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

晌午時分,項莊在五百親騎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地進了山‘陰’縣地界,新任會稽郡守伍起以及郡尉季心率衆北出八十里前來迎接,季心是季布的胞弟,也是楚軍宿將,勉強可以算是項莊的嫡系部曲,所以被項莊委以會稽郡尉的要職。

爲了得到故楚世族、江北士族以及江東宗族的支持,項莊不得不在政治上妥協,讓出了三大郡守以及絕大部份縣令、縣長的位置,不過,各郡郡尉以及各縣縣尉的位置上,卻基本上都被項莊的嫡系部曲把持。

郡尉掌一郡之駐軍,項莊可不放心將兵權‘交’給別人掌控。

在這一點上,世族、士族和宗族都沒有過於堅持,因爲他們也很清楚,項莊作爲大楚國的王,是絕對不可能讓地方上的兵權落入他人之手的,他們世族、士族以及宗族唯一能夠爭取的,就是地方上各郡、各縣的治權。

如今的江東,看似風平‘浪’靜,其實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很多。

不過,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項莊在政治上已經完全成熟,因而並沒有在錯綜複雜的政治‘迷’局面前‘迷’失掉方向。

項莊很清楚,擺在眼前的急務只有兩樁,一樁政務,一樁軍務,政務是對江東三郡的編戶數量進行登記造冊,對楚國的國力、人力進行一次系統‘性’的清查,軍務則是對項佗、項冠殘部、各縣駐軍以及宗族武裝進行全面的整編。

項莊這次前來山‘陰’,就是爲了全面整編山‘陰’十五縣的宗族武裝。

對於大楚來說,這些宗族武裝絕對是個不小的隱患,眼下這些宗族武裝因爲羣龍無首,屈服在了項莊腳下,可一旦有外部勢力介入,他們還會不會像現在這樣老實,那就是未知之數了,所以,這些隱患必須儘快解決掉。

否則,等到外部勢力大舉介入時,這些宗族武裝就很可能從中掀風作‘浪’,到時候楚軍內外‘交’困、腹背受敵,局面就相當之被動了。

敘了禮,項莊便將季心請到了自己的馬車上,項莊的恩寵讓季心很有些受寵若驚,需知現在的項莊可不再是西楚國的上將軍,而是大楚國的大王了,對於季心所受到的恩寵,一邊隨行的伍起在不屑之餘,也頗爲嫉妒。

“季心,你到任也有半個多月了,有什麼感想?”

在項莊虎目的‘逼’視下,季心竟是有些不敢正視,如今的項莊,威勢日盛,除了高初、蕭開等極少數親信將領,別人在他面前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季心乃是季布胞弟,已然是項莊的嫡系部曲了,可在項莊面前也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大王,會稽郡下轄山‘陰’、諸暨、句章、鄞縣等十五個縣,每個縣都有宗族武裝,小的宗族武裝只有百十人,大的則有數百人甚至上千人,且許多宗族之間互爲姻親、宗親,關係盤根錯節,十分複雜,牽一髮則動全身,很難對付。”說起正事,季心馬上就變得從容,不再像剛纔那樣拘謹了。

項莊輕輕頷首,這個情況早在他的意料之中,如果會稽郡的宗族武裝很容易清理,他也不必親自走這一趟了,隨便派個大將過來主持大局就行了,當下項莊又道:“你估計會稽郡總有多少支宗族武裝,全加起來大約又有多少人?”

季心道:“自上任以來,臣已經走遍了會稽郡的北六縣,這六個縣的宗族武裝有大大小小一百六十支,全部加起來,大約有兩萬餘人,至於南邊的九個縣,由於山高路遠,臣還沒來得及進行暗訪,不過臣聽到了這麼一種說法。”

項莊‘摸’了‘摸’‘脣’角反捲的鬍子,道:“什麼說法。”

季心道:“臣也是道聽途說,不知道是真是假,在暗訪一個叫剡的小縣時,臣在當地聽到這麼一種說法,說是南九縣的人口雖然少,可宗族武裝的數量卻遠比北六縣要多,而且戰鬥力也要強得多,據說南九縣已經完全不在楚國治下了。”

項莊默默點頭,他知道季心雖然說得很委婉,可說的卻都是事實。

歷史上,無論是大秦帝國,還是大漢帝國,對浙江、福建這一帶都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治,帝國的觸角只是延伸到了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區,廣大丘陵、山區則被大大小小的宗族武裝所把恃,這些宗族武裝儼然就是一個個獨立王國。

這些宗族武裝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山越

山越其實是由中原逃亡過去的流民跟當地土著融合之後的一個族羣,縱貫秦漢兩代,山越都始終遊離在中原帝國的統治之外,對於這些缺乏教化又驍勇善戰的蠻夷土著,秦漢帝國的統治者一直以安撫爲主,很少去招惹他們。

