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苦海行(17)

第150章 苦海行(17)

親戚相逢當然是好事,尤其是經歷了東齊覆滅、改朝換代、家族落魄後,還能相聚,甚至隱隱有一起重新撿起舊日榮光的趨勢,那就更加有意思了。

但是,聖人此時可能正處在人生中最糟糕的一段時光裡,身爲大魏公務人員,此時過於隨意,甚至耽於私情,乃至於公款吃喝,不免顯得有些不把聖人放在眼裡。

“依着我看,聖人一開始只是慌了,他就是覺得沒人敢真的反抗他,皇叔都不敢,其他人更不行,所以,之前一個區區一隅之地的東夷屢次違逆他,便讓他一直放下不,楊慎謀反後要射成肉泥……這次在關西,盡收五大總管如屠雞,處置太原留守不過一句話,最後,他當年親自降服的巫族居然真來了,也就真的慌了。”張行舉着酒杯倚着桌案,歪着身子戲謔言道。“不過,真正讓聖人心懷恐懼,其實還是都藍可汗那一箭……那一箭後,聖人陡然發現,自己丟的不光是面子,連性命都可能不保,便乾脆一潰千里了。”

“原來如此。”羅術單手捻着自己細細的長髯,然後另一手舉杯,以同樣姿勢倚着桌案來笑。“可要是這麼說,經此一事,聖人莫非會嚴謹小心起來?豈不是大魏之福?”

“或許吧。”張行哈了口酒氣,喟然以對。“這種事情誰知道呢?恐怕得看運道……此事之後,無外乎三種情況,或許從此以後聖人會嚴謹小心起來;或許會故態萌發,依舊我行我素;或許破罐子破摔,爲了一人之通泰,肆無忌憚……委實得看運道。”

羅術連連頷首,便來舉杯:“三輝四御在上,聖人洪福齊天!”

張行趕緊回敬:“三輝四御在上,聖人洪福齊天。”

左右各下手位置的秦寶、羅信兄弟二人齊齊一怔,然後趕緊茫然舉杯,結果上面那兩人卻先一步放下杯子又開始了新一輪扯淡,便一聲不吭,復又一起茫然放下,然後茫然對視。

很顯然,這倆人從根子上跟不上上頭倆人。

“世叔彼時雖然年輕,到底是入過東齊郡府做吏的,幽州總管是哪位,如何這般識人,讓世叔輕易升到了中郎將?”張行東一榔頭西一棍子,完全不按照章法來。

“我頭上的幽州總管經歷過三位,都是聖人心腹,第一個叫陰福,便是如今西都留守陰常師他爹,我跟陰常師年輕時還一起往燕山裡打過獵……他們父子對我倒是挺好……但也有可能是我那時候位置低,不在意,反正是在他手底下入了總管府,還一路升到了都尉。”羅術帶笑敘述,卻分不清是冷笑還是真笑。

“無論如何,咱們都要承他們陰家點恩情。”張行感慨以對。“論跡不論心……人家陰留守現在都還是西都留守、聖人心腹。”

“這倒也是。”羅術舉杯來對。“願陰公死後爲黑帝爺所賞,得入除魔大殿,長享神人之樂。”

修爲不到當個鬼的神人呢?

成神仙也得講規矩,否則就散去魂魄,永歸天地。

張行無語至極,卻依然含笑舉杯:“第二位呢?”

“第二個叫白橫野……廢物一樣的玩意……也不好說,恐怕是裝的,那時候白家勢力最大,三個總管兩個國公一個侯爺,聖人還沒託着白橫秋搞起白氏內裡小宗代大宗,他自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每日只是喝酒抄詩,什麼都不管。”

張行“哦”了一聲,秦寶則顯得有些尷尬。

“這四五年,乃是一個叫李澄的做事,也是關中來的……這就是麻煩事,關隴那邊那麼多家,層層代代的,總不缺人,死一個是關隴的,換一個還是關隴,總是不缺總管的兒子跟國公的兒子來做總管和國公……這個李澄來到幽州,一開始也跟白橫野一樣,後來遇到一徵東夷、二徵東夷,這纔多少認真了一點,卻也是個沒本事還嫉賢妒能的,這期間我資歷也到、功勞也到,卻始終不給我升職。”

“那最後……”張行依舊不解。“最後怎麼過的正五品這條坎?”

