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劍指淮南

光陰荏然,一轉眼又是三年,時間來到了公元前185年。

此時,漢王劉邦已經七十一歲了,楚王項莊也四十歲了。

這三年來,華夏基本上沒爆發什麼大的戰爭,齊國正在舐舔傷口,楚、漢則在拼命地積蓄實力,準備着最終的決戰。

不過,天下格局的變幻卻讓人目不暇接,先是趙國突然跟楚國結盟,接着燕國、韓國也先後背棄了漢國,跟楚國結成了同盟,顯然,對於韓、趙、燕等國來說,齊國、漢國的威脅要遠遠大於遠在南方的楚國。

然後南越國又加入了齊、漢陣營,從背後對楚國構成了威脅。

然後就是半個月前,淮南國突然背棄了跟楚國之間的盟約,轉而跟漢、齊兩國結成了同盟,並且還出兵屠戮了九江郡的兩個縣,殘殺了好幾萬楚國人。

項莊聞訊大爲震怒,當即召集文武大臣,齊聚楚王宮議事。

“英布薄信寡義、背盟投漢,淮南軍殘暴酷虐,殺我無辜百姓,此事若不追究,寡人豈不枉爲國君!”項莊盛怒之下拍案而起,又拔劍斬下面前桌案一角,厲聲大喝道,“諸位愛卿都說說吧,應該怎麼懲罰英布,怎麼懲罰淮南國?!”

太尉項佗應聲出列,奏道:“大王,這沒什麼好說的,起兵滅了淮南國就是!”

說這話時,項他底氣十足,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經過三年的勵精圖治,荊襄、巴蜀的府兵已全部練成,根據拆衝府的名冊,現在江東計有府兵三十萬。荊襄有府兵十萬,巴蜀計有府兵二十萬。再加上六萬禁軍、兩萬水軍,楚國已經有了近七十萬大軍!

有了將近七十萬大軍,要滅掉區區一個淮南國,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對,英布如此可惡,絕對不能輕饒,正好趁這個機會滅了淮南國。”

“太尉所言極是,如此惡行若是不加以懲誡,置我大楚國威於何地?”

“大王。臣願領兵十萬渡江北伐,若不能滅掉淮南國,就提頭來見。”

“殺雞焉用牛刀,區區一個淮南國。用不着太尉親征。末將去足矣。”

霎時間,大殿上便如煮開的滾水沸騰開了,現如今。項莊的威望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是較之大秦帝國的秦始皇也是不遑多讓了,既便是最有權威的令尹項他,也是唯項莊馬首是瞻,遑論其他大臣了。

此刻,項莊史無前例地表態要嚴懲英布和淮南國。羣臣那還不得羣情激奮?

項莊輕輕舉手,正在激烈聲討英布和淮南國的文武大臣便不約而同地閉上了嘴巴。剛剛還喧譁無比的大殿頃刻間靜至落針可聞。

“如此,寡人決意起兵攻伐淮南。”說此一頓,項莊又道,“大將軍!”

已經晉升大將軍的畢書應聲上前,拱手長長一揖,恭聲應道:“臣在。”

如今楚國的官銜制度比較混亂,有秉承自前楚的令尹等,有秉承三公九卿制的太傅、太師、太尉等職,更有項莊增設的大將軍、驍騎將軍、衛將軍等等,項莊正考慮引入品級,將朝官的等階加以區分,當然,那絕不是九品中正制。

事實上,既便實行九品中正制,楚國也不可能出現士族門閥羣體了。

現在的楚國,只要你有能力,不管是當兵打仗,行商販貨還是當工匠做苦力,都有機會因功獲得爵位,從而躋身貴族行列,但是,如果你的後代沒有能力,從貴族淪爲平民也是很容易的,因爲按楚法徹侯以下爵位是不能世襲的。

所以,現在的楚國根本不可能出現階級固化。

沒有階級固化,士族門閥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項莊望着畢書,問道:“大將軍,若由你領兵,多少兵馬可以滅了淮南國?”

項佗聞言便有些失望,看來這次北伐又沒他什麼事了,桓楚、季布、周殷更是滿臉的遺憾,錯過了這次機會,他們這輩子是難得有領兵的機會了,畢竟也是快六十歲的人了,說不定哪天就追隨先王去了。

畢書道:“若只是淮南國,十萬兵馬足夠,不過臣以爲漢國、齊國斷然不會袖手旁觀,屆時肯定會發兵相救,所以,至少需要十五萬大軍。”

項莊沉吟了片刻,斷然道:“寡人給你二十萬府兵,外加虎賁軍,定要滅了淮南國!”

“喏!”畢書長揖到地,心下也是不無激盪,一轉眼,距離上次淮南之戰已經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此次淮南之戰,卻不知道是否還有跟韓信對陣的機會?