直到三國鼎立,山越才終於被孫吳所滅。

跟吳郡分開後的會稽郡治下十五縣,北六縣位於寧紹平原。

南九縣的範圍則要大得多,大略就是浙西、浙南、閩西北、贛東南這一帶,也就是紅軍打游擊的地方,山高林密,地勢險惡,以秦漢時期的生產力,中原帝國要想真正統治這些蠻荒之地,的確有些力不從心。

至於孫吳,之所以不惜代價平定山越,則完全是爲了擄掠山越的壯丁人口,因爲三國鼎立時期,中原地區人口銳減,整個江東的總人口甚至已經不足百萬,迫不得已,孫權才下定決心對山越動手,並最終贏得了這場征服之戰。

所以說,會稽宗族武裝的主體其實就是山越,項莊要想真正平定山越,難如登天,至少目前絕無可能,好在項莊也沒有那麼貪心,他的目標只是北六縣,寧紹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稠密,項莊必須確保這片沃土的治權,至於南九縣,仍以安撫爲主。

當下項莊擺了擺手,沉聲說道:“南邊九縣的宗族武裝先不要管,當務之急是解決北邊錢塘、山‘陰’、餘姚、諸暨、句章、鄞縣等六縣的宗族武裝,尤其是錢塘的陸氏宗族,至今還在上竄下跳、暗中活動,必須儘快剷除。”

季心道:“陸氏宗族是錢塘最大的宗族,原本擁有壯丁數千人,不過項冠覆滅之後,損失了大量的壯丁,現在大約還有一千多壯丁,分別駐紮在十幾個塢堡之中,不過,陸氏宗族跟錢塘另外兩個大宗族張氏、嚴氏是姻親,關係極爲密切。”

項莊大手一揮,以不容置疑的語氣道:“會稽的宗族武裝必須接收整編,各姓宗族如果拒不接受,沒說的,一律擊滅”

如今的江東,政治妥協的局面已經達成,該拉攏的都已經拉攏過了,該孤立的也已經孤立了,接下來,就該擊滅那些該擊滅的勢力了,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項莊並不知道,一張旨在扼殺大楚的大網正在迅速成形

彭城,淮南王宮。

蒯徹正了正峨冠,這才款款走進曖閣,先向據案而坐的英布深深一揖,然後才道:“大王深夜見召,不知是爲了何事?”

英布不答,只是將手中的書簡遞給了蒯徹。

蒯徹接過書簡一目十行讀完,頓時臉‘色’微變,道:“漢王詔令天下諸侯羣起討伐江東,先下江東者爲楚王?”

英布點了點頭,問道:“國相,這事你怎麼看?”

“大王,劉邦老兒這是在驅羣狼以吞猛虎哪”蒯徹不假思索地道,“周殷、靳歙、李左車之流不過爾爾,姒雒搖、姒無諸更是化外蠻夷,不足與謀大事,大王若是起兵,必將成爲項莊的首要打擊對象,大王,這是取禍之道哪”

英布又從案上拿起一卷竹簡,道:“那你再看看這個。”

蒯徹有些疑‘惑’地從英布手中接過竹簡,看完之後卻是臉‘色’大變,失聲道:“什麼,衡山王吳芮也答應出兵了?大將梅鋗已經在廬江集結了五萬大軍?”

衡山王吳芮的份量跟周殷、姒無諸之流可是截然不同的,梅鋗更是世之名將,如果有衡山軍摻和其中,沒準還真有機會滅掉楚國。

就算不能滅亡楚國,重創楚軍卻是完全有可能的。

說到底,項莊纔剛剛繼承楚王大位,江東的局面還遠未平靖,一旦有外力介入,內部的反叛勢力必然也會聞風而起,腹背受敵之下,項莊縱然有逆天之能,只怕也招架不住,這個情形,跟當初的大別山之戰又自不同。

大別山之戰,項莊沒有任何累贅,楚軍也無需守衛城池,可這次滅國之戰,項莊卻多了諸多累贅,更有了必守的城池,如此一來,在戰略、戰術上勢必會大受限制,那麼項莊還能像大別山之戰時那樣神勇,那樣銳不可擋嗎?

見蒯徹久久不語,英布幽聲問道:“國相,如何?”