“我半年前凝丹了。”羅術說了一句簡短至極的話。“那時候你們已經快要出巡了,所以不曉得我三月前還上了最新一期地榜……他不敢不提拔了。”

張行肅然起敬。

就這樣,二人東拉西扯,但扯來扯去,終於還是回到了一開始的問題。

“賢侄之前問我之前來這麼快,是一心求殊勳,還是本就在附近……這是個什麼意思?”羅術又飲了一杯酒,便放下酒杯來看對方。

“所以,世叔是不是一心求殊勳呢?”張行也放下酒杯,在席中攏手正色來問。

“是。”停了片刻,羅術乾脆做答。“既然過了正五品這個檻,如何不想繼續做大?畢竟功高莫過救駕,但聽賢侄一言,這個聖人十之八九就昧下此功嗎?”

“是也不是。”張行同樣回答乾脆……他早已經看出來,此人是個典型的功利武夫,與秦寶根本不是一類人,甚至內裡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武人。

但這合情合理。

首先,人家沒有血緣關係,只是姑父和外侄;其次,雙方年齡、經歷、生長工作環境截然不同……當然,非要再細說一點,就是羅術反而更像是典型的東齊餘孽武夫,秦寶則是個被他媽從小約束在道德和理想武人前景中的特例。

須知道,東齊跟大魏一樣,都是一般政治作風野蠻、萬事先軍的作風,甚至更粗暴、更荒唐,不然也不會是大魏滅了大齊了。

“怎麼說?”羅術並沒有因爲張三郎的模糊回答而稍有不滿,反而來了一點興趣。

而這,也進一步提升了張行對他的評價,有點跟江淮地區的陳凌類似了,甚至陳凌雖然有些城府和家室,卻過於倚仗家族和地域了,未必強過如眼前這位……這位可是凝丹。

一念至此,張行愈發從容起來,只是笑着解釋:“其實很簡單……六品平地起,不管是成真還是食言,都是相當於沒有的……但不管真假,有殊勳的肯定要做補,所謂幾萬人賞不得,總得賞個一兩千人才對,否則聖人便連朝堂都運行不得了。”

羅術恍然:“如此說來,還是有功勳能取的?賢侄果然是連曹皇叔都眼饞的智囊!”

“自然能取,但也艱難。”張行越過對方的誇獎,就在案上攤手以對。“主要是軍情過於平白,沒有太多操作空間……剛一見面後不久秦二郎就已經與將軍說了,東部巫族全軍來襲,戰兵十五萬,民夫五六萬甚至更多,而且地形又是盆地模樣……人少了,只是徒勞入彀,給他們送腦袋和繳獲;人多了、或者時間長了,他們必然自退。”

“能不能集中一些精銳突入城內呢?”羅術正色來問。“這樣聖人必然會印象深刻吧?”

“或許吧。”張行若有所思。“城內高端修行戰力絕對是不缺的,而且還有伏龍印,只要在巫族修行高手聚陣之前找準弱點一口氣突進去,必然得到接應,我們就是被牛督公送出來的……但這麼做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爲城內糧食很緊張,勉勉強強卡在幽州援軍大舉彙集或者北地援兵包抄那個樣子,送得人少了,沒什麼說服力;送的多了,聖人反而會憂慮糧食……我能想到的,無外乎是三五百騎,自己帶着一些糧食突入城內,以一種做不得假的姿態彙報大軍即將抵達的消息,纔會有最好的結果。”

“不錯。”羅術爲之一振。“不愧是智囊……我親自挑選精銳,親自帶隊如何?”

“我不建議世叔如此。”說着,張行以手點向賬內其他兩人。“他二人最合適……一個是求援的使者,正經的御前伏龍衛,來之前得了‘殊勳’的許諾;一個是幽州的援軍,年輕有爲,也能服衆;關鍵是兩人目標也小,武藝卻又都很好……若是求戰後前程,這倆人拿這個功勞最合適。”

秦寶爲之一振,那羅信雖然面色變化不怎麼大,卻也微微肅然,儼然心動。

而羅術認真思索,也緩緩點頭,表示贊同:“也該讓信兒和寶兒取些功名,只是這般的話,賢侄你呢?”

