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

王珺在韓謙身邊逗留了數日,八月初六直接從棠邑城東回揚州。

王珺帶着侍女香雲剛回到鑑園,許夫人就緊巴巴的趕過來,絮叨不停的問道:

“黔陽侯可有答應婚事?嗨,你說自古往今,哪裡有姑娘家自己跑上門說親的?這黔陽侯即便爲圖一時之利,答應與淮東合作,但你嫁過去,怎麼會得到重視?再說黔陽侯三四年前未娶妻就先納了妾,這小妾還替他生下一子,知道這事,還不得往死裡欺負你啊!”

“要是黔陽侯沒有答應?”王珺饒有興致的看着小娘,問道。

“啊?”許夫人愣怔了一會兒,但看王珺眉眼間鎖着盈盈笑意,忍不住伸手拍打了她一下,說道,“你拿這事來詐我有什麼用?我還不是擔心你嫁過去會受欺負?”

“爹爹他人呢?”王珺沒見到父親的身影,好奇的問道。

“沒見到他人影,許是不知道你今日從棠邑回來,他人還在州衙署理公務。”許夫人說道。

王珺心知父親必然知道她已回鑑園,大概還在爲拿她當籌碼感到羞愧,不想表現得太急衝衝的樣子吧?

王珺自然不會跟小娘透漏太多的詳情,便先回房洗漱換回女裝,待到將晚時分,纔看到父親不徐不疾的乘着馬回鑑園。

州司馬殷鵬也乘馬過來,王珺便知道他們到底還是惦記着她這數日在棠邑經歷了些什麼;要不然的話,殷鵬作爲州司馬沒有那麼閒着整天做父親的跟班。

“出去散心幾日,人卻是清瘦了些許,回來吃些好的,補一補身子。”王文謙在書齋等到王珺隨妾室許氏過來的問安,不經意間又示意侍女、侍衛走到廊外去。

“父親大人要沒有別的事情吩咐,那女兒便去吃些好的補一補身子了。”王珺說道。

“咳!”王文謙清咳了一聲,有些掛不住臉的問道,“你這幾日在棠邑遊玩,可有什麼別的收穫?”

王珺回來一沒哭鬧二沒上吊,王文謙當然知道婚事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在這門經歷太多波折的婚事之外,韓謙會以怎樣的條件,以及以怎樣的形式與淮東聯手纔是關鍵。

他相信珺兒見到韓謙後,即便不直接涉及到這些問題,也會有所觀察、考慮,他需要搞清楚的是這些。

“父親心裡可是願意珺兒嫁往敘州?”王珺盯着父親王文謙,幽幽問道。

王文謙略帶苦澀的問道:“你嫁往敘州後,我便要辭去揚州刺史之位,珺兒你說爲父是願,還是不願?”

“啊,爲何要辭去刺史之位?”許氏驚問道。

許氏這些年跟隨在王文謙的身邊,眼界、見識是不同於尋常女子,但對人心也沒有深入到能知微識著的地步。

她哪裡想到淮東找韓謙合作的基礎,是信王楊元演及阮延等人認定韓謙有野心,並且認定韓謙爲了私利會選擇與淮東合作,而非一心向着朝廷,有可能幫着朝廷對淮東施壓、撤藩?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

淮東認爲韓謙的野心此時對他們有利,但日後只要實力允許,就難保韓謙不會反噬淮東。

王文謙辭去揚州刺史之位,是要爲日後之事避嫌。

當然,王文謙跟王珺說的話裡,意思也很明顯,他要是貪戀權位,便不會任由這樁婚事將自己逼入極尷尬、最終可能兩頭都不討好的地步。

這些道理,王珺心裡不是不能想明白,但有時候卻是需要親口問出來,討要一個更明確、更肯定的答案,睜眼看父親兩鬢皆已霜白了。

書齋之中,沉默稍許,也沒有人回答許氏的問題,許氏顯略尷尬的站在一旁,手習慣性的在王文謙的肩膀輕捶着。

“父親可否覺得殿下有暗中使人找壽王說援?”王珺問道。

“這兩年阮延在殿下身邊,我三五個月都難到殿下身邊說一趟話,這事還真難說得很。”王文謙說道。

這世間的親疏有別便是如此微妙,即便信王此時對他信任有加,但也未必要事無粗細都說給他聽,而無自己的主張——再說了,他爲臣,信王爲君,爲君者總要講究一個御下制衡之道,完全跟一個臣子穿一條褲襠,還怎麼去拉攏別的臣子?