項莊詔令一下,楚國的戰爭機器頓時開始全速運轉了起來,一車車的軍糧、一車車的輜重、一架架的器械出武威門,沿着凱旋大道源源不斷駛往江邊,然後在水師的接應下渡過烏江、浩浩蕩蕩地開進了九江。

正在休假的不更爵位以上的將士也紛紛結束了休假,將纏着自己想學武藝的幼子交給了泫然欲泣的嬌妻美妾,然後親自從馬廄裡牽出養得膘肥體壯的戰馬,又從侍從手中接過擦得雪亮的橫刀,最後回頭向親人們揮揮手,縱馬揚長而去。

與此同時,一個個農夫放下了手中的鋤頭,一個個獵人放下了手中的短弓,一個個工匠放下了手中的鐵錘,一個個漁夫放下了手中的漁網,然後回家挎上環首刀,披掛上擦得鋥亮簇新的皮甲,再跨上剛買的努馬,前去拆衝府應卯。

如此龐大的物資調度、如此大規模的軍隊集結自然不可能瞞過各國的眼線,很快,楚國正往九江大規模集結軍隊的消息便通過數以百計的信鴿紛紛傳到了咸陽、傳到了臨淄,傳到了彭城,也傳到了邯鄲、安邑還有薊縣。

聽說楚國大軍正源源不斷地向九江集結,淮南王英布一下就慌了神。

此時的英布,已然年過六十步入了暮年,早已經不復當年的氣概了,由於終日沉迷於酒色之中,剛過六十歲的英布看上去卻像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不僅挺拔的背佝僂了,臉上也佈滿了斑駁的老人斑還有縱橫交錯的皺紋。

大難臨頭,英布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商討對策。

朝堂之上,肥銖把楚軍一通狠貶,還揚言只要五萬軍隊就能拒敵於國門之外,朱建、馬業等奸佞之徒也在旁邊添油加醋,蒯徹看得直搖頭,這些鼠目寸光的蠢貨,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麼寫的,竟然還妄想憑一國之力擋住楚國大軍?

不過,英布卻終於難得地清醒了一回,把目光投向了蒯徹。

蒯徹嘆了口氣,出班奏道:“大王,如今楚國治下十一郡的府兵已經全部練成,總兵力已經超過了六十萬,畢書更是可以跟齊王韓信相媲美的大兵家,這次畢書統兵三十萬前來攻伐淮南國,其勢絕非我淮南國所能抵擋……”

“蒯徹,你竟敢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

“就是,什麼六十萬大軍,那叫虛張聲勢。”

“還有那個什麼畢書,根本就是浪得虛名。”

蒯徹話音未落,便遭到了肥銖、朱建、馬業等人的連聲喝斥。

換在平時,蒯徹定然就不說了,不過這次,蒯徹卻罕見地沒有理會肥銖等人,而是繼續向英布諫議道:“大王,還是趕緊譴使向漢王、齊王求援吧!等到楚國準備停當,三十萬大軍大舉攻入淮南,那就什麼都晚了呀。”

英布正召集羣臣商討對策時,劉邦也正在召開御前會議。

兩年前,劉邦也效仿項莊搞了個間諜組織,往江東、荊襄、巴蜀派了大量細作,雖然被楚國的烏木崖殺了不少,可還是有少量的細作成功地潛伏了下來,並且形成了完整的情報機構,所以,劉邦得以第一時間知道楚國的動向。

聽說楚國要對淮南國動手,劉邦便趕緊召集右丞相蕭何、右軍師張良、左軍師陳平、左丞相白墨、太尉周勃以及上將軍呂臺等文武重臣商討對策。

“諸位愛卿都說說吧。”劉邦雖然已經七十二了,卻還是顯得精神矍鑠,“據說,項莊小兒這次調集了三十多萬大軍,還把最精銳的虎賁軍也派了出去,看來是志在必得了,單憑淮南國是肯定抵擋不住的,咱們救還是不救?”

蕭何看看張良和陳平,說道:“臣以爲該救。”

蕭何話音方落,白墨、周勃和呂臺便紛紛點頭附和。

劉邦的目光便落到了張良身上,問道:“子房,你的意見呢?”

張良沉吟了片刻,低聲說道:“大王,臣也以爲淮南國該救,不過怎麼個救法,卻還需要好生斟酌。”說此一頓,張良又道,“畢竟我大漢國跟淮南國之間還隔着個齊國,若要直接出兵淮南國,則大軍勢必要通過齊國國境,齊王會不會有什麼想法?”

劉邦道:“這都是爲了救援淮南國,韓信應該不會有什麼想法吧?”