“世叔,你是中郎將,我是剛剛升的黑綬,往上或許一步登天,或許就被一些心懷惡意的大人物因爲出身給抹了功勞,就不能靠這種小打小鬧來圖前途了。”張行認真來言。“咱們應該做些大的動作。”

“怎麼講?”羅術心中微動,捻着鬍子認真來問。

“能怎麼講?”張行喟然道。“世叔既然先行至此,將幽州大軍甩在身後,我不信沒有計較……晚了一點,幽州大軍盡數到了,巫族人自己走了,咱們又有什麼用呢?過早了進去,剛剛也說了,就是送命……所以,說立功也好,說真的做事也好,無外乎兩個法子,一個是剛剛說的小股部隊先行入內鼓舞士氣,另一個,自然是大張旗鼓,樹上開花,早幽州大軍兩三日功夫先行西進,嚇退巫人……如此,巫人必不敢賭,便是願意賭,我們往後一走,接上幽州大軍,便可成一番大功。”

出乎意料,羅術居然捻鬚沉默不語。

“世叔,我有旨意,你有兵馬,什麼做不得?”

張行失笑,只將懷中聖旨和印綬再度取出,擲到案上,然後方纔來看羅術。“要我說,懷戎這種接着河北、晉地、北地的要害重鎮裡,肯定有東齊餘孽演化的豪強,而世叔既在幽州數十年軍旅官宦,又曾當過東齊的官,必然認識,不知道能否介紹一二?這都多少年了,難道他們不想當官?聖人可是許了六品平地起步的前程!”

羅術笑了笑,扭過頭去:“這不是覺得六品平地起步,有點過頭,擔心事後不能落實,平白壞了交情,以後沒法來見這些故人嗎?”

“若是不能落實,那自是朝廷失信,也是他們輕信了朝廷,他們到時候自然該去怨恨朝廷。”張行瞥了眼有些慌亂的秦寶,有一說一,令人無可辯駁。“難道要恨我們不成?便是我們,不也是冒着不被計功的風險來做這件事情?說到底,早一日能攆走巫族人,便能早一日讓聖人獲救,也能早一日讓雁門、馬邑、樓煩三郡百姓脫離水火……這是於公於私,於實於利都值得做得無本買賣。”

“說得好。”羅術拊掌而嘆。“其實……就在這懷戎,曾經出過一個東齊的英雄,賢侄知道嗎?”

張行連連搖頭。

“其實此人也算不得真正的英雄。”羅術復又笑道。“只因爲是東齊國姓,而懷戎這個地方那麼要害,便着他鎮守,而恰是因爲懷戎這個地方那麼要害,此地多有佈置安排,所以此人在西魏滅東齊的時候,屢屢能夠藉着地利、人和,以及北荒從苦海、通遼過來的援兵擊敗魏軍,最後硬生生拖到先帝即位兩三年才被覆滅……”

張行緩緩頷首:“然後呢?”

“懷戎這個地方,從東齊建國開始,便屢屢出鎮國姓,日積月累,高姓之人數不勝數,還都軍宦世家。”羅術終於點題。

張行也笑了,東齊國姓,可不是軍宦世家嗎?

“如今在這裡,真正有號召的卻有兩個姓高的。”羅術繼續來講。“一個是黑帝爺觀中的道士,一個是販私鹽的賊寇……道士是因爲距離東齊皇族比較近,家族勢力也大,所以自幼家裡出資建了個極大的黑帝觀,只在觀中以服侍黑帝爺爲名以作避禍,以防朝廷猜忌;販私鹽的雖是地道高氏,但早在東齊尚在時就已經被迫往山中佔據井池煉製私鹽了,算個有本事的,如今已經是奇經通了兩脈的高手,在民間那裡很有些說法……不知道賢侄中意哪一個?”

“我中意道士。”張行脫口而對。

“爲什麼?”羅術詫異一時,畢竟,他話語中偏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因爲道士出身高、家族勢力大、號召力也大,而且明顯是個養尊處優,最多老謀深算的。”張行有一說一。“至於那個販私鹽的,恐怕是個真豪傑,真敢拼的。”

羅術沉默良久,方纔在自己兒子和外侄的矚目下認真來問:“可是我們是去對付巫族人,不該取真豪傑嗎?”