蒯徹深吸了口氣,肅然道:“大王,如果衡山軍果真能夠參戰,則這一仗大有可爲,大王也不妨參與其中,不過……”說此一頓,蒯徹又道,“我淮南軍參戰不宜過早,必須等到梅鋗出兵之後,方能介入戰事。”

“這是自然。”英布道,“至於衡山王,諒來不會虛言欺瞞寡人。”

要知道衡山王吳芮可是英布的老丈人,兩人在秦末造反時就關係菲淺,英布確信,老丈人絕對不會誑他。

第387章 劍指淮南第241章 堅如磐石(上)第303章 項莊進川第175章 復仇、救兵第359章 冊立儲君第20章 哀兵必勝第41章 仍在掌握第210章 公輸紙第341章 奇襲江陵第486章 合縱連橫(十四)第73章 一盤大棋(上)第284章 大漢驃騎(二)第422章 這是機會第78章 以退爲進第390章 兵臨城下第313章 救援淮南國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393章 縱橫家第51章 項氏宗族第499章 匈奴崩潰第87章 陷陣武卒第25章 攻城第404章 攻守之勢第482章 合縱連橫(十)第229章 瞞天過海第39章 浴血第529章 各顯神通第563章 詐降第23章 圍師必闕第183章 九原大較第403章 虎將第201章 江東格局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第133章 攻陷咸陽(上)第477章 合縱連橫(五)第283章 大漢驃騎(一)第244章 堅如磐石(下)第516章 洗劫關中(三)第535章 收買人心第440章 兩枚棋子第486章 合縱連橫(十四)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230章 避戰不出第392章 蠻族之爭第251章 締結盟約第164章 交易馬匹第514章 洗劫關中(一)第81章 危途第207章 刺殺第307章 明攻暗襲第9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524章 恩威並施第306章 決死一戰第480章 合縱連橫(八)第310章 破關第552章 其勢如天傾第131章 火燒虎牢第539章 遷徙第463章 漢家風骨第476章 合縱連橫(四)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10章 漢軍重騎第72章 轉進第110章 棋子第249章 破解第390章 兵臨城下第336章 巔峰對決(九)第188章 冒頓單于第123章 殘月第329章 巔峰對決(二)第558章 對峙第36章 烽火聚兵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417章 威逼利誘第551章 大破燕軍第419章 大破羌氐第166章 馬鞍、連弩第182章 雙喜臨門第491章 雞犬不留第68 回師樑地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432章 決戰之虎賁第326章 輕敵第284章 大漢驃騎(二)第441章 沔水之戰第426章 決戰之畢攻第165章 組建騎兵第555章 搶功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349章 挑釁、誘敵第531章 張網以待第354章 水淹樑軍第476章 合縱連橫(四)第214章 長樂營第316章 太子人選第132章 堵塞武關第238章 回師江東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359章 冊立儲君
第387章 劍指淮南第241章 堅如磐石(上)第303章 項莊進川第175章 復仇、救兵第359章 冊立儲君第20章 哀兵必勝第41章 仍在掌握第210章 公輸紙第341章 奇襲江陵第486章 合縱連橫(十四)第73章 一盤大棋(上)第284章 大漢驃騎(二)第422章 這是機會第78章 以退爲進第390章 兵臨城下第313章 救援淮南國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393章 縱橫家第51章 項氏宗族第499章 匈奴崩潰第87章 陷陣武卒第25章 攻城第404章 攻守之勢第482章 合縱連橫(十)第229章 瞞天過海第39章 浴血第529章 各顯神通第563章 詐降第23章 圍師必闕第183章 九原大較第403章 虎將第201章 江東格局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第133章 攻陷咸陽(上)第477章 合縱連橫(五)第283章 大漢驃騎(一)第244章 堅如磐石(下)第516章 洗劫關中(三)第535章 收買人心第440章 兩枚棋子第486章 合縱連橫(十四)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230章 避戰不出第392章 蠻族之爭第251章 締結盟約第164章 交易馬匹第514章 洗劫關中(一)第81章 危途第207章 刺殺第307章 明攻暗襲第9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524章 恩威並施第306章 決死一戰第480章 合縱連橫(八)第310章 破關第552章 其勢如天傾第131章 火燒虎牢第539章 遷徙第463章 漢家風骨第476章 合縱連橫(四)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10章 漢軍重騎第72章 轉進第110章 棋子第249章 破解第390章 兵臨城下第336章 巔峰對決(九)第188章 冒頓單于第123章 殘月第329章 巔峰對決(二)第558章 對峙第36章 烽火聚兵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417章 威逼利誘第551章 大破燕軍第419章 大破羌氐第166章 馬鞍、連弩第182章 雙喜臨門第491章 雞犬不留第68 回師樑地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432章 決戰之虎賁第326章 輕敵第284章 大漢驃騎(二)第441章 沔水之戰第426章 決戰之畢攻第165章 組建騎兵第555章 搶功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349章 挑釁、誘敵第531章 張網以待第354章 水淹樑軍第476章 合縱連橫(四)第214章 長樂營第316章 太子人選第132章 堵塞武關第238章 回師江東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359章 冊立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