“那可說不準。”陳平接過了話茬,說道,“大王,臣也以爲子房兄言之有理,與其直接出兵淮南,還不如徵發大軍攻伐荊襄,迫使楚軍回師自救。”(未完待續)

第390章 兵臨城下第405章 免戰牌第22章 過江第264章 二星爭輝第465章 背盟第325章 棄守漢中第170章 欺榨林胡第244章 堅如磐石(下)第149章 九原風雲第178章 秦軍的選擇第377章 神箭由淵第442章 投石車的兇威第379章 詐死第354章 水淹樑軍第174章 秦人之殤第290章 棉花第89章 擺脫第117章 唯我大楚第265章 紅鸞劫第339章 追殺韓信第420章 齊軍的弱點第326章 輕敵第168章 白虎、真情第514章 洗劫關中(一)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332章 巔峰對決(五)第84章 網中之魚第285章 大漢驃騎(三)第447章 瘋狂殺戮第14章 猛將樊噲第292章 軍制改革第158章 渾水摸魚第47章 激戰正酣第467章 託孤(下)第320章 受挫第242章 堅如磐石(中)第435章 大勢已去第527章 聯兵伐齊第361章 劉邦氣壞了第104章 虎牢關(二)第141章 張良用計第449章 陸地行舟第309章 死戰第136章 尉繚的眼光第230章 避戰不出第112章 虎牢整軍第456章 兵鋒直指秭陵第324章 白墨又溜了第280章 鄶子手第254章 齊人之福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212章 負棘請罪第194章 上位者第329章 巔峰對決(二)第263章 畢書入楚第171章 重甲鐵騎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30章 戰略決策(下)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127章 函谷關?踏破第59章 大魏公主第55章 范陽辯士第325章 棄守漢中第118章 這纔像支軍隊第261章 士農工商課第76章 火燒臨淄第533章 奇襲臨淄第139章 故秦遺族第371章 寡人對你仰慕已久第431章 決戰之泥濘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262章 鬼谷子傳人第208章 天炎第512章 妾不如偷第264章 二星爭輝第469章 刎頸之交第518章 洗劫關中(五)第71章 去意第185章 百步神箭第398章 淮南大戰第472章 休養生息第570章 禪位、儲君第203章 尉繚遺計第107章 虎牢關(五)第168章 白虎、真情第186章 匈奴人第564章 廢立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45章 驅虎吞狼第276章 均瑤役、平算賦第311章 劍閣第502章 漠南風雲(下)第426章 決戰之畢攻第120章 時間第542章 殺個回馬槍第316章 太子人選第100章 混戰第208章 天炎第244章 堅如磐石(下)第126章 函谷關?殺戮
第390章 兵臨城下第405章 免戰牌第22章 過江第264章 二星爭輝第465章 背盟第325章 棄守漢中第170章 欺榨林胡第244章 堅如磐石(下)第149章 九原風雲第178章 秦軍的選擇第377章 神箭由淵第442章 投石車的兇威第379章 詐死第354章 水淹樑軍第174章 秦人之殤第290章 棉花第89章 擺脫第117章 唯我大楚第265章 紅鸞劫第339章 追殺韓信第420章 齊軍的弱點第326章 輕敵第168章 白虎、真情第514章 洗劫關中(一)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332章 巔峰對決(五)第84章 網中之魚第285章 大漢驃騎(三)第447章 瘋狂殺戮第14章 猛將樊噲第292章 軍制改革第158章 渾水摸魚第47章 激戰正酣第467章 託孤(下)第320章 受挫第242章 堅如磐石(中)第435章 大勢已去第527章 聯兵伐齊第361章 劉邦氣壞了第104章 虎牢關(二)第141章 張良用計第449章 陸地行舟第309章 死戰第136章 尉繚的眼光第230章 避戰不出第112章 虎牢整軍第456章 兵鋒直指秭陵第324章 白墨又溜了第280章 鄶子手第254章 齊人之福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212章 負棘請罪第194章 上位者第329章 巔峰對決(二)第263章 畢書入楚第171章 重甲鐵騎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30章 戰略決策(下)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127章 函谷關?踏破第59章 大魏公主第55章 范陽辯士第325章 棄守漢中第118章 這纔像支軍隊第261章 士農工商課第76章 火燒臨淄第533章 奇襲臨淄第139章 故秦遺族第371章 寡人對你仰慕已久第431章 決戰之泥濘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262章 鬼谷子傳人第208章 天炎第512章 妾不如偷第264章 二星爭輝第469章 刎頸之交第518章 洗劫關中(五)第71章 去意第185章 百步神箭第398章 淮南大戰第472章 休養生息第570章 禪位、儲君第203章 尉繚遺計第107章 虎牢關(五)第168章 白虎、真情第186章 匈奴人第564章 廢立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45章 驅虎吞狼第276章 均瑤役、平算賦第311章 劍閣第502章 漠南風雲(下)第426章 決戰之畢攻第120章 時間第542章 殺個回馬槍第316章 太子人選第100章 混戰第208章 天炎第244章 堅如磐石(下)第126章 函谷關?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