張行當即失笑:“我們又不是真去打仗,而是去虛張聲勢,要壯丁要旗幟就好,爲什麼要真豪傑?真豪傑那麼聽話?真豪傑事後萬一得不到封賞,不會嫉恨世叔嗎?反倒是家大業大自幼當道士的人……我們要救君上,你爲什麼不願意出力?是想當着馬上就到的數萬幽州鐵騎的面造反嗎?”

羅術拍案大笑:“不愧是智囊!我差點誤事!”

羅信與秦寶也各自恍然大悟。

張行同樣來笑,卻並不在意……這羅術已經誇過他三次智囊了,天知道哪次是真的?

不過,張行很快收聲,立即催促:“事不宜遲,就趁着今晚上將縣令和這個道士一起叫來,將事情議定!”

羅術連連頷首,然後立即依言而行。

不過大半個時辰,縣令和道士便一起抵達,而羅術也撤了私宴,又在外面大帳裡起了新宴,然後秦寶自和羅信自然起身在帳內引甲士充當門面,而張行則與羅術一起早早在主位與客位上安坐。

須臾片刻,縣令和道士便一起戰戰兢兢入內,身後只各自帶着兩個布衣隨從。

燈火之下,張行擡起頭來剛要說話,忽然怔住——無他,跟在細皮嫩肉道士身後的一名大漢,居然身材雄壯,麪皮發紫,赫然是個有過一面之緣的男人。

非只如此,秦寶和此人也都一起認出了各自來。

“你這人,莫不是河上背井離鄉的張行嗎?如今果然做了朝廷鷹犬,還做到如此大官?!”那人見到對面兩人都認出自己,乾脆一梗脖子,主動上前呵斥落座的張行。“枉我當日居然以爲你是好漢!”

秦寶率先勃然大怒。

縣令和道士目瞪口呆。

而羅術則搶在所有人之前拍案而起,身上寒冰真氣四溢外顯,寒氣瞬間充斥了整個大帳:“你這賊人,如何敢在軍中呵斥欽差,是反賊還是東夷細作?”

紫面大漢,也就是雄伯南了,見到對方如此,知道此人與自己修爲、武藝皆彷彿,卻落到了對方軍中,心中懊悔託大,不該拍着胸脯隨高道士一起過來,更不該主動呵斥……眼下局面,只怕今日自己逃走都要狼狽一點,更不要說保住家大業大的高道士了……但事到如今,他是何等性情的人,如何能服軟?

所以依然當面冷笑,便欲報上姓名,直接罵回來。

而羅信已經冷着臉開始摸腰後一個小號角了。

卻不料,就在此時,被嘲諷爲朝廷鷹犬的張行忽然起身,以手指之,搶先出口:“世叔,這便是我常常與你提及的紫面天王雄伯南了,當日河上,與我有救命之恩,不意今日相逢,卻脾氣不好,衝撞了世叔,我送他出去……世叔且與縣君、高道爺說正事。”

說着,直接在衆人愕然中上前握住雄伯南之手,往外行去。

雄伯南粗中有細,心中微動,只是任由對方將自己牽出去,一直往軍營外而去,走了好幾百步,方纔止住。

“雄天王,走吧!”張行撒開手,嘆了口氣。

“你莫要覺得救了我一命。”雄伯南看着唯一跟出來,而且制止了其他追兵的秦寶,昂然以對。“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何曾要怕了那個姓羅的?”

“我知道,我知道……”張行趕緊敷衍。

秦寶遠遠冷笑:“我姑父除了自己是凝丹修爲,帳下還有十八騎,皆是奇經通了四脈以上的高手,不用結陣也能真氣外顯,俱在主帳周邊,剛剛我表弟一吹號角,你便是能最後逃出去,信不信也要脫層皮?”

雄伯南心中稍驚,但還是嘴上不饒人:“那我回去試試?”

“雄天王趕緊走吧!”張行一面施展真氣抱住此人,一面回頭朝秦寶示意,讓後者少說幾句,然後又回來來對。“雄天王放心,我沒有讓你承情的意思,那個道人我也保證不扯到他家族……你且走吧!”