當然,王文謙也不想在君臣相疑的話題上扯太遠,他更在意的還是韓謙在整件事情裡的確切態度。

王珺沒有說及太多,只是將韓謙有意在揚州出售棠邑田宅一事,說給父親王文謙知道。

棠邑拿出十數萬畝開墾好的新田出售,還附贈屋舍、農具、種子以及到明年莊稼夏熟前的口糧以及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這基本上跟白送沒有多大的區別。

即便招募流民墾荒,不需要流民掏一分錢,但流民要動手開墾、修造屋舍,在沒有足夠工具的情況下,這個過程會異常的艱辛,沒有兩三年不要想能安頓下來。

當然,棠邑這次招攬的人丁數量有限,僅限一兩萬人,出售田宅所得的錢糧又會全額支借給淮東,這也算是一項互惠互利之事。

更關鍵的,這爲後續更進一步的合作鋪下底子,讓雙方一步步走近到一起,而不用擔心誰會突然變卦,坑對方一把。

王文謙當下便擬寫文函,着人連夜送往楚州,由信王楊元演定度這事。

而當下韓家正傾族蕩產的支援棠邑建設,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韓家作爲與馮氏並立的江東豪族,到底藏有怎樣的底蘊,外人是摸不清楚的,就像當初誰能料到僅馮氏一族,在皇陵案後就能被天佑帝查抄出五六百萬緡的族產來?

因此,韓謙有餘力能在棠邑開墾、整修多餘的田宅拿出來出售,王文謙及淮東衆人也沒有多想什麼,更多認爲是韓家傾力相助之功。

…………

…………

信王楊元演很快就有了迴應,授意揚州這邊全權處置此事,隨後韓謙便着馮翊率十數人手前往揚州,專司出售田宅及支借錢款之事。

這件事也沒有刻意對朝廷保密,韓謙甚至直接上書朝廷,請求在宣潤等地也行此法以籌措軍資。

然而問題在於,韓謙拒絕世家宗閥出資到棠邑囤地,再使奴婢過來耕種,而江南諸州縣普通的有產民戶,沒有家破人亡的絕境,有誰願意冒着生命危險,拖家帶口遷到隨時會捲入慘烈戰事的江北定居。

而即便江南諸州縣存在相當的失地貧民以及背井離鄉、流落異鄉的流民,卻又是地方上的世家宗閥爭搶變賣爲奴婢的對象,地方勢力又哪裡願意將他們嘴裡的肥肉拱手送到棠邑來?

當然,朝廷不想大力支持棠邑在江南諸州縣大力招攬失地貧民及流民,卻也不會禁止棠邑從淮東吸引戰亂難民過來。

真要禁止,這不是逼着韓謙摞挑子嗎?

事情的進展,與韓謙最初預料的一樣。

揚泰等地受戰亂影響較輕,絕大多數的受災難民也不願意遷到棠邑,都等着大水退去重返家園。

然而楚州,特別是緊挨着淮河沿岸的地區,乃是樑軍年初重點打擊摧殘的區域,也註定往後會是樑軍重點襲擾的區域,從其地流亡到揚泰的難民,他們的家舍多半被摧毀,即便再苦熬數月等大水退去後重回家園,所面臨的狀況,也不會比去棠邑更好。

不過世人素來安土重遷,這些人裡願意遷往棠邑的,還是不多。

不經過反覆的打擊,絕大多數人都會對未來抱有樂觀或僥倖的態度。

不過,戰爭初期從淮河北岸海州、泗州南逃的流民,有家難回,滯留揚泰地區,不想餓死,又不想賣身爲奴,那就只能捨棄隨身少量錢物,到棠邑撞一撞運氣。

揚州刺史府與棠邑行營在揚州城內外張貼官榜,便應者雲集。

即便以江南十分之一的地價,出售棠邑的田地,附帶贈送屋舍、口糧、農具及種子,對南逃流民還是有一定的門檻,但短短十數天,棠邑與揚州約定的三千戶、兩萬人丁的名額便被一搶而空。

或錢、或金銀、或布帛,總共收得合計二十萬緡錢的錢物,一併以棠邑行營的支借給揚州刺史府,用於收購糧秣以解淮東軍變得越發窘迫的糧食危機。

而棠邑七縣軍民,到八月底也總算緩慢增長到十五萬,自三月之後新增的三萬人丁,爲棠邑產增一萬三千多青壯男丁及健壯婦女,也算是稍稍緩解棠邑嚴重緊缺的勞動力。

除此之外,從廣德府、江州作爲徭役徵用的民夫,照道理來說徭役三月期滿後,就必須將他們放回原籍,換新的一批民夫過來頂替。

理論上說,即便周憚、陳景舟頂住地方勢力的壓力,全力配合,棠邑能從廣德府、江州徵用的役力也是固定的。

不過,棠邑支付足夠的布帛作爲工價,就有相當一部少地或無地的民夫願意留下來,則不受三月徭役期的限制。

八月底,從廣德府、江州兩地到棠邑從事堤壩、屯寨、馳道、塢港修築的力役增加到一萬兩千人。

再加韓謙從敘州徵募僱傭的八千多匠工,棠邑諸縣的諸多工造之事,還算是能勉強維持下去,並沒有出現嚴重的脫節……

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憚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一百一十九章 攔虎路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營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四百八十四章 孃家人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一百八十七章 知情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六章 山居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七百一十一章 長信太后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賄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見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一百零六章 髒活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來使第六百九十九章 會戰在即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間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五百章 回京第五百五十四章 絕戶計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軍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五十八章 往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
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憚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一百一十九章 攔虎路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營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四百八十四章 孃家人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一百八十七章 知情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六章 山居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七百一十一章 長信太后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賄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見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一百零六章 髒活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來使第六百九十九章 會戰在即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間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五百章 回京第五百五十四章 絕戶計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軍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五十八章 往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