三章 進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四十四章 培養方向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十七章 皇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歸武陵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九十二章 滅寨第六百零六章 意圖(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宮月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一百九十二章 寄望援兵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議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三十三章 論賭
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爲明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五十章 互爲一體第一百零七章 送禮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一百四十章 增減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九十章 破寨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贖人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荊子口第五百八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負荊入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九章 處置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四百四十三章 進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四十四章 培養方向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十七章 皇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歸武陵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九十二章 滅寨第六百零六章 意圖(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宮月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一百九十二章 寄望援兵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議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三十三章 論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