雄伯南心中早已經想走,卻忍不住想要先推開對方,以作姿態,但不知爲何,明明對方肯定沒有凝丹,卻居然真氣不斷,牢牢頂住了他的紫霞真氣,卻又不好施展出明顯凝丹手段,讓無論如何都是好意的對方受了傷的……也是一時尬住。

倒是張行,相持了片刻後陡然醒悟,趕緊撤了真氣,誠懇以對:“雄天王,不要計較面子上的事情,真要計較,雖然當日到底沒收徐大郎家的贈予,但我委實不能忘了你的恩義……咱們之間,不必如此。”

雄伯南聞得此言,想起對方是個背屍的義氣之人,甚至進一步想起對方拒絕李樞、自己和徐大郎的恩義,似乎也是出於義氣,反而尷尬。

便也收了力氣,略一拱手,然後往黑夜中騰空而起。

不過,騰空飛過兩裡地,此人心中重新計量,復又覺得今日事反而是自己失態,且承了對方義氣,愈加尷尬,但也不好回去的,只是在心中記住,日後再說了。

而另一邊,張行看着那道流光的不遠處的夜空中繞了兩圈,終究離去,卻是不由喟然。

秦寶見狀,也終於上前,誠懇來問:“三哥,此人明顯是在串聯東齊地方餘孽,不是反賊也差不多了……你念及舊情救他一回、放他一馬就好,又何必多想呢?”

張行搖頭:“時乎時乎,會當有變也……今日是官賊,明日呢?他又是這般武藝修爲!你沒看到你姑父根本沒追嗎?怕也是一開始就不準備拼命的。”

秦寶自是內秀,不過半日,便已經曉得自己姑父是個什麼情狀,居然不能反駁……而想到張行對自己如此恩義,一而再再而三,將來很有可能會當有變,也是愈加黯然。

另一邊,張行也不多言。

說白了,雄伯南自是武藝出衆,修爲天成,但何至於此?只是又想起自己的穿越經歷,心中不免例行多思罷了。

就這樣,折騰了一圈,過了這個小插曲,二人回到營中,羅術果然根本沒想處置雄伯南,而那高道人也果然早已經答應下來,本地縣令也在看到張行出示聖旨後,立即許諾開倉協助。

PS:我真的有點驚訝……你們爲啥會覺得上一章是漏發呢?

1、主角決心已下,要跟秦寶一起出城,那麼接下來找牛督公和牛督公送出來幾乎是必然。

2、而且這個行爲已經通過主角和秦寶前面以及後面的話做了聯通,確切表述了出來。

3、這種情況下,詳細寫當然沒問題,但就此越過去也是通的,直接接着主角的話,鏡頭閃到突圍過程不是很連貫嗎?

字數修改添加,不會影響購買價格。

(本章完)

第40章 天街行(13)第166章 浮馬行(13)第67章 案牘行(13)第324章 隴上行(3)第433章 山海行(10)第199章 振臂行(12)第502章 歸來行(8)第215章 雪中行(14)第256章 荷戈行(10)第424章 山海行(1)第59章 案牘行(5)第374章 四野行(8)第302章 猛虎行(3)第47章 關山行(5)第406章 跬步行(4)第416章 跬步行(14)第512章 千里行(6)第311章 猛虎行(12)第13章 坊裡行(1)第253章 荷戈行(7)第390章 國蹶行(8)第434章 山海行(11)第130章 上林行(9)第382章 四野行(16)第457章 山海行(34)第451章 山海行(28)第55章 案牘行(1)第251章 荷戈行(5)第80章 煮鶴行(9)第287章 萬乘行(3)第326章 隴上行(5)第200章 振臂行(13)第272章 臨流行(5)第45章 關山行(3)第345章 江河行(2)第316章 猛虎行(17)第305章 猛虎行(6)第228章 擐甲行(11)第323章 隴上行(2)第433章 山海行(10)第332章 隴上行(11)第530章 萬里行(13)第102章 金錐行(13)第209章 雪中行(8)第36章 天街行(9)第203章 雪中行(2)第542章 風霜行(1)第293章 萬乘行(9)第215章 雪中行(14)第1章 踉蹌行(1)第218章 擐甲行 (1)第359章 江河行(16)第37章 天街行(10)第290章 萬乘行(6)第440章 山海行(17)第314章 猛虎行(15)第460章 山海行(37)第220章 擐甲行(3)第56章 案牘行(2)第8章 踉蹌行(8)第485章 風雨行(25)第365章 江河行(22)第435章 山海行(12)第60章 案牘行(6)第492章 風雨行(32)第452章 山海行(29)第146章 苦海行 (13)第395章 國蹶行(13)第351章 江河行(8)第467章 風雨行(7)第96章 金錐行(7)第311章 猛虎行(12)第429章 山海行(6)第417章 跬步行(15)第533章 安車行(2)第68章 案牘行(14)第543章 風霜行(2)第51章 關山行(9)第490章 風雨行(30)第251章 荷戈行(5)第514章 千里行(8)第89章 煮鶴行(18)(5k2合1)第301章 猛虎行(2)第467章 風雨行(7)第151章 苦海行(18)第415章 跬步行(13)第475章 風雨行(15)第397章 國蹶行(15)第218章 擐甲行 (1)第72章 煮鶴行(1)第450章 山海行(27)第339章 隴上行(18)第461章 風雨行(1)第24章 坊裡行(12)第88章 煮鶴行(17)第130章 上林行(9)第212章 雪中行(11)第481章 風雨行(21)第92章 金錐行(3)第364章 江河行(21)
第40章 天街行(13)第166章 浮馬行(13)第67章 案牘行(13)第324章 隴上行(3)第433章 山海行(10)第199章 振臂行(12)第502章 歸來行(8)第215章 雪中行(14)第256章 荷戈行(10)第424章 山海行(1)第59章 案牘行(5)第374章 四野行(8)第302章 猛虎行(3)第47章 關山行(5)第406章 跬步行(4)第416章 跬步行(14)第512章 千里行(6)第311章 猛虎行(12)第13章 坊裡行(1)第253章 荷戈行(7)第390章 國蹶行(8)第434章 山海行(11)第130章 上林行(9)第382章 四野行(16)第457章 山海行(34)第451章 山海行(28)第55章 案牘行(1)第251章 荷戈行(5)第80章 煮鶴行(9)第287章 萬乘行(3)第326章 隴上行(5)第200章 振臂行(13)第272章 臨流行(5)第45章 關山行(3)第345章 江河行(2)第316章 猛虎行(17)第305章 猛虎行(6)第228章 擐甲行(11)第323章 隴上行(2)第433章 山海行(10)第332章 隴上行(11)第530章 萬里行(13)第102章 金錐行(13)第209章 雪中行(8)第36章 天街行(9)第203章 雪中行(2)第542章 風霜行(1)第293章 萬乘行(9)第215章 雪中行(14)第1章 踉蹌行(1)第218章 擐甲行 (1)第359章 江河行(16)第37章 天街行(10)第290章 萬乘行(6)第440章 山海行(17)第314章 猛虎行(15)第460章 山海行(37)第220章 擐甲行(3)第56章 案牘行(2)第8章 踉蹌行(8)第485章 風雨行(25)第365章 江河行(22)第435章 山海行(12)第60章 案牘行(6)第492章 風雨行(32)第452章 山海行(29)第146章 苦海行 (13)第395章 國蹶行(13)第351章 江河行(8)第467章 風雨行(7)第96章 金錐行(7)第311章 猛虎行(12)第429章 山海行(6)第417章 跬步行(15)第533章 安車行(2)第68章 案牘行(14)第543章 風霜行(2)第51章 關山行(9)第490章 風雨行(30)第251章 荷戈行(5)第514章 千里行(8)第89章 煮鶴行(18)(5k2合1)第301章 猛虎行(2)第467章 風雨行(7)第151章 苦海行(18)第415章 跬步行(13)第475章 風雨行(15)第397章 國蹶行(15)第218章 擐甲行 (1)第72章 煮鶴行(1)第450章 山海行(27)第339章 隴上行(18)第461章 風雨行(1)第24章 坊裡行(12)第88章 煮鶴行(17)第130章 上林行(9)第212章 雪中行(11)第481章 風雨行(21)第92章 金錐行(3)第364章 江河行(21)